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本尊阿弥陀佛 第一章 众生慈父

  

众生慈父业海航灯

  

本尊阿弥陀佛

  

释清净 编辑

  

山东佛教在线印经处

  

佛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

  

已与中国文化融然一体。

  

而我们却对佛教一无所知,

  

甚至有着种种的误解和偏见。

  

  

你想知道佛教怎样看待世界和人生吗?

  

你想知道世界上为什么这么多人信仰佛教吗?

  

你想了解你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吗?

  

你想获得人生真实的快乐和幸福吗?

  

你并不一定要信仰佛教,但却不能不了解佛教!

  

敬请登陆:释清净的博客

  

14149494.blog.163.com

  

——走近佛教,改善生命!

  

  如果能从此书中得到利益,那么读完后敬请将此书送到佛经流通点,或者推荐给您的亲人、朋友、有缘者,让他们同沾法益。宁传阅至破,勿束之高阁。

  

前言

  诸佛有无量之多,其化身更是无量;诸大菩萨也是无量的。所谓“本尊”,译自梵文Yidam这个名词,意思是我们终生专注修证的一位佛的化身。这尊佛的法门就是我们终生不辍,永不放弃的主修法门。

  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一个时期以来,在居士中流行着一些介绍净土,导归念佛的初机读物,推动了净土法门的普及和弘传。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这些小册子大多没有完全站在净土宗的立场,甚至有的还有违净土宗义,用通途法门及自己的知见来诠释净土法门,不能理解“众生往生”的真正含义是“弥陀接引”,把往生极乐世界当作靠“四禅八定”而成就某种果位来修,或者把横超法作竖超法用,通过念佛求清净心、求得入定功夫等等,着实令人痛惜。这一切对于大通家来说自然可以融会贯通,圆融无碍,但对于初机来说则容易造成误导,过后要转过弯来,需费很大的周折。净土法门有本宗不共的殊胜,完备的经典,独立的法流。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因此,越纯粹的净土思想就越接近圣意。净土念佛法门肇起于佛地果觉,其奥义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在研究净土宗义时,应树立以净土教义讲净土的思想,以西方三圣为本尊,以净宗经典为依据,以净宗祖师著作为依止。

  本书根据大安法师的《净土宗教程》、佛恩居士的《走近佛教》、陈义孝居士的《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等著作编辑,其中有少许文字是编者添加的,作为承上启下之用。

  

弥陀稚子:释清净

  

2006年3月吉日

  

目录

  

第一章众生慈父

  

第二章弥陀本愿

  

第三章核心五愿

  

第四章极乐世界

  

第五章庄严

  

正报庄严

  

第七章现代启示

  

第八章净土资粮

  

第九章往生品位

  

谨以此书

  

献给慈父阿弥陀佛

  

第一章众生慈父

  《法华经》穷子喻说:大富长者之子于幼稚时迷失于他国,几十年后,穷困潦倒,四方求食。一天,穷子乞食来到其父所居的城市,长者因常常思念出走的独子,一见穷子便立即认出,命人追还,欲付家业。然穷子一见追人,由于惊惶恐怖而至闷绝不醒。长者知子心意下劣,不堪受继,便放还贫里,令其自求衣食。长者设善巧方便,脱下璎珞细软,著粗弊垢腻衣与穷子同一劳作,并认穷子为义子,二十年中同进同出,两无猜忌,互相信任。长者见穷子卑下心渐除,而自己又临欲命终,便集诸国王大臣,刹利居士,当众认子,并付家业。穷子此时便生大欢喜,得未曾有,当下承继。

  这个譬喻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末法众生的慈父,无明业海的航灯。

  

一、为众生启建大愿

  阿弥陀佛因地发心修道,启建大愿的因缘,在诸多净宗经典,尤其在《无量寿经》中多有记载,现谨依圣言量作以介绍。

  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锭光如来出兴于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于锭光佛前,又有光远佛、月光佛、旃檀香佛、善山王佛、须弥王冠佛、须弥等曜佛、月色佛、正念佛、离垢佛、无著佛、龙天佛、夜光佛、安明顶佛、不动地佛、琉璃妙华佛、金藏佛、炎光佛、炎根佛、地种佛、月像佛、日音佛、解脱华佛、庄严光明佛、海觉神通佛、水光佛、大香佛、离尘垢佛、舍厌意佛、宝炎佛、妙顶佛、勇立佛、功德持慧佛、蔽日月光佛、日月琉璃光佛、无上琉璃光佛、最上首佛、菩提华佛、月明佛、日光佛、华色王佛、水月光佛、除痴冥佛、度盖行佛、净信佛、善宿佛、威神佛、法慧佛、鸾音佛、狮子音佛、龙音佛、处世佛。如此诸佛,悉皆已过。最后佛名世自在王如来,讲经说法,教化众生长达四十二劫。

  在世自在王佛示现成佛时,时有国王,名世饶王,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即发无上菩提心,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名叫法藏比丘。

  法藏比丘高才勇哲,心量广大,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合掌,以偈颂赞叹佛德。在偈颂中,法藏比丘申表愿心:“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至我国,快乐安隐。”并表示“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的坚忍道心。随即恳请求法:“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世自在王佛当即开示成就大愿的密因:“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直指当人自性本来成佛,自性本具万法的奥理。

  法藏比丘虽然明了自性功能不可思议,自力修持,最终亦能成功。然为了快速实现严土利生的志愿,法藏比丘恳请世尊为其开示诸佛如来庄严净土之妙行,以佛的开示,作为如说修行,快速圆满大愿之准绳。世自在王佛看出法藏比丘志愿深广,发心真切,即说出殷殷诲勉:“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数劫,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剋果,何愿不得。”

  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世自在王佛并以神力加持,令法藏比丘清晰睹见诸佛刹土相状,如同图像教学,如是说法长达千亿岁。《大智度论》记载:世间自在王佛导引法藏比丘遍至十方种种佛国,令法藏从中选择净妙之国,以自庄严其所愿成的净土。

  法藏比丘闻佛说法竟,便一其心,则自得天眼,彻视二百一十亿佛刹的景况,于诸佛国善恶之因,粗妙之果,一一思量分别,撷其优胜,摒其劣陋。用五劫的时间,以幽邃的心智,起发无上殊胜之愿。精心构思了一个最极理想的佛国,超胜十方一切佛刹。尔后,法藏菩萨再到世自在王佛所,禀告自己心中的大愿,世自在王佛欢喜赞叹:“善哉!今正是时,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法藏菩萨发愿已,并说偈曰:“我若当证大菩提,如斯弘誓实圆满。愿动三千大世界,天众宝中皆雨华,是时大地咸震动,天华鼓乐满虚空,并雨旃檀细末香,唱言未来当作佛。”说偈完毕,应时大地震动,天雨妙华,散落在道场及法藏菩萨身上,空中自然奏起天乐,歌呗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如此殊胜瑞相,表明阿弥陀佛大愿缘起,乃法界最胜不可思议之大事。

  

二、积功累德圆成佛果

  法藏菩萨在世自在王佛与天人大众前禀告四十八大愿之后,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于无量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广行六度万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正真之道。和光同尘,自行化他,无央数劫来,示现种种身份,或为德高望重的长者,或为寡欲蕴德的居士,或出生在尊贵之家及名门望族,或作国王甚至转轮圣帝,或作六欲天主,乃至大梵天王。法藏菩萨无论出生在何处,是何身份,恒常于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法藏菩萨示现的一一身份,悉皆身报微妙,口中之气清香洁净,如青莲华;周身诸毛孔中,散发出旃檀香。其手恒常现出无有穷尽的珍宝以及衣服、饮食、珍奇微妙…

《本尊阿弥陀佛 第一章 众生慈父》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