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慈父業海航燈
本尊阿彌陀佛
釋清淨 編輯
山東佛教在線印經處
佛教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佛教傳入中國兩千多年,
已與中國文化融然一體。
而我們卻對佛教一無所知,
甚至有著種種的誤解和偏見。
你想知道佛教怎樣看待世界和人生嗎?
你想知道世界上爲什麼這麼多人信仰佛教嗎?
你想了解你自己的人生和未來嗎?
你想獲得人生真實的快樂和幸福嗎?
你並不一定要信仰佛教,但卻不能不了解佛教!
敬請登陸:釋清淨的博客
14149494.blog.163.com
——走近佛教,改善生命!
如果能從此書中得到利益,那麼讀完後敬請將此書送到佛經流通點,或者推薦給您的親人、朋友、有緣者,讓他們同沾法益。甯傳閱至破,勿束之高閣。
前言
諸佛有無量之多,其化身更是無量;諸大菩薩也是無量的。所謂“本尊”,譯自梵文Yidam這個名詞,意思是我們終生專注修證的一位佛的化身。這尊佛的法門就是我們終生不辍,永不放棄的主修法門。
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一個時期以來,在居士中流行著一些介紹淨土,導歸念佛的初機讀物,推動了淨土法門的普及和弘傳。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就是這些小冊子大多沒有完全站在淨土宗的立場,甚至有的還有違淨土宗義,用通途法門及自己的知見來诠釋淨土法門,不能理解“衆生往生”的真正含義是“彌陀接引”,把往生極樂世界當作靠“四禅八定”而成就某種果位來修,或者把橫超法作豎超法用,通過念佛求清淨心、求得入定功夫等等,著實令人痛惜。這一切對于大通家來說自然可以融會貫通,圓融無礙,但對于初機來說則容易造成誤導,過後要轉過彎來,需費很大的周折。淨土法門有本宗不共的殊勝,完備的經典,獨立的法流。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因此,越純粹的淨土思想就越接近聖意。淨土念佛法門肇起于佛地果覺,其奧義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盡。在研究淨土宗義時,應樹立以淨土教義講淨土的思想,以西方叁聖爲本尊,以淨宗經典爲依據,以淨宗祖師著作爲依止。
本書根據大安法師的《淨土宗教程》、佛恩居士的《走近佛教》、陳義孝居士的《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等著作編輯,其中有少許文字是編者添加的,作爲承上啓下之用。
彌陀稚子:釋清淨
2006年3月吉日
目錄
第一章衆生慈父
第二章彌陀本願
第叁章核心五願
第四章極樂世界
第五章依報莊嚴
第六章正報莊嚴
第七章現代啓示
第八章淨土資糧
第九章往生品位
謹以此書
獻給慈父阿彌陀佛
第一章衆生慈父
《法華經》窮子喻說:大富長者之子于幼稚時迷失于他國,幾十年後,窮困潦倒,四方求食。一天,窮子乞食來到其父所居的城市,長者因常常思念出走的獨子,一見窮子便立即認出,命人追還,欲付家業。然窮子一見追人,由于驚惶恐怖而至悶絕不醒。長者知子心意下劣,不堪受繼,便放還貧裏,令其自求衣食。長者設善巧方便,脫下璎珞細軟,著粗弊垢膩衣與窮子同一勞作,並認窮子爲義子,二十年中同進同出,兩無猜忌,互相信任。長者見窮子卑下心漸除,而自己又臨欲命終,便集諸國王大臣,刹利居士,當衆認子,並付家業。窮子此時便生大歡喜,得未曾有,當下承繼。
這個譬喻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就是我們末法衆生的慈父,無明業海的航燈。
一、爲衆生啓建大願
阿彌陀佛因地發心修道,啓建大願的因緣,在諸多淨宗經典,尤其在《無量壽經》中多有記載,現謹依聖言量作以介紹。
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議無央數劫,錠光如來出興于世,度脫無量衆生,皆令得道,乃取滅度。于錠光佛前,又有光遠佛、月光佛、旃檀香佛、善山王佛、須彌王冠佛、須彌等曜佛、月色佛、正念佛、離垢佛、無著佛、龍天佛、夜光佛、安明頂佛、不動地佛、琉璃妙華佛、金藏佛、炎光佛、炎根佛、地種佛、月像佛、日音佛、解脫華佛、莊嚴光明佛、海覺神通佛、水光佛、大香佛、離塵垢佛、舍厭意佛、寶炎佛、妙頂佛、勇立佛、功德持慧佛、蔽日月光佛、日月琉璃光佛、無上琉璃光佛、最上首佛、菩提華佛、月明佛、日光佛、華色王佛、水月光佛、除癡冥佛、度蓋行佛、淨信佛、善宿佛、威神佛、法慧佛、鸾音佛、獅子音佛、龍音佛、處世佛。如此諸佛,悉皆已過。最後佛名世自在王如來,講經說法,教化衆生長達四十二劫。
在世自在王佛示現成佛時,時有國王,名世饒王,聞佛說法,歡喜開解,即發無上菩提心,棄國捐王,行作沙門,名叫法藏比丘。
法藏比丘高才勇哲,心量廣大,詣世自在王如來所,稽首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合掌,以偈頌贊歎佛德。在偈頌中,法藏比丘申表願心:“令我作佛,國土第一;其衆奇妙,道場超絕。十方來生,心悅清淨,已至我國,快樂安隱。”並表示“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的堅忍道心。隨即懇請求法:“願佛爲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令我于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世自在王佛當即開示成就大願的密因:“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莊嚴,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淨佛國,汝應自攝。”直指當人自性本來成佛,自性本具萬法的奧理。
法藏比丘雖然明了自性功能不可思議,自力修持,最終亦能成功。然爲了快速實現嚴土利生的志願,法藏比丘懇請世尊爲其開示諸佛如來莊嚴淨土之妙行,以佛的開示,作爲如說修行,快速圓滿大願之准繩。世自在王佛看出法藏比丘志願深廣,發心真切,即說出殷殷誨勉:“譬如大海,一人鬥量,經曆數劫,尚可窮底,得其妙寶。人有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
于是,世自在王佛,即爲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世自在王佛並以神力加持,令法藏比丘清晰睹見諸佛刹土相狀,如同圖像教學,如是說法長達千億歲。《大智度論》記載:世間自在王佛導引法藏比丘遍至十方種種佛國,令法藏從中選擇淨妙之國,以自莊嚴其所願成的淨土。
法藏比丘聞佛說法竟,便一其心,則自得天眼,徹視二百一十億佛刹的景況,于諸佛國善惡之因,粗妙之果,一一思量分別,撷其優勝,摒其劣陋。用五劫的時間,以幽邃的心智,起發無上殊勝之願。精心構思了一個最極理想的佛國,超勝十方一切佛刹。爾後,法藏菩薩再到世自在王佛所,禀告自己心中的大願,世自在王佛歡喜贊歎:“善哉!今正是時,汝應具說,令衆歡喜;亦令大衆,聞是法已,得大善利。”法藏菩薩發願已,並說偈曰:“我若當證大菩提,如斯弘誓實圓滿。願動叁千大世界,天衆寶中皆雨華,是時大地鹹震動,天華鼓樂滿虛空,並雨旃檀細末香,唱言未來當作佛。”說偈完畢,應時大地震動,天雨妙華,散落在道場及法藏菩薩身上,空中自然奏起天樂,歌呗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如此殊勝瑞相,表明阿彌陀佛大願緣起,乃法界最勝不可思議之大事。
二、積功累德圓成佛果
法藏菩薩在世自在王佛與天人大衆前禀告四十八大願之後,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于無量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不起貪瞋癡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廣行六度萬行,教化安立衆生住于無上正真之道。和光同塵,自行化他,無央數劫來,示現種種身份,或爲德高望重的長者,或爲寡欲蘊德的居士,或出生在尊貴之家及名門望族,或作國王甚至轉輪聖帝,或作六欲天主,乃至大梵天王。法藏菩薩無論出生在何處,是何身份,恒常于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法藏菩薩示現的一一身份,悉皆身報微妙,口中之氣清香潔淨,如青蓮華;周身諸毛孔中,散發出旃檀香。其手恒常現出無有窮盡的珍寶以及衣服、飲食、珍奇微妙…
《本尊阿彌陀佛 第一章 衆生慈父》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