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緒 憤怒,好勝
行爲習慣:經常關注我們就這樣定了,這事得我說了算
氣質形態:氣宇不凡,目光淡定,有大將之風,具有霸氣,有時粗豪魯莽,大情大義,有壓迫感,聲音嘹亮,不拘小節,昂首闊步。
行爲動機:渴望在社會上與人群中有作爲,並擔當他們的領導者,個性沖動,自信,有正義感,喜歡替他人作主和發號施令。
性格傾向:外向、主動、樂觀、沖動、專製、有正義感;關注權力、獨斷,並且控製空間和領域;充滿活力,討厭虛僞,喜歡危險和冒險的刺激感;憤怒爆發直接、面對面、硬碰硬;很難聽從別人的意見;相信“強權就是公理”,別人會覺得專橫霸道;喜歡被人尊重而不是被人喜愛;通常會支持比較弱勢或不利的一方;會保護、支持自己的朋友、家人和下屬;喜歡控製大局和授權給別人的樂趣,但卻不喜歡被控製;有堅強的意志力,相信自己能戰勝一切挑戰和困境而會有突破;不喜歡求人,覺得求人不如求自己,所以不停地增值自己的能力;對家人粗心大意,缺乏溫柔及很難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思考。但是一個負責任的好丈夫、好妻子;是一個堅強、自信、果斷和會馬上采取行動去解決問題的人。
精力浪費處:充沛的精力,渴求堅強,解決問題,奮力地和生活所發生的事交戰,他們舍不得浪費精力,故而反而常常是耗盡精力,弄壞身體而仍然不知休閑、懶散。
早年認同——性格形成的可能性原因:希望獲得愛與關懷卻得不到,卻學到必須強烈堅持自己的意見,才會得到大人的反應,因此開始發展自己的能力,並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而在能力的表現上也漸漸得到大人的肯定而更強化了發展能力的需求,進而變成只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不求人。
九號和平型性格特征介紹
核心價值觀: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普通人,我會盡力維持和諧的生活,與他人融洽和避免沖突的需要。我相信『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注意力焦點:我如何才能避免沖突?
情緒反應:別人大聲命令時會有情緒 怕羞,怕事,懶惰
行爲習慣:經常關注我們如何達成一致?
氣質形態:平和,樂觀豁達,樸實無華,面向和善,節拍較慢
行爲動機:渴望人人能和平共處,怕引起沖突,怕得罪別人,怕左右爲難,不爭名逐利,性格溫順,與世無爭,愛好大自然,寫意隨和,但往往給予人一種懶洋洋,沒有個性,慢條斯理和滿不在乎的感覺。
性格傾向:內向、被動、樂觀、隨和;關注周圍對其的抱怨;順從、服務、很難說不;向往相容和熟悉,避免沖突;拙于排列事情的優先順序;不像其他人那樣關注名譽及地位;別人會覺得自己動作很慢、經常拖延而不去行動;時常因爲問題而懶腦但卻不去解決,特別喜歡睡覺和看電視容易耽誤事情,別人會覺得其被動和優柔寡斷;不喜歡命令別人,但當別人命令自己時,會反感和變得倔強對于不同觀點的分歧和爭論,能看到其方方面面是一個和平、友善、隨和、包容和忍耐的人。
精力浪費處:精力浪費在配合別人,成全別人,由于每天忙著認同環境、認同別人,因此沒有發展自己的個性,變成一種懶惰的心態,沒有活力。
早年認同——性格形成可能原因:通常早年是活得愉快而滿足的,而且父母對之也很好,他們覺得只要乖乖地,日子就是那麼恬靜和愉悅,所以他們非常喜歡享受這一份和諧和無憂無慮,也就不想做任何突破的事來打擾這一份平靜,故而在每一個環境中,總是認同別人,以取得和諧、美滿。
十號圓滿型性格特征介紹
隨需要完美顯發以上九種品質……
工作中的十型人格
工作時,每一種類型的人都有各自獨特的習性,並在獨特的決策架構下運作。例如,第二類型習慣將麻煩歸咎于人的問題上(“我們的機構需要更好的員工支持計劃。”),而第六類型提出的問題往往考驗著一致性與權威(“我們必須確定老板知道他自己在做什麼。”)。
第一類型以客觀完美的標准衡量一切,盡量以正確的方法完成事情。
第二類型關注于人際關系及感性的事情上,喜歡去幫助別人及被別人依賴。
第叁類型全力投入工作及成果,期望獲得成功並得到別人的稱羨。
第四類型重視自己的創造力及心靈感覺,希望成爲高質量的製造者、供應者,或承辦者。
第五類型收集資訊,並加以消化理解,盡可能理清紛亂,想保持智者姿態及希望成爲遊戲高手。
第六類型擔心隱藏的秘密議題,憂心任何可能面臨劣勢的風險,如此他們才能備戰以待之。
第七類型希望可以有多樣的選擇,專注于正面而令人興奮的見解、可能性及經驗。
第八類型想確定獲得控製的權力。
第九類型喜歡將所有方面的意見彙集一起,如此工作環境才可緊密結合,免于沖突。
第十類型隨衆生需要完美顯發以上九種品質。
各類型的特殊風格,會因爲其習慣的特定參考模式,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就好像,奔放熱情的第七類型卓克,擁有一家遊泳衣及太陽眼鏡的製造工廠(當然,他的公司裏彌漫著放縱、嬉戲的第七類型文化),當公司經營失敗,他將之歸咎于士氣問題,第七類型喜歡一切呈現樂觀的一面,于是卓克提高高級主管的待遇,但事實上,卓克的真正問題不在于士氣,而是在品質管理上(太多産品因爲製造時的缺陷而被退貨)以及完全缺乏財務控製。一直到他面臨破産時,他的受托人才向他指出這些問題。正如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Maslow)曾說過的,“當你只有一只槌子時,一切都開始變得像釘子。”
沒有一種類型的本質是不好的,只是各類型的意識中交織出的風格會限製彈性、想象力和選擇性,就在你依照習慣去思考時,你也錯過了整件事中重要的片斷。知道自己和共事者的位置,不但可以讓你看清未來,還能澄清你的思緒,使你更具洞察力,同時開放你的心靈去感受別人的經驗,並可以讓你專注于自己的初衷,跳出固有的限製,以更集中的意志、力量及效率展開行動。
無有黑暗無有光亮,無有老死也無解脫,
苦集滅道種種災禍,智慧所得全然超脫。
《內心解讀 四、法用分:真空妙有 共與不共》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