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律異相》
《經律異相》,五十卷。南朝梁代寶唱法師編撰。師江蘇吳縣人,俗姓岑,生卒年不詳。博學能文,名冠當世,著作頗多,惟《衆經忏悔罪方法》叁卷、《法集》一四○卷、《續*輪論》七十余卷、《出要律儀》二十卷等,今已佚失;現存于世者有《經律異相》五十卷、《比丘尼傳》四卷、《名僧傳抄》一卷等。
“經”、“律”是佛教經、律、論叁藏的概稱,因爲全書不僅引用經部、律部著作,同時也大量的引用了論部的著作。“異相”是相對于“同相”而說。佛教認爲宇宙事物的“同相”,是指真相、實相、本原,是不可言說,不可思議的,因此必須借助“異相”的譬喻、故事來說明,所以本書是佛陀隨緣說法的方便法門。
《經律異相》屬類書體,博采群言,廣事搜羅,彙編衆多散見于諸經律中的稀有異相故事,酌取精辟之理,條分縷析,依其內容分爲天、地、佛、諸釋、菩薩、僧、諸國王等二十二部,是百科全書的一種。
今略述各部內容如下:
□天部:說明佛教的世界觀,叁界諸天的衣食住行、壽命長短;叁界成壞;日月星宿的運轉;雲雷風電的産生等。(卷一——卷二)
□地部:敘述閻浮提、□單曰內山、樹、河、海等自然現象。(卷叁)
□佛部:敘述佛陀從出生、成道到示現涅槃的過程。(卷四)
記述佛陀應化的事迹,如佛陀胸題卍字、叁月食馬麥、現鐵槍報、度五比丘、濟五百賊出家得道。(卷五)記述佛陀示現涅槃後,天、人、龍供養佛陀舍利,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等起塔供養事緣。(卷六)
□諸釋部:敘述釋氏家族的種種事迹,如大愛道出家、羅□羅出家、調達出家、琉璃王滅釋種等。(卷七)
□菩薩部:敘述佛陀本生及諸菩薩自利利他,隨機應化的高行。如薩陀波侖刺血求法;薩婆達王割肉喂鷹;九色鹿救溺人;爲鹦鹉身,救森林火;爲大魚身,以濟饑渴。(卷八——十一)
□僧部:記載佛陀弟子的本事、出家、悟道、教化的種種事迹,□及惡行僧、無學沙彌、無學比丘尼的事迹。如大迦葉、賓頭盧、須菩提、阿那律、舍利弗、目連、優波離、迦□旃延、難陀、迦留陀夷、阿難、周利槃特、調達、均提沙彌、蓮花色比丘尼等事迹。(卷十二——二十叁)
□諸國王部:記載轉輪聖王及行菩薩道、行聲聞道諸國王的事迹。(卷二十四——二十九)
□諸國王夫人部:敘述諸王夫人奉佛持齋事迹,如阿育王夫人受沙彌度化、末利夫人持齋等。(卷叁十)
□諸國太子部:記載諸國王子修學菩薩道、聲聞道的事迹。如月光太子出血救人、須大拏太子施象被擯、只域王子舍國爲醫、長生太子以德報怨、薩埵太子舍身飼虎、帝須太子出家得道、只陀太子受戒證果等。(卷叁十一——叁十叁)
□諸國王女部:記述波斯匿王女金剛念佛改顔;安息王女先從狗中來;王女見水上泡,起無常想等九則王女的事迹。(卷叁十四)
□長者部:記述得道長者、修諸行長者的事迹。如須達長者見佛悟~道、流水長者救十千魚、忽起長者賣身供僧等。(卷叁十五|叁十六)
□優婆塞部:記述佛門中信士男精進修道的事迹。如:優婆塞持戒,鬼代取花;薄拘羅持一不殺戒,得五不死報。(卷叁十七)
□優婆夷部:記述佛門中信士女精進向道的各種事迹。如優波斯那割肉救病比丘;孤母喪子,遇佛慈誘,厭愛得道等。(卷叁十八)
□外道仙人部:敘述外道仙人的各種修行法門。如六師與佛弟子捔道力;富蘭迦葉與佛捔道,不如,自盡;仙人失通生惡道等。(卷叁十九)
□梵志部:記述梵志求法、謗佛的各種事迹。如梵志奉佛□蜜,衆食不減;梵志兄弟四人同日命終;梵志夫婦采花失命;梵志失利養,殺女人謗佛。(卷四十)
□婆羅門部:記述婆羅門信佛聞法或不法事迹。如檀膩□身獲諸罪因緣;婆羅門以餅奉佛,聞法得道。
□居士部:敘述郁伽長者見佛受戒;闍梨兄弟以法獲財,終不散失等事迹。(卷四十二)
□賈客部:敘述商人采寶遇難,念佛免難,聞法得道等事迹。(卷四十叁)
□庶人部:敘述男、女庶人或行善或行惡的因緣果報。如耕夫施僧一诃梨勒果,後生爲兩國太子;有人使鬼得富,後害其兒;長發女人舍發供佛;婦人懸鈴化婿,免地獄苦;摩那只女懷杅謗佛,身陷地獄等。(卷四十四-四十五)
□鬼神部:敘述阿修羅、幹闼婆、緊那羅、雜鬼神等四部事迹。(卷四十六)
□畜生部:分獸、禽、蟲叁部,記載師子、象、馬、牛、鼠、雁、鶴、鴿、鳥、蛇、龜、蛤等二十余種動物行善造惡的因果業報。如師子王墮井,爲野幹所救;師子、虎爲善友,野幹兩舌,分身喪命;師子等十二獸更次教化;盲龜值浮木;虱依坐禅人約,飲血有時節等。
□地獄部:敘述地獄的各種因緣果報、種類、苦相等。如閻羅王等獄司往緣;十八地獄各種苦相等。(卷四十九——五十)
本書特色及價值如下:
一、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佛學類書,較之唐朝道世的《法苑珠林》、宋朝贊甯的《大宋僧史略》,與道誠所集的《釋氏要覽》等,實具啓後的作用。
二、內容生動活潑,具有濃厚的文學色彩;每一則譬喻、故事的結尾都注明資料出處,查閱方便,是現今弘法布教上不可或缺的教材。
叁、描述鬼神與天爭鬥的故事生動傳神,如卷叁閻浮提“舍利弗與勞度差鬥法”、卷四十六“羅呵王瞋忉利諸天行其頭上興兵大戰”等,明快的筆調,細膩的刻劃,兼得中國諸子、史傳文學的特長,豐富了六朝隋唐志怪傳奇小說的內容。
四、是中印文學的融合。
五、本書編纂年代甚早,書中所引用的經論極多,目前已散佚不傳者,達一百余經;所引用經典,在各種經錄中都查不到經名的,也有十余部,可以說是大量保存已失傳的經文,因此,本書爲經典史學的研究,提供了彌足珍貴的文獻。
本書今收錄于《碛砂藏》第二十八冊、《卍正藏》第五十一、五十二冊、《龍藏》第一一○冊、《大正藏》第五十叁冊,坊間亦有單行本流通。
□試舉叁則佛陀弟子教化衆生的事迹。
□試述佛陀出生、成道至示現涅槃的過程。
□試舉一則佛陀本生。
□本書有何特色與價值?
□試述一則王女事迹。
□試述一則信士男精進修道的事迹。
□試述一則信士女精進修道的事迹。
□說明佛教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