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稱《般若心經》、《心經》。一卷。唐朝玄奘大師(602

  -644)譯。師河南偃師人,俗姓陳,名褘。世稱唐叁藏。我國四大翻譯家之一,法相宗的創始人。自幼從兄誦習經典,亦嫺熟儒道百家典籍。初住洛陽淨土寺,曆學大小乘經論。唐武德五年(622)受具足戒,又學律部。後複從道深受《成實論》,就道嶽學《俱舍論》,聽法常、僧辯講《攝大乘論》。因慨歎衆師所論不一,驗之聖典亦隱顯有異,莫可適從,于是誓遊天竺,以問惑辨疑。貞觀叁年(629)西行,孤身涉險,途經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複無水草,但念觀世音菩薩及《般若心經》,于是得免一切艱難危險。師于印度求法,遊學十七年,行程五萬裏。貞觀十九年還抵長安,請回佛經梵文原典六五七部,譯出經論七十五部一叁叁五卷。六百卷的《大般若經》即是其中之一。師譯經忠于原典,後代譯經家稱玄奘以前所譯諸經爲舊譯,自玄奘以後所譯諸經爲新譯。著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爲佛教史學及古代西域、印度、中亞、南亞的史地、文化,乃至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文獻資料。

   般若波羅蜜多,是梵語的譯音。般若,意譯爲智慧,但是與通常所謂的智慧不同。因爲世智辯聰的智慧是不究竟不圓滿的。而般若是諸佛之母,如大火炬,是觀照的智慧,是出世清淨智慧,在中國無相當的名詞來代替,所以沿用原音,不過在說明其意義時,仍作智慧解。波羅蜜,意譯爲到彼岸,是說明遠離生死的此岸到達解脫涅槃彼岸的方法。也就是本經中“度一切苦厄”“能除一切苦”的意義和方法。

   心,梵語hrdaya,指心髒,是百骸五髒之主,含有精要、心髓等意。此經是佛陀所說,全文二百六十字,是七百余卷般若的精要,二十二年般若談的心髓,故以“心”名之。

   根據史傳所載,佛陀說法四十九年,談經叁百余會,此如來一代時教,可以一首偈語概括,即:

   華嚴最初叁七日,

   阿含十二方等八,

   二十二年般若談,

   法華涅槃共八載。

   這意思是說,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覺以後,最初的二十一天,首先宣說《華嚴經》。其次《阿含經》的教義,講了十二年;《維摩诘經》、《思益經》等方等經講了八年;而後花了二十二年的時間講說《般若經》;《法華經》與《涅槃經》一共演說了八年。

   由此可知,在佛陀四十九年的說法中,般若占了相當重要的地位,而《般若心經》又是般若教義的樞要。因此,本經攝如來一代時教,爲大藏的總鑰,衆生的指南,是闡述般若真義的要典。

   本經分爲兩大部分,一是顯說般若,二是密說般若。今分別略述如次:

  一、顯說般若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此段文是全經的綱要,直示聖智所證的境界。吾人若能以般若智慧觀照五蘊身心世界畢竟皆空,則我自在、境自在、事自在、時自在,如觀世音菩薩處處自由自在,一切苦厄皆不可得。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這是就五蘊闡明即空。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此段文是承上文色空不二義,總論諸法空觀,即進一步說明諸法的真空實相。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此段文是推空相,窮諸法,即各論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緣覺十二因緣、聲聞四谛、菩薩六度等諸空觀,並以“以無所得故”總結照見一切皆空的原因。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叁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謂依般若波羅蜜多修行,能照見一切法空,無人我是非等相對待,叁界皆空,人生如夢,遠離一切罣礙、恐怖、顛倒、夢想,成就菩薩功德,進而至圓滿成佛。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此是引譬喻贊說般若的功德。大神,喻贊般若有極大的力量;大明,喻贊般若能破除一切黑暗愚癡;無上,喻贊般若爲一切法門中最上。故依般若可以離生死苦,得涅槃樂;離一切苦,得究竟樂。

   二、密說般若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谛揭谛,波羅揭谛,波羅僧揭谛,菩提薩婆诃。”

   此咒語共有十八字,是方便應機爲鈍根人密說般若,使容易受持,其內容即是般若波羅蜜多的功用。譯成漢語即是: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用般若的智慧,讓我們速登正覺的彼岸。

   本經是流傳民間最普遍、最深入的一部經,所以凡是祈禱、祝福、追薦,多讀誦此經。玄奘大師一生亦得益于此經。現存最古的漢譯本是姚秦鸠摩羅什所譯的《摩诃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其他漢譯本有: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玄奘譯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法月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般若、利言等同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智慧輪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法成譯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宋.施護譯

   上述各種譯本的內容,其正宗分與玄奘所譯略有差異,但是其主要的意旨則是相同的。又諸譯本中以玄奘譯文最略,鸠摩羅什次之,其余各譯本都有序分及流通分。即前有如是我聞,後有天龍八部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曆來一般大衆所使用的版本多爲玄奘譯本,今收錄于《高麗藏》第五冊、《碛砂藏》第五冊、《龍藏》第十六冊、《卍正藏》第八冊、《大正藏》第八冊。

   由于《心經》弘傳很廣,曆代不衰,影響宏大,因此古今注解亦最多,除佚失者外,現在尚存者,仍有數百種之多。較重要者有:

   □般若心經注     一卷  中天竺提婆注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疏  一卷  唐.慧淨作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  一卷  唐.法藏述

   □般若心經幽贊  二卷  唐.窺基撰

   □般若心經贊     一卷  唐.圓測撰

   □般若心經直說  一卷  明.德清述

   □般若心經釋要  一卷  明.智旭述

   近代著述有太虛大師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義》、《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釋義》、東初法師的《般若心經思想史》、印順導師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講記》、竺摩法師的《般若心經講話》、星雲的《般若心經講要》等。

   □試論本經主旨。

  □如何在生活中觀自在?

  

  

✿ 继续阅读 ▪ 《妙法蓮華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