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宇宙萬有本體論(16)

  “二五,平等大悲”“心佛衆生,叁無差別”這個是《華嚴》講的啦,“一切衆生,畢竟成佛,我之己靈”就是自己的靈性,“原與諸佛,平等無異,外慕諸聖”對“內”對自己的內心,要“重己靈”,就是自己的靈性,才不會虧欠自己的靈性,簡單講就是不要做虧心,違背因果的事情,別人不知道,我們內心知道。“生佛平等”衆生跟佛是平等的,是指內心的如來藏是平等的,“見凡聖僧,如同敬佛”見凡聖僧就是見凡夫僧或者是見到聖僧,有的有修行嘛,有的沒有修行嘛!你不可能說每一個出家人都是聖人,那沒辦法的,有凡夫僧,一定有聖僧,有聖僧,一定有凡夫僧。“無輕未學”不要輕視那個沒有學佛的人,未學指很差的人,“敬同知識”加一個:善,要尊敬他,如同尊敬善知識,就是不要輕視未學的人,就是不學無術的人,我們要尊敬他,如同尊敬善知識,“我慢不除,道心難發”,我們要除掉我們的我慢,否則道心難發,“內心下謙,外行于禮”內在裏面要好好的謙順。那麼外面要禮敬一切衆生。“不輕于人,常行普敬”不輕視任何人,常行普敬一切衆生。“不離自性,應用無染”不離我們這一顆清淨的自性心,我們運用在一切這個境界是不被它染汙,“念念無間,心行平直。”就是平等,念念無間心行平等心,“修性修身,見性平等”,是畢竟空的,“不高己德”不提高,不擡高自己的身價,自己很有德行但是不貢高我慢叫做不高己德。“不疾彼能”疾就是嫉妒,也不會嫉妒對方,這個疾應該改作嫉妒的妒才對,對方比我們有能力,不要嫉妒他,不要把自己有德行擡得高高的,不高己德,不疾彼能。用這個疾勉強可以,也可以通用,“自察于行,不舉他過”自己每天檢查自己,不要舉別人的過失,舉他過失,有時候你命都沒有。也使自己沒有德行。自察于行。自己好好的省察自己的行爲。不要一天到晚說別人的過失。“于諸衆生,平等饒益”對一切衆生是平等寬恕,“如仆事主”我們把自己當作最沒有用的仆人,好象侍奉主人一樣,如仆事主。“即爲所惱”,就算他來惱害我們,“心不懷報”心,我們也不報複,“縱有呵罵”就算有呵責,謾罵。“終不生嗔”“我若起嗔,即便退失”菩提心,便退失大菩提心。即便退失“摩诃般若”就退失了大般若心,大菩提心,我們的心“嗔毒暴烈,所修盡破,所積功德,雖如森林,嗔火若生,一齊燒盡”。所以修行第一個步驟,就是改掉脾氣。“與諸”衆生“有情”就是衆生。“同受輪回”如果你學佛覺得很了不起。但是如果你嗔恨心還不改,那你跟衆生還是一樣,“不能成就,無上正覺”所以,忍辱是波羅蜜,所以,佛告訴我們,經典告訴我們說:布施是修福,忍辱保得住,忍辱才保得住,你這個修福修得很好,可是你要忍辱,才能夠保住那個福。布施修福,忍辱保住,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觀念。要是沒有忍辱,我們的福一下子壞了,我們看電視新聞報道,那個都是一念的沖動殺人放火,殺死多少人,都是小事情而已,今天發生五個學生在路上被人家砍了,所以,學佛的人少,衆生。。。佛法這麼好,他就是不知道要來,“我今應如,盲聾喑啞”盲就是眼睛瞎了,我現在要象眼睛瞎了,看不見,看不見衆生的過失,聾,我的耳朵聾了,聽不見是非。喑啞了,就象啞巴說不出是非,意思就是不說是非,不聽是非,不講是非,不打妄語。就是師父那四大根本戒規。“在在處處,心如虛空,一切萬象,無所不容,”這個很簡單,“與諸有情,怨親平等”一切衆生是越恨的,或對我們比較親的,都是這麼平等,“不念舊惡,不憎愚頑” 以前跟我們結怨,也不憎愚頑,就是哎!這個人愚癡,頑劣的衆生。愚就是愚癡,頑就是難度的衆生。也不要恨這些愚癡的衆生,難度的衆生。“普發大悲,起親友想”哎呀,大悲心,大家都是我的親戚,好朋友。“于險難中”我一定要救你,險難就是叁界,六道輪回叫做險難,最危險的就是輪回。不是山河大地,也不是懸崖,懸崖,斷崖你注意一下,就不會掉下去了,這輪回你不想掉都很難,在于險難中“誓當救護”這險難就是指輪回。“起負債想,恒懷慚愧”哎呀,如果他欺負我,我就當作我欠他的,起負債想就是我欠他的應當還,他傷害我,誹謗我,對我不利,。我欠他的,我應該還的,恒懷慚愧,“何時償畢”哎呀,常常懷慚愧,我什麼時候才還得完呢?何時能夠償得完呢?償還完畢呢?起父母想,把對方當作父母,“應假方便”假籍種種善巧方便。“令脫生死,共入大乘,無上之道,遠離愛憎,住平等舍,當念衆生,從無始來,無明熏習”衆生因爲無明一熏,“令心生滅”強烈的執著,顛倒,妄想,“枉受一切,身心大苦”枉受一切輪回,然後,怎麼樣?令身心大苦,枉受一切,底下就加,輪回。枉受一切輪回,令身心大苦,“無量逼迫,輪轉無期”。再一次來投胎,再來轉世,再輪轉,苦不堪言。“而不覺知,我應發願,行于大乘,解第一義”心離分別,遍于十方。冤親統統度,與我有緣的度,與我無緣的就沒辦法了,隨緣了,“勤修功德,盡未來際,以諸方便,救拔衆生,令向菩提,離諸纏障”,有八纏叁障,纏,就是指貪,嗔,癡,或者是昏沈,掉舉,嫉妒,疑心。傲慢等等這一些叫做纏。障就是惑業苦,離種種的八纏叁障,“厭生死苦”這個佛學字典都有,“樂求涅槃”討厭這個生死六道輪回之苦,樂求涅槃,“隨其根性,饒益攝化,”隨種種的衆生的根性,因爲衆生的根性不一定。他要求什麼不一定我們要饒益攝化他,“廣利含識”含識就是衆生,含有神識當然就是衆生,含就是包含,識就是神識,含有神識當然就是衆生。活命的衆生“功德具足,則能成就,圓滿大悲”功德不足就沒有辦法,圓滿成就大悲,“以大悲心,隨衆生故,則能成就,無上正覺”所以普度衆生,卻使自己先成佛道,我們講堂第二個十年是轉型期,我們要把內部盡量交給徒弟,師父再到國外把佛法推廣到全世界華人的區域。我們進行第二個十年,文殊講堂建立到現在民國七十八年,到現在十一年,到民國八十七年就是十年,今年是邁向第十一年,所以是轉型期。如果有法師也想要講一講,開示,開示,也可以告訴我,再安排讓你上臺,讓你上臺,問說:師父,講到什麼時候下臺呢?講到底下開始吹口哨的時候,你就下臺。以前有一個人,我在講經的時候,他上臺致辭,他講得實在是很差。又占去師父太多時間,講了半個鍾頭,大家拼命的一直鼓掌,叫他下臺,他聽不懂,他以爲我(自己)講得很好。在繼續講,真沒辦法,哪有一個人致辭,致了半個鍾頭。對啊,就是,到底是你講還是我講。就是這樣子。所以以後,如果你是高官顯赫,人家叫你去致辭,你千萬不要給人家致辭半個鍾頭。底下,“爲欲利樂,一切衆生,精進修行,心不退轉”,爲了要利樂一切衆生,精進修行,心不退轉。“如是調伏,如幻爲幻”,注意聽,如幻爲幻,上面加四個字,知一切法如幻。爲幻,爲一切如幻之法而盡力,如幻爲幻,就是知一切法如幻,一個句點,爲幻就是知道,它就是如夢幻泡影,但是盡力而爲,如幻爲幻就是如幻,一切法如幻,但是我爲幻盡力。就是我還是要在這個幻化當中盡我的力量,不能夠說隨隨便便還是盡人力聽天命。“無人相,無我相,乃至無有少法可得。于一切處,悉無妨礙,自然快樂,如幻爲幻,知道一切法如夢幻泡影,但是盡一切,以如夢幻泡影去做佛事,沒有人相,心中無人相,無我相,乃至無有少法可得。在心中沒有少法可得,“于一切處,悉無妨礙”。爲什麼,因爲萬法不可得嘛。自然快樂,所以諸位聽經聞法。師父已經重複講了,不必聽很多,你要會用,要會觀照,實際理地的去腳踏實地,切身的去運用這個正法。兩句就開悟了,內在裏面要多誦這一部《宇宙萬有本體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