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功、修行與生命
仁煥法師
(湛江慈雲庵開示2009-5-16)
感恩常住叁寶慈悲給我們機會,也感恩當家師的一切功德,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用功修行與生命”。有很多的同修,在這方面上不懂得如何把握。用功是相當于我們念經、念咒、念佛、閉關,這是叫做用功;修行不是念經念咒,在生活當中完善自己改良自己叫做修行。
生活,于表面上好像很簡單,但是偏偏人人有一本難念的經,家家有一本難念的經。是什麼原因呢?說簡單非簡單,說容易非容易。如果能知足常樂就非常簡單,如果人怎麼都不滿足,什麼都不滿意,老是生煩惱,那就很不容易了。
用功是等于學生在學校裏面讀書,修行是等于讀書畢業了,把知識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事業上,就是實踐,實踐就是修行。不能說我們念經沒有用,我們只懂得念,不懂得用,就是錯在懂得用功不懂得修行。修行,是我們知道錯了,糾正過來。改變到一切都好叫做修行到位。
我們在生活當中,需要那方面呢?首先應該需要健康吧,第二,需要快樂吧。在表面上好像人健康了才快樂,但是于修行道上是這麼說:人快樂了才健康!如果你整天都煩惱,那麼你就感覺到越來越有精神壓力,講又講不明白。
下面首先說快樂的作用。快樂不是別人給的,應該是內心感到滿足,感覺滿意,保持樂觀的心,這樣才叫做真快樂。如果別人創造條件給我們那種高興的層次,那是一時的作用,是假的快樂,不是真的快樂。爲什麼不是真的呢?因爲別人給我們的機會不成爲永久性的,所以自己快樂才是真快樂,別人給我們的都是假的。
人畢竟有陰有陽,快樂了才引起全身陽氣的轉動。人一生煩惱了,陽氣就沒有了,陽氣沒有了全身就停止不轉動了。不轉動了我們就感覺這個地方又痛,那個地方又痛。陰氣像一股冷風,陽氣像陽光普照。所以當我們煩惱以後,就感覺到有一股冷風呢吹在我們身上,好像是有人在攪擾我們,我們心裏面就感覺有鬼了。沒有想到,真正的鬼是我們內心造成的。很多人說,世界上沒有鬼,我有些好笑:我們本來人人都是鬼,個個也是佛。快樂的時候就是佛,煩惱的時候就是鬼!
佛說用功修行就現叁十二相,意思是說人保持快樂了,第一是相貌非常好看,第二身體非常健康。人有煩惱了,去美容院也不行,出來一兩天又變了,而且去美容院越看越衰老。你們不知道,是人內心的快樂才讓人的容貌非常安祥好看。那麼這樣大家都懂得了,健康來自快樂,生活完美也是在健康快樂裏面。更重要大家肯定沒有想到,我們的事業就是成功在心中快樂,帶著煩惱去辦事業不會成功。
大千世界以人爲本。生活也好,用功也好,修行也好,事業也好,國家也好,社會也好,家庭也好,都是以人爲本。就是說,人好家庭就好,人好事業就好,人好生活就好,人好社會就好,人好國家就好,人好整個世界都和平,人好就一切都好!做好人,就會得到好報,做煩惱人就容易得到惡報。
人以命運爲本。命運,命是我們的靈魂。我們錯在把這個身體當作我們的命。身體也可以算是一種生命,在醫學上叫做生理生命。一個人有兩個生命,生理生命和心理生命。這兩個生命缺少一方都不行,生理生命也需要心理生命,心理生命也離不開生理生命,兩個生命應該是同步存在。
那麼是什麼給這兩個生命同步存在呢?佛門裏五大菩薩之一的彌勒菩薩,這位菩薩保持開口常笑,他的精神作用是什麼呢?就是保持知足常樂。他本身的表法,整個精神就是知足常樂。有些人也說是: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彌勒菩薩化身布袋和尚,這個布袋,等于人的身體一樣。布袋是什麼作用呢?好的也丟進去,壞的也丟進去,最後就變成一個垃圾桶。所以我們這個身體可以成爲不值錢的東西,也可以成爲無價之寶。比如,菩薩來到世間,他是爲報衆生恩而來,爲報父母師長恩而來,能夠做到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結果菩薩的身體成爲無價之寶。而我們這個身體變成垃圾桶,因爲我們想的是享受,做一點事就怕吃虧,連爲自己家庭做事都怕吃虧,更談不上爲十方了。
用功目的就是找到我們生命的定位,明白生命來到世間做什麼。我們的生命來自父母,那就等于我們的生命來自情愛,生命是因愛而來。那想問大家,愛是煩惱還是快樂?如果愛是快樂,那我們是來報快樂的恩。如果愛是煩惱,那麼我們就找不到方向了,生命就成爲苦海無邊。由于苦海無邊,越想越煩惱,越想越不通,最後要不就吸毒了,要不就跳樓了,麻煩不麻煩?
爲什麼我要談到這件事?因爲佛法裏面有這麼一句話:人身難得。我們已經得到這個人身了,這是很不簡單啊。沒有父母的恩德,就沒有我們的今生。那我們的生命來到世間,第一應該就是要報父母的恩,第二是來繼承父母的愛,第叁,要愛天地,保護大自然。因爲我們能生存實在是天地的功德。現在人類大量地破壞大自然,這樣就是斷我們自己的命根了。第四,我們來到世間缺少知識,有師長的教育人才明白,才有覺悟的心。人有智慧,人有覺悟,這樣一生才沒有煩惱,所以師長是我們生命依靠之恩。
人來到世間,爲什麼一生下來就哭呢?表示來到世間是一種苦。而菩薩化身投胎生下來的時候,都聞到微妙香氣,那種香味不是我們世間的那種香味,有時候可以看到天女散花。菩薩不會投胎在母胎裏,小孩下生的時間到了,他才從天上飄下來,直接從頂門進去,他一進去小孩就開口笑了,沒有哭,這是菩薩的化身。彌勒菩薩像總是笑,所以彌勒菩薩叫做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我們哪一個來不哭啊?還敢說自己是什麼佛菩薩的化身,這樣說的人就是真正的魔王。
地藏王菩薩的慈悲表現是特別孝順父母。他的父母也有無量的罪過,首先有誹謗佛法,第二有大量的殺生。但是地藏王菩薩從來不生煩惱,從來不怪他父母。父母生命果報了了,他還是挽救父母,最後傾家蕩産去供養佛,去成就父母,向佛請法,一定要知道父母墮落在什麼地方,然後盡心去挽救他的父母。當佛告訴他的父母所在,並且講出他父母將來如何受到果報,他知道以後就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他只要一個念頭,一定要報父母的恩。所以地藏王菩薩算是大孝的子女。
爲什麼地藏王菩薩現出家身?出家身表示引領生命出離叁界。叁界是什麼?欲界、色界、無色界。所以現在很多人說:“如果我出家了,我父母怎麼辦呢?”爲救渡父母而出家!真正的出家人才是大報恩于父母。
父母是我們生命的依靠,人生命有依靠以後命運就好了。如果生命沒有依靠,命運就不好了。所以我們接受教育,要重在對生命的理解。我有一句話:認識生命,理解生命,完善生命,發揮生命,圓滿生命!
用功就是重于認識生命和理解生命,修行是完善生命、發揮生命和圓滿生命。認識生命就是明白生命來到世間爲了什麼,理解生命是明白如何過一生。這個道理弄明白了,下面就去完善了,完善以後再發揮,發揮以後才能圓滿。
佛教講修行分有幾個階段:羅漢、菩薩、佛。羅漢階段就是完善自己階段,所謂自了漢就是完善自己階段;菩薩就是發揮自己的階段;佛就是圓滿自己的階段。
于認識到理解,你才有良好的定位。定位是明心,完善到圓滿就是見性。我們經常說明心見性,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心。明白哪方面呢?明白你是什麼命,明白你是什麼人,明白你的目標是什麼。目標明白了,你才能往目標的方向去完善,完善到位了叫做把本分做到位了。把本分做到位以後,那麼你有經驗了,又有能力和機會去幫助別人了,幫助別人就是菩薩行了。到佛的階段,自己的家庭做得很好,沒有漏洞,幫助別人也沒有漏洞,所以叫做圓滿。
佛教是文明的教育,但是現在很多的同修,甚至有些出家人,很多規矩都不懂。佛教是非常講究規矩的,有這麼一句話:人沒有禮儀就沒有規矩,人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
先講一講佛教的一些禮儀。
一、合掌。佛教合掌的表法第一是尊重的意思,第二是和合的意思。想問大家現在我一個巴掌聽到聲音嗎?如果我兩只手拍一下就有聲音了,這表示和合的最高理念是什麼呢?生命來到世間必定相互依靠!如果不依靠,孤掌難鳴!用現代的話就是團結,佛教就是講和合。所以不要認爲合掌是迷信。團結是一種尊重,能把事情做得更加圓滿,最關鍵就是相互依靠。我們佛門就是平等地和合一切。
二、拜佛。拜佛的內涵是把架子放下,做一個沒有架子的人。你來到寺院,能恭敬泥菩薩,爲什麼對人不能恭敬呢?在一切人的面前都把架子放下,首先表達我們對一切人的恭敬;另外還有一種含義,人能把架子放下,放在地平線上,得到什麼好處呢?非常安全。擡得越高就摔得越重。所以我們在一切人面前,能真正做到沒有架子,反過來是非常高尚的人。我們要這樣沒有架子地面對生活,面對環境,面對人事。你說來寺院拜佛,不懂得裏面的意思,就是假拜了。
叁、恭敬出家人。對于出家人,不能看他的修行程度來決定你對他的恭敬。爲什麼在家人必定要恭敬出家人呢?今天我講出來並不是說要你們對我個人的恭敬,今天我所講的是依法而說,如果我不說我就有罪過了。因爲一個出家人的德行高低,那是他個人的修養問題,你恭敬他那是另外一件事。他畢竟是表法,他的德行好不好,那是他個人的果報,和你恭敬他完全是兩碼事。
你恭敬他有兩個層次。如果他有德,你恭敬他,他德行更加高。如果他沒有德,你這麼一恭敬他,你反過來把他的德行全部拿過來了。你們絕對不知道這件事。比如你們在家人修行非常好,但是你對一個破戒的出家人還是恭敬,沒有一點埋怨的心,那容易變成兩個極端:要不他馬上就受到果報,要不你們會直接感化他,讓他轉變成一個良好的人。所以恭敬一個人,不是你們對人的恭敬,他本身是表法的。
在…
《用功、修行與生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