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家人和出家人一起走路,如果按照佛教的規矩來講,出家人必定在前面一兩步,在家人你修得再好,一定要在後面一兩步。
頂禮出家人有幾個方面要注意:第一法師在吃飯當中不能頂禮,第二法師睡覺還沒有起來不能頂禮,第叁法師上衛生間不能頂禮,還有法師與法師在講話當中也不能去頂禮。如果真正有緊要的事想見面,要通過寺院客堂或者和尚的侍者來傳達,得到和尚同意以後可以頂禮。
頂禮的方式。比如和尚在走路的過程中,最好不要頂禮,合掌問訊就可以了。如果真正要頂禮,不能正對面來頂禮,正對面頂禮不但沒有功德,還給法師擋住路了,應該在側面頂禮。頂禮法師前,說:請接受弟子頂禮叁拜。如果法師講:“請免禮。”那麼你們就隨口說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依教奉行!”法師說免禮了,你們還堅持頂禮叁拜,這樣就不是依教奉行了。我們佛教有一句話很好:恭敬不如從命,從命不如依教奉行!法師說免禮你就免禮,才表達你是真正的恭敬。
在走路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靠右行,繞佛也是這麼繞的。大寺院的大雄寶殿有叁個門,中間的門唯有大和尚才可以進出,其他人都要走兩邊的門,出去也不能走中間,進來也不能走中間,一定要靠邊進出。這是禮儀也是規矩。
四、供養。因爲很多人對供養的意思不明白。首先比如點香,也許是中國人的一種特色吧,我到過緬甸、尼泊爾,到過佛陀的故鄉,他們也沒有像我們中國點的香這麼濃重,他們就是簡單點那個橫香,僅僅一條。我們是到處都燒,整個煙霧那麼大。
香和燈兩個都是表達光明。不管是小孩也好,年紀大的也好,如果你眼睛模糊看不清楚了,去買油來專門點光明燈供養佛,對常住說:“我爲了讓我的眼睛見到光明,今天請了油來供養佛,請求常住慈悲每天用這個油供養佛。”當常住把你的油供養完了,大部分人的眼睛都好了。人人都需要光明嘛,如果認爲這樣是迷信,那我認爲黑暗才是迷信的。
第二,我們爲什麼用水來供養佛呢?剛才說的香是表示火的,水和火是我們生活當中離不開的兩樣東西。水的供養是表達布施的意思,同時水的性是甯靜柔和,所以我們供水的時候是願望我們也柔和象水一樣。
第叁,供花。花是表達美好的意思,表達一種莊嚴。我們佛門非常講究莊嚴的場面,所以極樂世界無量莊嚴。我們供養花首先願望自己一生美好,第二願望自己生生世世都得到莊嚴。
第四,供果。很多人不明白這個意思,認爲我們拿這些東西來供養佛。如果你們站在這個角度,可以說你們的供養沒有得到好處。因爲供果是表達我們想在今生得到成果,而且也願望自己從現在到盡未來際中生生世世都得到成果。佛和菩薩本身根本不接受人間香火,我們來供養他是表達我們一種誠敬的心。如果我們都沒有什麼來供養佛的時候,你說你對佛很恭敬,那就講不通嘛。因爲畢竟人的精神看不見,但是可以利用物質來表達人的一種精神,表達我們恭敬的心。
五、在大雄寶殿,不管是在家人也好,常住的法師也好,除了香燈師和大和尚,中間的位置不能隨便走來走去。僧值師按照原理都不能隨便橫來橫去的,因爲僧值師爲了規矩,更需要講究這個場面。比如僧值師站在東單,見到西單那邊很亂,不能直接橫過來。你們現在很多人好像無所謂,喜歡怎麼樣就怎麼樣,如果像你們這樣沒有規矩能行嗎?
我們來到寺院應該得到好處回家,爲什麼有的人在寺院發生意外呢?你們絕對不知道你們錯在什麼地方。一般寺院都要有門檻,門檻是表法的。我們人不知道,踩在門檻上,等會兒你就有過不了的關。那不是佛菩薩懲罰你,是護法不放過你,教訓你要懂得規矩。
如果連法師都不懂得這樣的規矩,是很悲哀的。作爲法師,對個人的本分都不明白,這樣不對。首先我們是表法的,我們是代表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形象。我們修行人要有修養,有良好的形象才是有修養。
行爲修養是人的福德,形象修養是人的福報。能尊重人人,禮讓人人,這是叫做行爲修養。懂得講叁種話:一個是道德語言,就是尊重人的話;第二是愛心語言,就是對人有關心的話;第叁感恩語言,就是贊歎人的話。訓練做到這叁方面,這是叫形象修養。
行爲修養就是從禮儀規矩上都要做得好;形象修養就是要重視語言上的修養;內心修養就是平常我經常講的知足常樂!心中沒有挂礙,沒有煩惱,這就叫做內心修養。內心修養就是成佛之路。
用功就是來接受這方面修養的理念,明白了,于生活上就要規範自己,用良好的形象感化周圍人。
人的本分很重要,人的本分是完善我們今生的果報。男人有男人的本分,女人有女人的本分,小孩有小孩的本分,大人有大人的本分。所謂修道、修行、修養,于基本原理上叫做各守本分、各正其位。如果沒有往這方面去努力,就會走錯路。比如你念《地藏經》,沒有依照《地藏經》的道理去改良自己,那不是你念《地藏經》,是《地藏經》在念你。
佛教講究兩種修養,一切戒律是規範人行爲的修養,一切經典是清淨人內心的修養。佛教重于修心,不准有惡的念頭,只有善的念頭。因爲人的行爲不好,首先是念頭不好,念頭不好才産生人行爲不好。如果光規範人的行爲,人的心沒有糾正,就像把犯罪的人抓起來了,沒有糾正內心,勞改釋放了,馬上又犯,所以佛教重點在心靈教育。
寺院的管理必定建立願力一致,觀念一致,步調一致,然後住持決定一切,下面所有的人是去完善住持的決定。寺院是訓練依教奉行的,對和不對是住持的責任。
寺院可以分爲叁等,一是普利十方的道場,一是香火的道場,一是商業化道場。
寺院的常住法師一定要對在家人講來到寺院的規矩,如果你們不說,大家不知道,這樣如果他們犯過,你們常住法師要擔當一半的罪過。如果你們講了他們犯,罪過是他們全部擔當。
寺院的住持法師要想到,你的緣分到哪個地方,十方來到你的寺院,你要懂得十方衆生的命是交給你了。徒弟就是學生,我們就是老師。培養一個學生,是爲如來家業培養後來人,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以文殊菩薩的精神,學爲人師,行爲世範。學生應當學普賢菩薩的精神,恭敬一切,不要以感情來到寺院,應該以道來到寺院。
什麼叫做以道來到寺院呢?爲完善自己而來到寺院。這次你們也看到我的恩師,我出家在師父身邊,師父是很嚴肅的,如果你稍微做不對,他就不放過你。他打你以後才問你:“你知道我爲什麼打你嗎?”我們都沒有反應過來。但是我們所有的徒弟,誰都不敢回答過他一句話,就跪在哪裏由他怎麼說就怎麼說,到他叫你起來了你才能起來,他如果不叫,你還是跪在哪裏。有時候他也不叫你起來,他罵一頓以後就走了,我們還是老老實實的在那裏跪。所以說,他對我們的教育是非常嚴的,學生要進步就要有這樣嚴格的老師,以有嚴格的師父而自豪。
如果帶著感情來到寺院,表達你們是走輪回之道,依道來到寺院就是走解脫之路。作爲學生,于十大願王裏面,要完善前面五條:第一條是禮敬諸佛,第二條是稱贊如來,第叁條是廣修供養,第四條是忏悔業障,第五條是隨喜功德。
而住持法師,要完善後五條:第六條請轉*輪,就是把規矩、修養的道理傳播後代;第七條是請佛住世,無條件、無成見地培養人才,讓如來家業永遠後繼有人,不要爲自己;第八條常隨佛學,作爲住持法師不要高高在上,要以學生成爲同甘苦共患難,與學生加強溝通,達成共識;第九條恒順衆生,這個是于德行來講,第一步先渡惡人,第二步才渡菩薩行的人。爲什麼先渡惡人呢?先渡惡人,才真正救這個世界。像觀世音菩薩,爲了渡一個專門殺生的人,應化做一個殺生的人跟他在一起,然後感化他,他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真正要挽救世界,就是努力把惡人先渡。如果不願渡惡人,這個世界永遠有災難存在。第十條是普皆回向,這是平等無差別,沒有差別心才算你是平等了,你平等普利世界才太平。
所以阿彌陀佛爲什麼有極樂世界?他沒有分別啊,你原來在娑婆世界不管是什麼人,只要來到這裏,平等供養。正因爲我以前理解錯了,曾經非常嚴重地誹謗淨土,我說:“那極樂世界都是惡人咯。”後來明白了,才知道自己不該說這樣的話。說出來首先是無明,依我們個人的成見來說話。佛的慈悲是哪方面呢?你在娑婆世界惡到什麼程度都行,你一旦到極樂世界就永遠惡不起來了。所以有時候在念佛的過程中,因爲佛的慈悲而感動流淚。
所以,我們有緣聞到佛名號,第一是我們的善根;第二是佛慈悲的接引;第叁,如果我們發心接受佛慈悲的接引,就是我們善根福德圓滿。佛的願力在《無量壽經》裏面暴露出來,表達這部經是佛的本願。佛告訴我們,運作他的願力的是六字洪名。表達六字洪名産生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解釋六字洪名的功德,所以六字洪名就是佛的本願。
在第十八願佛告訴我們,只要你決定和肯定往生,沒有後顧之憂,達到這種心態,你于十念之中就完成回歸極樂的整個過程。如果你心中還有留戀還有挂礙,乃至你一百念,一萬念,萬萬念,還是有障礙。所以我編了一首歌:“無挂礙,不煩惱,西方在眼前。看得破,放得下,當下生西方。”心中不爲這個色身有挂礙,不爲這個色身生煩惱。看得破放得下,意思是總之要報廢,留也留不住,所以順其自然交給佛,就沒有問題。這樣你們才真正得到回歸極樂。下面“你願生我願生”,就是你也這樣做,我也這樣做,就變成“有緣同往生了”。
佛法難聞,難于理解。聞到法,不理解等于沒有聞到。比如念佛方法,有人說要念多少千萬遍才能往生,沒有哪一部經這麼說。印光法師等大德說過,信願得往生,行是品位之高低。所以我的恩師這次在開示上說:“發願念佛,帶願往生。”這句話並不是說沒有經典依據,《阿彌陀經》裏面不是有這麼一段經文“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嗎?那就表示發願得往生。
從《觀無量壽經》到《無量壽經》到《阿彌陀經》,沒有哪一段經文告訴我們帶業往生。帶業往生是大德的話,不是佛講的,佛叫我們發願往生。我有一個經驗非常好,接受佛願力往生。這是我非常有經驗的。怎麼算是有經驗呢?如果沒有通過實踐是講不得的。
我曾經渡一個一生殺生的人,他得了肺癌,當他找我的時候,他說:“我沒有聞過佛法,我現在得肺癌了,我想找你幫我解決問題。”我講:“要解決哪方面的問題?”他說:“我去醫院了,醫院說醫不好了。”我問他:“你找我有什麼目的啊?”他說:“聽你們說了,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說:“你敢去嗎?”他說:“只要我能去我就去。”我說:“你這樣講不對,我再問你一句話,你決定不決定去呢?”最後他說:“決定!”我說:“你說話算數嗎?”他說:“說話算數!”“你沒有後顧之憂嗎?”“沒有!”“那就說話算數了,我給你一個月。”他說:“我這段時間很辛苦,一個月我受不了。”我講:“不怕嘛,你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給你考慮一個月,從今天開始一個月之內你絕對安祥。”他說:“不行不行。”我講:“那麼二十天!”他想了:“哎呀,還是時間長了。”我講:“那就七天咯?”“哦,七天可以。”他本來已經一個月不能吃飯了,很神奇,當他承諾以後,第二天能吃飯了,也跟大家念佛很正常了。
到了第四天,他突然找我說:“師父啊,我煩惱來了。”我說:“怎麼麻煩?”他說:“我兒子給我打電話,一定要我逼我回家,不給我在這裏往生。如果我回去呢,他們絕對就不按照佛教來做,那不是很麻煩嗎?”我就笑他,我說:“不麻煩!你現在是報廢期還不到,但是你靈魂已經在極樂世界了。”他說:“今天晚上我兒子開車過來接我回去。”我說:“沒有問題。”後來他回到家,到要走之前的四十分鍾,他給我打電話,他說:“師父啊,我今天下午兩點鍾就要走了。”我講:“那不是還有四十分鍾嗎?”他說:“是啊。”我就問他:“你有把握嗎?”他說:“因爲剛才佛已經來了,他叫我全部沖涼洗衣服,我已經全部做好了。”
最後還有十分鍾,他又給我打電話,他說:“我還有十分鍾。”我講:“你非常有把握嗎?”他說:“佛已經在我身邊了。”我講:“那爲什麼還要十分鍾呢?”他說:“佛說一定要給我十分鍾機會。”結果很神奇到什麼地步呢,還有最後一分鍾,他又給我打電話,他說:“我還有一分鍾。”他一說完,我聽到電話馬上丟在地面。過了十二分鍾,他兒子給我打電話,他說:“我爸爸已經走了。”我問:“他老人家安祥嗎?”他說:“好像沒死一樣,還要比沒死時更加好看。”
他一生專門開餐館,天天殺生,牛也殺,羊也殺,狗也殺,什麼都殺,連猴子也殺。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才真正的斷惡,還在娑婆世界一天就有造業一天,所以我有一句話:人不生西方,永遠不能斷惡;人不生西方,業障難消;人不生西方,諸善難成;人不生西方,智慧難得。
《用功、修行與生命》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