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大錯特錯!
我在臺中求學,李炳南老居士是在家人。我以後出家的時候,到他那裏去求學,他講經說法,我們還是要拜,我們不能不懂規矩。別人不懂,我們懂得。別人要說我們不對,我們怎麼會不對?世尊在世的時候,目犍連、舍利弗他們去聽維摩居士說法,頂禮叁拜,右繞叁匝,那錯了?他沒有錯,那我就沒有做錯。尊師重道,這是師道,師道裏頭沒有在家、出家的這個說法。所以佛門裏面稱呼,和尚、法師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都稱的。唯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這一定是出家人。和尚是親教師,不一定是出家人。法師是依照這個方法修行,可以做世間人的榜樣,可以做世間人的老師,也不一定是出家人。所以和尚、法師,在家、出家都可以稱呼。李炳南老居士在臺中教學那麼多年,有人送他字畫,上面就題著—雪廬大和尚。人家看了,他沒有出家,怎麼大和尚呢?那你是不懂。你要真正懂得了,你就曉得在家人可以稱大和尚。
問:師父,這樣子,我們以現在目前的社會情況來講,拜佛跟拜法師,拜出家的法師,這個禮節上要不要完全跟古代一樣?還是必須隨順現在的禮節?
師父:如果要是照著佛法原理、原則,一定要講求現代化,因爲你度的是現代人。但是拜佛、拜菩薩這個形像,我們用古時候這個方法,五體投地頂禮。而拜法師,我們最好用問訊。最恭敬的,現在最恭敬的禮—叁鞠躬。我們叁問訊,這就是最恭敬了,不必再趴在地上拜,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因爲我們學佛,一見到法師要趴在地上拜,産生很大的障礙。一般學佛的人看到這樣子,不學了。尤其是外國人,一看到你們見到法師頂禮,他掉頭就去了。如果我們改用現代的禮節,合掌一問訊,他能接受,你可以接引他來學佛。一見到法師,一定要磕頭,他不幹了。你說這種方法拒絕多少人入佛門的機緣。
所以佛法在現代,是要度現代人的,不是度古人的。是要叫現代人開智慧的,不是要叫他學作古人,不叫他走回頭路的,我們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所以道場的建 要現代化,這些儀規也要現代化。我這個課誦本,我是改了一小部分,也有人議論,我沒有守古人的規矩。古人那一套過時了。這個早晚課,楞嚴咒、十小咒,幾個人得利益?晚課,這個大忏悔文,每一天照念,得不到利益。我把早課這個念誦,改成《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讓大家每天念,念的時候,以阿彌陀佛的本願,把自己的願心發出來。目標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這不就相應了嗎?晚課,我選擇的是叁十二品到叁十七品,這一段經文講的是什麼呢?五戒十善,講得很清楚,就是教給我們反省,我們這一天做的事情,那些事情做錯了,要改過,這叫持戒念佛。斷惡修善,改過自新,這個真有利益。所以讀經,重要是要解義,不解義,不等于白念了。意思明白之後,要照做。做不到,也等于零,也沒有用處。
所以這個課誦,早課的目的,是提醒自己。今天一天,你的思想、言語造作,不要忘了佛的教訓。早晨提醒你,晚課是反省,我這一天有沒有做到?做到那一些,還有那一些沒有做到?有沒有犯過失?晚上是反省、檢點。這樣早晚課,就有很大的利益。所以不能落在形式上,一定要有實質。由此可知,這個儀規也是要依據時代,依據現前大衆的需要,做必要的修定。跟世間法律一樣,你看現在法律,經過兩、叁年,就要討論,就要修定過一次,爲什麼呢?舊的不適用,不適合現代這個時代。我們佛法裏頭,精神不能變,但是這一些作法,也要隨著時代不斷來檢討,不斷的來修正,使這些儀規跟我們的生活能配合,我們做起來很方便、很歡喜、很自在,這就對了。
所以叁重淨宗學苑同修們學佛,他們就正確。他是有步驟的、有次第的、有程式的。他們修學下手,叁年學《了凡四訓》,用叁年的時間,來讀誦、來研究、討論,然後完全實行。先做好人,以《了凡四訓》做標准,完全把它做到,這是第一個階段。再進入第二個階段,學什麼?學看破、放下。所以第二個階段,他們就研究《金剛經》,用我《金剛經》的那一套錄音帶。書還沒有出來,我們盡可能把這個書趕快印出來。那麼第叁個階段,以《無量壽經》,專修淨土。這個對!他們今天有成就、有效果,就是他有方向、有目標、有階段。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向上提升,做得非常踏實。真正是每一個人,都是這個社會的好榜樣。他們一百多個人,就像五十叁參一樣,身分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職業不同。但是任何一個行業裏面,他們都是好人,他們都是表率。我們苦口婆心講了多少年,所以昨天我非常歡喜,看到有人照做了。
問:請問師父,現在目前,很多學佛人都有一個迷惑,學佛是不是必需一定要吃素?吃素是不是就表示說一定能學成?不吃素就學不成?
師父:沒有這個說法。吃素、不吃素,實在講無關緊要。學佛實在講,不管那一個法門,最重要的就是清淨平等覺。這個清淨平等覺就是叁寶,一入佛門不是要受叁皈依嗎?叁皈依,叁寶,是不管那個宗派、那一個法門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佛就是覺悟,法就是平等,僧寶就是清淨,也是戒定慧叁學。慧,覺就是慧;平等是定;清淨是戒。但是素食,特別是中年以上,對身體健康決定有好處。所以你如果爲了健康長壽,選擇素食是最聰明的作法。現在很多外國人吃長素,他也不是學佛的,他也不懂得佛法,他爲什麼呢?爲了身體健康。好,時間到了。
《種善因得善果 (第八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