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善因得善果 (第九講)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圖書館錄影室
問:師父,現在社會上提倡人生佛教,就是他們注重于,處理日常生活上的方法,但是不提倡念佛。他們主張就是說,人死了以後,要他再回來作人,不要求生西方。那麼師父對于這一種的人生佛教,有沒有什麼看法?
師父:一切衆生各有因緣。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經》注解裏面告訴我們,西方世界九品往生,總在遇緣不同。我們從這一句話,就可以把它延深到這個廣大的社會。一切衆生在他一生行業當中,他有什麼樣的成就?能得什麼樣的利益?也是遇緣不同。這個事情,不能勉強。諸佛如來度化衆生,都不存一絲毫的勉強,也就是沒有一絲毫的意存在。你看我們讀《壇經》,六祖問永嘉禅師,永嘉是相當了不起,談話之間,六祖就給他印證,確實他見性了,明心見性了。六祖以後再問他一句,你還有分別嗎?永嘉立刻就答覆:“分別亦非意”。這一句話就是說明,他在這個世間教化一切衆生,教化一切衆生,那裏不分別呢?你不分別,你怎麼說話呢?說話要分別,辦事情也要分別。可是世間人分別是意,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執著,他用意。開悟的人他也分別,他也執著,他分別不是意,執著也不是末那,人家高明就高明在此地。
那我們要問了,他不用意,他用什麼分別呢?他用的是自性,自性裏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由此可知,他是自性隨緣,隨著衆生分別而分別,隨著衆生的執著而執著。自己確實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就是分別亦非意。佛告訴我們,你有分別就有十法界,你有執著就有六道輪回。那麼現在要問,你提倡人乘佛法,人乘也好,天乘也好,聲聞、菩薩那一乘都好,問問你,你還有沒有意?如果你還有意,換一句話說,你出不了六道輪回。再說,出不了六道輪回,就是修行沒有結果,這個不能不知道。沒有結果就是繼續要搞六道輪回,這個說起來好聽,來生再得人身,再享人天福報,你能夠有把握,能辦得到嗎?人失掉人身之後,再得人身,憑什麼條件?這佛經上說得很清楚,五戒十善,你的五戒十善,要真正能夠打九十分,你才有把握來生不失人身。如果你說我五戒十善的修學,勉強可以打個六十分,說老實話,來生能不能得人身,靠不住。人乘佛教應當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那就對了,跟佛說的沒錯了。
如果是天乘,那比這個水准更高了。佛告訴我們,天乘的標准是上品的十善,不是普通十善,這是基礎。從這個基礎上,還要修禅定。假如沒有禅定,沒有四無量心,你所生的天,憑上品十善,清淨的五戒,上品十善,只能生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夜魔、兜率、化樂、他化自在天,這都是欲界天,也要修定。定沒有修成功,但是他有一點點定功,這才能生到欲界上面四層天。假如你的禅定修成功了,你得到初禅,得到二禅,再加上四無量心,這四無量心是慈悲喜舍。慈悲心、喜舍心,你才能夠生到色界十八層天。這佛在經上,大小乘經論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人家怎麼講法,你仔細想一想,核對、核對,不就明白了。
可是你要知道一個事實,縱然生到色界四禅,生到無色界四空,沒有出叁界,還要搞六道輪回。換一句話說,地獄、餓鬼、畜生,你依舊有份,你沒有得到結果。所以佛說,超越六道輪回,這才叫小果,你得到結果了,小的結果,你證到阿羅漢了,證辟支佛了,小果。如果你在這一生當中,念佛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得的這個果叫大果。爲什麼是大果呢?你不但超越了六道,你也超越了十法界。西方極樂世界不在十法界裏頭,它是一真法界。而且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一生到那個地方,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你們念《無量壽經》就知道了。下下品往生的,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這還得了嗎?無比的殊勝,真實的成就。這是當生成就究竟圓滿佛的法門,任何一個法門,沒有這個法門殊勝。你沒有機緣聽,是你沒有福;你有機會聽了不相信,那你是沒有善根,沒有福德,所以是遇緣不同。
問:師父這樣子開示,大家對這個概念,就很清晰。那換句話講,就是說念佛得清淨心,而就是落實人生佛教,是不是可以有這樣子的說法?
師父:那還不止,如果念佛得清淨心,能出叁界,決定能往生。如果他不願意往生,那是變成六道裏面有漏的福報。有漏福報,我們要知道,是享得盡的。而且在享福裏面,難免不造業。那麼你造作罪業,你後來一定有惡報,這是個事實。這個道理、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唯有真正了解,你才會有最佳的選擇。佛法要認真的去求學,求學就是求明白這個道理,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
問:換一句話講就是說,我們念佛一定要先求往生以後,然後乘願再來度衆生,這樣的話,才能夠說是落實人生佛教,而不是說好像自己感覺清淨,這樣就夠了,要先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師父:佛法無論是那一個法門,無論是那一部經論,佛菩薩的教誡,與我們的生活有密切關系。爲什麼一定要把它套上個人乘,這樣的分別、執著呢?你說《大方廣佛華嚴經》,這個大家曉得,這是根本*輪。《無量壽經》你們去念一念,從頭到尾,那一句經文與我們生活沒有關系。經上所有的教誨,都是教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離苦得樂,破迷開悟,達到真正的幸福、美滿,你說這是不是人生的佛教呢?我們不要說人乘,說人生。爲什麼在這個裏面,一定要區別執著人乘、天乘、聲聞,不需要這麼執著。必須知道五乘佛法,是佛的方便說,爲什麼呢?佛給我們講真話,剛才說過了,你有分別,就有十法界;你有執著,就有六道輪回。所以佛法是教人做什麼?破執著、離分別。一切法當中,不執著了,你就出六道了;不分別了,你就出十法界了。所以《金剛經》上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是佛所說的一切法,這個舍不是說不要它了,這個舍就是你不要去分別,不要去執著。只要你懂得佛說法的意思,《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必須遠離一切分別、執著,你才能懂得佛說法的真實義。你要是有分別、執著,有這個念頭起來,你決定不能體會佛的真實義,你把佛的意思錯解了、曲解了。
問:請教師父,現在在社會上還有佛教界,很多人都提倡臨終的時候捐贈器官,這個在大乘經裏頭都有記載,就是我們人沒有氣了,到我們的神識離開這個肉體,還有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那會不會在臨終的時候,因爲摘除器官,造成臨終的人極大的病苦而墮落?
師父:這一樁事情,佛在大乘經裏面講得很多,說了布施,布施有外財布施,外財是身外之物,我們能夠舍棄,幫助社會一切大衆。外財之外還有內財。內財就是頭目腦髓,今天講捐贈器官,內財布施,這個都是佛法裏頭所說的。可是這個施是有條件的,不是無條件的。對凡夫來講,舍外財比較容易,舍內財難。佛對什麼人說的?對菩薩講的。菩薩已經成就相當的定慧了。所謂慧,他已經看破了,知道這個身體不是我,這個身體是假的,可以送給人。身體,整個身體可以送給人,身體裏頭零零碎碎的,也可以送給人,他有這個智慧,他有定力。也就是說,把這個器官割下來,他受得了,他如如不動。你們在《金剛經》上看到,歌利王割截身體,那是把這個身體用小刀一片一片割下來。菩薩就是忍辱仙人,不動心,沒有一絲毫感覺到痛苦的心,沒有一絲毫感覺到怨恨的心,這個心,忍辱仙人的心。換一句話說,我們如果發心捐贈器官,說老實話,也許你的功夫比我高,你可以做得到。我想想,我做不到。做不到,就不能勉強做;勉強做,壞事!
那麼佛講,人斷了氣之後,通常是八個小時到十二個小時,神識沒有離開,所以助念這種常識,現在在臺灣,已經相當普遍了。助念裏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八個小時到十二小時之內,這個臨終的亡人,決定不能碰他。你要碰他,他神識沒有離開,他感覺到非常痛苦,會生嗔恨心。不但他的身體不能碰他,他睡的那個床 ,我們這個衣服都不要碰床 。他感覺這樣的敏銳。如果佛說的話,這個事情是真的,那我們就要警惕了,我們能不能承受得了?發心容易,說大話容易,事實擺在面前,你能不能受得了?如果想一想,實在受不了,那我就不要冒險,我就不要充面子好看,我沒有這個能力。因爲這是關鍵的時刻,就是關系到你來生往那裏去。這個時候,一念 恚心生起來了,一念後悔心生起來了,就要墮叁惡道。墮叁惡道,那個時間就太長太長了,那是無量苦。這個帳,自己要好好盤算盤算。你實在不明了,多讀讀大乘經論。大乘經論也不是每一部經
裏面都說得那麼詳細,古今大德有把這些事情彙集起來,像《法苑珠林》,《經律異相》,這對我們初學就方便多了。最方便的是《饬終須知》,《饬終須知》是文言文寫的,現代人國文的修養不如過去人,所以也有一些大德發心,把它重新改寫,改寫成白話文,叫《饬終須知》,你看看就曉得了。
我們爲了提倡這個本子,怕人家看到《饬終須知》,看到饬終,心裏就難過,就不想看。其實這是一樁大事情,又不能不知道,所以我把這個小冊子換了一個名字。館長往生的時候,我們印了一萬本結緣。我把它換成《怎樣念佛往生成佛》,這個名字就好聽多了。這也是一種善巧方便。是我們學佛人必須要讀的一本書,不管你是學那一宗,學那一個法門;換一句話說,人沒有辦法避免死亡,這個東西不要忌諱,人生必走的道路,任何一個人不能避免,這是人生第一樁大事,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做妥善的准備。
問:師父這樣開示,對我們學佛者非常重要。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依教奉行,對死亡這一件事情,我們要透徹了解,那麼對這個事情,我們才能夠有一個正確的概念。再請教師父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修淨土法門,一般是指西方極樂世界淨土。但是佛教界還有流行彌勒淨土,還有東方藥師如來淨土,甚至于有提倡十方淨土。那麼這幾種…
《種善因得善果 (第九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