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善因得善果 (第九讲)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录影室
问:师父,现在社会上提倡人生佛教,就是他们注重于,处理日常生活上的方法,但是不提倡念佛。他们主张就是说,人死了以后,要他再回来作人,不要求生西方。那么师父对于这一种的人生佛教,有没有什么看法?
师父:一切众生各有因缘。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经》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西方世界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从这一句话,就可以把它延深到这个广大的社会。一切众生在他一生行业当中,他有什么样的成就?能得什么样的利益?也是遇缘不同。这个事情,不能勉强。诸佛如来度化众生,都不存一丝毫的勉强,也就是没有一丝毫的意存在。你看我们读《坛经》,六祖问永嘉禅师,永嘉是相当了不起,谈话之间,六祖就给他印证,确实他见性了,明心见性了。六祖以后再问他一句,你还有分别吗?永嘉立刻就答覆:“分别亦非意”。这一句话就是说明,他在这个世间教化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那里不分别呢?你不分别,你怎么说话呢?说话要分别,办事情也要分别。可是世间人分别是意,第六意识分别,第七识执著,他用意。开悟的人他也分别,他也执著,他分别不是意,执著也不是末那,人家高明就高明在此地。
那我们要问了,他不用意,他用什么分别呢?他用的是自性,自性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由此可知,他是自性随缘,随著众生分别而分别,随著众生的执著而执著。自己确实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就是分别亦非意。佛告诉我们,你有分别就有十法界,你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那么现在要问,你提倡人乘佛法,人乘也好,天乘也好,声闻、菩萨那一乘都好,问问你,你还有没有意?如果你还有意,换一句话说,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再说,出不了六道轮回,就是修行没有结果,这个不能不知道。没有结果就是继续要搞六道轮回,这个说起来好听,来生再得人身,再享人天福报,你能够有把握,能办得到吗?人失掉人身之后,再得人身,凭什么条件?这佛经上说得很清楚,五戒十善,你的五戒十善,要真正能够打九十分,你才有把握来生不失人身。如果你说我五戒十善的修学,勉强可以打个六十分,说老实话,来生能不能得人身,靠不住。人乘佛教应当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那就对了,跟佛说的没错了。
如果是天乘,那比这个水准更高了。佛告诉我们,天乘的标准是上品的十善,不是普通十善,这是基础。从这个基础上,还要修禅定。假如没有禅定,没有四无量心,你所生的天,凭上品十善,清净的五戒,上品十善,只能生到忉利天。忉利天以上,夜魔、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这都是欲界天,也要修定。定没有修成功,但是他有一点点定功,这才能生到欲界上面四层天。假如你的禅定修成功了,你得到初禅,得到二禅,再加上四无量心,这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慈悲心、喜舍心,你才能够生到色界十八层天。这佛在经上,大小乘经论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人家怎么讲法,你仔细想一想,核对、核对,不就明白了。
可是你要知道一个事实,纵然生到色界四禅,生到无色界四空,没有出三界,还要搞六道轮回。换一句话说,地狱、饿鬼、畜生,你依旧有份,你没有得到结果。所以佛说,超越六道轮回,这才叫小果,你得到结果了,小的结果,你证到阿罗汉了,证辟支佛了,小果。如果你在这一生当中,念佛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你得的这个果叫大果。为什么是大果呢?你不但超越了六道,你也超越了十法界。西方极乐世界不在十法界里头,它是一真法界。而且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生到那个地方,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你们念《无量寿经》就知道了。下下品往生的,也是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吗?无比的殊胜,真实的成就。这是当生成就究竟圆满佛的法门,任何一个法门,没有这个法门殊胜。你没有机缘听,是你没有福;你有机会听了不相信,那你是没有善根,没有福德,所以是遇缘不同。
问:师父这样子开示,大家对这个概念,就很清晰。那换句话讲,就是说念佛得清净心,而就是落实人生佛教,是不是可以有这样子的说法?
师父:那还不止,如果念佛得清净心,能出三界,决定能往生。如果他不愿意往生,那是变成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有漏福报,我们要知道,是享得尽的。而且在享福里面,难免不造业。那么你造作罪业,你后来一定有恶报,这是个事实。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唯有真正了解,你才会有最佳的选择。佛法要认真的去求学,求学就是求明白这个道理,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
问:换一句话讲就是说,我们念佛一定要先求往生以后,然后乘愿再来度众生,这样的话,才能够说是落实人生佛教,而不是说好像自己感觉清净,这样就够了,要先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师父:佛法无论是那一个法门,无论是那一部经论,佛菩萨的教诫,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关系。为什么一定要把它套上个人乘,这样的分别、执著呢?你说《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大家晓得,这是根本*轮。《无量寿经》你们去念一念,从头到尾,那一句经文与我们生活没有关系。经上所有的教诲,都是教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离苦得乐,破迷开悟,达到真正的幸福、美满,你说这是不是人生的佛教呢?我们不要说人乘,说人生。为什么在这个里面,一定要区别执著人乘、天乘、声闻,不需要这么执著。必须知道五乘佛法,是佛的方便说,为什么呢?佛给我们讲真话,刚才说过了,你有分别,就有十法界;你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所以佛法是教人做什么?破执著、离分别。一切法当中,不执著了,你就出六道了;不分别了,你就出十法界了。所以《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所说的一切法,这个舍不是说不要它了,这个舍就是你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著。只要你懂得佛说法的意思,《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必须远离一切分别、执著,你才能懂得佛说法的真实义。你要是有分别、执著,有这个念头起来,你决定不能体会佛的真实义,你把佛的意思错解了、曲解了。
问:请教师父,现在在社会上还有佛教界,很多人都提倡临终的时候捐赠器官,这个在大乘经里头都有记载,就是我们人没有气了,到我们的神识离开这个肉体,还有好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那会不会在临终的时候,因为摘除器官,造成临终的人极大的病苦而堕落?
师父:这一桩事情,佛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很多,说了布施,布施有外财布施,外财是身外之物,我们能够舍弃,帮助社会一切大众。外财之外还有内财。内财就是头目脑髓,今天讲捐赠器官,内财布施,这个都是佛法里头所说的。可是这个施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对凡夫来讲,舍外财比较容易,舍内财难。佛对什么人说的?对菩萨讲的。菩萨已经成就相当的定慧了。所谓慧,他已经看破了,知道这个身体不是我,这个身体是假的,可以送给人。身体,整个身体可以送给人,身体里头零零碎碎的,也可以送给人,他有这个智慧,他有定力。也就是说,把这个器官割下来,他受得了,他如如不动。你们在《金刚经》上看到,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把这个身体用小刀一片一片割下来。菩萨就是忍辱仙人,不动心,没有一丝毫感觉到痛苦的心,没有一丝毫感觉到怨恨的心,这个心,忍辱仙人的心。换一句话说,我们如果发心捐赠器官,说老实话,也许你的功夫比我高,你可以做得到。我想想,我做不到。做不到,就不能勉强做;勉强做,坏事!
那么佛讲,人断了气之后,通常是八个小时到十二个小时,神识没有离开,所以助念这种常识,现在在台湾,已经相当普遍了。助念里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八个小时到十二小时之内,这个临终的亡人,决定不能碰他。你要碰他,他神识没有离开,他感觉到非常痛苦,会生嗔恨心。不但他的身体不能碰他,他睡的那个床 ,我们这个衣服都不要碰床 。他感觉这样的敏锐。如果佛说的话,这个事情是真的,那我们就要警惕了,我们能不能承受得了?发心容易,说大话容易,事实摆在面前,你能不能受得了?如果想一想,实在受不了,那我就不要冒险,我就不要充面子好看,我没有这个能力。因为这是关键的时刻,就是关系到你来生往那里去。这个时候,一念 恚心生起来了,一念后悔心生起来了,就要堕三恶道。堕三恶道,那个时间就太长太长了,那是无量苦。这个帐,自己要好好盘算盘算。你实在不明了,多读读大乘经论。大乘经论也不是每一部经
里面都说得那么详细,古今大德有把这些事情汇集起来,像《法苑珠林》,《经律异相》,这对我们初学就方便多了。最方便的是《饬终须知》,《饬终须知》是文言文写的,现代人国文的修养不如过去人,所以也有一些大德发心,把它重新改写,改写成白话文,叫《饬终须知》,你看看就晓得了。
我们为了提倡这个本子,怕人家看到《饬终须知》,看到饬终,心里就难过,就不想看。其实这是一桩大事情,又不能不知道,所以我把这个小册子换了一个名字。馆长往生的时候,我们印了一万本结缘。我把它换成《怎样念佛往生成佛》,这个名字就好听多了。这也是一种善巧方便。是我们学佛人必须要读的一本书,不管你是学那一宗,学那一个法门;换一句话说,人没有办法避免死亡,这个东西不要忌讳,人生必走的道路,任何一个人不能避免,这是人生第一桩大事,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做妥善的准备。
问:师父这样开示,对我们学佛者非常重要。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依教奉行,对死亡这一件事情,我们要透彻了解,那么对这个事情,我们才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再请教师父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修净土法门,一般是指西方极乐世界净土。但是佛教界还有流行弥勒净土,还有东方药师如来净土,甚至于有提倡十方净土。那么这几种…
《种善因得善果 (第九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