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之外,社会。家外面,社会。社会有朋友、有君臣,说社会可以,说国家也可以,这是个大的社会。有朋友,朋是同学,友是同志。志同道合,这是友,所以同学跟友不一样,朋跟友不一样的,友的关系密切,朋就比较生疏,同学未必同志。君臣就是这个社会上领导与被领导。一个公司行号里头,老板就是君,员工就是臣,一定要懂得做人的道理,人与人的关系,夫妇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你都能搞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遵守,尊重这个关系。有这个关系,就有义务,所以五伦有十义,这个义是义务。
譬如说,父慈子孝,做父亲对待子女要慈,子女对待父母要孝,这是他的义务,他应当要做的。兄友弟恭,哥哥要友爱弟弟,做弟妹的要尊敬大哥,这天经地义。都能把它做到了,这叫敦伦尽分。分就是尽自己义务,本分的义务。我是弟弟的身份,我一定尊重兄长。我是兄长身份,我一定爱护弟妹。去尽分,尽你的本分。乃至于君臣,君仁臣忠。领导人对待你的员工,对待你的部属要仁慈。部属对领导人一定要尽忠。这个叫十,五伦就是有十个人,各人有各人的义务。每一个人懂得这个道理,各人能尽各人本分的义务,这叫敦伦尽分。把你自己的本分事情都做好了,这是做人的道理。
从敦伦尽分再延伸出去,那就是讲,我们对于自然的关系。自然,包括就多了。我们对我们的环境,对一切动物,对一切植物,对一切矿物,我们跟它有什么关系?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它?今天我们发展工商业,把大自然的生态污染了,对不起它。你对不起它,它带给你的灾难就大了。这是互补的。我们对它好,它对我们好。你不能说,这些树木花草,这些砖头瓦块,他们没有知识的,他们是无情的,你要晓得,那些也相当厉害。只要环境破坏之后,你在这个世间就不能生存。现在这个世间,很多众生得一些奇奇怪怪的病,你要追究这个病源从那里来的?都是从自然生态不平衡里面发生的。所以要懂得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这儒家讲到此地。
而照佛家讲,还要扩大,人与一切诸佛如来的关系,与一切诸佛净土的关系,这是儒家没有讲到的。儒家只讲到天地鬼神,换一句话说,没有超越六道轮回。佛法的范围大,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我们人才做得好,才像一个人。怎么样彻底解决问题?究竟解决问题呢?把我们从人这个境界,提升到最究竟、最圆满,祖师教给我们老实念佛。我们在讲座里头讲过不少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天经地义。成佛,这才是把我们提升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好像是把我们从这三度空间提升到最高度数的空间,这个法子妙绝了。真正提高,最重要的条件—老实。老实就是决定遵守经典的教训。经上教我们深信切愿,一心,《无量寿经》上讲的“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就成了。《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那是讲功夫;叫你一向专念,那是讲方法。这个里面并没有矛盾。所以经论合起来看,它的理论、方法、境界,我们都清楚,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决定成就。
问:再请教师父,一般人主张念佛要用念珠,有一些人就讲心里念佛,那么这两种怎么来融会,或是什么时候来拿念珠比较好?什么场合不拿念珠比较好?
师父:这个也没有一定。古大德教给我们,初学的人最好不要离念珠。所以古来祖师大德也有榜样,像清凉大师他初学的时候,就发了大愿,一生手不离圆明之珠,一生当中都没有离开念珠。初学拿念珠好处在那里呢?一个是计数,我念佛计数;一个是提醒自己,一看到珠,就想到念佛,好处在此地。那么念佛念成习惯了,功夫深了,不用念珠,他的佛号也不间断,这个时候不拿也可以。所以念珠拿不拿在个人,并没有一定的限制,看你自己觉得有没有这个必要。如果自己常常失念,失念就是把佛号忘掉了,常常把它忘掉了,那你拿一串念珠好,提醒自己。或者是长念珠,或者现在做成手的念珠,套在手上,一看到,就想到要念佛,这个是好事情。同时,拿念珠实在讲,也能够度化众生。许多不学佛的人,一看到你手上拿念珠,他就会阿弥陀佛,你看,你不就劝人家念一句佛号了吗?那你不拿这个珠,他不会念这一声。他看到你拿珠子的时候,阿弥陀佛,给人家心里面就生起佛的念头了。可见得这一串珠它的效果,能自行、能化他。懂得这个道理,那你就晓得拿比不拿好。纵然自己念得很纯熟了,不需要了,可是拿这一串珠子可以度很多人。
问:再请教师父一个问题,就是一般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忆佛跟念佛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师父:这一句话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是想,是意识。我们作意去想,想佛的相好光明,想佛的无量功德,想佛的依正庄严。譬如说,我们平常读经,没有事情的时候,常常想经里面的境界,这都属于忆佛。为什么要常常想呢?因为你不想佛的境界,你就会胡思乱想,你这个头脑决定止不住的。换一句话说,你想其他的,你是想六道轮回,你在造六道轮回的业。我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是在修净业,那个感应果报完全不相同。这个方法就是忆佛。
念佛,念佛就是心里面真的有佛,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了,不去想他也有,一到时候,这佛就冒出来了。你看那个念,念这个字是会意,上面是今,下面是心,就是你现前的心,现前一念心中忆佛,这个叫念佛,不一定挂在口上。如果你不相信,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有一些老年人,特别是老太太、老婆婆,她虽然跟儿孙不常见面,她非常疼爱她的孙子,她并没有一天到晚把孙子、孙子挂在口上念,也没有把孙子相片天天拿来看,没有。可是随时随地,她会想起她的孙子,那就叫念。念是这个,他心里头真有,她睡觉作梦也会梦到她孙子,并不是有意的,不是刻意的,自自然然的。这是你心里头真有佛。真有佛,无论在什么时候,到临命终的时候,他这个念头一定现前,为什么?这个念头是比所有一切念头都强,它会先跑出来,那有不往生的道理?
念佛第二个解释,就是口念,也叫做念佛。持名念佛,这是《弥陀佛》跟《无量寿经》都主张这个办法,用持名的办法。持名,是念佛的初阶段,初期。念久了,不念,心里头真有了,那是你念佛的功夫深了,所谓功夫成片了。一切时,一切处,不念佛,佛也在你心里头。所以说:“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不论在什么时候,或者你在定中见到佛,或者你在梦中梦到佛了,都是现前。临命终时,你还没有断气,见到佛来接引了,这是现前见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以后见佛,那是当来见佛。现前见佛,当来当然见佛。也有现前虽然不见佛,当来也能见佛,这是功夫比较差一点的人。可是凡是往生的人,一定佛来接引。所以现前当来这一句话是肯定的。因为你在临命终的时候,或者病很重,气力很衰弱,说话没有声音,说不出来了,你见佛来接引,也许你嘴巴在那里动,想跟人说话,佛来接我了,没有声音,说不出来。我们一般人觉得他嘴巴在动,他在念佛,其实不是的,他是看到佛来接引,想告诉我们,说不出声音。这个都是属于现前见佛。时间是不是到了?今天谢谢师父很慈悲,告诉我们那么多非常殊胜的、很清楚的概念,使我们学佛的人能够有所遵循。谢谢,师父慈悲。
《种善因得善果 (第九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