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業及依業而有的輪回 (演培法師)▪P12

  ..續本文上一頁和華上帝),成爲獨一無二的主。比他更高超的,還有十九天。但無論怎樣的高妙,總是逃不了墮落又升進,升進又墮落的輪回。”佛教與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雖同樣的說有天堂,但一般宗教以爲天堂已經究竟圓滿,但佛教說天堂,只是五趣或六道之一,到了業力窮盡時,仍要墮落到受苦的環境中去。古德說:“縱饒生入非非想,不免輪回六趣來。”所以天堂不是最極理想的地方,而佛法不鼓勵人們求生天堂!

  或說理論上雖然講得很不錯,但事實上不能給我人看到,要我們相信是很難的!不錯,我們現在拿不出事實給大家看,但如前說,且有超常透視力的佛陀,以及其他同樣得到這個透視力的,確是有所見而這樣主張的,並不是想當然的作如此說。我們如能依于佛法所說而行,得到如佛等所得到的超常透視力,同樣會看到各個不同的生命,本于各自不同的業力,在各個不同的舞臺,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到了這個時候,要你不信輪回,你也不會不信,因爲這是親眼所見的,不信這個還信什麼?

  生命在各個不同舞臺繼續出現,只是以理論說明,在不信者聽來,不但難以了解其中的意趣,而且同樣不肯接受輪回說。經說:“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開解。”現在不妨舉“薪盡火相傳”譬喻顯示,使諸不信者不得不接受這一事實的說明。我在“成佛之道偈頌講記”中說:“此喻由莊子所說的“薪傳也,不知其盡也”的話而來。如堆積一捆柴薪在那兒燃燒,我們明顯看到的現象;當這枝柴薪在燃燒發光時,其他的柴薪似還沒有燒到,但當燃燒著的一枝柴薪快要燒完,而火也快要熄滅時,立刻就又燃燒另枝柴薪,使火複大起來而發光。像這樣一薪接著一薪的燃燒,是我們所看到的事實。雖說“前薪不是後薪,後火也不是前火,而後火不能不說由于前薪的火而來”。在以柴薪作爲燃料的時代,相信任何人都曾見過這一事實,自然會認爲此說是對的。”

  以喻合法說:當這一生命在此舞臺上表演,到了支持它的力量(業)窮盡決定停演時,潛在的其他業力,經過愛水的滋潤,開始構成另一新的生命,到不同的舞臺繼續表演,看來“後一新的生命不是前一舊的生命,前後兩生命似有不同的組織,因而一般以爲它們沒有什麼關系,殊不知後一生命是依前一生命所潛在業力而來,不能說是完全無關”。具有情識活動的生命,就是這樣一生接著一生的,展轉于各個不同的舞臺,表演自己所當擔任的角色,從來沒有停止過演員的身分,不過,有時扮演主要的角色,有時只是做做醜角而已。

  印順大師在“成佛之道”長行中說:“現在再以薪火相傳來比喻:火燒物時,發爲熊熊的火光,這如生命的顯現活動。等到燒完了,發光的火焰沒有了;這等于一期生命的結束,死亡。火熄了,熱灰也似乎冷了,如遇到易燃的物件,加上微風的吹拂,又會“死灰複燃”起來,又重新發出熊熊的火光;這等于因緣和合時,過去的業力,又會引發一新的生命。死灰複燃的火光,不是前火,而與前火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這如後生不是前生,而後生與前生的行業有關。從前火到後火,時間上可以有一間隔;這如後生與前生間,時間與空間,都不妨有距離的。不過,這到底是比喻而已。如約佛法來說,過去了的業力,在如幻的法性空中,本不可說有時空的間隔,只要因緣和合(如人生,要有父精母血的和合等),就能在另一時間,另一空間,忽然的引發一新生命——身心活動的又一新開始。”本此比喻的說明,能夠仍不相信輪回這一事實嗎?佛教徒固當相信輪回,一般世人亦應相信輪回真實不虛!果能堅信依業而有輪回,對于人生,不但不會悲觀,亦不會過分樂觀,因在業光芒中,使人清楚的看到:人生畢竟是不永恒、不美滿、不自由、不究竟,自然不會造諸惡業,避免未來感受極大的苦果。對業及依業而有的輪回,如能真實的認識正確,不但不會再爲自己創造陷阱,而且逐漸的悟達人生的真谛,戰勝愚昧與業感,發現涅槃界的光輝,向涅槃的光輝邁進!

  4、佛教輪回說特色

  輪回這一個問題,雖爲世界各國,各大宗教家,各派哲學家,甚至各個不同類別的學者,所一致談論到,且被認爲事實,但佛教輪回說,有它一大特色,與其他輪回說,確有不同地方。如前論到各個輪回說中,不是說有一個實在的靈魂,就是說有實在的我,或說爲大力者所安排。而我實際就是固定性的靈魂,並不是兩個不同的東西。且以奧義書所說爲代表:他們認爲生命在生死中輪回,是以我爲主體的靈魂,死此生彼,輪回不息。當這個生命體存在時,我就寄存在這個生命體中,到了這個生命告一段落時,我就離開這個生命體,立刻又去附在另個生命體上。好像“尺蠖”這個小動物,其行先屈後伸,如人布手知尺之狀,所以叫做“尺蠖”。當它行動時,從這一樹枝的尖端,再去捕捉另一樹枝的尖端,在兩樹枝的中間決不落空,往還兩棵樹枝,看來好像是有兩個,實際就是一個“尺蠖”,如以爲有兩個,那是認識錯誤。我這東西也是如此,脫出了這個生命體,立即轉到新生命體上,前後生命的形態,看來盡管有不同,但爲輪回主體者,仍舊是這個我。他們所以非要說有一個前後一致的實在我,因在他們看來,沒有這實在我,輪回無以建立,所以非要有個我爲輪回的主體不可!

  可是佛教雖也說有情生命的輪回,但根本不承認有個我或靈魂,在各個不同的舞臺上轉來轉去,因爲一般宗教及哲學所說的我,根本就沒有的,怎可作爲輪回的主體?然則有情生命怎樣在輪回的?純粹是依因果法則從業而受果的。由于前生的業,引生現在的果報,由于現在的業,招感未來的果報。只要業力一日存在,生命也就一日相繼不斷。業力有善惡的分別,果報也就有苦樂的差異。如此展開了生死輪回的思想。即不承認有個神我作輪回的主體,亦不承認有身心以外的大力者。

  印順大師在佛法概論對此說得非常好:“約發現的外表說,從一身心系而移轉到另一身心系,約深隱的內在說,從一業系而移轉到另一業系。如流水的波波相次、如燈柱的焰焰相續;諸行無常的生死流轉,絕非外道的流轉說可比!”因此,佛教的業感輪回說,決不承認有個固定的我,在生死舞臺上轉來轉去,扮演各個不同的角色!

  要知一般宗教及哲學所說的我,具有永恒性,根本不可在各個生命舞臺上轉動,怎可依之作爲輪回的主體?佛法有輪回說,而不承認有實在的輪回主體,亦即否定永恒性的我與輪回有什麼關聯,這是執有實在自我的學者所最難以理解的。對此,不得不略爲說明。阿含經說:“無作者而有果報”,明顯的告訴我們,實有自體的作作者是沒有的,但是業與果報,不但是有,而且絲毫不爽。維摩經也說:“無我無受無作者,善惡之業亦不亡。”這完全針對外道主張有個神我說的。因爲佛陀用因緣生滅的無我學說,闡明業與輪回的關系,當然不需要有個我或靈魂。

  世間一般宗教及各種哲學,認爲生死輪回的建立,必要有個實在的神我或靈魂,爲作作者,受受者始可,否則根本談不上什麼輪回。佛法是徹底主張無我的,不但不承認有作作者,亦不承認有個實有輪回的主體。輪回主體雖說沒有,但業及果報不能說沒有,如業及果報亦沒有,那還談什麼輪回?衆生爲什麼在生死中輪回?就是由于執著有個實有自我,依此虛妄的實有自我,生起種種不同的煩惱,造諸種種的有漏業,始在生死中生命相續,因果相續,無有窮盡的輪回不息。如欲扭轉輪回趣向解脫,非得擊破我執不可,所以佛法特別重視無我。是常是一的實有自我,固然不可說有,但假名的輪回,仍得要承認的。

  在輪回中的業及果報,雖說是假名無實而幻有的,但業果的實自性,仍是不可得的,如以爲業及果報是實有的,同樣不能說明輪回,因爲實有自體的東西,絕對是不可轉動的,怎可在生死舞臺上轉來轉去?不特實有的東西,不可能成立輪回,就是佛弟子中,或說諸行輪回流動,或說有情輪迥流轉,亦爲無自性空者所不承認,因爲諸行或有情,如執有實在自性,不論說它是常,或者說它無常,皆不能成立生死輪回的往來。要知佛法雖主張空,雖說我不可得,但輪回是可建立的,而且唯有空無我,方能真正的建立輪回。因爲一切雖是無自性空,生命內在的實我不可得,但緣起的業力並沒有失去,到了因緣成熟時,就會感所應得果,所以可建立緣起如幻的生死輪回,亦即生死流轉的生命之流,由業推動會滾滾不停的相續下去!

  5、輪回的事實證明

  生命在生死中輪回,盡管宗教家、哲學家、科學家,甚至其他的各類學者,都言之鑿鑿的說有這事實,不信者總以爲是無稽之談,認爲這現實生命結束,就從這世界舞臺消失,根本沒有什麼新的生命再來,又怎麼可說輪回不息?因而與人談到輪回,一般世俗人們,特別自以爲新時代人物,或是斷滅論的唯物論者,不是不信掉頭而去,就是要你拿出事實。如諸唯物論者,他們大腦小腦裝滿了物質,不論談什麼論題,總是從唯物的立場去看,以致什麼都會否定。如有唯物者說:所謂輪回因果,根本沒有這麼一回事,不過使無知的人民,或被壓迫的大衆,趣于消極的一種麻醉劑。這真是喪心病狂的顛倒錯亂之說!

  至于世人所以不信輪回,最大原因,就是自己對前生的事並不記得,假定這現實生命是由前生來的,我們對前生的事,爲什麼沒有一點印象?或爲什麼完全不能記得?關于這問題,印順大師在佛法概論第七章中說:“由于身心的一度崩潰,根身與情識相離而不再起,一般多不能記憶前生的經曆,弄得生不知所來,死不知所去。所以叁世業感說,每難以爲一般所信受。然而不能記憶,並不即是沒有。如蒙古及中亞細亞民族,他們的古代以及中古時代的政治情況,大多忘卻。然從我國史籍所說,他們確曾有過怎樣的經曆。民族的延續,尚且會因一度沒落而忘記得一幹二淨,何況身心的一度崩潰?何況死時曾陷于悶絕的情態?何況爲…

《業及依業而有的輪回 (演培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