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社會生活所必須履行的最重要的職能。”“人類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或者聯系到這個問題來說,任何生物的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意味著要有宗教信仰。”著名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也指出:“科學是同客觀的物質世界打交道。……宗教是同世界的價值觀念打交道,它研究的是世界應該是什麼樣的,或者我們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科學所關心的,是發現什麼是真理或謬誤。宗教所關心的卻是,什麼是善良或邪惡,什麼是高貴或下賤。科學是技術的基礎,宗教是倫理學的基礎。”
對于人類來說,不僅要活著,還要爲了某種意義而活著,因此不僅要解決“是什麼”的問題,還要解決“爲什麼”的問題。科學家也是人類的成員,也要面對人生意義和價值問題,也必須解決“爲什麼”的問題。當科學不能回答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問題時,科學家必然要在科學之外尋找答案,宗教就成爲最可能的選擇之一。
其次,科學具有負面影響。在現代科學興起之初,人類對于科學充滿了樂觀主義。16世紀英國哲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鼻祖弗蘭西斯•培根提出了“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論斷。培根豪邁地宣稱:“人的知識和人的力量合而爲一”,“……達到人的力量的道路和達到人的知識的道路是緊挨著的,而且幾乎是一樣的”。毫無疑問,科學有力地改變了人類生活,極大地造福了人類。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它在人類生活中作用的不斷增大,它也造成了諸多的負面影響。它給人類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和難題,如環境汙染、核威脅、能源危機、技術冒險(如克隆人類);它使得某些本已存在的問題加劇和惡化,如科技增大了戰肇的破壞性。兩次世界大戰所造成的人類生命和財産的巨大損失,無疑與科學技術在武器方面的使用有密切的關系。著名英國哲學家、思想家羅素在20世紀30年代就指出:“科學技術的各種直接效果也決不是完全有益的。一方面,它們加劇了戰爭的毀滅性,……。我們時代的所有這些弊病部分地是由于科學技術所造成的,因此歸根結底是由于科學所造成的。”更爲嚴重的是,科學的負面影響往往是科學自身難以徹底消除的。
面對科學帶給人類的負面影響,科學家不可能漠然置之,必然要尋求補救的辦法,而補救的根本辦法就是在科學之外尋找價值支撐,用正確的價值觀來指導人類合理地利用科學技術的成果,使科學真正服務手正當的目的而非罪惡的目的,造福于人類而不遺禍于人類。愛因斯坦在1931年對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學生們演講時就明確指出:“……只懂得應用科學本身是不夠的。關心人的本身,應當始終成爲一切技術上奮鬥的目標;關心怎樣組織人們勞動和産品分配這樣一些尚未解決的重大問題,用以保證我們科學思想的成果會造福于人類,而不致成爲禍害。”宗教的根本精神是勸善止惡,博愛世人,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價值觀和生活准則,指導人類生活。所以,科學家要彌補科學帶給人類的負面影響,自然容易走向宗教。
科學不能解決人類生活的價值問題,這是科學自身的局限性;科學在創造物質福利的同時,也給人類生活帶來了諸多問題,這是科學的負面影響。這兩者都屬于科學自身的問題。就此而言,科學自身的問題也是導致科學家信仰宗教的原因之一。
科學家信仰宗教還與科學家的生活環境具有密切的關聯,文化傳統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是科學家信仰宗教最直接的原因。
科學家信仰宗教往往與其所屬的文化傳統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人是文化的動物,總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傳統之中的,而文化傳統則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塑造著人。如果一種文化傳統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或者說就是一種宗教文化傳統,那麼生活于其中的人必然很容易形成該文化傳統所推崇的宗教信仰,成爲這種宗教的信徒。衆所周知,在西方曆史上,基督教曾經在社會生活中長期占據統治地位,完全支配西方人的精神生活,從根本上重新塑造了自古希臘羅馬以來的西方文化。可以說,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了西方文化的象征。也正因此,人們常常把西方文化稱爲基督教文化,把西方文明稱爲基督教文明。生活在基督教文化傳統之中,長期浸潤著基督教信仰的氣息,西方科學家自然容易接受基督教信仰。例如,開普勒、哥白尼、伽利略、牛頓、萊布尼茲等都信仰基督教,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實際上,在絕大多數西方人看來,信仰基督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不信仰基督教才是咄咄怪事。正如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看來,相信天地良心是理所當然的,不相信天地良心則是令人奇怪的。同樣,生活在具有其他宗教色彩的文化傳統中的科學家則容易信仰其他宗教。例如,生活在伊斯蘭教文化傳統中的科學家容易信仰伊斯蘭教,生活在印度教文化傳統中的科學家容易信仰印度教,生活在猶太教文化傳統中的科學家容易信仰猶太教。
科學家信仰宗教也與其家庭環境具有密切的關聯。如果說文化傳統構成了科學家信仰宗教的外在社會環境原因的話,那麼家庭環境則構成了科學家信仰宗教的最直接的環境原因。家庭對于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教育學家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從科學家信仰宗教的實際情況看,家庭環境具有濃厚的宗教氣氛往往是導致科學家信仰宗教的重要原因。例如,牛頓出生在虔誠的基督教徒家庭,其家人信仰正統基督教,家庭宗教氛圍濃厚。牛頓的繼父是一位牧師,並且是教區長,虔誠信奉英國國教,收藏了許多基督教著作和神學論文。牛頓曾經讀過其繼父收藏的許多基督教著作,並做了筆記。1661年6月,在牛頓做牧師的舅父勸說之下,牛頓被母親送到劍橋大學叁一學院學習,以獲得牧師的職位。又如,著名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也出生于基督教徒家庭,其親屬大多是高級和中級神職人員,其祖父則是頗負盛名的神學教授。
可以說,具有濃厚宗教色彩和氣息的文化傳統和家庭環境是導致科學家信仰宗教的重要而直接的原因。
《淺析科學家信仰宗教的原因(尚九玉)》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