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劫就自然不是什麼怪事了。人們自己所造的殺業之因,今世受到兵劫之苦報苦果,也就不必怨天怨地了。“自作自受”有何理說。可世上有等聰明絕頂的人造出言論,說這種殺與刀兵劫沾不上邊兒,沒有任何聯系,“因果報應循環天理”純是唯心臆造,牽強附會。把兩種不沾邊兒,不靠影的事,強扯在一起,禁不住科學的實踐考證,不可信。這種理論就把人們推向“吃殺,殺吃”的造業深淵中去了。心安理得的去造殺業,受苦果了。善哉。
人心私我 天理循環
出入上下 苦樂生滅
物質精神二法界 唯物唯心兩無爭
唯物科學講實驗 唯心經驗事有憑
二法兩端各有據 二法單提俱不通
科學也是心成就 唯心無物也難成
佛法否定二邊見 非此非彼亦非空
非是唯心非唯物 不二法門妙無窮
人所造的殺業可以分爲“殺、吃”兩個方面。殺是直接殺死,吃是吃肉。二者都是殺害了衆生的性命。這在世俗社會來說是被肯定的,殺和吃都是天經地義的合理合法的,受憲法法律的保護。殺是正當職業,吃是正當享受。用現代語來說這是豐富人民的菜籃子,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完全正確的好事。而佛法也並不否定人們的殺和吃,也不反對殺和吃。(只要不是殺人吃人。世俗佛法都無權幹涉。)佛法也認爲這是人們的一種福報。當然“貓吃老鼠,狼吃羊,老鷹吃小雞,虎吃野獸,大魚吃小魚,乃至虎狼吃人”。都是一種福報享受。不過佛法對于“罪福觀,苦樂觀”,在教內另有一番見解,與世俗觀點有同有不同。
罪是現在四非 福有未來之果
苦是樂報之苗 樂是苦報之根
何謂四非?
佛法有四非。就是《金剛經》所說的四相“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修學《金剛經》就要“非四相”。
佛法的要義是在于理事平等。如果你的思想是以我爲中心,一切圍我而轉,既生四大五蘊之身,即當吃喝享用爲本,吃殺乃是經常應有之事,理所當然。這就是住于我相之非。一非也。如果你以人的資格高于一切。人嘛,就必然應該有“吃殺”的特權,就是住于人相之非。二非也。如果你認爲人以外的其他衆生品等資格在人之下,天生是人的嘴邊菜品。上帝《聖經》都如此說,吃是應該的。這就是住于衆生相之非。叁非也。如果你是爲了營養攝生延長壽命補養身體而殺生吃肉,這就是住于壽者相之非也。四非也。這就是佛法的四相之非。住此四相就不是大乘人。即使修得神通,出現瑞相也仍然不是大乘佛法的成就。而是小乘佛法乃至魔法外道的成就。
儒家也有四非。即所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爲你認爲殺衆生吃肉是完全合理合法。貪求山珍海味美食珍馐的享受,而不能割舍、不肯割舍、不願割舍去。下不了決心,放棄不了“殺吃、吃殺”。你就是不知不覺地被陷入四非境界中去了。處于四非而不知其非,不以爲非。儒家的四非是自家修心正心律心之法,非常嚴格。眼見殺而心不見殺,以殺爲是,即是“非禮”之視。心中只有“美食相”。“殺生殺死哀鳴求生相,宰割解剖摘心去髒之慘相”,等等都被“美食”的一個美字所化解了,都成爲美的了。分明是悲慘哀愁的苦事,在你心目中都變成美事、樂事很有趣味了。
悲慘哀號恨怨 熟視見而未見
心貪美食享受 管它什麼恩怨
一美一切都美 眼前歡笑一片
悲慘求生怕死的哀號,你聽了卻化爲福樂享受之歌,滿桌血肉屍體,化作美味珍馐,換來劃拳行令喜慶之聲,賞心悅耳,是爲非禮之聽。屠夫宰殺手藝巧、廚師烹調技術高,喝彩贊揚聲不斷,是爲非禮之言。生宰活剝刀刮鱗,剖腹去髒烹炸煮,是爲非禮之動。“美食”二字把你的心陷入四非之門,而不自知。
我們看“福”字寫到最後是個“田”字,田是果字之首。我們佛教徒應該知道,我們目前所享的福報,乃是造業。當你享受完了它就變成將來的業因了。因果是相尋的,今生之因就是來生之果,今生果所成之因,就是來世果所生之苗。所以福字的最後是一個田字。這就是福有未來之果。你現在所享受的美食之福,分明造的是殺生之因哪。未來的果當然也是殺果了。現在是你殺它,吃它的肉,是你的享受福報。未來之果呢?如何?
它受苦了,被殺了。被烹調整治爲美食了。苦呀,恨呀,冤呀,太苦啦。這種苦業苦爲因,將來來生所生的果也是如是。這就是所謂“苦是樂報之苗”呀。所以“苦”字是草字頭。苦是將來樂的苗頭呀。“樂”字的下一半是一個木字。木在下是爲根,上邊是樂,樂的根是苦呀。瓜是甜的,其根是苦。現在樂之因化爲將來苦之根。
罪福兩相照 苦樂兩相循
天理元平等 因緣果報雲
“殺業、殺因、殺氣、殺心”如果多了大了。必然出現刀兵劫。這是天理呀。既然是天理,我們明天理的人也就不害怕。“劫數難逃”大劫臨頭我們才想到“自己是不是劫中人”,想到躲劫避難,豈不是臨渴掘井嗎?
刀兵劫可以消免嗎?
回答的第一條是“可以”,第二條是“不可以”。
爲什麼?
因爲凡是所謂“劫難”,都有兩因,都是由“人心、天理”兩種因素構成的。而世俗的觀點,唯物眼光總是把“天理”排除在外。所謂“人心”就是人心定業。所謂“天理”就是天理循環。
人心造定業 天理有循環
形成共定聚 就是大劫難
天理不可逃 人心有回轉
因與果之間還有一段“緣”的聯系,因才能形成果,産生果。這個“緣”就是人心回還的余地。由于人心的回還,使未來的果消滅或轉變,所以我說“可以”。
比如我們在地裏種上了高粱,而心中有所悔悟,覺得這塊地不適宜種高粱,秋後必定會大大減産乃至顆粒無收,白白浪費種子和精力。怎麼辦?下決心毀掉這塊高粱地,改種其他農作物。這就是毀掉高粱之因,滅了高粱之果,轉變爲另外的因果,這就是
趁它果未成 轉換其因緣
天機因緣果 可以有回還
劫難定業的消免亦複如是,悔者悔也,定業可悔。劫難也可悔,但是刀兵劫乃是最大的劫難,普遍性的災難。非一人之力所能回轉的。少數人之力也難以回天。所以我又說“不可以”。
刀兵大劫是在一定的大範圍之內,乃至全世界。根本形成了主義、學說、集團、專家、首腦……等等好戰因素。好戰的精神力量、物質力量也都有充分的准備、積蓄、發展、進化。形勢如此,要想天下太平是不可能的。
佛說:“苦、空、無常、無我”之法。佛教化人是使人脫苦。刀兵劫也是人生大苦,佛法也能使衆生脫此大苦。
千百年來碗離羹 冤深似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聽屠門夜半聲
這就是佛法的聲音。點清了刀兵劫的根本原因是殺、是吃。小小的餐桌就是刀兵相見的戰場呀。碗裏羹就是死者的血漿肉 啊。不是嗎?二者無有區別。
佛法點清了刀兵劫的原因,也指明了弭消劫運的方法。戒殺、放生、吃素、忏悔、了斷殺業、求佛法化解冤怨,這就是弭消刀兵劫的根本大法。
五戒第一是戒殺 持齋把素入佛家
慈心忏悔自身業 解脫怨惱樂無涯
誰信行誰得解脫。一人信行一人得解脫、一家信行一家得解脫、一方信行一方得解脫、一國信行一國得解脫、全世界信行天下太平。沒有刀兵劫了,大慈大悲之風遍覆世界,豈能不太平呀。但是,這是不可能的,形勢如此,絕對不可能。
所以佛教的收容弟子很是寬容,只受“叁皈”不受五戒也可算是佛門弟子(但這不是入門弟子,戒是佛教之門,不受戒不是入門),而受五戒也很寬容(佛門五戒也很嚴謹,“殺、盜、淫、妄、酒”之外,也不許吸煙、賭博、吸毒等等)。受不了五戒也可以受四戒、叁戒、二戒,乃至一戒。殺戒、酒戒,不能戒可以不受。講殺戒的時候也很寬容。按說佛門的戒殺乃大戒,很是嚴謹,第一不殺一切衆生,第二是不吃一切衆生肉。而現在的佛門法師在傳授五戒講戒殺生的時候,有的竟說“不殺人就是了,其他衆生可以殺”,吃肉就更可以了,有的比較嚴一點的法師則說“一切衆生皆不可殺,但可以吃肉,不自殺生可以買肉吃”。這就是放寬了佛門收容在家弟子的尺度,使他們入門以後,施以導化,令其自覺深入。
迷人貪口福 不肯信佛說
殺吃以爲美 福報享受得
因緣果報論 認爲是妄說
焉知造殺業 演出刀兵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欠命還命,欠債還錢”,“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種語言在過去已經是人人皆知的俗語話,成了口頭語,就是屠夫也怕因果報應,所以他們在宰殺的時候也有幾句開心祝語是:
豬啊羊啊你莫怪
你是人間一道菜
他不吃來我不宰
你向吃的去討債
你看,他把主要責任推倒吃肉人的身上。殺者說:“他不吃,我不宰”是殺者不負責任。而吃者也說:“他不賣,我不買”是吃者也不負責任。那麼責任豈不落在肉販子身上了嗎?而肉販子也是買來賣去不負責任的。說來說去責任豈不落在豬羊身上,因爲他身上有肉,所以是菜貨,就該挨宰。
阿彌陀佛,善哉。
問道諸君,這是高等迷人,地獄種子所造成的戲論啊。這是不合天理迷惑視聽的邪言魔語,你要是把這種妄言鬼語信以爲實,或是以此種言語開佛法天理的玩笑,沖淡佛法天理的作用,迷惑視聽,你就是開通了地獄之路。
天理玄微平等,自有金科玉律,不是世俗戲論可以任意評說。戲論讪辱天條,當有割舌之報,“吃肉還肉,殺命還命,販肉賺錢加倍還錢”,天理如此。
從前有個普庵祖師,是個顯密雙修有大神通的著名高僧,爲當世人民之所敬仰。現在教內通行之普庵神咒就是普庵祖師所留,他是佛教史上流傳的著名人物。當時有個虔誠的女信徒,常去聽他說法。當時普庵祖師屢顯廣大神通,人所共知,呼風喚雨隨心如意,天龍鬼神呼來喚去。這個女信徒的丈夫是個屠戶,也要拜拜普庵祖爲師修學佛法,答應妻子改業吃素,要求妻子引見。妻子引他見了普庵師。普庵祖說:你是個屠夫,殺業太重,能完全聽我的嗎?如果不能就回去吧。屠夫虔誠表示一定改業長素奉佛修法。普庵說:好,你回頭看看。他回頭一看,見有許多他所殺的畜生牛羊雞鴨等等,個個眼睛瞪圓,凶光暴露。嚇得他趕緊給祖師磕頭如搗蒜,哀求祖師收爲弟子。祖師就傳戒傳法于他,收爲弟子,他再回頭看時,這些冤魂不見了。從此他棄業改行,長素奉佛,精進修法。
這個改行修佛的屠戶,我說他不是尋常之人。他是過去世曾經多世親近過佛教的人,所以今世才能翻然悔悟,跳出世俗網,走上修佛路。但是他是否就免去了他所殺的“生死冤債”?我說他並沒有免消,這要在他以後的忏悔修行中逐步化消。要積劫的修行不退,才能化消。殺的業報不是一世兩世十世百世所能消除的,佛法也是暫時的推遲。所謂“假使千百劫”就是此意。
問題複雜 暫不多說
清淨法眼 莫信魔說
假魔說佛 假佛說魔
不二法眼 非佛非魔
佛法既然可以消業脫苦、弭消劫運,那麼爲了解脫個人的罪苦,免消刀兵大劫,我們該如何去做哪?
皈依佛,滅殺因,協力消殺運。
弭消劫運消滅刀兵劫,是平天下的大業,是佛家業,是大乘菩薩的家業。不是一人一家的小事,不是簡簡單單的事,這裏我提出一個最低要求和一個最高要求。最低要求是爲起點,誰都作得到,最高要求是爲遠點,爲了達到消免刀兵劫這個美好的目的,我們就要從起點修起,奔向最高要求這個遠點,不斷努力,以求達到弭消劫運免刀兵劫,天下太平。
最低要求—不作佛門散沙。
第一要求是信佛皈依,作個佛門居士。(根據條件形勢如無條件或條件不備、形勢不許可,也可暫不皈依,但也要傍住僧團作一個記名居士)以佛爲師而學佛。
第二要求是戒殺,不傷一切衆生命。
第叁要求是吃素,不吃一切衆生肉。
第四要求是念佛,心不忘佛,常作善事佛事。
第五要求是口不出惡言惡聲,不說穢言,不罵人。
這最低要求就是這五條,都很容易作到,誰都作得到。
我們從這五條最地標准做起,向最高標准步步向前邁進,祈求世界和平消弭戰禍。
最高要求:
這個最高要求,是爲了弭消刀兵戰禍,對每個人提出的最高要求。這個最高要求就是慈心向佛修善果,悲心接物不殺生。以佛法修持來說,它不是最終目標,而是一個可以達到的遠點。
第一條要求就是“受圓滿的叁皈五戒”。
叁皈:
皈依佛,以佛爲師,不皈依外功、外法、天魔、外道之師。
皈依法,修學佛門正法,不修外功、外法。
皈依僧,親近佛門正法僧團,常請開示。
五戒:
殺:不殺衆生,不吃衆生肉,慈悲放生、護生。
盜:不私取他人財物。
淫:不邪淫,待人以禮。
妄:不妄語、绮語、惡口、兩舌。作到無口過。
酒:不飲諸酒。
在此皈戒之外,還附帶提出有關清淨身口意業,端正做人的要求。第一是不虐待衆生,第二是不吃五葷菜,第叁是不吸煙、吸毒,第四是不賭博,第五是虛心不驕人。
第二條要求是虔心禮佛,念佛經咒,修佛正法。
第叁條要求是依附親近僧團,求聞佛法真理,悟佛聖道,精進修持,善度于人。
這就是所謂的最高要求。其實誰都能做到。達到這一要求之後,再步步前進永不退轉就是走上成佛之路了。“成佛”才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標准。
“弭消刀兵劫”乃是人間勝事,非一人一時之事,乃衆人萬代之事。必須有個大衆共依的僧團組織才行。同心同願加入僧團,同心協力努力不懈,共同扶植這個組織才行。組織的擴大就是消劫的法力增強。目前佛法似如散沙,各行各是,沒有凝聚力。如有同心的僧團組織,群策群力,自然弭消劫運的法力也必然擴大增強。
殺因既滅,殺果不生。
世界同心,天下太平。
《深信因果—源源話說刀兵劫 (盧守中居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