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五福臨門 (陳柏達居士)▪P2

  ..續本文上一頁”卻大有關系,俗話說,“仁者壽”。這話一點也不錯。宅心仁厚,寬于待人一定有好報。今生長壽的人,一定是過去世或今世對人類和動物慈愛的結果,今生短命的人,必然是前世或今生殺害動物的結果。

  今生慈悲行善而短命的人,乃是因爲他前世所造的惡業先結果,而今生的善業剛種下不久,還沒有結果的緣故。行善而遭到惡報,應趕緊忏悔過去的惡業,而不可怨天尤人,說是行善沒好報。

  我們需要了解“心地”的原理。當我們墾地播種花的種子時,爲什麼雜草會先長出來呢?因爲地裏面先前就有雜草的種子,否則雜草怎麼會那麼快長出來呢?(關于吉凶禍福的根源,請參閱拙著〈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第四章)

  下面我就扼要地把長壽的因緣說明一下:

  長壽的因——仁愛心,慈悲或救護所有動物,放生、宣揚放生戒殺的原理,施舍飲食(請人吃素或以小米喂鳥)。

  長壽的緣——心平氣和,不動怒,生活有規律,調節飲食(不暴飲暴食),足夠的營養,不過度勞累等。

  夭折的原因——殺害動物,虐待動物等。

  夭折的緣——時常動怒,暴飲暴食,過度疲倦結交惡友等。

  五、“仁者壽”的鐵證

  (一)小沙彌救蟻延年

  《譬喻經》上記載:從前有五個人在離城不遠的森林裏修行,其中一位老師父證得了六神通,他的弟子是一個八歲的沙彌。那老師父因爲有宿命通,知道小沙彌的壽命只剩下七天了。他心裏這麼地想:“如果小沙彌在這裏死了,他的父母一定認爲我照顧不周,才發生意外,心中就會怨恨我的”。

  因此,老師父就告訴小沙彌:“你的雙親很想念你,你可以回去探望父母,過了八天以後再來。”小沙彌很高興地頂禮,辭別了老師父。小沙彌走到半路,天上開始下大雨了。他看到雨水快要流進一個螞蟻窩時,他急忙用土把雨水堵住,使雨水沒有淹到螞蟻窩裏去。

  小沙彌回家後,一切都很好,沒有發生任何事故。到了第八天的清晨,他又回到師父那裏,老師父看到小沙彌能夠平安回來感到奇怪。他就入定觀察原因,才知道小沙彌因爲救了螞蟻而延長壽命了。老師父又說:“你做了大功德,你自己不知道嗎?”小沙彌說:“我七天都在家裏,那裏做什麼功德?”老師父又說:“你的壽命本來只能活到昨天,因爲你救了那麼多螞蟻,所以壽命可以延長壽命到八十多歲。”

  小沙彌聽了師父的這番話,對于“善有善報”的原理更加相信,當然心中也很歡喜。于是他就努力用功修行,從不懈怠,後來也證得了六神通的聖果。(摘自《譬喻經》第七卷)。

  (二)劉璟放生長命

  劉璟是明朝人,他的父親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司寇”。劉璟年幼時體弱多病,他原有的五個哥哥都先後夭折了。因此,劉大司寇對于這個最小的兒子的安危十分關切,他請了許多算命先生來看相。很不幸的是大家都說劉璟很難活到十九歲。

  恰巧四川有位叫周士漣的著名相士來到京城,劉大司寇就請周相士到家裏來給劉璟算命,周相士看了劉璟的相貌和八字以後,說:“你在十九歲那一年應有一個很難渡過的危厄;不過請你不要絕望,努力忏悔業障。廣積陰德,可能扭轉惡運。”

  十七歲的劉璟聽了周相士這一番話,他就決心革除衆惡,廣行善事。而且以《功過格》和《太上感應篇》作爲行爲的准則。每天逐條檢點反省。起了一個善念,就在東邊的牆壁上劃一個紅圈圈。尤其對于戒殺和放生,特別力行,不敢稍怠。這樣行了叁年,竟然平安地度過了十九歲的難關。

  有一天,他從船要渡過長江,看到漁翁抓到一只大烏龜。劉璟看到了産生慈憫之心,就把它買來放生。那只烏龜好像很有靈性,一直跟在劉璟的船後送他,跟了五六裏,還依依不舍。當天夜裏,劉璟住在旅舍,夢見一位穿黑衣又短又胖的道人,對他說:“公子廣行衆善,叁年從不懈怠。現在你已延壽增祿了。但是你有身體向來薄弱,難免要受寒。但是有小術相授于你,依照奉行,可保平安無病。”說完了,馬上就教劉璟調息的要領。

  劉璟醒來,知道是神龜報恩,就依照夢中所學的方法用功,果然健康情況一天比一天進步了。後來他請周士漣相士再來京城,以感謝昔日教誨的恩情。當天晚上他和周相士同床睡覺,周士漣半夜醒來,發覺劉璟鼻子的呼吸非常微細。第二天早晨起床後,周相士就向劉大司寇道賀:“這幾年來,您公子的骨相改變太多了,我昨天跟他一齊睡。知道他已學會了烏龜的呼吸方法,這不但對健康有益,而且能使福壽綿長,這真是他行善的福報啊!”

  後來劉璟活到九十八歲,子孫都很賢明,果然符合了周士漣的預言。(摘自《命運在您手上》)

  六、從幼年培養慈悲心

  慈悲心是各種善行的根本。慈悲大致可分爲兩方面,第一種是救貧苦,第二種是戒殺放生。第一種是對人,第二種是對動物。

  救濟貧苦的善舉容易被社會大衆所接受,可是戒殺放生就難了,這主要是一般人不明白其中的意義,而我們又很少加以宣揚。

  一個人如要長壽,不但要救濟貧困的人,而且要慈心愛護所有的動物。譬如說:看見小孩無知地捕殺蝴蝶、蜜蜂、金龜子、小鳥等小動物,或者用線縛住小動物在虐待玩弄時,應加以勸告或禁止。因爲這種行爲不但損傷生命,而且會增長殺的習氣;長大以後,容易成爲一個沒有仁愛心的人。唐朝有大詩人杜甫曾寫詩描述這種玩弄動物的兒戲,並且感歎地說:

  幹戈兵革鬥未止,鳳凰麒鱗安在哉?

  吾徒胡爲縱此樂,暴殄天物聖所哀!

  因爲這樣,我們教訓子女,要從小培養他們的仁愛心,看到所有的動物遇到困境,例如:飛蛾赴燈,小蟲被捕,鳥雀受傷,螞蟻被踏,魚蝦被網,走獸被逐…..都應本慈悲的智慧,盡心盡力加以方便救護。

  除此之外,還不可隨便把熱水澆在地上,因爲地上和地底下住著無數的小動物,這麼做,不但會傷害到他們的性命,同時也會使我們遭到短命的惡報。

  同理可知:沸湯、肥皂水、石灰水、濃鹽水、消毒水、水泥、化學藥物都不可隨便亂扔或倒在有蟲的地方,以免減損我們的福壽。佛陀教誡我們:空瓶子、空罐子、空缸、空盆子都應該覆在地面上而不可仰著放,因爲仰放著,下過雨後就會積水,水積久了就會生小蟲子。我們要用罐子時,一不小心把水倒掉,小蟲就會幹死,這也是殺害生命。挖房子基地或築水溝時,不應使水泥地和水溝下雨後積水才好。因爲積水那部分,積了一兩天,就會有蚊蟲在水中産卵,長出小的幼蟲。到了晴天,就會把小蟲曬死。同樣的道理,也不可用溝內(有蟲)的泥水,澆花或澆菜。

  要把仁愛心充分發揮,就必須要“放生”和“施食”。“放生”就是上菜市場時看見有魚、鳥或其他動物被關、被綁或要殺時,盡力解救它,使它恢複自由。“施食”有兩種:

  第一種施食是喂小鳥、小魚或其他野生動物。例如,每天灑一些小米在院子或房子外面,讓小鳥吃,以免小鳥肚子餓去覓食小蟲。這樣做,非但養活了小鳥,無形中又減少了殺生的機會,這也是有積陰德啊!

  第二種施食是施餓鬼或孤魂野鬼。這種施食需要念咒語,才能産生好的效果。因爲有些餓鬼的喉嚨張開,胃口變好,也可以使食物變得很多很多,或食物變得美味。《禅門日誦》,《佛門日課》或一般《早晚課誦》都記載這些咒語。例如,“破地獄真言”,“普召請真言”,“解冤結真言”,“滅定業真言”,“滅業障真言” ,“開咽喉真言”,“變食真言”、“甘露水真言”等。

  《優婆塞戒經》上告訴我們:每餐用飯前,應先供養十方叁世諸佛菩薩。(跟聖賢結緣;來生則容易親近他們;接受他們的教化。)供養完畢時,應以專用的小湯匙盛七粒米飯或一寸的面,拿到外面去供養鬼神。並且誦念下列的咒語:

  1、“法力不思議,慈悲無障礙,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唵 度利益莎诃”叁遍或七遍。

  2、“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衆,羅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滿。”“唵 穆帝莎诃”叁遍或七遍,並彈指叁下。

  3、“汝等鬼神衆,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唵 穆力陵莎诃”叁遍或七遍。

  4、“願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與衆生,皆共成佛道。”

  諸君俗進一步了解施食的咒語和典故,請參閱《大般涅般經》、《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經》和《毗奈耶雜事》。

  七、舉步常看蟲蟻

  “舉步常看蟲蟻”這句話出自文昌帝君的《陰骘文》。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普遍愛護所有的動物,而不可以爲蟲蟻的形體小而就輕視他們,甚至還加以踐踏。這種平等的慈悲心是可貴的!

  一般人的一舉一動很容易造罪,單就走路這一項來說,我們一輩子走路誤傷的小蟲,不知有多少千萬!

  佛陀告訴我們:每日清晨還沒下床時,應先默念數聲佛號,然後念祝願的詩偈:

  “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衆生自回護。

  若于足下喪身形,願汝即時生淨土。”

  接著念:

  “唵 逸帝律尼莎诃”叁遍或七遍。

  “若舉于足,當願衆生,出生死海,具衆善法。”

  “唵 地利日(音支)利莎诃”叁遍或七遍。

  上邊這個咒語,任何人都可以讀誦,縱使是愚笨的人,也不難背記這咒語。當小孩五、六歲時,我們就應該把這護生的詩偈和咒語教他,使他早日背誦,養成習慣。從年幼時就好好培養孩子的仁愛心,長大再不斷把這仁愛心發揚充實,對孩子的人格幫助一定很大。假如人人這麼做,將來一定可成爲一個大同的世界。

  在日常生活當中,也應處處顧及小動物的危安,時常檢點自己的行爲會不會傷害到小蟲蟻的性命。譬如說:吃餅和吃飯要有“藝術”,不可弄得滿地都是餅幹屑、飯粒和菜渣。吃完飯和點心,應馬上把地掃幹淨。以免掉在地上的那些餅幹屑、飯粒、菜渣引來螞蟻和小蟲、被人走路不小心踏死。

  八、施食得七種福報

  《施食獲五福報經》上說:布施飲食的人,今生或來世可以得到五種福報“壽、安、色、力、辯。”

  …

《五福臨門 (陳柏達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