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種人稱爲“聖人”。聖人又可分爲:偏于自度的“阿羅漢”和廣利衆生的“菩薩”。智慧和度化衆生圓滿的是“佛”。
十四、地獄“萬壽無疆”卻苦不堪言
一般人都聽說:做大惡的人死後會入地獄,可是對于地獄痛苦的情況和壽命卻了解得不多。因爲地獄受苦的種類千變萬化,而且其受苦的程度更非人類所能想像。地獄不但受著宇宙間最淒慘的痛苦,再加上地獄衆生的壽命特別長久,所以這種折磨也就顯得格外恐怖了。佛經對于地獄描述得十分詳盡。例如,《地藏經》、《觀佛叁昧經》、《起世經》、《正法念處經》、《長阿含經》等都記載了地獄的受苦情況和投生地獄的原因。在此不便敘述,請讀者自行參閱吧。
根據《阿毗昙論》的說法,地獄的時間比欲界天過得還要慢,真可以說是“度日如年”了。
第叁章 富 貴(第二福)
一、富貴的由來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真義
只有長壽而沒有富貴,日子也是很難挨過的。爲什麼有人只有壽命長而缺乏富貴;有的人卻長壽。因爲壽命和富貴不是勉強求就可以得來的。諸君也千萬不要以爲壽命是一個定數,生殺之權完全操縱在命運之神的手裏。
事實上,一個人壽命的長短是決定于過去世和今生我們慈悲心和所造作的殺業。既然如此,我們仍可以運用慈悲心和放生的方式來改變壽命。所以我們最好把“死生有命”的“命”解釋爲“因果關系。”這比解釋爲“定數”要來得恰當,而且境界更佳。換句話說,壽命的長短是有因果關系,而不是無中生有的。
同樣的道理,“富貴在天”不宜解釋爲“富貴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或者“真正的富貴是在天上,應向天上追求。”這樣解釋是不對的。富貴是由我們今生今世仍可以透過慷慨的施舍,謙卑和恭敬心來種富貴的因。有了“因”,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助緣(輔助條件),就會結出富貴的“果”來。果就是“果實”或“果報”的意思。所以把“富貴在天”的“天”解釋爲“順應天理”(即種善因),也比解釋爲“自然”或“老天爺”來得恰當,而且意境也較高。
二、富貴的兩種形態
富貴有兩種:一種是相對的,一種是絕對的。“富甲天下”、“位列王侯”是相對的富貴,“身心自在清淨”是絕對的富貴。第一種是有所得的樂,第二種是無所求的樂。第一種是混雜和短暫的樂,第二種是純粹和恒久的樂。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將人和人之間的富貴差別,互相比較,就會産生煩惱。因爲一有相比的心理,就造成了競爭和我執,成爲一種傲慢或自卑。平民和帝王相比,富貴相去甚遠;帝王和天人相比,卻又感到自卑和渺小。所以佛經上說。“天人指甲的價值勝過人間閻浮提地。天上一音之美,勝過人間帝王百千種樂。”
所以貪求富貴,不如隨遇而安、知足常樂。我們談論富貴。主要闡明富貴的根本原因和助緣,教人們多種富貴的正因,而不要一味貪求富貴的果報和享受。
其實,只要能知足,就可以得快樂;至于所享用財物的多寡、精細,並不是一件頂重要的事情。我們希望所有的衆生,都不要因爲享用較差的財物而生煩惱心,同時也企盼所有的衆生,不要因爲財物享用不自在,而影響到高尚的心靈,或者因爲缺乏的、物質的而不能安心修行道業;也不要因爲貧窮,而妨害了心智的鍛煉和阻礙求助衆生的悲願。
叁、富貴的正因和助緣
施舍財物是富貴的正因,拼命工作不過是導致富貴一種助緣罷了。假如過去(世)沒有布施,今天不管你怎麼努力賺錢,也是賺不到錢或無法積聚錢財的。我親眼見過許多做多做生意很賣力的商人,甚至還節儉到舍不得住在旅館而睡在自己的轎車裏;也有做生意勤奮到數天才洗一次澡。可是最後還是負債累累,貧無立足之地,處處向人租借房子。這不是時也、運也,命也;而是因爲前世沒有布施,沒有種財富的正因。所以今生雖然拼命工作,到頭來還是窮困度日。有人不懂因果道理,他們會感歎地說:“大富由天,小富由儉。”
也許有人認爲賺不到錢是找錯了職業,運氣不佳、人緣不好,方法不對等等因素造成的。事實上,這些因素都只是致富的助緣,而非真正的原因,布施才是將來致富的根本原因。
尊貴的原因是禮拜十方一切聖賢,以謙卑心恭敬一切衆生,和安忍順逆的境界,而不是耍手段,送紅包,或拼命地往上爬。人緣好和工作賣力,可能會受人提拔。但只是尊貴的助緣或征兆,而不是根本原因。因爲世界上仍有許多人一出生就富貴享用不完。例如:石油大王的兒子一出生就有無數的財富;在古代的王朝,太子一出生,地位就極爲尊貴。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擁有了富貴,這應該怎麼解釋呢?這不是他們前世帶的福報,是什麼?
四、業力和福報
《雜寶藏經》中記載:
波斯匿王有一個公主,名叫善光。因爲她長得不但端正,而且聰明伶俐。所以皇宮裏每一個人都非常敬愛她。
有一天,波斯匿王問公主:“你靠我的力量,所以有了美好的享受,博得全宮人們的敬愛?”善光公主回答波斯匿王說:“這是我自己的業力,而不是因爲父王您的力量。”
波斯匿王連續問了叁次,善光公主都同樣這麼回答。波斯匿王很生氣,于是就把善光公主下嫁一個窮人,並有告訴她說:“你現在可以試試自己的業力了!”
善光公主嫁給那個窮人以後,並不灰心。有一天,她問丈夫說:“你的父母呢?”她丈夫回答說:“我的父親曾是衛舍城中最有錢和最有名望的人,在他死後,家運就沒落。”善光公主就和丈夫來到他爸爸從前住過的舊宅院。沒想到在地下挖掘到大批寶藏。從此以後,變成了大富之家。一個月以後,莊嚴的宮殿樓閣都蓋好了,並且雇用了很多奴婢。
波斯匿王聽到這件消息,感到很驚訝,他就去請教佛陀。佛陀說:“過去迦葉佛時,有一位婦女的、想用美味的食物來供養迦葉佛,她的丈夫加以阻止。那位婦女說:“我已經發願了請你不要使我退心。”丈夫看到妻子意志這麼堅定,只好勉強答應了。那位婦女因此能順利地供養迦葉佛。那時候的夫婦就是現在善光公主這一對夫妻。善光公主的丈夫因過去曾阻撓妻子的善念,所以許多世常受貧困之苦,然而,因爲他後來還是答應妻子布施供養聖者,所以今世才會因妻子而獲得富貴。
五、再窮的人也能因施得福
富貴是用恭敬心布施財物得來的果報。而福大小完全在下面這四個因素:(一)布施的東西,(二)布施的物件(叁)布施的心地,(四)布施的時間。
《四十二章經》上說:“貧窮布施難。”貧窮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是,沒有福報的人叫“貧”,沒有智慧的人叫“窮”。沒有福報就不能布施錢財,沒有智慧就很難布施真理。
第二種解釋是,沒有財産的叫“貧”,沒有衣服和飲食的叫“窮”。
因爲貧窮的人沒有東西可施舍,所以說他們很難得有布施的行爲。可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因爲他們缺乏財物,而且又肯發布施的心,所以就顯得特別難能可貴。
事實上,人人都可以布施,連最窮的人也有布施的機會和能力。比方說,每餐吃飯時先拿叁兩粒布施小動物;或者請口渴的人喝一杯白開水,這些是一點都不要花本錢的。布施這一善行是人人都需要去做的。越貧窮的人越需要發心布施,不然會生生世世貧窮下去,很難有翻身和出人頭地的機會。
貧窮的人能夠布施是非常高尚而且十分難得的,因爲他們布施時,心念的力特別強,印象也特別深刻,所以感應所得的福報也特別大。下面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一)貧窮可就賣的故事
《賢愚因緣經》上記載:
從前在阿槃提國,有一位很有錢的長者,他家裏住了一位年紀很大而且地位很卑賤的奴婢。那奴婢長年累月衣服破破爛爛,飲食粗陋,不得溫飽,而且還要時常挨鞭子的責打。
有一天,她拿著瓶子到河邊去取水,想到傷心處,禁不住地放聲大哭起來。佛的弟子迦旃延見了,很憐愍的告訴她說:“如果您討厭貧窮,爲什麼不把它賣掉呢?”那老婢回答說:“天下誰要買貧窮呀?”
迦旃延又說:“貧窮確實可以變賣。”老婢問:“那末,貧窮確實可以變賣。”迦旃延說:“如果您想要把貧窮賣掉,應當相信我的話,先把瓶子洗幹淨,然後裝一些清淨的水來布施給過往的修道人。”
老奴婢說:“這瓶子是我家主人的東西,即使盛水布施,那布施的功德還是主人的啊。”迦旃延回答道:“瓶子雖然不是您的東西,但瓶子裏頭的水是您取來的,難道不是您的功德呢?”
老婢聽了迦旃延的話,心中的疑慮豁然開解。于是就立刻拿著瓶子去裝水,以供養迦旃延。迦旃延親切地接受了她供養的水,並教她歸依叁寶,受持五戒,而且還教她念佛的方法。
當天晚上,老奴婢死在主人的家裏。第二天清晨,主人看到了這情景很生氣,把老奴婢的屍體丟在森林裏。老奴婢的神識(靈魂)投生忉利天宮以後,遙遠看見自己過去的身體,于是和天上的眷屬,散花在奴婢的屍體上。
(二)盡心布施必解貧困
《法苑珠林》上記載:
隋朝的時候,終南山有一位高僧,法號叫普安。因爲他是一位聖僧,所以凡是他所到的地方,大家都辦素齋來供養他。
有一天,這位聖僧來到了大萬村。村子裏有位名叫田遺生的窮人,他家實在很窮,住的房子只有四面牆壁,連遮雨的屋頂都毀損不堪。
田遺生有四個女兒,每個女兒都穿得破破爛爛的,連身體也沒有辦法完全遮蓋住,田遺生的長女名字叫華嚴。她年紀已經二十歲了,看到村人都在設齋供養師父,內心感歎自己除了兩尺粗布以外,沒有任何財物可以布施種福。她對貧的體驗特別深刻,而且也深深厭惡一貧如洗的惡運。正當她仰著頭,面對著牆壁悲歎時,突然間發現梁木的空隙裏有一束稻草,于是,她把它拿下來,撿到了十粒黃粟,就把這十粒黃粟的硬殼去掉,想連那兩尺粗布供養高僧。
可是她又想到自己沒有較完整的衣服,不能白天出門,于…
《五福臨門 (陳柏達居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