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昙榮 (亂世高僧)

     寺院裏聚集著一群人,有身穿袈裟的僧人,也有沒有出家的俗人。人們靜靜地坐在那裏,認真地聽一位法師宣講華嚴經。 法師叫靈裕,是南北朝和隋時的著名高僧,人稱裕菩薩。

   在聽說的人中,有一個剛剛從遠處趕來的年輕人。他是特地來投奔靈裕出家的。這個年輕人一生下來,就對佛經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到後來,他竟然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學習佛經上。他早就想脫離塵世,遁入空門,只是一直沒有遇到好的法師。當聽說靈裕法師道法高深,名振天下時,就不辭勞苦地前來拜師。正趕法師在講經,他就坐下來聽講。

   不久,他的注意力就被靈裕法師精彩的講法所吸引,旅途的疲勞也消失了。法師時而剖析佛理,時而解答疑問,所講的內容都切中佛法的幽微之義。這個聽講的年輕人,覺得法師的每一句語都是他有所體悟,只是他還不太明白的。他會心地微笑著,好像是進入了某種快樂之境。

   法席結束。這個年輕人快步走到靈裕面前,撲通一聲跪下,懇切地對靈裕說:

   “大師請收入弟子!”

   靈裕把他扶起來,看了看年輕人那被長途的跋涉的汗水浸濕了的衣服,和他那真摯而渴望表情,就點了點頭,收下了這個年輕人。

   這個年輕人就是昙榮。

   昙榮從靈裕學佛法,他先是鑽研科律,接著又閱讀其它佛典。最終成爲一個通曉經藏的僧人。

   在周武帝滅法時,昙榮身著俗人之服,讀經修持不斷。隋朝初年,佛教複興,他依然不求顯名,只是靜心修持,遊于自在,放棄種種貪念。仿佛人世的滄桑,他已完全置之度外。

   昙榮在四十歲時,爲求至道而向西遊學。走到上黨(今山西長治縣)的山中,他依山建起一座寺宇,在此修煉。很快就有人前來投他學法。昙榮再次在荊棘叢生的地方,拓出平地,建起一座座禅房。四周聞昙榮之名前來投奔者絡繹不絕。

   隋末兵荒馬亂,全心學法的人生活困苦不堪,很少能有人堅守戒律的。昙榮爲了改變這種情況,清除亂世對人心的汙染,親自做法主,宣講佛理,以正風俗。

   每年春夏兩季,昙榮爲弟子們講解大乘佛經;冬季和秋季,則領著衆人坐禅修持。昙榮所建的禅房共有四處,僧人和尼姑別院而居。

   在這個亂世裏,昙榮主持的寺院卻獲得了很大的發展,規模和名聲與時俱進,前來學法者,勝過從前。一時,昙榮傳法遍及晉、魏、韓、趙、周、鄭等地。

   在此期間,昙榮曾去韓州鄉邑(今陝西東部)延聖寺設立忏悔法的法門。當地有個刺史,名叫風同仁,一向供奉釋門,世代如此。刺史聽說昙榮到此,他就把自己家傳的叁粒舍利子獻給昙榮,讓僧俗共仰。昙榮雖年事已高,但還是親率弟子和俗人叁千,徒步二十裏迎請舍利。

   將舍利迎到寺中,昙榮向弟子們宣告:

   “舍利功德無量,法力無窮,如果積累的罪業已經銷盡,向佛求寶,就可以如願以償。”

   于是,每人前面放一水缽,然後焚香念誦,默默祈求。後來,在缽中共得到舍利四百多粒。

   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鄉邑縣。縣令怕昙榮聚衆喧鬧不合律條,想製止昙榮的作法。可就在當天晚上,有怪獸在縣令家的庭院中吼叫不停,周圍的住戶整夜心神不安。第二天早晨,縣令去向昙榮悔過,跟從昙榮受了佛法。

   昙榮雖然曆經磨難,卻堅定不移地崇尚佛法,堅守戒律。昙榮在不惑之年,就斷粒少食,極度節儉。昙榮生性好淨。每天他都要到僧人的住處和廚房中察看,看到不幹淨的地方,他立刻清除。昙榮在寺中的各房間裏設一塊淨地,用草藥薰染,除去雜味,做爲用溫水清洗法器的地方。每年行忏法時,昙榮都要和弟子們先沐浴淨身,然後恭敬侍立,行忏禮。

   唐武德(高祖李淵年號)九年夏天,昙榮在潞城交障村宣講佛法。他所住的禅堂卻突然塌了,但屋裏的佛像和舍利卻自己跳出來,散到院子當中,毫無損壞。

   在貞觀(唐太宗年號)七年,有個叫常疑寶的和其他幾個居士,請昙榮到州府的法住寺設行“方等忏法”。

   當時,法住寺有一個名叫僧定的沙門,誠心守戒,修持不斷,功夫已達于上乘。這一天,僧定忽然在道場看到大光明,五種彩光自上而下,明亮照耀,五色光環中有七位真佛,相貌堂堂。其中六位佛對他說:

   “我們是毗婆屍。真性既是正覺,因爲你的罪業已銷,功德圓滿,我們特地來作個見證。但只有你的本師才能給你授記。”

   最後一位佛又說:

   “我是你的本師釋伽牟尼。因你罪業已銷,特來給你授記。昙榮是你滅罪的最好機緣,他是佛中的普甯佛。你的根本清淨,以後也會成佛,名叫普明。”

   後來,昙榮在法住寺得病。他在痛床上慈淚潸潸。弟子圍宗說:

   “和尚生來德布四方,一定不會有什麼災禍,您還有什麼可悲痛的呢?”

   昙榮答道:

   “我的死期已近,我很遺憾不能爲迷途的大衆引路了。”

   圍宗問他:

   “爲什麼一定會死呢?”

   昙榮又說:

   “自從佛法再度興盛,我不曾有過一次不持戒律的。現在病成這樣子,定是我氣數已盡。”

   貞觀十叁年十二月,昙榮在寺中圓寂。享年八十五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