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生死學《六中有自解脫導引》11處生中陰05

  西藏生死學《六中有自解脫導引》11處生中陰05

  ~蓮花生大師伏藏.六中有自解脫導引講記~堪布久美多傑講授

  無相寂止:

  所謂無相禅修就是沒有形象的禅修,它比較類似漢傳的禅宗,

  一樣地,身體以毘盧遮那七支座法安坐,眼睛微張,將心安住在前方的虛空,

  然後非常安祥地休息,內心中什麼形象都沒有,定在前方的虛空上,

  這個訓練時間,需要一天。

  談一下我自己的經驗供大家參考,

  禅修時,我是「止」、「觀」輪流做的,首先我將心安住在某件物體上,

  過陣子之後,我會移動視線去觀察一下周遭,

  然後又將心安住在某一個物體上,然後再去觀察,..靜、動重複輪流地做,

  這麼做的好處是一有昏沈跟散亂的情形馬上就可以發現。

  以上是寂止的部分,

  如何將心定下來的教授,這本譯文我大約地校對過,寫得滿清楚的,

  看這本書也可以幫助你對這方面的了解;

  然而就禅修的實踐而言,

  我是不會的,我不是一個禅修的老師,所以無法教大家,

  以後各位有機會遇到好的、有禅修經驗的禅修者們可以跟他們學習,

  現在我們先參考這本書,先做個預習。

  勝觀

  有些時候我們可以試著觀察自己的心,

  當我們觀察心的時候就可以發現,其實,我們的心是不間斷地處在混亂狀態的,

  非常雜,偶爾,我們也可以試著找尋一下自己的心,

  它到底在那裏、它到底在不在,而我們要尋找心之前,就必須先讓心安定下來,

  等心安定下來之後再做觀察才有辦法比較清楚一點,

  因爲當它混亂的時候是根本沒有辦法認識得了的,

  因此要找心之前,先把心安頓下來是必需的,

  這就好像一潭混濁的水安靜下來之後,所有的雜質自然會沈澱潭底,

  這時水中的倒影自然可以看得很清楚,同理,心安定下來之後勝觀就比較容易産生。

  當我們的心安住在前方廣闊的虛空、和虛空融合在一起,

  有些人因此就可以體悟心性,

  心,沒有形狀、沒有顔色,找不到,但,它卻是清晰、光明的,

  心的本質就是這樣子,沒有本體,光明而清晰!

  這個訓練的時間,必需一天或者兩天。

  我大概說明一下勝觀的部分,

  爲什麼說勝觀是非常清楚的狀態呢?

  比如一個水澤,當這個水澤有漩渦、波浪,或者激流的時候,

  那麼水澤裏的水,它的本質就無法顯露出來,

  相反的,如果這些幹擾都不存在的話,水的本質就可以一覽無余,

  那什麼是「水的本質」呢?清澈、純淨!

  同理,我們的心經過以上的訓練,那麼我們的心就可以被控製,

  定在某個對境上面,沒有其他雜念,這時上師就可以直接教你勝觀的部分,

  所謂「勝觀」就是直接告訴你見地、心的本質!而你也可以因此認識或明白心性!

  爲什麼修止的時候一直告訴你-眼睛要看著前面、眼睛要張開呢?

  這是因爲我們心間有個叫「噶地」的脈,它是智慧的總集脈,

  這個脈如果往下,或者封閉起來的話,那麼無明的狀況就會産生,

  畜生道的衆生這個脈是往下封起來的,所以牠們比較無明,

  而我們人類是橫的,因而比動物聰明一點,

  成就者以及菩薩們這個脈是往上張開的,

  所以祂們具有廣大的智慧以及神通..,

  這是因爲心性本來就具備智慧的關系!

  「噶地」它跟眼睛有非常直接的關連,

  因爲眼睛就是我們的智慧門,智慧脈要通過我們的眼睛,

  所以當我們眼睛閉起來時智慧門就關閉,眼睛張開的話,

  那麼「噶地」就比較容易張開;

  那麼如何使「噶地」張開呢?

  在密宗除了「下門大樂自解脫導引」這個特殊修行法門有解說外,

  其他連這個脈的名字都沒提到!不只顯宗沒有,就連密宗的外續部也沒有,

  只有無上續部才會講出這個脈的名字,

  所以爲了不要阻礙這個脈張開,我們打坐時眼睛要張開!

  我們常常聽說「心的本質」這句話,

  那麼「心的本質」是怎樣的狀態呢?

  我們只能說它是一個非常、非常明澈的、透明的,沒有實有的,

  更進一步形容-「本體空、自性光明,大悲周遍」,

  我們口語上只能這樣子說明而已!

  那麼要如何做觀想呢?

  首先,我們要先尋找心-心從哪裏來?

  住在哪裏?去了哪裏?心是怎樣的形狀?

  它是四角形的?叁角形的?還是半圓形的?..

  這和禅宗找心的方式類似,

  心,不管我們如何尋找就是永遠找不到,當然更諻論它是什麼顔色或形狀了,

  但,如果說心不存在,那我怎會有思想呢?我是如何聽到聲音的?用什麼辨色?..

  以這方面來說,心,明明是存在的,要一直反複地尋思,

  當我們對心比較了解一些些的時候,

  就比較可以了解-「不可說」、「不可想」這句話的含意。

  所謂心性,也就是心的本質,它是不造作的、不是因緣生,一個恒常的狀態,

  這部份在講解佛性、如來藏的時候會說,藏文裏稱本覺爲「日巴」,

  所謂日巴,就是「看到」的意思,看到了自己叫做日巴;

  「瑪日巴」就是無明,沒有看到的意思;

  我們爲各種不同的狀況命名,我們對一直不斷的思續,稱它爲「念頭」,

  稱我們根本看不到,而聖者們卻可以看到的現象爲「勝觀」,

  對所有一切法一清二楚知道的,稱它爲「個別了解的智能」,

  其他如-佛性、勝義谛、大圓滿、大手印、大中觀..等等,

  這一切的一切,大家不要認爲是有個另外的東西,現在我們的心一直向外貪求,

  這是因爲不認識它的原故,所以才會這樣;

  其實,所謂的「如來藏」就是我們現在所有的思想,沒有什麼其他的,

  但,我們現在只能說說而已,沒辦法發現,

  這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心還沒有被訓練,

  所以希望大家以後有機會的話,多多練習禅修,

  尤其是我們學習佛法的佛教徒,今世的自然中陰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而其他如臨終中陰..的好、壞,都是依靠今世的自然中陰而定的,

  今世自然中陰修得好的話,那麼到其他中陰時,因爲了解心性的原故就有解脫的機會,

  如果你今世渾渾噩噩的過日子,那麼到了其他中陰時想要解脫就比較困難了,

  要知道,天下沒有空中掉下來的禮物哦!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