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生死學《六中有自解脫導引》09處生中陰03

  西藏生死學《六中有自解脫導引》09處生中陰03

  ~蓮花生大師伏藏.六中有自解脫導引講記~堪布久美多傑講授

  『處生中陰,內外決疑,如鴿子歸巢之修習導引』

  本章專講處生中陰如何斷除內外疑惑,以及如鴿子歸巢的修練方式。

  所謂「內外決疑」

  就是-我們內、外所有疑惑的地方通通都要斷除!砍掉!分辨出來!

  那麼如何分辨呢?聽聞佛法、思維佛法、修行佛法,

  用這叁個最基本的方式,才可解決我們對外在與內在的法所有的疑惑。

  「如鴿子歸巢之修行」,

  就好像鴿子白天在外面到處飛,飛累了想休息,

  那牠到什麼地方休息呢?到牠飛出來的地方!

  也就是回到牠的窩裏面休息,那麼我們的心到處漂泊、到處攀緣,

  累了,當然也要回到自己的心窩裏面,

  所以我們學習佛法不要以爲是要去某一個地方,

  其實學習佛法的目的只是爲了要回到我們最原始的地方而已,

  也就是回到我們原始本性-阿賴耶識,輪涅來源的地方!

  所以這裏比喻爲鴿子歸巢。

  那麼我們要如何回歸心性呢?

  只有聞思和修行佛法才能使我們回歸心的本質。

  禅修有「寂止」和「勝觀」兩個部分;

  首先,我們必需先練習寂止的部分,

  修止有很多規定,譬如-身體的姿式要怎樣、怎樣,

  因爲姿式准確的話,那麼內心的定就比較容易産生;

  我們常說:身直則脈直,脈直則氣順,氣順禅定的境界就會自然生起!

  這就是禅修者們的身體,爲什麼都那麼直的原因。

  那麼我們要如何進入禅修呢?

  (1)身的方面:

  外在我們必須先放下世俗的事務,

  譬如-如果你是種田的人,那麼你就必須放下農務,

  如果你是位牧者,就要抛棄畜牧的工作,

  如果你是位商人,那你就必須停止數字與計算間的活動...,

  所有的經濟活動、所有的工作都要放下,通通不能做!

  而內在修行的部分,

  我們現在做的大禮拜、繞塔、持咒..等等也都不能做,都必需放下;

  密的部分,身體不能動地坐著;

  以前我在印度的時候看到有些從臺灣來的人,

  他們可以動也不動地坐很久,外表看起來非常的厲害,像佛相一般,很佩服!

  其次,除了身體不動之外,

  坐姿是毗盧遮那七支的座法,雙腿金剛跏趺座,雙手結定印放在臍下,

  脊椎伸直,小腹要收、貼著我們的脊椎(有些藏文的書本裏面沒有要求收腹),

  肩膀要撐開一點,舌尖往上貼,脖子要往下傾一點點,眼睛要觀鼻尖,就這樣..!

  這個坐法大家可能都知道,所以我就不多說了;

  以我個人而言,我是比較沒有按照這個指導在做的,

  因爲禅修有「止」跟「觀」兩個部份,所以有很多不同的教學方式,

  我以前學習的時候是先學習「觀」,因此往後我就以「觀」爲主。

  而關于止的方面,是看自己最適合怎樣的動作,就這樣子做!

  傳統的坐法是這樣子沒錯,但這樣子坐的話,如果腳酸得不得了,

  那麼我們的心就反而沒辦法定下來,本來這些動作是爲了幫助我們心定下來的,

  但,假如因爲腳酸而反成爲障礙呢?所以還是要善巧啦!

  當然,什麼事都需要不斷地自我練習,凡事只要成爲習慣之後就不那麼困難了,

  從前高僧們會這樣指導我們禅修,一定是有他們的道理的!

  眼睛爲何要看著鼻尖呢?

  如果我們只是修「止」的話,那麼眼睛是閉起來的,

  現在我們因爲要做配合「觀」的禅修方式,所以眼睛要微張!

  有很多人說-眼睛張開,心就沒有辦法定下來,所以他們將眼睛閉起來,

  但,各位要知道-這並不是究竟的禅修方式哦!

  (2)語的部分:

  外在的世間語不能說,要禁語!

  內在的修行,如念誦儀軌、談論佛法一樣不能做,要禁語!

  密的部份,如念誦咒語、念誦佛號,這些都要放下!

  就像琵琶斷了弦一樣!當..一聲就沒了!

  (3)意的部分:

  心的外在部分-對于過去、現在、未來的這些念頭,都不要想!

  心的內在部分-不要觀想本尊!

  密的部分-任何一個念頭都不能想!

  就這樣子安住!這就是我們身、口、意最基本的禅修方式。

  各位聽到這樣的教言,是不是有些疑問:

  現在很多自稱爲禅師的人,他們的行爲根本就跟這邊講的違背,

  他的身體到處跑,他的語言講個不停,

  僅管講的都是些好話,念佛、念經、開示、演講..,但他還是發出聲音!

  而他的思想呢?什麼都要想-過去做了什麼、現在要怎樣、未來要如何..都要想,

  跟這邊所說的禅修完全不一樣!這樣的人,我們可以稱他爲禅修大師嗎?

  我認爲:

  這是比較沒有辦法哦!

  在西藏,傳統上的禅修大師們都是非常簡單的,

  所講的簡單是-外在的東西非常簡單,

  非但住的簡單,就連穿的、吃的,都非常簡單,

  而且沒有走動,都完全住在一個地方,這樣子才可以說是禅修大師。

  想要進入這部份的禅修,

  需要有經驗的老師在旁邊教導、閉關叁天訓練我們的身、口、意!

  因爲我們的心是非常野的,它是輪涅的來源,因此稱它爲「根」!

  阿賴耶識就是普基識,它是輪回跟涅槃的來源、根基!

  一切苦、樂都是它決定的,因此我們要把它弄清楚,這非常重要!

  我們一般人認爲-快樂跟痛苦來自于外在,以爲有錢就快樂、沒錢就不快樂,

  所以大家都搶著要錢,于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有人在馬路上奔波!

  其實,從錢上面所得的快樂只是部份的快樂而已,

  如果我們進一步了解的話,快樂與不快樂的根源是心!

  可是這個觀點就各位而言似乎很不符實際喔?

  大家都以爲:「外在物質富裕的話,我們就快樂,不富裕的話,當然無法快樂!」

  這是因爲我們不了解實相的原故;

  我們凡夫執著四種與實相顚倒的觀念:

  執穢爲淨、執苦爲樂、執無常爲常、執無我爲我!

  怎麼說呢?

  (1)執穢爲淨:

  比如我們的身體,我們每天都洗澡,但還是髒,因爲它的本質就是髒,

  從我們身體九個孔出來的,沒有一樣是幹淨的東西,

  最奇怪的是-我們還會說:「..東西把我的身體弄髒了!」

  或者「..把我的衣服弄髒了」,

  其實會弄髒衣服的是你自己的身體!都是我們的身體在汙染環境啦!

  所以身體是最髒的,但是,我們認爲身體是幹淨的!

  (2)執苦爲樂:

  現在這個社會的人穿衣求精貴、吃用重排場,

  如果能夠滿足這些面子問題就覺得很快樂,在座的都是佛教徒,

  你們在這方面是比較不那麼講究的,但,以大部分人來說,就是這樣子,

  挂個名牌一件衣服幾萬元,我看這和幾百塊錢的衣服也差不了多少,

  但,名牌就比較貴,花多一點錢心裏就覺得快樂些,吃也是一樣,

  同樣地吃,也不覺得哪樣東西特別好吃,但是因爲貴,所以大家就吃得津津有味,

  覺得我今天吃了一個很高貴的東西,很過瘾..,這些都是把痛苦當作快樂!

  爲什麼呢?

  因爲你要得到這些就要付出代價啦!只是爲了吃、住、穿、用而已,

  我們就是需要不斷地忙碌、擔心、找工作、承受壓力、..,

  開銷大嘛,當然就得努力賺錢,假如你需求不多的話,

  當然就不會有經濟壓力,沒有壓力當然就輕松、快樂啊!

  所謂知足常樂就是這樣子,所以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知足,

  但,大部分人都無法辦到,這是認知錯誤的原故-把痛苦當作快樂!

  (3)執無常爲常:

  認爲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永遠不變的,

  包括我們的工作、朋友、配偶..等等,

  我們希望有一個永久、穩固的朋友,

  或者一個永遠愛我的先生或太太,一個安定的工作..,

  舉凡好事都希望它永遠不變,

  但,這是沒辦法的,所有一切法每時每刻都在變化!

  (4)執無我爲我:

  「我」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我們大家都認爲-「我」是存在的,

  這些錯誤的概念導致我們在痛苦的輪回中更加地不安定,

  所以修行者們不需要外在物質的支撐,

  也可以快樂的原因是因爲他們的內心中擁有對心性的了解、對心的認知比較清楚,

  所以對外在的法就比較不在乎,不論漢、藏的高僧們都一樣!

  所以我們要多多研究一下這個「心」!

  究竟「心」這東西到底是怎麼回事?

  認識它,真有那麼好嗎?真的能讓我們快樂嗎?

  爲什麼我們一輩子都是忙碌地賺錢,還是痛苦呢?

  所以我們跟高僧們一樣需要好好地研究一下「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