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生死學《六中有自解脫導引》06六種中陰簡介

  西藏生死學《六中有自解脫導引》06六種中陰簡介

  ~蓮花生大師伏藏.六中有自解脫導引講記~堪布久美多傑講授

  接下來就是「正行」六中陰的部份,中陰這裏分爲六種分類:

  第一個:『生處中陰導引.阿賴耶識(普基識)自解脫』,

  喻爲鴿子歸巢之修習導引。

  「生處」,這本書譯爲「處生」,也可以,意思是人出生之後「住」的地方;

  「生處中陰」所處的階段是-我們從母親那邊出來一直到死亡之前,

  這個階段都叫做「生處中陰」,

  所以大家不要誤以爲-中陰是死亡之後才是中陰,

  其實,我們目前就在中陰的狀態,「中陰」就是中間的意思,

  那兩個中間呢?前一剎那的業和後一剎那的業的中間,這就叫作中陰!

  那麼我們現在是處在-昨天跟明天的中間,或者出生與死亡的中間,

  那是不是也可以說-這就是中陰呢?

  當然也可以這麼說,但,比較完整的解釋是-業的中間!

  已經成熟跟還沒有成熟的業的中間,這就是「中陰」的意思;

  中陰的狀況是非常不穩定的,爲什麼呢?因爲它處在變化的進行當中!

  當有兩個東西,或者兩件事情,我們還在中間搖擺尚未作抉擇時,

  當然情況就不穩定,隨時都可能變化,所以我們永遠都是不穩定的!

  我們現在就是不穩定的狀態,那麼不穩定有什麼壞處呢?

  我們會擔憂、沒安全感、無法安定下來..,

  但,這個不穩定的狀態也有好處哦,那就是時時都是機會,

  就好像簽樂透(臺灣的公益彩券,中國這裏也有類似的。)一樣,

  樂透我們已經簽下去了,但奬還沒開出來,這中間人人都有機會,誰中頭彩都是非常可能的,

  同理,我們現在時時都有解脫的機會,刻刻都可能成就,這就是「中陰」的好處!

  「阿賴耶識自解脫」,

  唯識宗主張第八識-阿賴耶識,

  它如同是所有善、惡業的倉庫一般,是儲藏「業」的地方,

  所有的「業」在這裏等待因緣成熟而生果,讓我們感受苦樂!

  而這個觀點和金剛乘是有些差異,「阿賴耶識」是梵文,譯成中文就是「普基識」,

  「普」就是遍一切處的意思,普基就是萬法的基礎、所有一切的來源,

  爲什麼它是一切的基礎和來源呢?

  因爲當我們了解心性時,就解脫了,

  倘若你不了解它,那你就進入輪回,就這麼簡單,

  或者說-你認識它就是涅槃,你不認識它、看錯它就是輪回,

  所以我們心性的本質就是涅槃跟輪回的來源,

  因此這裏說「阿賴耶識自解脫(普基識自解脫)」!

  認識心性,「心」自己解脫、自然解脫,沒有造作的,「心」它本身就具備解脫,

  這裏比喻爲「鴿子歸巢之修習導引」,怎麼說呢?

  鴿子東南、西北到處飛,但,牠最後一定會回到自已的窩裏面,

  這就像我們的意識,無始以來不間斷地在六道輪回中到處流浪、飄泊,

  最終它還是會回歸自己的本質,所以阿賴耶識就是自解脫,自解脫就是阿賴耶識!

  非由造作而解脫,「心」本來就解脫!

  「心」原本就是解脫,可是又在輪回裏飄泊,所以我們要回歸心的本質;

  那麼心回到本質以後會不會再墮入輪回呢?

  不會的!你回到心的本質之後,和達到那個境界之前,阿賴耶識是沒有改變的,

  我們打個比喻說好了,在遠遠的地方有一個人,因爲太遠了,所以你看不清楚那個人,

  不知道那人是真的,還是假的,可是當你接近他、認識他、認出他是真的人時,

  那個人,在你認識他之前和之後是沒有改變的,

  但,當你認出他是人時,你就不可能想著他是稻草人,

  你永遠都不會有「他是稻草人」的想法,因爲你已經知道「他是人」了!

  同樣地,當我們認識心的本質、回歸到心的本質時,以後就再也不用擔心會再墮入輪回了,

  因爲我們已經認識它了,所以這裏用「鴿子歸巢」的比喻來解釋「心回歸本質」的解脫方式。

  第二個『夢幻中陰導引.迷亂自解脫』,

  喻爲暗室燃燈之修習導引。

  我們大家都有經驗-夢境是非常模糊的,

  有時認識、熟悉的樣子,有時候不熟悉的樣子,

  有些時候認識某些人、有些時候就都不認識...,

  什麼情境都有,迷迷糊糊的,連自己做什麼都不清楚,所以我們稱夢中的現象爲迷亂,

  那麼「迷亂自解脫」是什麼意思呢?認識迷亂自然就解脫!

  怎樣才能認識迷亂而解脫呢?

  這裏的比喻是-暗室燃燈之修習導引,

  就好像在暗室裏,我們不知道室內的狀況是怎樣,有誰在裏面、有沒有恐怖的東西..,

  所以當然會害怕,然而,如果這時有個人把燈打開,

  那麼我們馬上就可以看清楚裏面的一切,看清楚以後當然就不會再害怕了,

  同理,在夢境裏我們只要認清楚這是夢就不會再迷亂了,

  我們之所以會迷亂,是因爲我們不知道這是夢的原故!

  所謂「迷」就是不清楚狀況,當你不清楚狀況的時候,當然就亂,

  當你已經了解狀況了,當然就解脫迷亂的現象,這是很自然的、不用造作的,

  認識夢之後自然解脫!

  第叁個:『禅定中陰導引.本覺自解脫』,

  喻爲孤兒見母之修習導引。

  「禅定中陰」就是我們修習禅定的那段時間;

  爲什麼襌定中陰導引被比喻爲孤兒見母之修習導引呢?

  假如,有一位孤兒沒有見過他的母親,

  當有一天有人告訴他:「某一個人是你的母親!」

  他看到了,並且也認了這位母親,這時他當然就解脫沒有母親的痛苦,

  同理,襌定的時候,上師指點我們心性,讓我們認識心性,

  當然我們就可以解脫輪回漂泊的痛苦。

  第四個:『臨終中陰導引.往生憶念自解脫』,喻爲傳達國王敕谕之修習導引。

  「臨終中陰」是指得了不治重症開始,一直到內氣斷了的這段時間;

  「往生」就是轉換 (藏語-頗瓦)的意思,人臨終的時候是非常痛苦的,

  這時必須要有人告訴他:

  「不要被五根收攝的混亂所影響,

  你要認識心的本質,你要觀想阿彌陀佛、你的上師來迎接你,

  要對阿彌陀佛、對上師有虔誠心,

  你要非常虔誠地向祂們祈請,你要到極樂世界去..」,

  不斷、不斷地提醒他,要他按照這些提醒去做,

  如果他照這些提醒去做的話,那他就可以到達阿彌陀佛的淨土;

  那麼,「臨終中陰」爲什麼被喻爲傳達國王敕谕之導引呢?

  古時候不像現在通訊這麼發達,兩地訊息的溝通必須請人帶口信,

  而轉達國王口信的人是不敢不說的,不管路途有多遠、路上有多麼艱難、危險,

  他都必須將話傳到,因爲如果他不這麼做的話,國王就會懲罰他,所以他不敢隱藏不說,

  而修習臨終中陰的衆生就和這個信差一樣,如果他沒有按照教法的指示去修的話,

  那麼他就會害怕,怕什麼呢?怕墮入叁惡道中受苦,

  所以他一心專注地想著阿彌陀佛、中脈「舍」字要沖向淨土,

  所以這裏比喻爲傳達國王敕喻之修習方式;

  另外一個比喻方式:少女照鏡,將未清者看清,

  大家都知道-小女生是非常愛漂亮的,她看鏡子一定非常地仔細,

  這樣美不美、那樣漂不漂亮、頭發怎樣、臉蛋怎樣、皮膚又怎樣、

  白了、黑了、胖了、瘦了、衣服、發帶..,樣樣都要仔仔細細的,

  同樣的,我們觀想阿彌陀佛的臉、祂的淨土..也要清清楚楚的。

  第五個:『法性中陰導引.現分自解脫』,

  喻爲棄嬰未醒時,決信自顯現之教授。藏本裏喻爲子投母懷之修習導引。

  「現」,看到的意思,現分自解脫,看到自然解脫!

  那看到什麼而解脫呢?看到寂、忿百尊的顯現;

  在西藏的一些唐卡裏,繪有很多忿怒的形象,那些形象就是在法性中陰時顯現出來的,

  當你認識這些形象是心的顯現時,自然解脫;

  書本上比喻爲棄嬰未醒之修習導引,

  一個嬰兒即將被抛棄,可是他不知道自己即將離開母親懷抱,

  因此未受驚嚇,他還安穩地睡著;

  法性中陰時,寂、忿百尊顯現,我們認爲這些都是本尊,

  所以對衪們不會感到害怕,我們不害怕當然就解脫恐懼的痛苦,

  而我所持用藏文法本的比喻是-兒子回到母親的懷裏而解脫了,

  這兩個比喻不太一樣,兒子回到母親懷裏心情是喜悅的,

  在法性中陰時,看到寂、忿百尊顯現,我們知道這些都是本尊的顯現,

  因此就像兒子見到母親一樣,很歡喜地投入衪們的懷裏而解脫;

  法性中陰的時間是非常、非常短的,

  就我們一般人來說,就一秒或兩秒鍾而已,

  而修行好的人可能維持幾個小時,或幾天。

  第六個:『受生中陰.受生自解脫』,

  喻爲將未通水道與另一水道接通之教授。

  「受生中陰」就是我們一般所認爲的中陰,

  藏文裏面稱它爲「絲巴巴多」,形成的意思,

  形成什麼呢?另一個輪回開始了、形成了。

  法性中陰出現時,是我們這一生真正的結束,死亡了,回到本初地光明,

  接著受生中陰顯現出來,趨入另一個輪回的開端,

  這個階段感受特別敏感,所以稱爲「受生中陰」;

  教法把這部份比喻爲將未通水道加以接通之修習導引,

  爲何這樣說呢?比如一條水道到這邊斷了,那麼水流到這裏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現在我們用另一根管子來連接這個水道,讓它可以接續流向未來;

  這意謂著什麼呢?我們爲了連接下一世,爲了在受生中陰中不會害怕,

  所以這一世要連接好的因緣,那麼下一世就可以解脫了,

  這裏把連接善因比喻爲水管、水道。

  「受生中陰」的過程,我們通常認爲四十九天,

  但,也不完全是這樣,只有幾天的也有,甚至有些長達幾百年.....

  而有些衆生則沒有受生中陰的過程,那些衆生沒有受生中陰呢?

  有四種人:

  第一、修行很好的人不需要經過受生中陰,他可以因了解心性而解脫。

  第二、造五無間罪的人直接去叁惡道、下地獄,不需要經過受生中陰。

  第叁、生在無色界的衆生也不用經過受生中陰,直接轉生無色界。

  第四個、修頗瓦法非常好的人因爲他直接將意識射到阿彌陀佛的淨土,

  就像高射炮一樣,把目標瞄准了,咻~就射過去了,所以不需要經過受生中陰,

  除此之外,所有衆生都需經過受生中陰的過程。

  ~ ~ ~ ~ ~ ~ ~ ~ ~ ~ ~ ~ ~ ~~ ~ ~ ~

  學員/問:請問 堪布,現分的「現」是什麼意思?

  堪布/答:現分就是看到真理的顯現,現分自解脫,看到真理顯現自然解脫。

  學員/問:那麼一般講「四現分」是什麼意思?

  堪布/答:這部份要到「法性中陰」才講到,

  因爲今天只是大概介紹「六中陰」而已,所以改天再講。

  學員/問:

  堪布你好!剛才我們講到-不管對佛菩薩,或是對上師都要有虔誠心,

  那如果沒有虔誠心的話,要怎樣才能轉變成有虔誠心呢?

  有沒有什麼比較具體的例子可以稍微說明一下?

  堪布/答:要對叁寶有虔誠心就必須了解叁寶的功德,

  比如,你想要找一位保镳,你會先了解應征者的能力,然後才會聘用他、對他有信心,

  同理,在輪回中我們想要依靠叁寶、得到祂的保護,就必須先了解叁寶的功德(能力),

  這樣才會對祂産生堅固的虔誠心。

  

  

《西藏生死學《六中有自解脫導引》06六種中陰簡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