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生死學《六中有自解脫導引》05清淨自心識

  西藏生死學《六中有自解脫導引》05 清淨自心識

  ~蓮花生大師伏藏.六中有自解脫導引講記~堪布久美多傑講授

  我們要靜下來仔細地想一想-世間輪回的痛苦,痛苦之後還是苦,

  我們要對世間看淡,要有出離心,這一生能夠獲得這個寶貴的人身是多麼、多麼難得啊!

  更要仔細地思惟-雖然難得的人身已經得到了,但它不是永恒的,它是這麼地無常,

  在這個因緣聚合的人身中,充滿著變異的痛苦,快樂和痛苦不斷地相續産生,

  如果有這樣的體認,我們對因果理論的信心就會比較堅固一點,

  而且更能産生出對佛菩薩、對上師的虔誠心,

  對佛法也才可能比較了解一點,對佛法的信心才會比較穩固!

  我們對無常的看法要到怎樣的程度呢?

  以前的高僧們是:

  他每講一句話、每做一件事情都認爲:「這是我最後一次..」爲什麼呢?

  因爲是不是還有「以後」,不知道!

  比如,我今晚安眠之後,明天是否還會平安地醒來呢?

  不知道!說不定我在睡夢中就突然間死掉,

  或者我今天坐車出門能不能回得來呢?不知道!也許路上遇到什麼意外就死了,

  誰也沒把握,我們時時刻刻都要想著-這可能是我最後一餐了、

  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看書、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和上師說話....,

  以這種「最後一次」的想法對待每一個人、事、物,才是真正地修好無常,

  這是佛法裏面最好的觀想!一切修法不如修無常!

  如果一個人的人生觀是這樣子的話,那麼這個人根本就不可能有什麼未來計劃,

  他只能過一天算一天,完全不同于一般世間人的看法,

  我們世間人總是計劃著未來,我們常常說:「我將來要怎樣、怎樣...」

  好像根本就沒有無常這回事;

  噶瑪隆巴大師說:

  「不管你觀想本尊一面或幾面,二臂或者四臂、八臂,

  祂的長相怎樣,都不如你每次所做的行爲都想成是最後一次,

  將這種無常的心態深深烙印在你內心中,這就是佛法裏面最好的觀修!」

  可是我們都沒有這樣子做,所以我們要自我反省!

  當我們練習這個修心轉念的時候,我們要欣賞它,

  以依文觀義的方式欣賞它的內容,並且訓練自己的內心!

  --------------------------------------------------------------------------------

  接下來是清淨自心識:

  剛剛「四反感」是調伏自心識的修法,那麼清淨自心識如何觀修呢?

  它有皈依、發心、忏悔,以及供養曼達拉、上師相應法幾個修法,

  是「大圓滿前行」不共加行的部份;

  我剛剛說:就像把硬硬的牛皮放在水裏面泡軟,

  然後從水裏撈出來曬幹,曬幹之前要擦酥油,上了酥油之後要搓楺,

  經過一道道手續按部就班的處理過後,才能使堅硬的牛皮變得柔軟堪于使用,

  才可以把它拿來做衣服、袋子,或者鞋子、帽子...等等我們所需的器物,

  又比如-我們要種植作物之前,必須先犂田耕地松開泥土才能播種農物一樣,

  我們學習佛法要先調伏內心,等心田柔軟之後才能安心學習佛法,

  把牛皮拿來製做器物,或者在松軟的土地上種植農作,這部份是「不共加行」的部份,

  爲了避免墮入惡道、邪見,我們要皈依叁寶,爲了避免墮入劣道,或者狹隘的道,

  我們要發菩提心,爲了清淨我們的所知障和煩惱障,我們要修金剛薩埵忏悔文清淨業障,

  爲了累積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我們要修供養曼達拉,爲了得到諸佛菩薩的迅速加持,

  我們要修上師相應法,每個修法都有它的涵意和內容,這裏只是節取重點而說,

  大圓滿前行各位都聽聞過,而且也正在修,但,大家要清楚明白修法的意義,

  因爲這部份各位已經聽聞過很多遍了,所以我就不再探討這部份的詳細內容。

  「皈依」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認爲:「皈依就是把你變成佛教徒的一種手續!」是不是這樣呢?

  以前很多人請 巴祝仁波切(華智仁波切)幫他們做皈依,

  巴祝仁波切說:

  「不管你是男的,還是女的,讓你進入佛門變成佛教徒,這個我不會!」

  那麼要怎樣才能成爲佛教徒呢?

  要成爲佛教徒必須對叁寶有勝解信,有勝解信的人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不然的話,就好像把牛、羊弄進欄子裏面一樣,

  我幫你辦個皈依手續你就成爲佛教徒,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一個佛教徒必須對叁寶有非常的信心;

  我們一般所講的虔誠心有叁類:淨信、樂信和勝解信,

  真正的佛教徒必須具備「因了解叁寶的功德而産生的虔誠心(勝解信)!」

  當你具備勝解信的時候,

  那麼不管你遇到逆境或順境都不會退轉,具有這種清楚的信心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而不是你過來我這兒,拜叁拜、做過皈依的儀式、剪一小撮頭發,你就變成佛教徒,

  大家要知道,這只是一個象征性的形式而已!

  當你對叁寶産生非常堅固的信心時,你就是佛教徒了;爲什麼呢?

  佛教徒必須是相信叁寶、願意接受叁寶保護的,而你對叁寶有堅固信心,

  那當然就是一個佛教徒啰,所以不要太注重表面的做法,而忽略「法」的真實面目!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