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生死學《六中有自解脫導引》03調伏自心識

  西藏生死學《六中有自解脫導引》03調伏自心識

  ~蓮花生大師伏藏.六中有自解脫導引講記~堪布久美多傑講授

  『六中陰』包含輪回跟涅槃所有一切法,

  那麼「法」的定義是什麼呢?

  「法」的範圍很廣,

  我們所有聽得到的、看得到的、摸得到的...,這一切都名之爲「法」,

  石頭是法、木頭、房子也是法...,一切都叫「法」。

  在顯宗裏,我們稱呼能讓我們解脫的佛法爲妙法!

  那麼妙法有那些內容呢?「經教」和「證教」!

  所有佛陀所講解的經論都是妙法,然而,金剛乘的觀點就有些不一樣了,

  金剛乘認爲-所有一切法都是妙法!爲什麼呢?

  因爲一切法都沒分別!

  糞便、酒..,通通都是甘露,能治療我們貪、嗔、癡等煩惱的甘露,

  這是安住究竟境界的修行方式,因此所有一切法都是妙法!

  我補充說明一下:「心的顯現不完全是心,智慧的顯現完全是智慧」,

  心的顯現爲什麼不是心呢?那麼心的顯現是什麼?

  唯識宗說:

  「叁界唯心!」萬物都是心的顯現,包括我們這邊所有的一切,都是心投射出來的,

  那心的顯現不是心嗎?當然不是!

  比如說,我前面這個麥克風,它當然是心的顯現而不是心!

  如果麥克風是心的話,那麼麥克風就會有感覺,打它、罵它、敲它...,它就有痛...等等痛苦,所以心的顯現不是心。

  那金剛乘裏面說:「智慧的顯現是智慧」是什麼意思呢?

  那就是完全究竟的本然狀態,智慧的顯現,沒有任何東西是肮髒、醜陋...的狀態,

  一切的一切都是淨觀,所以智慧的顯現是智慧;

  在藏傳佛教的用詞中,智慧有兩種,一個是「西熱」,另一個是「耶希」;

  

  (圖:藏漢大辭典2863頁,2864頁)

  「西熱」是指根器比較好的,

  小孩子成績好的,或者人比較精明厲害的,可以用這個「西熱」,

  和漢地講的聰明意思差不多;

  

  (圖:藏漢大辭典2593頁)

  而我現在所說的智慧是「耶希」,漢譯「耶」是本然,「希」是心的意思,

  也就是本來具有的智慧,是金剛乘的名詞,

  它表示已經證悟、已經達到果位的智慧,那麼它的顯現就是智慧!

  我剛剛說:「所有一切法都包含在六中有裏面!」

  包括小乘、大乘、金剛乘叁乘佛法,甚至外在的萬法都包含在這裏面,

  那麼這樣一個法要如何起修呢?

  分爲叁個次第:

  (一)未慣修者,或者還沒有修成的人,要加修「前行」的部份

  (二)生起定解

  (叁)如何讓正行越來越增長。

  『前行』分爲兩個部份-「清淨自心識」和「調伏自心識」,

  雖然講解方式是這樣子講的,書本裏也是這樣寫的,

  但按照實修的方式來說,調伏自心識是先的,而清淨自心識是在後面。

  因爲「前行」這部份大家都已探討過或學習過,

  所以我只扼要說一下,這裏的「前行」,並不是像普賢上師言教那種教授方式,

  比如「人身難得」要怎麼想,而且這樣反複觀修要修幾天,

  「壽命無常」要怎樣修,需要反複觀修幾天...,講解配合實修同時進行,

  而這裏是經驗的教授、實踐的教授,所以教授的方式不大一樣。

  調伏自心識:

  我們通常以思惟「四反感」來調伏自心的躁動,

  所謂「四反感」就是和一般凡夫衆生的思惟感受相反的意思,

  它包括暇滿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痛苦、因果循環等四個主題,

  雖然這裏沒有提到因果循環,可是當我們思惟「輪回痛苦」的時候,

  就知道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于惡業,而不是空中掉下來的,

  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知道因果循環的道理,書本上雖然沒有明寫,

  但,自己心中是可以知道的-所有叁善道的快樂都是從善業而來,

  所有叁惡道的痛苦都是從惡業而來!

  所以在「調伏自心識」這裏,首先要知道輪回痛苦!

  我們常常說:「如果不知道輪回是苦的話,我們就不會産生出離心!」

  所以佛陀第一次在印度 鹿野苑講解四聖谛的時候,

  第一個提出的就是「要認識痛苦!」

  如果不認識痛苦就無法解脫,爲什麼呢?

  因爲如果我們不認識痛苦的話,就不會想要離開痛苦,當然更不會想要解脫痛苦!

  以前的上師們非常有經驗,他們本身以四反感的思惟已經調伏自心了,

  而跟隨學習的人也是如實照做,而我們呢?小部份人或許也能做得到,

  但大部份人沒辦法,怎麼說呢?

  我們現在所修的四加行,其實也是調伏自心識的修行方式,

  但我們修四加行的動機是什麼呢?爲了要得到正行!

  然而,四加行中每個加行都要修十萬遍,

  這種規定基數的方式就好像懲罰或交換條件一樣,

  你要得到正行的法,就必須修完四加行才可以,

  所以我們會聽到類似交易的語句-我皈依念了多少遍了,

  或是我已經做了多少次大禮拜了,或者我已經修了多少遍金剛薩埵了...,

  那麼,修加行的人如果是以這種數遍數和交換條件的心態在修的話,

  那根本就沒有調伏自心啦!

  大家要知道-皈依的重點是什麼?調伏自心爲主啦!爲什麼要調伏自心呢?

  在西藏,我們常常用牛皮做比喻,因爲我們對它比較熟悉,

  比如,我們想要用一些牛皮做東西的話,就必須先把牛皮弄軟,

  怎麼才能弄軟呢?首先要把它泡在水裏面,然後曝曬,

  在快幹未幹之際上油,再搓軟弄幹,經過這樣的手續之後牛皮才堪使用;

  同理,我們要了解心性的話,首先要調伏自心,

  讓心柔軟就好像將硬牛皮泡在水裏讓它柔軟一樣,

  調伏心的方式就是思惟四反感-人生難得、壽命無常、因果循環,輪回痛苦,

  以這種方式來把我們的心弄柔軟,

  又如,我們耕種也是一樣,還未種植禾苗時,土地是硬磞磞的,

  我們要先用挖土機,或者其他的工具把土松開,土挖松之後,種子才可以種下去,

  學習佛法也是一樣,必須先調伏自心!

  那麼如果你是以交換條件,或者數遍數的方式來注重四加行的話,那根本就沒有意義,

  因爲沒有用在心上,大家要返觀自照-自己做完了五個十萬遍加行之後,

  心態上是否有改變一些些呢?自己要弄清楚喔,

  如果你都沒有改變的話,那就表示修這些加行對你的意義不是那麼大啦!

  所以各位不要誤認爲-藏傳佛教要修心就必須先修四加行,其實不見得!

  

  

  

  比如,我們的上師 圖登曲吉劄巴,他就沒有嚴格規定要修四加行,

  我個人是自己自願修的,並不是因爲上師規定要修而修的,

  大家要知道-修四加行的唯一目的就是幫助我們柔軟內心!

  同樣,探討佛法、閉關...所有一切修行都是調伏自心的方式,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修行,四加行並不是調伏內心的唯一途徑!

  我常常說:

  「如果某人因爲身體不好而無法做大禮拜,

  因此他就無法完成所有的加行,

  那他的心就沒有調伏了嗎?

  如果他的心沒有調伏的話,

  那他不就無法了解心性了嗎?」

  這會有很多矛盾的,所以不見得是這樣子,

  但就目前而言,是需要給大家一份功課、一個目標的,

  因爲如果不給大家一份功課或目標的話,大家就會偷懶,

  不但會偷懶,而且還會強求正行的法,

  因此以類似條件性的方式來教導,也是爲了利益別人!

  所以大家不要誤認爲-四加行是爲了上師而修的!

  你有沒有修對上師來說並不重要,你修了幾百個四加行,功德也都是你的,

  並無法轉讓給你的上師,大家要清楚:一切修行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宗教信仰,尤其是佛法的部份,都是自己做主的,

  在座的各位也是自己心甘情願到這裏來聽課的,

  如果今天來是有懲罰性的,不來會怎樣...,或者是給某某人面子,那就辛苦了,

  假如是上班的話,當然是爲了領薪水而來,不上班就領不到薪水,

  所以我們一定要按規定上班,但宗教信仰完全是自己爲主,

  不要別人看不到的時候我就做壞事,或者別人反正也不知道,

  我就說多了修四加行的數量,數量多說一點、報告多一點,

  這都是在騙自己,並不是騙別人;

  以上就是前行的部份-調伏自心識的方式,

  以四反感的思惟方式來調伏自心。

  目前這個時代佛法是這麼地興盛,很多人在學、在修、在念、在探討,

  可是,爲什麼我們都沒有成就呢?

  自古以來,不管是在西藏,或者印度、中國...都高僧輩出,

  然而近百年來,尤其是目前這幾十年之內,成就者非常少,

  也許是我們的業障不清淨吧?

  所以不知道那個人是成就者,也許是我們修行的方式錯誤,或者有盲點,

  不然,以前的高僧是人,我們也是人,大家都是人,

  爲何會有這樣的差異呢?問題在哪裏?

  現在的人修什麼法,

  都好像只修一點皮毛而已,這邊學一點、那邊學一點,到處抓,

  就好像我們肚子餓的時候吃東西,有一桌子各種各樣的菜,

  如果每一個菜我們都這邊沾一點,

  嗯,這個好不好吃,那邊舔一下,嗯,那個好不好吃...,

  那麼就算你所有的味道通通都試過了,

  但,問題是你一樣菜也沒吃下去啊,沒吃東西肚子怎會飽呢?

  當然你的肚子永遠是餓的;

  現在大家學習佛法,灌了很多頂,領受過各種不同的法,

  不要說一個教派,我想四大教派的灌頂,現場很多人可能都接受過了,

  而且也聽聞了像「入中論」、「菩提道次第廣論」、

  「普賢上師言教」、「中陰」...等等之類的教授,

  如果我們的問題還是解決不了,還是有許許多多的煩惱,

  那就表示我們根本沒有得到佛法,佛法派不上用場,

  這邊追、那邊追,所得的只是一些膚淺、表面的東西,

  而所謂的修行也不過是爲了別人,或者意思、意思敷衍一下而已,

  所以儀式型態的佛法越來越興盛,而真正的內含卻非常貧乏,

  想想剛剛那個比喻,如果你真想喂飽肚子的話,其實並不需要有很多樣菜,

  只要一道菜你真實地吃下去,你的肚子就飽了,就可以解決你饑餓的困苦,

  然而,現代人的心非常地不穩定、焦慮不安,

  所以什麼都要多樣化,跟我們外在的物質一樣,

  我們的服飾、包包..,每年、每季的流行都不一樣,

  變化非常迅速,爲什麼呢?因爲我們不滿足!

  我們認爲-這個沒什麼大不了的,

  就算大家聽到了大圓滿的法門,回去之後,還是覺得這沒什麼了不起,

  所以又到別的地方,再聽看看有沒有另外更猛厲的法,

  因而講解佛法的人,或者主辦佛教活動的人一定要用些不同的名詞,

  改用不同的名字來打廣告,轉換不同的包裝才能吸引更多的人,

  其實都是一樣的東西,只是外表不同而已。

  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希望大家多了解一些正念的部份,

  不要隨著外在變化而躁動不安,如果我們隨順世間的變化而焦躁、忙碌,

  那我們這一生還會有什麼意義呢?

  瞎忙而已,難得的寶貴人生就這樣晃悠過去了,多可惜!

  因此我們現在之所以不成就、這個時代之所以成就者少,

  並不是現在的佛菩薩們不慈悲、不加持,

  並不是現在的傳授上師們不慈悲,不傳心法口訣,

  我們現在不成就是因爲我們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方式的問題!

  

  

《西藏生死學《六中有自解脫導引》03調伏自心識》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