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生死學《六中有自解脫導引》02叁乘教法

  西藏生死學《六中有自解脫導引》02 叁乘教法

  ~蓮花生大師伏藏.六中有自解脫導引講記~堪布久美多傑講授

  此六皆依諸根本修習 故我開示中有諸要義

  實修導引密意自解脫 未來有情可依此修道

  「六中有」裏面所有的教法都是需要依靠實修而證得的,

  因此我開示六中有的所有重要內涵-「實修導引密意自解脫」;

  講解佛法分爲----理論上面講解、實修上面講解,

  這裏是指實修上面的講解,也就是經驗的傳授!

  我個人以爲:

  甯瑪巴的大師們大部份是以經驗講解佛法爲主的,尤其是金剛乘的部份,

  就顯宗而言是以講解五大部論爲主,也就是理論的部份,

  它以非常細膩的理論來破除我們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

  但,要把這些理論用在實修上面就必需依靠有經驗的上師們,

  這些上師們講解佛法的內容都是實修的探討,是實踐的經驗,

  因此這部份是佛學院及論典裏學不到的,

  這就是密宗非常注重上師、金剛上師的原因;

  現在西藏的佛法教學已逐漸爲學院製所取代,

  學生的學習以書本爲主,不怎麼依靠老師的經驗,

  彼此以書本上的學問考試、競爭,以考試成績見高下,

  然而金剛乘不同于顯宗,它是非常注重上師的,

  尤其是大圓滿的重點-「心性」必須依靠上師告訴你直指的口訣,

  而這個口訣當然是以上師的經驗告訴你的,

  要不然到處都有書,書上面有很多深奧的內容,

  可是你想看一看就掌握要點是比較困難的,

  具格的上師有他的經驗,他有能力把整個佛法的重點告訴我們,

  他能給我們經驗所欠缺的部份,所以金剛乘特別注重上師;

  我個人沒有什麼特別經驗,

  但這裏所闡述的都是具有經驗的上師們所講的,是金剛乘的部份,

  學生需要有非常大的虔誠心!

  這幾年來,我以講解理論方面的知識爲主,

  大家會不會因此而認爲-堪布是不是比較偏向理論呢?不太有虔誠心!

  其實,最終證悟還是需要虔誠心的,爲什麼呢?

  因爲最終的關要不具備虔誠心是無法了解的!

  大家不要認爲虔誠心是一個很狹窄、迷信的層次,

  其實,剛開始學習佛法是需要這樣子的,然後到中間這一部份,

  我們需要經過探討理論、找根據、找理由,讓我們這個不滿足的心滿足,

  然而,到最後你會發現到-用理論探討的方式是無法真正滿足的,

  雖然無法滿足,但也找不到什麼缺點,事情就這樣擱著,

  因此到最後還是需要透過虔誠心來了解和證悟,這種情形以前很多大師都發生過,

  比如:

  印度的那諾巴大師,他是一位學者、班智達,他在那爛陀佛學院非常有名,

  但他還沒有證悟,最後他還是需要依靠一個類似乞丐的釣魚者-帝洛巴,

  帝洛巴是一位瑜伽行者,他爲了讓那諾巴發起絕對的虔誠心,

  他讓那諾巴做傭人,用各種方式折磨他,

  可是這樣一位高高在上的大學者,需要這樣子做嗎?

  不錯,成就究竟證悟是需要絕對虔誠心的!虔誠心非常重要!

  吉美林巴大師說過:

  「除了上師加持和自己的虔誠心之外,

  想再尋找其它方式來證悟,是愚昧者的行爲!」

  所以虔誠心是證悟最重要的因素。

  講解這部份,大家是不是又認爲:堪布不太注重聞思的樣子!?

  嘻~,這是次第的問題,也就是「過程」啦,

  我們要有智慧,不要拿這個就掉那個!

  衆生的習慣就是這樣,

  當現階段我們說這個重要的時候,就開始說另一個不重要,

  當我們以虔誠心爲主時,就開始毀謗探討理論的人,

  而探討理論的人呢?當他以理論爲主時,他就小看那些虔誠的修行人,

  其實這些心態都是不好的,虔誠心和理論都是必需的,

  但,每階段的學習都有它的重點,就金剛乘而言,虔誠心非常重要,

  我們必須以虔誠心趨向證悟!

  『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這個偈頌大部份的佛教徒都接觸過,它包含了叁乘佛法的涵意:

  小乘是以不傷害衆生爲主,所以『諸惡莫作』是主要的教戒,

  而大乘顯宗是不但不傷害衆生,

  而且要以四攝法來利益衆生,以行六度爲主,

  因此大乘的教法是『衆善奉行』,

  那麼金剛乘呢?

  金剛乘以淨觀爲主,因而必需『自淨其意』!

  意思是清淨自己的心,萬法都要淨觀。

  怎麼自淨其意呢?

  金剛乘裏面說:「學生要視上師爲諸佛總集!」

  所以我們常常說:

  『要觀想上師就是諸佛菩薩,外在是阿彌陀佛、蓮花生大士,或者釋迦牟尼佛的形象!』

  那麼上師如何看待學生呢?

  一樣要把學生看成佛菩薩!

  如果有一位上師他覺得某些學生不是很了解佛法,

  是愚昧者、沒有智慧、下根器的人,那他就一點都沒有修好淨觀啦,

  一位合格的上師對待每個人都一樣,都不造作地看待爲佛菩薩,

  比如現在,你們本身就不是佛菩薩,內心中充滿著貪、嗔、癡...種種煩惱,

  那麼我要把你們當作是佛菩薩是不可能的,這是我自己在騙自己,因爲你們本身就不是,

  但,我的想法、思想裏面,我認爲你們是佛菩薩,這要如何思惟才會這樣呢?

  我們要了解真實狀況!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具備心性,心性就是佛,

  當我們認知心性就是佛的時候,

  那麼就可以理解-衆生外在的這些形象和行爲,以及思想...,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心性的力量投射出來而已,其實衆生本質就是佛!

  當體悟到這一點時,對你們就不是造作的,而是誠懇的認爲-你們就是諸佛菩薩;

  以前,多竹千仁波切與另一位大師到某個很多信徒的地方,

  因爲他看到每一個信徒都是本尊,因此,他就想要對他們禮拜,

  這時旁邊的人對他說:「大師啊,你對他們禮拜不太好啦!」于是沒讓他禮拜這些信徒,

  其實,當淨觀無僞生起時,

  他內心看到每個人就是本尊,觀待衆生是佛並不是造作的,這就是淨觀。

  我們現在初學淨觀,所有觀修都必需是造作的,

  我們認爲是不淨的,那麼就觀想皈依境,

  或者本尊...來淨化這個不淨的現象,觀想就是造作的部份,

  然而,如果修成無僞的淨觀的話,就不需要造作!

  「未來有情可依此修道,叁昧耶」,

  六中有是以實踐,或者是以經驗的方式來講解的,

  因此這裏說:「未來的衆生請你們依靠這個教法好好修行!」

  「叁昧耶」很多人認爲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名詞,很神秘,

  其實它是梵文,譯成中文就是誓言的意思,發誓的詞令,金剛乘的專用詞。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