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涼蓮語▪P2

  ..續本文上一頁佛成佛,好好把握誠、敬二字,切實奉行。

  佛號是萬德莊嚴、無上之寶,鈔票、美金是凡間之寶、生死之根,怎能相比?你明白了吧!那就應當積極求出世寶。奈何世人愚昧,總把黃銅當金,以爲世法即佛法。又將黃金作銅,以佛法比世間法。

  ****************************************

  

  (2)正見

  正見寶鏡照妖邪,魔鬼不敢現影蹤,

  狂慧雖有強詞辯,永遠不敵法王城。

  大家學了佛就只有佛法的正見、只有佛陀的觀念:佛 陀的觀念是大公無私,利益一切人,不殘害一切衆生。有了佛陀觀念就能斬情絕愛,以自己了生死爲第一要事,也以大家都能了生死爲第一要事。舍此第一要事是盲修。沒有佛陀的知見就會以私心做事,只爲自己,造成不公平,不公平是小人的作爲,那堪爲佛弟子?佛弟子是轉凡情、大公無私,以這樣的高上觀念來安定人心,那有世界不和平?

  佛法絕對是慈悲,絕對是有感應的,但要按照次第一步一步的來。時間未到,你想亦沒有;時間一到,你不想它也有。苦樂果報皆如此,天平趸子不會錯的。你放心好了;因果不會錯誤的。

  修佛法得不到感應,不要就說沒因果。哪裏沒因果?萬不可胡說亂言!得不到感應那就是有因果。爲什麼?因爲你的因緣、方法沒有做得好,那就不會有感應嘛!只要照一定的方法做,遲早一天,皇天不負苦心人——會滿你願的。只要你因緣做得好,不求果,果報自然有。記住!有因必有果,自己的因緣造不好,想求到什麼都是妄想。你雖有米有柴卻不會炊煮,你也煮不成可吃的飯啊!是嗎?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次第:“因緣、時節、果報”,此是佛口金言。欲速則不達,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時候到了就有效果。但要注意:“因緣”若不妥善,縱百萬年“時到”亦沒有“果報”。應知道修一分因感一分果,無因感不到果,因果不會虧人,也不會僥幸得到。你安安閑閑修善因、斷惡果,必定終有一天得大自在,圓成佛道。

  因果不會虧人的!在因上多用一分力!果上的碩大甜美就不同。希望善于修因,但事耕耘耳。

  功夫用得坦坦然然、安安靜靜的,身心就不疲勞:求之過急,不僅用功感到辛苦,又把身心急壞了,反而阻礙用功。

  修行懈怠不可以,太精進也不可以,要不急不緩,保持平靜安康、保持恒長心境,這才是用功之道。

  修行不是要你跑得快,是要保持一定的步度,持之以恒,欲速則不達。

  所謂:無益苦行當遠離,有益之苦應奉行;無益的苦當然不要受,受苦能得解脫的話,這個苦值得受、應該吃!

  在世間吃苦得不到究竟安樂,那是從苦入苦,學佛雖然有苦,那是從苦而得解脫。爲了世間事業、出世間道業就不能怕苦,而且更要找苦吃才能得解脫。

  度衆生是要吃很多苦,但想到將來有成千上萬的人生西方、成佛道,吃這個苦太有價值了。請諸位發大無畏!振作起來!擔荷起來!

  世間的事可能累死人,在佛堂裏修行絕對不會累死你的,如果真在佛堂裏累死,那恭禧你!阿彌陀佛會來接引你,那多麼好!我們無始以來不知喪失多少無謂的生命,現在一修行用功就怕苦怕死!那你不是道器,是朽木不可雕也!將來你死也是枉死而已。世間那有不勞而獲的事?那有不苦的事?只有敬業勤力的人,才不感覺苦,雖苦猶樂呢!只有修行人多修行多得快樂,永無苦難。

  其實一想到死,其它一切什麼富貴,還有什麼好希望的?想到馬上要死,心就不會起執著,就能放下一切名利,當下就自在。這是佛教的“無常觀”,最基本的教理,要把握!要常作此觀,令心道相應,就能出離生死、得大安樂。

  學了佛就要做個真正的佛弟子,真正的佛弟子,第一件事就是了生死。生死了,叁界之苦才能免離,這是最重要的解脫課。這課做好了,你就能度衆生,成佛也決定有你分。可惜未成過,所以必要速求成佛。

  要多方面成就人,才能大開智慧、廣積福德,大開智慧,廣修福報以結人緣,就時時自在、處處快樂。若只是自私怕利益了人,你將如何有福?無福無慧的人是多麼苦啊。

  凡是修行人,只要持戒念佛,一人修行一人成道,無量百千萬人修行,無量百千萬人皆成道。不成道那是你自己未修好,應該自責,重重自打香板。

  修行首先要持戒,持戒清淨就是諸惡莫作;能諸惡莫作再修善,修善的功德就可完全積聚,達到圓滿。要持戒還要念佛,雙管齊下:念佛的功德可以令你持戒清淨,持戒的功德往生西方品位就高。品位高,你才可早見佛、早成佛、早度衆生啊!

  大家不要只認爲:念佛一定要一心不亂才能生西方。不錯!一心不亂是絕對能生西方,但不要忘記了——發菩提心、多培福德、勤修萬行、布施持戒回向西方,這也是妙法。當然無福慧的人做什麼事都難,但有福慧的人也是從一點一滴積成,不是輕易得來。你該努力精進了,否則你到何時才有福慧呢?

  修淨土法門的原則,就是要持戒、要念佛,持戒才能老實念佛,老實念佛才能守戒清淨。一只腳走不了路,一只翅膀飛不起來,都是有連帶關系,相互助長。

  人生道路本是崎岖不平,出世之法更是難行之道!不過你若有深厚的善根、廣大的福德智慧就不難。做事難:一是你沒有福,二是你沒有慧,換上有福慧的人一點也不難。你說做事難,不能怕難就不做;不做怎麼培福慧?無福慧的人很苦啊!

  萬事起頭難,起頭後就不難了嗎?還是難:斷惡難,修善尤難,雖然難也要把事情做好,才能安樂自在。不做好你就更苦上加苦!

  千萬不要藐視別人,也許他現在可憐,可是他有大善根、大福德,只是因緣未到;好像一顆小樹,看起來沒有什麼起眼,可是到時候,它還會開香花、結甜果呢!屆時你看到,恐要流口水了。

  以爲別人不知道,就自己起歪心去作惡事,那這個人沒救了,就像蘋果從內裏爛起就不能吃了。你無心作惡,被壞人拖著作,那還有救,就像蘋果外皮爛,削掉了還能吃。最怕你從心中壞,自己去作惡就沒救了。你有此病嗎?趕快改就有救。

  想健康,心性要安靜,心性不安靜就是一個病根。心有病,身就不會健康!身有病,心也不會安甯。身心互相協助也互相殘害,但你要協助,萬不可殘害,要自求多福。

  什麼事都放不下,妄想就多,心不安甯,身體怎麼會健康?不健康,你的學問事業如何成就?請製心一處!心靜身安作事就有神。

  什麼是佛道?什麼是凡夫道?“背覺合塵”違背佛行,盡用凡情做事,那就是凡夫道;“背塵合覺”合乎佛行,遠離凡情、做清淨業,那就是佛道。

  大智慧要從那裏來?人間求不到;一定要在佛法裏求;就是要深入經藏,才能智慧如海;從此才能廣修福德、普利衆生。

  福報是自己修來的,苦果也是自己造來的。受苦,怨不得天;享福,要感謝大家、與衆同樂。做人的態度應當是如此啊!

  叁寶不能沒有信衆,沒有信衆,佛法就沒人護持,信衆也不能沒有叁寶,沒有叁寶就沒有師父了;沒有師父,那法身慧命如何長養呢?所以在家、出家是互相依存、互爲需要。猶如兒女需依父母教養,父母更需要兒女孝敬!

  同樣是人,爲什麼有人聰明,有人就愚蠢?愚蠢就是被七情六欲所迷,心中顛叁倒四的亂想,把心想愚蠢了,變成好事不會,壞事精明。要想好,那就快舍去七情六欲罷!

  菩薩心是專爲人好,沒有自己,他了知爲人就是爲己;凡夫心是只會爲已,沒有別人,他以爲利人自已吃虧。噫!可憐的凡夫啊!請趕快覺悟,除凡情修覺悟道罷!

  有人才,國家一定強富;有僧才,佛教必定興隆。人才要訓練,僧才要修持;如何教好訓練修持?則爲師爲父要慈悲培養,是徒是兒要依教奉行。

  我們雖然學佛,五欲還沒有解脫,來了一個惡緣,恐怕沒有大智慧來看破、脫險,在此不能不驚心。所以學佛道要念念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切記要遠離惡緣。給惡緣一抓著,你就跑不了,你當心“逆、順”兩種惡緣!

  叁寶是饑馑時之道糧、苦難中之救命者,一定要弘揚佛法,使社會人得正智慧親近叁寶、發心出家爲僧、宣揚佛法才能度脫衆生。

  怎樣修忍辱?就是要消除“憎、愛”兩種煩惱,否則想忍也忍不住。憎的結果是嗔恚,愛的結果是貪欲。這嗔恚(殺)、貪欲(色)就是魔子魔孫!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

  佛與衆生同一個真谛實相性,法藏比丘有智慧,把自己刻出一尊阿彌陀佛像;我們卻聰明顛倒,將自己刻出一個凡夫像。多冤枉!多可憐!

  改口吃素,不造殺業,這才是真正的放生。實行慈悲,施灑甘露,這才是真正的救生。教人修行,親身指導,這才是真正的度生。

  出家人要“割愛辭親”:愛要割,不割就會被愛牽絆住,永不能脫身,大可怕了!割愛是自度,爲什麼要自度?爲度一切衆生。如此崇高行爲太偉大了。

  佛法講“一切唯心造”:清淨心,你就造成佛;染汙心,你就造成人。清淨心,你就修戒定慧利益人;染汙心重,你就造殺盜淫害已害人!生爲頂天立地的人,慚愧不能利一切人,總該不忍心害己吧!

  想要面相好,不必花錢整容,只要修忍辱波羅蜜,見人就微笑,微笑的供養就會得到對方好相視我。看人家作好事能歡喜贊歎,相,馬上就會好看,妒忌人家好事,心生嗔恨,相,馬上即成惡鬼!供養佛菩薩的像,這也是修相好端正的最好因。也不能有壞性子,壞性子害人,怎麼會相好?寬宏大量,相才會好。

  你以爲廣欽老和尚不寫文章(會寫文章的教授還要皈依他)、不講經(會講經的法師還頂禮他)就不能度衆生、不能住持佛法嗎?憑他的戒德莊嚴,出家幾十年的苦修生活經驗,這就有功行實行佛法、發揚廣大,別人還不夠格呢,…

《清涼蓮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