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信仰分類

  信仰分類

  道堅法師

   宗教分類相對比較容易,因宗教有比較明顯的民族、地域、文化特性。宗教的內核是信仰,如果要給信仰分類,將是一個比較難的課題。我翻遍了許多的宗教學書籍,許多人希望這麼做,但弄出個清晰的路子來,顯然並非易事。確實要回答什麼是信仰,哪些內容是信仰的範疇,對這些問題的回答維度不同,其分類也有異。因而對信仰進行分類,還是比較困難的事。我試著作一個簡單的分類,供大家參考。

  一、出世信仰

  信仰神秘的彼岸世界和神聖的力量,具有強烈的超越性,出世間性,以研究宇宙人生真相,解析生死及人生學爲基本特征,以生命的升華與完成爲終極目標。

  (一)天啓宗教

   信仰一個或多個絕對精神或權威,其屬性爲神格,爲了將他的意志傳達予人類,借助靈媒(也稱使者、神人媒介)來拯救世人。因爲神格附體或通過世俗媒介的口,傳達某種意志,形成神聖教典和聖約。此類宗教認爲人是神的從屬,爲神所造,終歸于神。現在流行的許多宗教如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屬于天啓宗教。

  (二)智慧宗教

   智慧宗教不崇拜外在的絕對生命,注重每個生命的本質和潛力的開發,認爲生命本自平等,每個人皆具最高之神性。此類宗教的宗教特性較少,不注重傳教,多重視辯證論方法論等。一般認爲這一類宗教非宗教性質,以無上智慧的追尋爲標的。佛教等具有這種特征。

  (叁)實證宗教

   實證宗教注重實現生命的價值,或遵從神的意志,實踐神的言教,將個人的價值置身于生命的大海中。

   1、內證宗教

   內證宗教注重心靈關懷,關注內心的神秘世界,以實現內在超越爲目標。這類宗教通常有發達的方法論和實踐哲學,如佛教、道教、印度教等,屬于典型的內證宗教。

   2、普世宗教

   普世宗教以尊崇神聖的教典,實踐宗教教義爲目標,注重世間及人文關懷,以利他奉獻的精神作忘我事業,甚至不惜犧牲自我。如基督教、大乘佛教、猶太教等屬于這類宗教。

  (四)神秘宗教

   期望超越世間生活,向往彼岸世界,注重神秘儀式,多神通感應等神秘體驗。佛教密宗、伊斯蘭蘇菲派等具有這些特征。

  (五)製度性宗教

   受製于世俗政權,無完整組織體系,無法實現其根本教義,一切爲統治階級服務,起到麻痹人民的宗教。大凡專製國家體製內存在的宗教(體製外如地下宗教除外)都屬于這類宗教。

  (六)神道宗教

  有完整的神靈體系,與所在國家世俗體系一般。所信奉的神靈體系龐雜,包括天界諸神、空居神和地居神,以及鬼魂世界等。這些鬼神所屬權限及神格的高低、職能因世俗政權力量的影響而改變。這些神道巫覡信仰,如日本的神道教、流行各地的薩滿教及端公信仰,以及我們現在稱“民間信仰”的宗教等,應該稱之爲神道宗教。

  (七)原始信仰

  原始信仰信仰是人類了解自然、認識世界現象的一些客觀反應,隨著人類對生命及自然的基本認知特性,這類信仰原則存在于一切信仰體系中。

   1、自然崇拜,即對山河大地賦予一定的神性,加以崇拜。如山神、河神、樹神等。

   2、神靈崇拜,即自然之物神格化,出現主管世間之神權。

   3、生殖崇拜,因生命延續的客觀願望産生的宗教現象,如阿央白崇拜等。

   4、母性崇拜,也稱母神崇拜,是人類對生命起源的探索。

   5、圖騰崇拜,圖騰崇拜與民族部落的曆史有關,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生存環境及基本文化心理,如中國人對龍圖騰的崇拜。

  (八)其對出世宗教的分類,還有諸如:

   1、一神信仰,信奉唯一的真神,如基督教、伊斯蘭教等。

   2、多神信仰,信奉一個完整的神靈體系,如祅教、印度教、端公信仰等。

  3、無神信仰,此無神信仰非我們現在通俗的無神論,只是否定了至高無上的神的權利,以人道主義或人本主義改造宗教,“人”或“法”成爲信仰的核心,但還是一種宗教,並不是否定精神力量,如佛教等。

  二、世俗信仰

   我將出世信仰之外的統稱爲世俗信仰,即與現實社會密切關聯的信仰類型。這些信仰有的是生命信念,有的是風俗習慣,有的是人類在進化進程中的心靈曆程,主要與生活氣息相關。

  (一)英靈信仰

   1、祖先崇拜,對祖先的無限向往及懷念之情,演化爲對先祖的神聖性期望,認爲先祖具有永生並負責保佑後人的神秘情結。中國人供奉的祖神牌位,對通過佛道教對祖先的超度,及重大傳統節日或祖先的忌日,對祖先上香設拜等習俗。如始祖神崇拜、祖先崇拜等。

   2、英雄崇拜,對民族部落的生存或國家的生死存亡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或犧牲自我保護大家生命財産的人,我們稱之爲英雄。這些英雄被人們永恒懷念,並封爲神靈,受到人們的崇拜。如嶽飛、關公信仰等。

   3、亡靈崇拜,由于人們對死亡感到的恐懼和不安,將死亡神秘化,認爲死亡之靈具有特殊力量並加以崇拜,甚至有一些特殊宗教需要亡靈實現其神秘儀式的。

   4、鬼魂崇拜,人們對未知的世界特別是鬼魂的世界,有一種神秘的信仰心理,認爲鬼魂具有超自然的能力,甚至主宰或影響我們的生活。幾乎所有的民族都有鬼魂崇拜的信仰內容。

  (二)生活信仰

   所謂生活信仰,即支配我們日常思想和行爲的信仰和生活信念,使我們保持某種生活價值觀念和人生態度及行爲准則。影響我們生活觀念和意志的信仰很多,這些信念與我們所接觸的宗教信仰有密切關聯。

   1、學術信仰,有學術權威、方法論、組織,以及學術規範和學術倫理,形成系統的指導思想。有較好的學術信仰的人,往往也有較大的成就。

   2、藝術崇拜,藝術的崇拜與人類對美的追求有關,形成各種藝術理論、藝術權威和流派、規範等,許多人終身追尋藝術之美,甚至不惜犧牲自我。

   3、明星崇拜,現在一些年青人對社會流行明星進行無條件的崇拜,作爲其生活依賴的組成部份,甚至形成一些松散的社會組織。

   4、社會精英崇拜,對社會名流、精英階層,産生一種崇敬心理,將他們的語言、行爲和功勳成就,視爲自己的人生目標。

   5、道德崇拜,由道德典範、道德觀念、道德標准和行爲規範等組成系統的崇拜心理,因民族、習俗、語言、宗教不同而道德崇拜也不同。

   6、法律崇拜,法律與宗教戒律世俗化有關,並形成一個國家或民族的行爲規範。法律理論、執行機構和建立和諧社會的崇高理想,受到人們的尊崇。

   7、科學崇拜,科學是各種學科之一,是我們認識世界服務人生的重要方法。隨著科學發明,帶給人們更多的便利的同時,也讓我們客觀地通過科學的方式認識世界,改善我們的生活,使人們對科學的依賴程度劇增。

   8、榮譽崇拜,基于人類的欲望的被尊重感,而産生社會認可、尊重、榮譽等心理,是在物質生活中的精神信仰部分。

   9、名人崇拜,名人與精英是不同的,許多的精英可能是默默無聞的。而名人則是通過各種媒介推導出來的英雄般的人物,根據不同的社會需要,製造不同的社會名人,成爲引導人們思想和人生方向的方式之一。

   10、學曆崇拜,中國人向來好讀書,以考核的方式選擇人材,就造就了中國的學曆崇拜。我曾見過許多學曆崇拜的受害者,他們是祖國最高學曆的擁有者,卻推動了生活的樂趣甚至基本的生存能力。

   (叁)血緣信仰

   1、情感信仰,系統的情感觀念和理論,強大的道德力量支撐,形成情感的信仰世界。是支配人們情感世界的重要精神力量,如愛情、親情等,可以讓人們願意爲它付出一切代價。

   2、家族崇拜,每個家庭都要給自己的源流找出神聖的理由,神聖的源頭,幾乎每個家庭都是神聖的,這種強大的血緣觀念,通過祠堂、宗親會等得以延續。

   3、血統崇拜,血統是沒有貴賤的,是公平的,但是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等,是無法消除對血統的崇拜的。如出生在紅色家庭所擁有的社會資源及天生的神聖性,是一般人無法比擬的。

  (四)地域信仰

  1、宗教聖地崇拜,每個宗教都有諸如發源地等聖地崇拜。

   2、政治中心崇拜,如革命聖地的崇拜,領袖出生地的崇拜等。

   3、民族發源地崇拜,每個民族或家族都有“尋根”的崇拜心理,如山西的大愧樹等。

  4、鄉土觀念等崇拜,對生活之地的崇拜之情,形成鄉土觀念的崇拜。

  5、國家崇拜,不管其國家的政體如何,民主與否,都對這個國家形成一種崇拜的情愫。

  (五)政治信仰

   1、政客崇拜,對傑出的或功勳顯著的政治領袖人物的崇拜。在專製獨裁的國家,更容易形成政客崇拜,如朝鮮的金正日崇拜等。

   2、主義崇拜,也稱政論崇拜,即思考政治文明的進步,不是爲了統治者的權力而是爲實現人類的幸福創建的理論體系。這種心理往往容易被政客利用,以謊言代替政論。

   3、權術崇拜,權力的欲望會促使人們對權術的崇拜心理,其主張政治清明、服務于民的治國理念,往往是社會穩定的基石。過份執迷權術則成爲陰謀崇拜。

   4、官僚崇拜,基本與權勢崇拜、陰謀崇拜相類。

   5、官場崇拜,官場如戰場,勝者爲王敗者寇,就形成獨特的官場崇拜心理。

  (六)物質信仰

   1、金錢崇拜,自從産生市場以來,金錢就成了財富的代表,對金錢的擁有就成了大多數人的夢想。金錢的力量,可以讓你擁有許多物質。許多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其實不然,中國人的信仰是金錢崇拜多罷了。

   2、權力崇拜,在政治越腐敗的環境,越容易産生權力崇拜。因爲在這種環境裏,權力與金錢、物質是成正比的。所以說,對權力的崇拜也是對物質崇拜的最直接形式。

   3、享樂主義,由于沈迷在物質的世界裏,及時行樂和享樂的信念與對物質的崇拜有密切關系,往往享樂主義與物質崇拜、金錢崇拜緊緊相隨,形影不離。

   4、縱欲主義,在人性中也有神性和獸性的存在,存天理去人欲,是禁欲主義;無拘無束,及時行樂,是縱欲主義。縱欲與禁欲相對應。占有的目的,是爲了享樂,它就需要縱欲的精神需求和價值觀念。

   5、擁有觀念,也稱占有欲望。對物質的世界,期望更多的占有,是物質崇拜的特征。

  (七)關系信仰

   因爲注重人與人的交流,關心人生哲學和研究人際關系,是中國人特有的學問。關系信仰,系統的關系理論和關系群體,形成不同的利益群體,組成中國獨特的複雜社會。關系學讓中國人變成一個人際生活複雜、思慮過度的民族,不值得提倡。然而,人們依賴關系,信仰關系萬能,有了關系,似乎就有了一切,已經成爲人們生活的基本信念之一。

   1、官場關系信仰,對官僚群體滲透和依賴的信念,以對生活提供便利和保障,對生命、財産提供安全和保護,對未來提供幫助等,形成獨特的生活信仰。在官僚之間,通過系統關系,自動形成保護製製。

   2、族群關系信仰,通過族群、姓氏、血緣關系爲紐帶,形成強力的依賴力量和組織。

   3、鄉土關系信仰,通過地域、鄉土、國土的關系爲紐帶,形成相互依賴的力量和組織,提供基本的信息和庇護。

   4、組織關系信仰,組織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詞,一定的行業、機構等,都形成一種組織關系,從而産生的依賴心理。

   5、情緣關系信仰,通過親情、感情而産生的關系利益體。

   6、連帶關系信仰,如同學關系、軍人關系等,形成強大的關系網絡,成爲相互依賴的力量或組織。

  (八)文化信仰

   1、學理信仰,包括各種學科,如天文、地理、哲學、文學等,應該還包括算命術、風水術等。我一直認爲風水術等是文化信仰,世界各地的風水理念不同甚至相反,在不同民族卻産生各色禁忌等風俗習慣。

   2、民俗信仰,民族習俗演變成了一種規範和倫理,甚至成爲不變的法則。

   3、習慣信仰,習慣是在生産和勞動過程中産生的特殊心理,從而左右我們的思想和行爲。

   4、語言信仰,語言是傳承文明、曆史的載體,是交流的工具,許多民族有語言崇拜。如中國人的“字庫”信仰等。

  5、中庸信仰,中庸之道不是宗教,但卻讓許多人信守不渝,儒家提供這種東方特色的中道精神,並成了生活之信念。

  上述各節,往往對宗教、信仰、崇拜不分,也沒有給出最基本的定義或價值判斷,只是初級的想當然分類,抛磚引玉,以求更多人對信仰之神聖話題,進行更多的思考。

  

  

《信仰分類》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