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巴仁波切關于佛子行叁十七頌的開示(2)
引言
東寶·仲巴仁波切開示
頂禮正法!
很多人沈迷于物質享樂卻承受精神空虛的折磨而不能自拔,越來越多的人在迷惘中開始尋找精神解脫。不少人發現佛法是最好的精神良藥,然而,在知識爆炸的當今社會, 面對浩如煙海的佛經,行色匆匆的人們卻只能“望書興歎” !
常常有人問我讀哪本佛經最合適。盡管佛法因人根基不同而設,無法一概而論,但有本書是每個佛弟子都應該認真研讀的。它就是極負盛名的論著《佛子行叁十七頌》。它的作者是大成就者佛子陀美桑布貝。此頌的作者是已成就的菩薩,有極殊勝的菩提心,書中講的也是極偉大的菩薩行爲,又是經具德的上師代代相傳,所以它有無比的加持。全文簡明扼要地按次第講解了真正的佛弟子身、口、意叁門應遵守的規範。現今已是末法時代,衆生業障深重,五毒煩惱熾盛,機巧詭詐而智慧短淺,身陷不可思議的無量痛苦之中而不能自知,以至以毒爲食,以苦爲樂。信仰正法的人如晨星一般稀少,其中有福報、有時間、有精力、有大智慧能遍讀浩如煙海的佛法叁藏十二部並圓融通達的更是鳳毛麟角。本書闡述了最基本、最重要的佛理,而且言簡意赅,易讀成誦,正適合忙碌無暇的現代人。
常有初學佛的人覺得此書太粗淺,但我從來沒有聽到任何一位修行有成的人輕視它!千裏之行始于足下,萬丈高樓憑基而起。與其羨慕別人修行的高遠,不如腳踏實地地從腳下築基,這樣才能有所成就。
我最尊貴的大恩上師至尊法主如意寶——夏紮桑傑多傑仁波切,是當今世界最具威德的即身成就者。他用最艱苦卓絕的修行徹底證悟了最勝大圓滿法,曆經近百年的人間滄桑,已徹悟人生真谛。在年近百歲之際,他一字一句地給我傳授了此殊勝偈頌。他那低沈蒼遠的獅子吼音,時時回蕩在我的心中。
想從輪回痛苦中解脫的佛弟子,應將此偈頌當作如意寶般珍視。希望每個人都能熟讀成誦,並時時對照自己的言、行、意。凡能信受奉行者,必能迅速趨入佛道。我殷重祈請當今住世的佛陀--尊貴的法主夏紮桑傑多傑仁波切加持大家,願有緣見聞此殊勝正法的佛弟子都能早日成就佛果!
南無羅給夏日阿亞
雖見諸法無來去,
唯仍勤行利衆生,
上師怙主觀音前,
虔以叁門恒頂禮。
《佛子行叁十七頌》分前行、正行、結歸叁部分。前行部分是簡述如何遠離惡緣,進而皈依叁寶與善知識。正行部份又分安住在叁摩地中(或說在平等性中)修持自他交換法,以及在修行道上如何將違緣轉化成順緣的方法等部份。結歸部份則在說明撰述此書的目的和功德回向。
“佛子”,從字面上講即佛的兒子,也就是法子,法王子。佛子分爲兩種,一是語子,一是心子。小乘的聲聞和緣覺,是佛的語子,因爲他們是由聞佛說法而證悟的;菩薩是佛的心子,雖然菩薩也是由佛傳法而獲得證悟的,但是他們還行持佛度化衆生的事業,所以稱爲佛的心子。依何說佛有兩種兒子呢,從兩個層次,一是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發起來了以後就叫做佛子,這是從方便方面講的;另外一個是究竟方面,證悟了般若空性的大智慧以後也叫做佛子。從方便世俗菩提心方面,加行道以上的都叫做佛子,因爲他已經發起了無僞的世俗菩提心,但是他還沒有證悟法界。證悟法界的佛子,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薩。“行”就是佛子的行爲,就是講佛弟子該做的是什麼,不該做的是什麼。
《佛子行叁十七頌》開頭是贊歎文:“南無羅給夏日阿亞”。這是印度梵文,意爲:“南無觀音菩薩”。首先是向觀音菩薩頂禮,然後開始贊歎:“雖見諸法無來去,唯仍勤行利衆生,上師怙主觀音前,虔以叁門恒頂禮。”意思是像觀音菩薩和引導衆生行持大乘教法的殊勝上師雖然已經證得了一切的法性,即一切諸法皆無有生滅、來去的實相,但爲了未證實相的無明衆生,所以他們遠離一切利己的私心,專注致力于利益所有衆生的事業。爲此我們應該常以身口意叁門頂禮、贊歎、恭敬這樣的上師及觀世音菩薩。
利樂源自佛圓覺,
從修正法而出生,
修法當依明行要,
是故宣說佛子行。
我們當知今生所有的利益及究竟安樂之源是證得圓滿佛果。要證得佛陀的果位,必須修持正法。佛陀就是對衆生發起了慈悲心,虔修六度萬行,修持、了悟諸法之空性,證得法性、法爾而成就的。其作法爲首先發大悲根本菩提心,然後通過修持六波羅蜜多中布施等方便的內容積聚世俗的福德資糧,再通過修持般若等智慧的內容積聚勝義的智慧資糧,終致成就佛果,因此諸佛的果位須由修持正法而得。
人皆共知,佛是圓滿證悟者,具足無量無邊的功德。而功德可分成身口意叁方面。意方面的功德是真實了悟一切法的要義,在心境上達到沒有任何錯亂而證得一切究竟的果位。語方面的功德是依照衆生不同的根基,以合適的方式傳授能夠利益他們的法。身方面的功德是具足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圓滿佛身。佛擁有身口意叁方面的功德並非是與生俱來的,乃是經過累積善因、福德與智慧資糧後才獲得的善果。僅僅有因而沒有集資的緣,也無法得到正等正覺的佛果,所以我們要積聚福德與智慧資糧,因爲有這兩種資糧,所以佛有法身與兩種色身即報身和化身。龍樹菩薩在經文中曾說:「由于福德與智慧資糧,使我們能證色身和法身。」因此,一切法有善因之後還要經過實修,才能達成圓滿的佛果。
要證得佛果,就須依止佛陀所傳的、無誤的正法去修持。然而修行正法的時候,准備的前行尤爲重要。 所以很多祖師都曾說:『修正法的前行,動機要正確。』因爲如果不能依法而行,反而容易成爲墮落惡趣的因。岡波巴大師說:『若不依法而行,此法反而成爲墮落惡趣之因。』有些行者在表面上雖稱爲佛教徒或修行者,但是爲了個人的利益或名譽卻胡作非爲,完全違背佛法,實際上這些作爲並不真能達到修行的目的,而是造下罪業,成爲墮落惡趣的因。所以爲了使所修持的法成爲正法,我們應該先了解修法的要義及方法,故在此爲衆生宣說佛子的修行方法。修法前也要先了解修法的方式:要以什麼心修行?如何去修?就像佛陀所講的:「在修法之前首先要聽聞佛法。」佛法的修持可從聞、思、修叁方面下功夫,但首先要從聽聞方面開始去研修。
以下正文向我們講解了作爲修行者身口意叁門應遵守的規範,共分爲叁十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