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儀軌 講記 下篇 不共同內前行 第一講 皈依▪P2

  ..續本文上一頁分別散收的離戲法身本體中。起座時,將一切善根回向無邊衆生並念誦:

  

   我們要隨時隨地不離正知正念而觀想皈依境的尊衆,在行走的時候,將皈依境觀想在自己右肩的虛空中,作爲轉繞的對境;安坐的時候,把他們觀想在自己的頭頂,作爲祈禱的對境;享用飲食的時候,觀想在自己的喉間,作爲飲食獻新的供養處;睡覺的時候,觀想在自己的心間,作爲迷亂(夢境)隱沒于光明境界的要訣。總之,一切威儀中要處在明觀皈依境尊衆的境界中,以堅定不移的信解誠心誠意依止叁寶,堅持不懈地修行皈依。

  四、皈依的學處

    皈依學處分四:叁所斷、叁所修、叁同分,及阿底峽尊者所述之五條共同之學處。

   (一)叁所斷

    1.皈依佛,不再皈依世間鬼神等。

   因世間君主、擁有神通的世間外道、神祇、外道天尊等等自己尚未脫離輪回痛苦,不具拯救受苦衆生獲得圓滿利樂之力量。

   2.皈依法,故不惱害衆生。

   盡力精勤護持叁門,即使在夢中亦不傷害有情衆生。末法時代,人們爲了滿足一己口腹之欲,恣意殘害衆生,無數家庭、餐館的廚房就是衆生的刀劍地獄、熾熱地獄……往昔于我等具大恩之如母有情爲我等一餐飲食而慘遭殺戮,我何以堪?故皈依叁寶,必須斷除殺生重業,即使暫時做不到食素,但是至少不親殺、點殺、指使他人殺鮮活旁生。

   3.皈依僧衆,不能與外道者共侶。

   非以出離輪回爲目的宗教乃外道教。置身世間,信仰佛教者鮮少,因此在不具救度衆生能力的前提下,應該隱藏自己佛弟子身份。同時,應在不舍慈悲的同時,遠離侮辱、詈罵上師,诋毀、亵渎正法以及誹謗密宗甚深法門者。

   (二)叁所修

    1.皈依佛,應恭敬佛陀聖像。

   對佛寶的身像乃至零星碎片亦應恭敬供養,以頭頂戴,放置于淨處,並生起真實佛寶之信心,作真實佛寶想,生起信心並觀清淨心。

   2.皈依法,應恭敬經典。

   對只言片語,乃至一字一偈佛經,亦生起恭敬心,頂戴供養,並生起真實法寶之敬信。

   3.皈依僧,應恭敬僧衆。

   對僧寶所依乃至紅黃補丁衣裳亦生起真實僧寶之信心,故恭敬、供養、頂戴,置于淨處,以信心作清淨觀。

   (叁)叁同分

    1.將自己傳法的上師、善知識視爲真佛,並作恭敬。

   如前所述,具德上師乃吾等生生世世皈依處,亦爲開示取舍善惡之引導者,其功德等同諸佛菩薩,然恩德超勝一切諸佛菩薩。故當視具德上師爲真佛,並深心恭敬,如實奉行。

   2.應將善知識之教言視爲法寶,無有半點違逆,並閱讀曆代祖師所著之顯密書籍,依教奉行。

  對于我等次第根機衆生,必須依托口耳傳承方可領悟釋尊所授一切教法之旨趣,故當恭敬文字,多閱讀曆代祖師之顯密著作,視善知識教言爲法寶,精進實修。

   3.恭敬信衆乃僧寶,身飾紅黃示叁寶。

   以平等心淨觀上師眷屬、持梵淨行之道友爲僧寶,身口意叁門恭敬,刹那亦不損惱。

   另外,紅黃色乃叁寶之象征,故衣飾應有紅黃色,如身著紅黃色衣服或者佩戴紅黃色絲線,代表自己是叁寶弟子。

   (四)五條共同之學處

    1.縱遇命難亦不舍叁寶

   叁寶乃吾等生生世世安樂之依怙,若未皈依叁寶或舍棄叁寶,無論修持何等高深之法,亦非佛弟子,遑論解脫!

   2.遇何利損皆不舍叁寶

   末法時代,物質極大豐富,然業力煩惱熾盛。作爲佛弟子切勿舍本逐末,爲眼前蠅頭小利而背棄生生世世安樂之源泉——叁寶。縱值遇逆境、疾病,亦不舍離叁寶,淨觀一切爲上師叁寶之加持。誠如《究竟勝義之教言——精要明鏡》中曰:“所生任何苦樂、賢劣,皆觀爲上師之大悲。”

   3.供養叁寶

   世間一切飲食、受用、賞心悅目之景象、出世間頂禮、供養等一切善根皆恒時憶念供養叁寶。無論值遇何等自己喜愛或貪執的事物,首當誠心供養叁寶,並如理回向。

   4.常誦皈依之偈,並勸他人皈依

   皈依後首應念誦十萬遍皈依頌,平時亦應恒常念誦皈依頌,並對他人宣講、贊歎皈依之功德,引導趨入佛門。

  

   5.時刻祈禱叁寶

   上至有頂下至無間地獄,唯有叁寶乃吾等生生世世永恒之依怙,故無論逆境、順緣,不分時間、方向,皆當至誠祈禱叁寶。

  五、皈依之功德

    自皈依叁寶,暫時可獲不受魔侵,遠離饑馑、戰亂等災難,得到增上生等一切安樂;未來更能獲證佛果,獲得恒久之安樂。誠如《日藏經》雲:“有情誰人皈依佛,俱祗魔衆不能害,縱破戒律心散亂,彼亦定能趨涅槃。”

  六、皈依之誤區

    

   有者在我面前受皈依,就認爲:“我皈依了阿松活佛。”或者有者覺得自己在漢地受過“顯宗皈依戒”,現在我修學密宗,因此要受“密宗皈依戒”、要皈依阿松活佛,所以要在阿松活佛面前再受一次皈依,此乃未解皈依對境之錯謬。吾等需知,皈依之對境乃佛法僧叁寶而非某位具體的人。無論顯宗、密宗,無論在某位具德上師前接受皈依,任何具備叁寶功德者都已在皈依範疇之內。因此,修行佛法首當具備普遍的信心,方可獲得圓滿之加持。

   有者覺得自己受過一次皈依戒就不用再受皈依戒了。其實作爲次第修行者,成辦解脫並非易事。吾等不可能僅憑念誦一遍阿彌陀佛聖號、僅行一次善法就能成就,受皈依戒亦如此,多多益善。

   總之,以修行見解,不同次第的皈依有不同之含義,修行者首當了知此中旨趣,否則成爲盲修瞎練,空耗此生。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儀軌 講記 下篇 不共同內前行 第一講 皈依》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