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仪轨 讲记 下篇 不共同内前行 第一讲 皈依▪P2

  ..续本文上一页分别散收的离戏法身本体中。起座时,将一切善根回向无边众生并念诵:

  

   我们要随时随地不离正知正念而观想皈依境的尊众,在行走的时候,将皈依境观想在自己右肩的虚空中,作为转绕的对境;安坐的时候,把他们观想在自己的头顶,作为祈祷的对境;享用饮食的时候,观想在自己的喉间,作为饮食献新的供养处;睡觉的时候,观想在自己的心间,作为迷乱(梦境)隐没于光明境界的要诀。总之,一切威仪中要处在明观皈依境尊众的境界中,以坚定不移的信解诚心诚意依止三宝,坚持不懈地修行皈依。

  四、皈依的学处

    皈依学处分四:三所断、三所修、三同分,及阿底峡尊者所述之五条共同之学处。

   (一)三所断

    1.皈依佛,不再皈依世间鬼神等。

   因世间君主、拥有神通的世间外道、神祇、外道天尊等等自己尚未脱离轮回痛苦,不具拯救受苦众生获得圆满利乐之力量。

   2.皈依法,故不恼害众生。

   尽力精勤护持三门,即使在梦中亦不伤害有情众生。末法时代,人们为了满足一己口腹之欲,恣意残害众生,无数家庭、餐馆的厨房就是众生的刀剑地狱、炽热地狱……往昔于我等具大恩之如母有情为我等一餐饮食而惨遭杀戮,我何以堪?故皈依三宝,必须断除杀生重业,即使暂时做不到食素,但是至少不亲杀、点杀、指使他人杀鲜活旁生。

   3.皈依僧众,不能与外道者共侣。

   非以出离轮回为目的宗教乃外道教。置身世间,信仰佛教者鲜少,因此在不具救度众生能力的前提下,应该隐藏自己佛弟子身份。同时,应在不舍慈悲的同时,远离侮辱、詈骂上师,诋毁、亵渎正法以及诽谤密宗甚深法门者。

   (二)三所修

    1.皈依佛,应恭敬佛陀圣像。

   对佛宝的身像乃至零星碎片亦应恭敬供养,以头顶戴,放置于净处,并生起真实佛宝之信心,作真实佛宝想,生起信心并观清净心。

   2.皈依法,应恭敬经典。

   对只言片语,乃至一字一偈佛经,亦生起恭敬心,顶戴供养,并生起真实法宝之敬信。

   3.皈依僧,应恭敬僧众。

   对僧宝所依乃至红黄补丁衣裳亦生起真实僧宝之信心,故恭敬、供养、顶戴,置于净处,以信心作清净观。

   (三)三同分

    1.将自己传法的上师、善知识视为真佛,并作恭敬。

   如前所述,具德上师乃吾等生生世世皈依处,亦为开示取舍善恶之引导者,其功德等同诸佛菩萨,然恩德超胜一切诸佛菩萨。故当视具德上师为真佛,并深心恭敬,如实奉行。

   2.应将善知识之教言视为法宝,无有半点违逆,并阅读历代祖师所著之显密书籍,依教奉行。

  对于我等次第根机众生,必须依托口耳传承方可领悟释尊所授一切教法之旨趣,故当恭敬文字,多阅读历代祖师之显密著作,视善知识教言为法宝,精进实修。

   3.恭敬信众乃僧宝,身饰红黄示三宝。

   以平等心净观上师眷属、持梵净行之道友为僧宝,身口意三门恭敬,刹那亦不损恼。

   另外,红黄色乃三宝之象征,故衣饰应有红黄色,如身着红黄色衣服或者佩戴红黄色丝线,代表自己是三宝弟子。

   (四)五条共同之学处

    1.纵遇命难亦不舍三宝

   三宝乃吾等生生世世安乐之依怙,若未皈依三宝或舍弃三宝,无论修持何等高深之法,亦非佛弟子,遑论解脱!

   2.遇何利损皆不舍三宝

   末法时代,物质极大丰富,然业力烦恼炽盛。作为佛弟子切勿舍本逐末,为眼前蝇头小利而背弃生生世世安乐之源泉——三宝。纵值遇逆境、疾病,亦不舍离三宝,净观一切为上师三宝之加持。诚如《究竟胜义之教言——精要明镜》中曰:“所生任何苦乐、贤劣,皆观为上师之大悲。”

   3.供养三宝

   世间一切饮食、受用、赏心悦目之景象、出世间顶礼、供养等一切善根皆恒时忆念供养三宝。无论值遇何等自己喜爱或贪执的事物,首当诚心供养三宝,并如理回向。

   4.常诵皈依之偈,并劝他人皈依

   皈依后首应念诵十万遍皈依颂,平时亦应恒常念诵皈依颂,并对他人宣讲、赞叹皈依之功德,引导趋入佛门。

  

   5.时刻祈祷三宝

   上至有顶下至无间地狱,唯有三宝乃吾等生生世世永恒之依怙,故无论逆境、顺缘,不分时间、方向,皆当至诚祈祷三宝。

  五、皈依之功德

    自皈依三宝,暂时可获不受魔侵,远离饥馑、战乱等灾难,得到增上生等一切安乐;未来更能获证佛果,获得恒久之安乐。诚如《日藏经》云:“有情谁人皈依佛,俱祗魔众不能害,纵破戒律心散乱,彼亦定能趋涅槃。”

  六、皈依之误区

    

   有者在我面前受皈依,就认为:“我皈依了阿松活佛。”或者有者觉得自己在汉地受过“显宗皈依戒”,现在我修学密宗,因此要受“密宗皈依戒”、要皈依阿松活佛,所以要在阿松活佛面前再受一次皈依,此乃未解皈依对境之错谬。吾等需知,皈依之对境乃佛法僧三宝而非某位具体的人。无论显宗、密宗,无论在某位具德上师前接受皈依,任何具备三宝功德者都已在皈依范畴之内。因此,修行佛法首当具备普遍的信心,方可获得圆满之加持。

   有者觉得自己受过一次皈依戒就不用再受皈依戒了。其实作为次第修行者,成办解脱并非易事。吾等不可能仅凭念诵一遍阿弥陀佛圣号、仅行一次善法就能成就,受皈依戒亦如此,多多益善。

   总之,以修行见解,不同次第的皈依有不同之含义,修行者首当了知此中旨趣,否则成为盲修瞎练,空耗此生。

  

《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仪轨 讲记 下篇 不共同内前行 第一讲 皈依》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