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白話文參考
編撰:王亮居士
我是這樣聽說的:
一天,佛在摩伽提國——寂滅道場(佛陀成道之處),彌加女村落——自在天祠精舍中。當時有位婆羅門人名叫迦波利,他的兒子名叫彌勒。彌勒身體金色,具足叁十二種相好,八十種隨形好。他身上放出銀色光明,襯托著金色的軀體。如同一座白銀色的山,威光無量,前來佛處。當時世尊和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一起,正行走著穿梭在樹林中。一起同行的,還有盤著頭發的五百位其它教派出家人。他們遠遠地望見彌勒,只見他儀表威嚴、舉止有教養,體相美好清淨。彌勒見到佛,五體投地,仿佛銀山崩塌,有金花和衆寶聚集鑲嵌在銀山中。又仿佛在金色臺閣上生長著金色花朵,結出了七寶的果子。從臺閣中,發出妙音聲(彌勒說話),說偈言道:
我見牟尼尊 面貌常清淨
百福相奇特 世間無倫匹
煩惱垢永盡 智慧悉成滿
一向常歸命 身心無疲倦
故我以五體 欲得勝安樂
脫苦無所畏 敬禮釋迦文
《偈頌意思》
我見釋迦牟尼尊者,面容恒常清淨,身上具有百種福瑞的奇特相狀,世間無人能比。您永遠地滅盡了煩惱,智慧全都圓滿。自始以來,常將自己作皈依,並身心不感覺疲倦地行佛事業。所以我五體投地,想要得著殊勝的安樂,脫離痛苦,不再有害怕。向釋迦牟尼佛敬禮。
當時,諸位外教派出家人看見聽聞這事後,問佛道:“世尊,爲何這個童子儀表威嚴、舉止有教養,又有無量的光明,與佛無異呢?他最初是在哪尊佛所,發真道願心?又是受持了哪部經典?但願天尊爲我們解說。”
佛對名叫式幹的外教出家人說道:“你們今日認真聽,好好思想。我將爲你們分別解說,令你們心生歡喜。在無量無邊阿僧祇時劫前,有個世界名叫勝花敷,佛號彌勒。那佛恒常以慈心、四無量心,教化一切衆生。那佛所說的經典名叫《慈叁昧光大悲海雲》。若有聽聞的,即得以超越百萬億劫以來的生死之罪,必將堅定地成就佛果。那時彼國中有位大婆羅門,名叫一切智光明。他聰慧多智,廣覽衆多經典,對世間的六十四種技藝,無不熟悉。他聽說佛出于世間,正在演說《慈叁昧光大悲海雲》經,即以世間一切的論點,去爲難彼佛。那位婆羅門竭盡辯詞,也不能勝過彼佛,即便信服,成爲了佛弟子。他隨即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願心,說道:“我現已經在佛法中了。我願意並且堅信,以讀誦受持《大慈叁昧光大悲海雲》經的功德,必定能在未來可數算的劫數中成佛,名號彌勒。”于是那位婆羅門舍家,進入了深山。他留著長發,修行清淨除欲。在八千年中,少欲無事,以乞覓食物,自我存活。他讀誦受持這部經典,專念一心,滅除亂想。
《注釋》
四無量心:即是無量慈心、無量悲心、無量喜心、無量舍心。
對待衆生如同自己親人,希望他們安樂幸福,心願無量無邊,即是無量慈心。
看到衆生遭受的苦難,生出大悲心無量無邊,如同自己遭受,即是無量悲心。
看到衆生安樂幸福,因而生歡喜心,無量無邊,即是無量喜心。
舍棄自心中對仇人的嗔恨和不滿,即是無量舍心。
百萬億劫:古代計數單位,一億等于十萬。百萬億,相當于一千億。下文中,讀者可以自己換算。
六十四種技藝:古印度盛行的世間六十四種技能。主要包括,歌唱、樂器、舞蹈、書法和素描、裝飾神像、插花、玻璃刻花、繪畫、裝飾和構圖、製作念珠、項鏈、花莖及寶冠、香水的調製和配備、魔法和巫術、烹調、調配果汁和酒、裁剪和縫紉、猜謎、誦詩、朗讀和詠唱、木工、建築、金石鑒定能力、化學和礦物學、鐵礦和煤礦的知識、園藝修剪和草卉種植、文書編輯、語言和方言的知識、詩的創作、借祈禱文和神秘符咒來自救、戰爭、武器和軍隊的技巧等等。
解釋二:古印度盛行的六十四本典籍:關于治病法、鬥戰法、星宿法、祠天法、歌舞論議難問法等等。
那時,世間的星星紛紛隕落。國王荒誕淫亂,彗星橫流,雨水連日不止,洪水暴漲。仙人無法再端坐下去,他乞食了七日,(也沒找到食物)。當時,仙人所在的林中有五百只白色兔子,爲首的是一個兔王。兔王母子,看見仙人在七日中不曾進食,便說道:“如今這位仙人爲了受持佛道的緣故,多日不曾用食,他命不久矣。法幢將要崩垮,法海將要枯竭。我今日應當爲了無上大法,爲了令仙人久住世間,不惜身軀性命。”于是兔王告訴兔群:“一切看似的作爲,都是無常變化的。衆生愛惜自己的身軀,空空地生來,又空空地死去,期間未曾爲了佛法。我今日想要爲一切衆生作大橋梁,供養法師,令法久住在世間。”當時,兔王即爲群兔,說偈言道:
若有畜生類得聞諸佛名
永離叁惡道不生八難處
若聞法奉行生處常值佛
信法無疑惑歸依賢聖僧
隨順諸戒行如是疾得佛
必至大涅槃常受無上樂
《偈頌意思》
若有畜生類,能聽聞到諸佛的名號,那它將永遠離開叁惡道,不生在八種難處。它如果在聽聞佛法後,能夠奉行,那麼它生生之處,常常能夠遇到佛;相信佛法,不存懷疑;皈依賢聖的僧人,隨順地接受諸多戒律。像這般地快速得成佛果,必定到達大涅槃,恒常享受無上安樂。
當時兔王說完偈頌後,對兔群說道:“我今日准備以自己的身體去供養佛法,你們應當各自隨喜。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我在多劫中,無數次地喪身。這都是由叁毒(貪嗔癡)作使,才使我投胎成了鳥獸身形。我如此空空地生來,又空空地死去,期間未曾爲了佛法。我今日准備爲了無上佛法,舍棄生命,去供養法師。”當時山樹神聚集起了香木,然後將香木點燃。
兔王母子,圍繞仙人七圈,然後說道:“大師,我今日爲了佛法,要供養尊者您。”仙人回答:“你是畜生,雖然懷有慈心,又能怎麼作呢?”兔王對仙人說:“爲了使佛法久住在世間,爲了衆生們得著饒益,我准備以身軀,來供養仁者。”說完這話,即對孩子說道:“你可隨意地去尋覓水草,但總要控製住心思意念,正憶念叁寶。”當時,兔王的兒子聽了母親的話後,跪著回答母親:“我也甘心情願按尊母所說的那樣:以身軀去供養無上大法。”說完這話,便跟隨在母親身後,跳入了火中。
正當菩薩舍身之時,天地出現大震動。諸天界甚至到了色界,都降下天界之花,來供養兔王母子。兔肉烤熟之後,山樹神對仙人說:“兔王母子爲了供養您,投身在火中。現在肉已經熟了,您可以食用了。”那位仙人聽了樹神的話後,悲傷不已,不能言語。他把樹葉夾在讀誦的經書裏,說偈頌道:
甯當燃身破眼目不忍行殺食衆生
諸佛所說慈悲經彼經中說行慈者
甯破骨髓出頭腦不忍啖肉食衆生
如佛所說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滿足
常受短命多病身迷沒生死不成佛
《偈頌意思》
我甯願焚燒自己的身體,毀掉自己的眼睛,也不忍心去殺害、食用衆生。諸佛所說的慈悲經典中,指到:“修行慈心者,甯願破碎腦殼,流出腦髓,也不忍心去吃衆生的肉。”按照佛所說的:食肉者,行慈心還不夠完全。此人常遭受短命、多病的厄運。他迷沒在生死中,不得成佛。
當時,那位仙人說完偈頌後,發誓言道:“我願在生生世世中,不再生起殺害的念頭,永不再吃肉。我願從入白光明慈叁昧起,直到成佛,受持斷肉戒。”仙人說完後,便自投在火坑中,與兔王母子同命而去。當時天地出現六種震動。緣于上天的神力,樹放出光明,金光閃耀,照耀一千國土。當時,那國中百姓看見金光從山樹放出,便尋著光而來。民衆看見仙人和兔王母子已經死在火中,又見到了兔王和仙人所說的偈頌,並得到了仙人生前讀誦的佛經。他們把這些拿去交給國王。國王得聞這些經法後,便傳令告示天下,讓民衆共相宣講。令聽聞這些經法的人,都能發無上真道願心。”
《注釋》
見到了兔王和仙人所說的偈頌:大家讀到這裏,可能會有困惑。兔王和仙人對話的時候,好像並沒有人在場記錄,怎麼會看到這些偈頌呢?但原文中,只寫了這些,並沒有提及細節。大家可以試著去猜想,或許上天以神力,將偈頌刻在了樹身上等等,這裏就不具體了。
傳來宣告天下:原文中只是說:傳令宣告,並沒有指天下。但是下文中提到當時世間中的一千位國王,都是菩薩們的前身。所以可以理解,當時那些經法,應該是傳遍了一千個國家,也就是泛指天下了。
佛告訴式幹:“你現在應當知道,那時的白色兔王,就是現在我——釋迦牟尼佛的前身;那時的兔王兒子,就是現在羅睺羅的前身;那時讀誦經文的仙人,就是現在會衆中婆羅門人之子——彌勒大菩薩的前身。彌勒將在我涅槃後五十六億萬年時,在穰佉轉輪聖王國土——華林園中——金剛座處——龍華菩提樹下,得成佛道,轉動妙*輪。那時兔群中的五百只兔子,就是現在大迦葉等五百位比丘的前身。那時的二百五十位山樹神,就是舍利弗、目犍連等二百五十位比丘的前身。那時世間中的一千位國王,就是跋陀婆羅等一千位菩薩的前身。那時,在那國中得聞經法的百姓,就是從我出世直到樓至佛出世,期間受法得道的弟子。
《注釋》
彌勒大菩薩:很多經文中,都有提及彌勒菩薩,將來會成佛。其實,豈止是彌勒菩薩會成佛。諸大菩薩以及精進修行者,將來都會成佛。爲什麼彌勒偏偏要曆經長久後,才成佛呢?都是由于修行不夠精進所致。《前世叁轉經》中記載,彌勒發願准備以自己身體供養一只饑餓的母虎,但與母虎相遇後,害怕地飛上了空中。釋迦佛反複舉例彌勒,一是告訴諸位成佛必須種下的因緣;二是勸告諸位修行者,在修行上一定要精進。此篇經文,即是告訴了成佛的基本因緣,持戒。
樓至佛,梵名Rudita 或Rucika。爲賢劫千佛中之最後成佛者。又叫盧遮佛、盧至佛。
我們現在的這個世界,從遠古文明開始直到世界毀滅,稱爲一劫。在這個劫中,包括釋迦牟尼佛在內,會有一千尊佛出世,不斷傳承佛陀的事業,將佛法一代又一代地延續下去。由于有一千尊佛出于這個世間,所以這個劫,稱爲賢劫。
佛告式幹:“菩薩勤苦地求法,就算曆經累劫也不惜性命。雖然緣于業力果報,再次地遭受畜生身,卻也能恒常爲了法,不惜自己的生命。那位菩薩由于將自己投在火坑中,以身體行供養,所以便超越了九百萬億劫中的生死之罪,率先成佛在恒河沙數般的無量諸佛之前,並先于彌勒成佛。因此,你們爲何不勤加修行求法呢?”佛說完後,式幹等五百位外教派出家人,請求佛接受他們在佛門出家。佛言:“好的,來吧。”五百位外教出家人的胡須、頭發自然落下,即成爲了沙門。佛爲他們說法,沙門心中開解,豁然開朗,成就了阿羅漢果位。八萬諸天也一同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願心。
當時,會衆聽佛說法後,各各稱贊菩薩的作爲。舍利弗對佛說:“當時那位仙人投入火坑後,生到了何處?”佛告舍利弗:“當時那位仙人投入火坑後,往生到了色界諸天,普爲一切大衆,演說佛經教義,直至最終成佛,轉動大*輪。仙人往生天界後,所說的經典也叫《慈叁昧光大悲海雲》,經中製定了最勝解脫的戒律(原文,波羅提木叉)。不那般受戒、行慈心的,便名爲違犯禁戒之人。而那些食肉的,更是違犯了重大禁戒。他在來世投生之處,常被灌飲熾熱的銅汁,直到那位仙人得作佛時,就如《彌勒菩薩下生經》中所說的那樣。
《注釋》
色界天:色,物質現象,也指物質身體。色界,粗俗欲望已經斷絕的地方。色界天中的衆生仍有形體,並宮殿、國土,即還有“色”,故稱“色界”。色界天在欲界天之上。
欲界天:欲,指貪欲。欲界,未能斷除各種欲望的衆生,所居住的地方。
欲界,又分爲六類,天上、人間、阿修羅、畜牲、餓鬼、地獄,共六道。衆生就是在這六道輪回中生生死死,忍受無限的痛苦。
欲界天,層層天中不離食欲和淫欲、不脫離生死痛苦的其中六重天。
波羅提木叉:出家人應當遵守的戒律。翻譯過來,指處處隨順,得著最勝的解脫。
尊者阿難,聽了佛的話後,即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長跪著合掌向佛叉手說道:“世尊,彌勒成就佛果,所說的戒法,竟是讓衆生以慈心去受持重戒——不食肉戒,甚是奇特啊。”當時會衆異口同聲地稱贊:那國(彌勒所在處)衆生不食肉的戒律。並願意往生那國。世尊全都爲他們授記,將來必得以往生。尊者阿難又對佛說:“應當如何命名這部經典,如何受持呢?”佛告阿難:“按照這部法典的要領,應當命名爲《白兔王菩薩不惜身命爲無上道》,也能名爲《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你們要按照這個要領去受持。”
尊者阿難及諸位比丘,聽聞佛說法後,歡喜奉行。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白話文參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