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釋《禅淨四料簡》——決行疑以導修(7)
好,請看下面。“無禅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者。有謂無禅無淨,即埋頭造業,不修善法者,大錯大錯。夫法門無量,唯禅與淨,最爲當機。其人既未徹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門。既不能定慧均等,斷惑證真。又無從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以畢生修持功德,感來生人天福報。現生既無正智,來生即隨福轉,耽著五欲,廣造惡業。既造惡業,難逃惡報。一氣不來,即墮地獄。以洞然之鐵床銅柱,久經長劫,寢臥抱持,以償彼貪聲色,殺生命等,種種惡業。諸佛菩薩,雖垂慈愍,惡業障故,不能得益。昔人謂修行之人,若無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諸善,名爲第叁世怨者,此之謂也。蓋以今生修行,來生享福,倚福作惡,即獲墮落。樂暫得于來生,苦永贻于長劫。縱令地獄業消,又複轉生鬼畜。欲複人身,難之難矣。所以佛以手拈土,問阿難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難對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猶局于偈語,而淺近言之也。”
好,這一段(講)最後一個偈頌。這偈頌有的人有個錯誤的看法——也是望文生義不加深究,說無禅無淨土的人就是指那些不信佛,埋頭造種種惡業,不修五戒十善、種種善法的人。這種理解是不對的,印祖說大錯特錯,實際上這個偈語還是針對佛教徒——修行人來說的。自古以來大乘佛法有種種法門,禅、教、律、淨、密這五個宗派裏面,實際上禅、教、律、密它都側重在這種自力方面,所以都基本上可以歸納在禅的範圍,那麼淨土宗仰靠佛力,是特別的勝異法門。所以最後歸納就是兩類——禅和淨:最爲當機,修行的兩個主要行法。好,這就指佛弟子——四衆弟子,這種人他修行佛法,在種種法門當中——在禅法當中,他又沒有得到利益,在禅堂裏面打打坐,昏昏沈沈參究不得力,不能起疑情,不能徹悟自性,同時他又對淨土法門沒有信心——生起不了信心,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他就泛泛悠悠,這個法門也修一點,那個法門也試一試。修得不得力吧,煩惱就比較重,所以常常佛門一句話說:修行一年,佛在眼前;修行兩年,佛在天邊。那麼功夫不能得力,定慧不能均等,斷惑證真更談不上,沒有能力靠自己力量斷煩惱,證真如自性,這個自力的禅他得不到利益,同時淨土仰靠阿彌陀佛慈悲願力帶業往生——他也靠不上,兩頭都靠不上。兩頭靠不上,那就什麼呢?他一輩子也在修行啊,他也在持戒啊,但是他解決不了生死問題。解決不了生死問題,以他持戒修行這種程度——有淺有深的定慧之力,就自然地因果報應,感得來生得人天福報,下輩子做大官發大財。那麼今生他既然沒有通過修行得到般若的正智,來生他的福報現前,就必然會迷惑顛倒,就會對財、色、名、食、睡——對這些五欲就會耽戀,就會執著,由于他有這種富貴之力嘛,所以他就有能力廣造諸多的惡業。你說一個窮人沒有錢的話,他吃山珍海味還沒有辦法呢;他有錢的話,哎,海陸空(動物)他都可以吃得到,造惡業他有空間。那麼既然借助他的富貴之力,造了種種的惡業,當然這種自因自果的惡報他也逃脫不了,等到臨命終時一口氣上不來——生命就在呼吸間啦,這口氣不上來,就隨著他的惡業墮到了地獄。
墮到地獄,裏面就有種種的地獄啰:十八種地獄、五百地獄,等等。這個鐵床的刑法,就是有釘子啊,躺在那個上面,被那鬼卒一段一段鋸開呀;你平時烤這些螃蟹、烏龜,到了那裏也有鐵盤子來烤你啊;然後這個銅柱——銅的柱子是燒得火燙的,熾熱的,但是你一看那個銅柱就是個美女呀,就想去擁抱哇,這一抱就抱到銅柱上,就燒焦啦,燒焦了業風一吹又活了,再一看銅柱又是美女呀,又抱哇,一天到晚不知抱多少次、燒死多少次,這就久經長劫。睡在鐵床上被鋸截,抱在銅柱上萬死萬生,來償他前一生貪色欲的、殺生命的惡業。尤其這個時代,這種色欲的狂濤非常之盛,這個殺害種種生命來滋補他的這種惡業也越來越普遍了,所以他到了地獄去,這個萬死萬生。
佛菩薩很悲憫,也會在地獄度衆生,但到地獄度衆生,由于他惡業太重,佛菩薩到地獄教他念佛——念阿彌陀佛,他都念不出來啊,連“阿”字都張不開口哇:他是這樣的惡業呀,得不到法上的利益。這裏面可以看《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發了大願,那真是讓他老人家太辛苦了,剛剛好不容易度幾個衆生出了地獄,轉眼之間又進去了。所以這個九華山就有一個很大的無常鬼(雕像),就是大喝一聲:“你又來了?!”這惡業長。
所以這個淨土宗祖師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修行人沒有對淨土法門産生正信,不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話,他是泛泛悠悠修其他的法門,其結果就叫第叁世怨。“第叁世怨”怎麼理解?就是今生的一個惡人造作五逆十惡,他當生下地獄;那麼一個泛泛悠悠修行佛法的人,他是下一輩子得人天福報,借人天福報富貴之處來造孽,是第叁世下地獄,這就叫第叁世怨。所以建立正信、正見,求生淨土,對我們修行人是極爲重要的。因爲你今生的佛法修行——他也會持戒,也會誦經,你就剛剛上午講的那個孝女修行,下一輩子成了黃山谷——黃庭堅,黃庭堅他的文采很好,他早年也差點誤入歧途,他就喜歡寫那些豔詞啊——很哀豔的,創作小說——愛情小說、愛情詩詞啊,他寫得很多,也讓人很愛讀。有一天他跟那個——當時宋代有位畫家叫李伯時,又叫李公麟,他是喜歡畫畫的,他畫馬畫得非常惟妙惟肖。這個李公麟畫馬最後得到什麼結果?現生就在床上變成一匹馬——他天天去想這個。所以他和李伯時一塊到寺院去拜訪圓通秀禅師的時候,圓通秀禅師就告訴李公麟:“你不能再畫馬了,你這個天天畫馬,想的太多,你下輩子就(生)到馬裏面去了。”李公麟還挺聽話,李伯時以後他就專門畫佛菩薩像,到東林寺還畫過東林十八高賢,這個《蓮社圖》李伯時畫的。這個黃庭堅他就聽了不以爲然,說:“他畫馬會變成馬,難道我寫點詩詞也會變成馬嗎?”圓通秀禅師這時候對他非常嚴正地說啊,他說:“李伯時畫馬他變成馬,還是他自己的惡業惡報;現在你寫這樣的豔詞啊,來動天下人的那種邪淫的心,那不是變馬的問題,那要到阿鼻地獄去的。”跟他這樣講。這一講,黃山谷還真的被震動了,他就害怕了,以後他真的就不敢再寫了。那麼黃山谷也還是學佛,還是吃素的,所以你看,如果他是借助他的力量,沒有碰到善知識,還是寫那些豔詞,還是造作種種惡業,可不是要下地獄嘛。
所以以他今生的修行,來生得福報享福,依著這個大福報來造種種的惡業,第叁世就墮到地獄裏面去。所以他的五欲的快樂暫時在來生得到,他叁途的劇苦可是無量劫不能終結呀。縱然地獄的業消完了,也很難下世轉到人道,還要變成餓鬼道,餓鬼道償完了,還得(生)畜生道:這個想得人身,難中之難。所以這個衆生在輪回裏面的這種錯綜複雜的因果,以及叁惡道的種種劇苦,我們都不知道。所以才有(此公案),有一天佛用手抓了一把土在手上問阿難,說:“我手上的土多,還是大地的土多?”這是顯而易見的答案嘛,當然阿難就說:“大地的土多。”那手上的這點土跟大地土相比,不能相比。好,佛說:“得人身,(掌中)土。”就是我們在這個世間,這些衆生下一輩子想再得到人身,就像手上的土;失去人的身到叁惡道裏面去的比例,就像大地。這是佛,是五眼圓明,這不是嚇唬人的,就是千真萬確的。實際上我們冷靜地解剖我們自己,我們的舉心動念到底是什麼念頭?我們一輩子的行爲是什麼業力?我們可以說,我們在坐的絕大多數也都是失人身的,都是在叁惡道裏面要注冊的,所以《觀經》的下輩往生,不是談其他人,就是談我們啦。所以我們這些要下叁惡道的人,要趕緊信願持名,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叁惡道。阿彌陀佛的第一願就是國無叁惡道願,就是對我們這些要下叁惡道、造了無量叁惡道的業力種子的衆生,給一個最低限度的安慰呀:你在這個娑婆世界一定要下叁惡道,到了我的極樂世界就沒有叁惡道;不僅沒有叁惡道的事實,連叁惡道的名字都聽不到。這我們就占了個大便宜呀。那真的這個下叁惡道的衆生不求西方極樂世界,非愚即狂啊!這是一個真相啊!所以到了叁惡道裏面去,那就是多少劫多少生沒有一個人依靠啊,佛菩薩雖然慈悲想救我們,我們的業力很重,都靠不上。所以這樁嚴重的後果——只是這個偈子文字少哇,局限在偈裏的文字少,淺顯地來說;如果深廣地來說,一個修行人泛泛悠悠修其他的法門,禅也開不了悟,淨土也靠不上彌陀的願力,那這個後果非常嚴重。大家一定要警醒。
好,請看下面。“夫一切法門,專仗自力。淨土法門,專仗佛力。一切法門,惑業淨盡,方了生死。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即預聖流。永明大師,恐世不知,故特料簡,以示將來。可謂迷津寶筏,險道導師。惜舉世之人,颟顸讀過,不加研窮。其衆生同分惡業之所感者欤。彼曰,我昔何罪,早昧真诠。宿有何福,得聞出要。願廁門牆,執侍巾瓶。余曰,余有何德,敢當此說。但余之所言,皆宗諸佛諸祖。汝但仰信佛祖,宏揚淨土。則無德不報,無罪不滅。昔天親菩薩,初謗大乘,後以宏大贖愆。汝能追彼芳蹤,我願舍身供養。”
好,這是一個總結了——對《四料簡》總結。一切通途法門,它都要靠自力修戒、定、慧,“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是靠自力。靠自力斷惑證真之難,就是螞蟻上高山;那麼相比較,淨土法門是專仰靠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所以這個自力之難和仰靠佛力之易,就構成了難行道和易行道的本質上的差異,這是第一點。第二點:通途佛法它靠自力,一定要見、思惑斷盡才能出分段生死…
《印祖釋《禅淨四料簡》——決行疑以導修(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