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量壽經》之說頌瑞應▪P2

  ..續本文上一頁、癡叁垢煩惱裏面,我們內心都很漆黑、暗冥。佛放光是消除衆生這種無明黑暗的,這叫“消除叁垢冥”。用這個光明來拯濟一切衆生的厄難。拯濟厄難就是解決他的分段生死。八苦交煎——叁苦、八苦、一百零八苦乃至無量的痛苦,都是衆生所必然遭遇的厄難,所以佛的光明來拯濟。這就是用小乘法來度衆生。那麼光明還能開發衆生的智慧之眼。“智慧眼”就等于五眼裏面的慧眼,能夠照見諸法的空性爲慧眼。那麼當我們空性的慧眼顯發出來,就能滅掉我們無明的黑暗——破無明。這就用大乘的妙法來普度衆生。那麼還有就是用人天之善法來度衆生。“閉塞諸惡道”,就是關閉叁惡道。怎麼關閉叁惡道?能夠修五戒十善,就不會到叁惡道裏面去。“通達善趣門”,你能修五常、五戒、十善業道,就能到達叁善道——乃至天道。這是用人天之善法來度衆生。

  這就是佛放光所顯發的佛法——也是用五乘的佛法——來拯濟衆生。那這也是做大施主的一個內涵。那麼這樣在果上就“功祚成滿足”。“功”就是他功德的因行;“祚”就是他果上已經完善了他的福德、他的果位:這些都成就圓滿了。成就圓滿了,他就具有威德,就有光明,就能朗照十方無量無邊的刹土。一切日月的光明,在這個果地上成就的佛光當中,也就收斂了它的光明。就是在佛光當中,日月的光明是顯現不出來的,這就好像是它收斂了——收起了它的光明。

  好,一個菩薩他發誓,在他成佛的這種果地上,最主要的是什麼?就是說法。成佛度衆生,就是以講經說法的形式表達出來的。所以“說法獅子吼”——講經說法像獅子吼。獅子吼一般包含著叁個內容。首先就是你一個說法者,一定要如說而行,如行而說。你說出來的,跟你的行持上要一致,當你自己都做不到的時候就想要別人做到,是不可能的。“有諸己而後求諸人”,所以一切講經說法的都要把它作爲原則,你自己做不到的,你不要去說。然後獅子吼是無畏說——無有畏懼;獅子吼就是決定說——斬釘截鐵,沒有一點含糊,沒有一點懷疑。所以講經說法具有這叁種內涵,他就有獅子吼。當一個人“獅子吼”——像一個雄獅在吼叫的時候,那些小獅子也能夠增長他的威勢,一切百獸趕緊潛蹤——就是那些外道邪見在這個佛獅子吼的說法當中,他都不敢吭聲。

  那以這個獅子吼的說法,廣度一切衆生——度過種種的厄難,滅除無明的煩惱,這就叫法供養。那麼法供養在“廣修供養”當中,它超過一切財供養,這個法供養爲最。所以能夠度化衆生,講經說法,也就等于是“供養一切佛”。在這個過程當中,具足無量功德的根本。無量功德根本實際上就是願、慧。願就是前面的四十八大願;這種慧就是這個偈子産生的誓——這個誓也是從般若智慧生起來的。這個“願慧悉成滿”,都能夠成就圓滿。當這個誓、願都成就的時候,就能成爲叁界衆生中的大雄。“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大雄就成佛了。

  好,這種誓願圓滿就爲叁界之雄,這就等同于跟十方諸佛一樣的無礙智慧。十方諸佛無礙的智慧,是通達法界一切事理、因果、性相、業緣真相的,無不知、無不見的,是“通達靡不照”。佛的這種智慧如大圓鏡,能夠照見一切萬象,纖毫不遺:通達靡不照。所以法藏比丘發願,願我這樣因行果德的功德的力量,跟十方最勝之尊——就是十方諸佛——的所有功德齊等。

  那麼這就是十個偈子——建立誓言。

   最後一個偈子就是請求瑞相感應——就是印證,就是我前面的四十八大願以及我現在發的這個誓能不能實現,請求驗證。“斯願”就是指四十八大願,如果能夠“克果”——能夠成就圓滿的話,叁千大千世界應當感動。這是求第一個瑞相:叁千大千世界要震動。然後第二個,虛空有很多來聽法的諸天、天龍八部應該能夠“雨”——下下他珍妙的天華。

  《無量壽經》之說頌瑞應(二)

  好,這是無量劫前在世自在王佛那個法會的時候,法藏菩薩建立的大願和誓言。這是由釋迦牟尼佛來宣說,就是從無量久遠的一個時空態裏面來追述了這一段。馬上它鏡頭就切在當下釋迦牟尼佛的法會上。那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完了這個偈頌以後——“應時”,就是一說完——他請求瑞相的偈子聲音一落下來,馬上“普地六種震動”——大地震動。六種震動就包括地面的搖動,然後湧起來……一般六種震動幾種表現形式:叁種是形狀上的表達,就是它“動”起來了,它像波濤一樣的,高低“起”起來了,“湧”起來了;然後它叁種聲音——“震”,震動的聲音,“吼”,大吼的聲音,還有相“擊”的聲音。

  現在一聽這個“震動”,就以爲是地震,我們都很恐懼:“哎呀!一地震,那得了啊?那死亡就到了!”好像世界末日似的。但是這個時候瑞應——這六種震動,大家都很快樂,不會有恐懼感——是一個很吉祥的事情。就代表我們的心地,無量劫以來都板結在那裏,震動了,把我們一切善根的種子都給它萌芽了,激活了。通過這個地震,也讓與會的大衆感覺到它的奇特,感覺到這個世間的無常,感覺到我們在夢中怎麼能夠醒過來。所以這個震動裏面包含的意思是很微妙和豐富的。

  你看,這個重大事情的時候都會有震動。但佛說這種震動,包括菩薩要求震動,一定是大吉祥的東西,不會有死人的現象。如果一震,那個地都裂開了,大家“嘩啦”一下都下去了,地面又平了,那就麻煩了。與會法衆都不見了,那到哪兒去了?這次據說四川地震就是會裂開,很多逃命的人就像跳一個一個溝一樣的:它一裂開,如果沒有跳過去就栽下去,它那個地又平了。你看看,到底死了多少人統計不出來——他已經到地下去了。這有點生身陷地獄的樣子了。提婆達多不就是這個樣子嗎?要害佛的時候,忽然地面裂開了,他就栽下去了,地面又平了。這叫生身陷阿鼻地獄。法華會上,釋迦牟尼佛授記提婆達多成佛的時候,實際上他不是在法華會上,他在阿鼻地獄裏。雖然在阿鼻地獄裏面,佛還給他授記。

  好,那麼六種震動,當下虛空之中就雨出奇妙的天華來,散在世自在王佛身上、法藏菩薩身上,乃至與會的大衆身上。虛空當中也法爾自然地出現了音樂——那麼天人可能奏響了音樂。虛空當中出現了一種贊歎的聲音,這種聲音說:“決定必成無上正覺!”就是說,你法藏菩薩必定成就——必定成佛。說他必定成佛,實際上就同時說:你表達四十八大願,包括你這個誓,決定能夠圓滿。所以我們看四十八大願,每一願說“若不爾者,不成正覺”、“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都是直接地把他成佛跟大願的圓滿接上了關聯。

  好,通過這樣的一個感應,給我們的啓示是很深的。爲什麼一說完,大地震動,天雨妙花,虛空出現一種聲音?這表明四十八大願的産生,它緣起的大不可思議。由于四十八大願就是前面講的“一切衆生得到大饒益,一切衆生由于阿難尊者這一問都得到了拯救”,所以這是法界當中一件大事因緣。這個大事因緣得有一個巨大的瑞相來表達的——叫作超世大願——所以法爾自然地會得到這種感應。那法藏菩薩能夠提出這樣的一個瑞相請求,也說明不簡單。說明他知道法界當中的一個奧秘,就是感應之不可思議。這個四十八大願是五大劫思惟出來的,是從他的大慈悲心裏面出來的;那這樁事情在一切諸佛所證的法身裏面,在十方諸佛的慈悲的加被裏面。這樁事情肯定是:十方諸佛了了知道的。所以法藏菩薩有這種自信:我這個“能感”,能不能獲得一種應——相應的東西。那這個十方諸佛“所應”,包括法身功德的應——印證,一者,對法藏菩薩有一種巨大的鼓舞作用,另一方面,令與會的大衆會産生極大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這種瑞相感應、印證,是讓未來的衆生——業障深重得像我們這些衆生——産生信心。因爲現在我們對四十八大願的內涵還是信不及。看看第十八願,你“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就能往生。這很多人還是信不及的:念十聲就能往生,哪有那麼便宜的事啊?所以這種瑞相感應,能夠讓未來業障深重的人——充滿著種種懷疑的衆生,産生信心。它還要達到這個目的。那麼法藏菩薩有這種絕對的信心:一定會有感應的。他真的說起來,“如果我這個願能實現的話,就希望大地震動,天雨妙華”,求這個感應,如果一求,沒有反應的話,那下不了臺。是不是啊?那真的下不了臺,人家與會大衆都會嘲笑:“得了吧,得了吧!你大概五大劫都在那兒睡覺啊!”但實際上有感應,這種感應我們可以理解爲更深層的法身佛的印證,然後是與會的虛空中的天龍八部印證。所以大家就很有信心,法藏比丘也是充滿著歡喜。

  這種法界的一大緣起,從釋迦牟尼佛放光現瑞,到法藏比丘說完大願這種請求瑞相的感應,以及後面阿難尊者面對西方祈求阿彌陀佛現前的印證,你看從始到終都是佛充滿著慈悲,用這些來啓發我們的信心,來鞏固我們的信心。都是用不可思議的方法,這叫神道設教。聖人是以神道設教的,“神”不是神仙的神,神就是不可思議的事。用神妙莫測之道來施設教法,讓我們對神妙莫測的大願以及大願救度的功能作用,産生不可思議的信心。所以《無量壽經》始終所展示的,以及他修因證果全過程,都是不可思議。這就是神道設教的一個特點。

  神道設教——我們《周易》裏面提出來的:聖人都是以神道設教。我們長期以來把“神道設教”以爲是封建迷信,實際上這裏面是具有著不可思議的因果法則的,是具有著在我們現象上凡夫境界和諸佛境界的一種同體互應的奧妙在裏面的。實際上《周易》裏面它也在談這個問題,你爲什麼這一卦下去,顯現的就有不同——它的吉、凶、悔、吝?就會出現它的信息。你如果再有它的變爻、副卦等等出來,基本上叁百八十二個爻把宇宙、人生所有的信息,都能夠給你展示出來。它從哪兒展示?它要有一個體性——易之體,易之體就是“無思也,無爲也,寂然不動”。有一個寂然不動的易之體,但是有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你有感,馬上易之體就會有應,所以這個就是“感應”。“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這是天下至神妙的東西,才能夠你一“感”,馬上顯現出來的。這顯現出來的信息是真實的,是不騙人的。

  那麼法藏菩薩他是從法性裏面産生四十八大願的,這個法性實相也就是一切衆生所證的法身——共證一法身。這樣的十方諸佛共證的一法身,對于法藏菩薩稱性發起的四十八大願,它就是體和用的關系。于是你只要一“感”,無形無相的法身一定會有“應”的。所以“決定必成無上正覺”就是法身佛的印證。這種虛空傳來的印證,不僅是世自在王一尊佛的印證,乃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對四十八大願圓滿成就、普渡一切衆生功能作用的印證。

  好,那麼最後一句話的總結就是:于是法藏比丘就具足修行,圓滿了如是四十八大願,得到印證了,那這個四十八大願就誠谛不虛,是真理,是真實的。“誠”就是至誠、真誠;“谛”,就是它真理的要素是不虛妄的,是不摻假的,是沒有水份的。這就叫稱性大願——稱性發出的大願。有很多人一聽稱性——是什麼意思?稱性就是稱合法性——實相——一真法界——真如的一種東西。所以四十八大願全體就是實相,就是一真法界。這樣的四十八大願是超出世間所有的功能作用。這裏又特別提出“出世間”——“超出世間”。所以你再怎麼說,四十八大願的本質特點就是出世間法。我們千萬不要把淨土法門放在世間法的層面去理解。世間有世間的善法,但這個淨土法門指向的是出世間的圓頓大法,這裏面是不可等量齊觀的。我們可以講儒家文化,講各種善法,我們也要隨喜贊歎,但是從它的境界、功能作用來看,是不能跟淨土法門在同一個層面去比量的。

   那麼法藏菩薩就深樂寂滅。這句話你看,“深樂寂滅”,寂滅就是實相涅槃。前面講四十八大願建立也是法藏比丘在阿蘭若——寂靜處——在那裏思惟,他思惟也是進入寂滅狀態當中思惟。所以他的四十八大願跟這個寂滅法性是緊密相關的,體和用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四十八大願就是從這個寂滅法界流現出來的。他發出來之後,一切由願導行,又回歸到這樣的寂滅法界。所以他無論是出還是入,都要用深心去好樂它——好樂這個寂滅的實相。從實相當中生起西方極樂世界無盡莊嚴的元素,然後一切救度衆生的方法,也讓一切衆生又回歸到這個寂滅狀態當中來。所以自始至終都有“深樂寂滅”,不僅僅是在動態方面的,歸根還是在寂滅的狀態——無量壽的狀態。所以這也反映了我們修行的一個奧妙:如果我們一切修行、一切菩薩道,沒有跟寂滅的法性結上一種互動的話,我們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很難成就,如空中柳絮。所以這個“寂滅”也是超出一切世間的,也是出世間的東西。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師講于東林寺第二屆淨土文化進修班

  

  

《《無量壽經》之說頌瑞應》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