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確指》序分(一)
現在我們來看序分。
一時菩薩自極樂國來,降于娑婆震旦古勾吳地。在會弟子以往昔因緣得蒙化度。菩薩將顯淨土法門,而說偈言:“諸佛之法要,微密不思議,以非思議故,無能盡宣說。牟尼大慈父,悲憫衆生者,說所不能說,導彼今後世。更以異方便,顯示安樂刹,令發願往生,橫截諸惡趣。由佛阿彌陀,大願攝群品,聞名能受持,決定生無惑。若有大力人,專念心常一,成就深叁昧,現前亦見佛。今我如佛教,將開化導門,念爾等迷倒,確指正修路。是非弱小緣,應具難遭想,西方萬億程,一念信即是。”
菩薩說偈已,令諸弟子朗宣一過,複言:“汝等向來學宗玄術,心溺邪修。我以夙緣慈念深故,來此化導。今已首標西方淨土,爲正向正修一門。猶慮未能極信,次當說我名號及我所證,令知說是法者,是大菩薩。善男子,我昔因中以妙湛覺心,照明一切諸所有刹土,衆生所同具足。即以覺妙妙覺,覺明妙心,起無量妙行,度諸衆生。是故阿彌陀佛印我名號,號曰“覺明妙行”。汝等從此皈依,更無疑二。”
時同會者八人,俱合掌至心,念:“南無覺明妙行菩薩!”敬禮而起。菩薩曰:“善哉,如是。”
好,序分就是“降壇化導,首標淨土”。在序分裏面,把這部《西方確指》的重要宗旨、修行路向以及諸佛菩薩開顯淨土法門的本懷都和盤托出。
下面我們依文消義。“一時”,這就是叫“時成就”——六種成就當中時成就。這“一時”是什麼?他並沒有說哪年哪月,或者崇祯癸未年什麼。這就是佛經的一種表述方法。因爲時間是心不相應行法,這個時間是會變化的,記載時間的方式各個民族不一樣。所以不用那種很具象的時間表述方法,而是用“一時”。這種“一時”的抽象表現方法,第一,代表佛教對時間的一種智慧觀照。時間只是我們表述狀態的一種工具、手段,我們本身不要執著這個時間。這個時間怎麼構成“一時”?就是師資道合。這個構成“一時”的成就,就是由弟子八人這種修道的心,然後覺明妙行菩薩在八百年前曾經跟他們是師父,以悲願來救他的弟子——這個緣。這個師救度衆生的悲願以及學生求救度的心,在這裏交感了,在這裏成熟了,相互建立了信任關系,這就成就了“一時”。
降壇的是一位菩薩,不是來自其他各路的神仙。這八個人扶乩大概是請什麼仙來,倒是菩薩來了。而十方世界有無量無邊的菩薩,這裏指出是從極樂世界過來的菩薩。過來了,就“降于娑婆震旦古勾吳地”——地成就。古勾吳地就是現在的蘇州。說起吳地,那追溯遠古,當時古公亶父的叁個兒子,老大叫泰伯,泰伯爲了推讓皇位給第叁個兒子王季——當時古公亶父發現第叁個兒子王季還生了一個很有盛德的兒子,那就是周文王,所以他就有心把這個王位傳給第叁個兒子,但是按照長子繼承製,這又很難說得過去——泰伯作爲長子體察到父親這份心,就離開了自己的國家到了吳地。當時吳地是一個蠻夷之地——不開化的地方,叫披發紋身。泰伯到那裏施行聖賢的教化,那個地方文明程度就很高,就是“古勾吳地”。所以蘇州一帶還真的是:這種道德、禮儀、宗教文化自古以來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跟泰伯的盛德教化是有關系的。指出這麼一個地方,這叫“地成就”。這個地方也很殊勝。
在會的弟子由于往昔的因緣,這八個人扶乩竟然把菩薩感召過來了。這不是偶然的,其實這八個人在八百年前就修過淨土法門,但沒有成功,在這裏迷惑顛倒,還在輪回不已。但是由于八百年前原來的老師已經成就了,都到西方極樂世界做大菩薩了,所以這個師生的因緣關系,感召過來這樣一樁事情。既然有師生的關系,所以這位覺明妙行菩薩一講,他們就會相信。這就是緣很深厚,能得到這位菩薩的教化、度脫。這位覺明菩薩過來,開始循著他們的欲望:你想求身體健康,給你身體健康的方法;想了解你什麼命運,跟你一講,都講得很准。慢慢地他們八個人對這個登壇的很相信。最後菩薩在他們産生信心之後——這叫“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就開始要讓他們進入佛的智慧了。進入佛的什麼智慧?就要顯示淨土往生一法。所以在詳細解說淨土往生一法的時候,先說了個偈頌。這個偈頌,大家要常常去讀誦,去思惟,真的是微言大義!
“諸佛之法要,微密不思議,以非思議故,無能盡宣說。”十方諸佛證到法身——實相真如,他那種無量的智慧如大海,那種不二的、絕待的、圓融的清淨佛法的精要,在我們凡夫層面真的是感覺非常的微妙、秘密、大不可思議!我們不能用心意識去思惟,我們很難用語言去表述。佛法就稱爲“不可思議,無能宣說”,因爲真正的佛法離語言相,離心緣相。佛所證到的一切種智如深廣的大海,一切凡夫衆生不能測度。心無盡故,佛法亦複無盡。以不可思議故,諸佛示現他的報身或應化身來教化衆生,來宣說佛法,是沒有辦法來說盡的。就象釋迦牟尼佛所表述,他在我們娑婆世界示現八相成道,講經叁百余會,說法四十九年——所說的法我們看來已經很多了,叁藏十二部在那兒一擺,我們都望洋興歎——佛告訴我們,對我們說出的法只是象手上的土,沒有說出的法如大地土。因爲我們衆生不堪接受,佛說了也沒意義,所以說了一點點。但是一點點,我們都看得不得了的大,所以“無能盡宣說”。佛是一切種智者,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所以他所說的經典可以叁千大千世界都裝不下。
再就談到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他是“大慈父”啊——是我們這個世間所有衆生的大慈悲父!我們一切苦難的衆生迷惑顛倒,都不了解這個概念——大慈。他在這個世間八千次的往返,示現八相成道,就是由于他有甚深的悲憫衆生的心。他沒有大悲心不可能來到這個五濁惡世。這個五濁惡世——這種衆生的煩惱,這種剛強難化,站在佛的眼裏看來,真是悲憫之極!這是一切天人、有福德有智慧的人遠離的地方,這是一個叁界火宅——洞燒的地方啊!但是釋迦牟尼佛,由于他因地發了五百大願,就要在末法濁惡的時候到這個世間救度苦難的衆生。
那救度,過來說什麼?要講經說法,要我們知道這個世間的苦難——苦空無常,要我們知道我們自性本具佛性,要我們知道還有一個清淨的刹土是我們本有的故園。他要宣說這些佛法。這些佛法都不是我們凡夫常識範圍當中的,也不是我們思惟裏邊的東西。但是佛在很難說的佛法當中,爲了救度衆生故,勉強去宣說,而且反複去宣說——無間說,熾然說,默然說,種種善巧方便說。“說所不能說”,說的是很難說的法。爲什麼很難說?由于衆生都不相信啊!衆生都覺得太不可理解,那衆生對不可理解的,他就會說:“這是迷信,是虛無缥缈,不切實際。”他都會生起這樣一種顛倒誹謗的心。雖然有這麼多的誹謗,有這麼多人不相信,但是這個地球上只要有一個衆生相信,佛也會宣說——哪怕就一個衆生。
這種“說所不能說”,你理解什麼意思?就好像對一個很蠻、很沒有文化的地方,那裏都是赤身裸體生活的人,你能夠宣說:“哎呀!你要有羞恥感,你要穿衣服!”你跟他說,他不相信。你向一個井底之蛙去宣說整個大海、整個天空的情況——和它不相信一樣。但是佛還得說,是要引導末法的衆生來認證當下生存狀態的苦難。實際上這個苦難不是我們應有的,是冤枉的。我們本具的涅槃的常、樂、我、淨,才是我們的常態。來引導我們離開虛妄的八苦煎熬,獲得真實的心性上的安樂。
那麼完成這樣一個救度衆生的目標,就會惠以衆生真實大利——欲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的這個本懷怎麼實現?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實現佛度衆生本懷的方法,但所有的方法當中有一個特別的方法,叫做“異方便”,又叫勝異方便。什麼叫異方便?方便,就是指一切法門——都叫方便。那一切法門裏面最奇異的方便、方便當中第一方便、最殊勝的方便是什麼?就是展示西方極樂世界的妙好莊嚴,讓衆生生起信願之心求往生,這就是一切法門當中的異方便。這個異方便,從馬鳴菩薩、龍樹菩薩、天親菩薩,乃至于我們中土的曆代祖師大德,都是這麼界定的。我們碰到這個異方便,可不要交臂而過啊!
那異方便就是詳細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佛的願力所顯現的無有衆苦、但受極樂的境界,讓我們生起神往之心,讓我們發願求生。我們在這個六道輪回裏面已經無量劫了,在這個世間每個人都感覺到一種深重的苦難:我們的心理狀態——晚上都睡不著覺,五陰熾盛,身體不健康——四大失調;外部,冤家對頭碰面,生存壓力——緊張,環境、資源的汙染,各種人際關系、國際關系的緊張局勢,等等這些。碰到這些,你就會感覺到這些苦難的。在我們最苦難,最身心憔悴的時候,忽然展開了另外一種境界。而這個境界作爲我們世間的一個對比:那是一個非常清涼的世界,這是一個燃起大火的世界。而且那個世界也是我們衆生自心本具的,所以我們求往生是很容易的。還能不去嗎?所以顯示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産生願往生之心——令一切衆生生起願往生之心。你只要願往生,就能蒙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帶業往生。
帶業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橫截諸惡趣”。這個“橫”,注意了!我們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豎”——豎出諸惡趣,一定要斷見惑、思惑才能出離叁界。那麼淨土法門仰靠佛力,沒有斷見、思惑,以信願持名感通佛力,就可以橫超。“橫超”的意思,就可以不斷惑,可以帶業。那麼橫超過去,就截斷了六道輪回的急流。這個六道,站在淨土法門來看都是惡趣,我們可不要以爲只有地獄、餓鬼、畜生才是惡趣。實際上修羅、人、天都是惡趣,因爲他們都是無常的,都是敗壞的,都是苦難的,都是輪轉的。只有到清淨的刹土才是善趣,才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的地方。所以淨土法門告別六道的惡趣…
《《西方確指》序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