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確指》速發深心修淨業、持大悲咒、出家要識心
一時菩薩將臨法會。弟子八人,無朽、常攝、常源、定茂、達本、查定宏、陳定耑、查定敏,恭謹颙伫,齊唱佛號。忽聞異香,從空中來。衆皆歡喜,得未曾有。菩薩曰:“善哉善哉!爾等知今日之會,有夙因否?昔梁武皇天監六年,我出家于北魏之東都淨因寺,爲大比丘。因避亂南遊,住錫雞鳴山麓。時爾八人,依我修學,不久以兵亂各散。我越後二載,示寂于武林天竺。後複于唐僖宗朝,爲清河獻王長子,亦棄位出家。今爾八人,同會念佛,亦由我發心,正如往昔無異。但爾等去我以來,八百余年矣,仍複飄流未反,真爲可悲,真爲可痛。今爲汝等重加發明所修行業,令速成辦,早登解脫。宜各谛聽。”
請翻開文本,看第十叁段:追溯往昔作開示。這一段是二十四會裏面比較獨立成篇的一段。我們看到《西方確指》在二十四次的開示當中,由八人裏面的一個弟子——常攝來集中在一起的,也是衆多人記錄下來的,其中就選擇了一些重要的段落來結集這本書。那麼這一段就比較集中,大概就是在一會裏面所做的開示,所以就做了一個總標題,下面有八小段。這獨立成篇,甚至又帶有一個經裏面的經一樣,也具有“一時”這樣的表達。一時覺明妙行菩薩降臨在這個法會,與會的弟子有八人,有無朽、常攝、常源、定茂、達本、查定宏、陳定耑、查定敏這八個人。這就是當機衆,也是往昔一個師徒的因緣。這八個人經過前面菩薩的開導,對淨土法門就生起了信心,也有恭敬心。所以他們在這個法會上非常虔誠、恭敬地伫立在那裏,齊唱“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在唱佛號的時候,忽然聞到奇異的香味從虛空當中而來。那麼這種現象屬于感應的現象了。我們現在的念佛人如果至誠念佛念得清淨的時候,也會體驗到忽然有一股奇異的香味飄來。而且絕對不是世間的香味,或者你的佛堂裏面並沒有燃香,但聞到了這股香味。
這是什麼原因呢?大家了解淨土法門,也會覺得是很正常的現象。由于西方極樂世界是由無量珍寶合成的,每一個珍寶由百千萬億種寶香來合成的,所以它的珍寶都有香味,包括整個的蓮華都能放出香。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寶香彌漫的刹土。如果我們透過持念這個名號的通道,把我們娑婆本土與極樂淨土作一個溝通,那麼極樂世界的那種香味就能透過名號的音聲傳達過來。所以這個時候聞到的香味是從極樂世界過來的。古往今來很多臨命終時往生的瑞相,其中有一個就是“異香滿室,天樂迎空”,常常會這麼表達。那個音樂也是西方極樂世界過來的,這個香味也是從西方極樂世界過來的。這種感通的渠道一打通,馬上極樂世界的信息就過來了。所以這八個人在至誠恭敬唱念佛號的時候,聞到了極樂世界的香味。這些人就皆大歡喜,“得未曾有”。這個是很奇異的現象,但是很真實的現象,每個人都能聞到。而且這個香味就具有讓我們衆生心地清涼、伏滅煩惱的功能作用。寶香做佛事。
覺明妙行菩薩就在這裏做開示了。這個開示首先是追溯往世的這種因緣——跟這八個人的因緣。菩薩說,善哉善哉,你們——“爾等”就是你們——知不知道今天我們相會在一起不是偶然的,是有宿世甚深因緣的。這個因緣對八個人來說,他(們)不了解。因爲我們一轉身投胎就有隔胎之昏、隔陰之迷,把前世的事情都忘了。那菩薩有宿命通,能了解一切。所以菩薩就說,在梁武帝的時候——“梁武皇天監六年”,在公元507年,“我”——就是覺明妙行菩薩,說:“我出家在北魏的東都淨因寺。”這個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有十六國,十六國最後由拓跋焘統一了,就形成北魏。北魏政權從祁連山那種地方過來就入主中原,建都有兩個首都。北魏政權都是很信仰佛法的,所以當時北方的造佛像、建寺院,那是形成一大壯觀的佛教新興時代。那麼覺明妙行菩薩,我們知道他在東晉明帝的時候就已經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時候是公元322年。公元507年這個時候他又出家,是什麼?這時候他就是極樂世界過來的菩薩示現爲一個大比丘,這就是他隨緣度化的一個身份。
住在北方,當時戰亂,南北朝常常打戰。首先,他們少數民族這一部分——五個大的少數民族,叫“五胡亂華”——我們一般叫。他們之間就有持續不斷的戰爭,然後南方、北方有時候也會掀起戰爭,都想統一。所以在北方很亂的時候,就避戰亂向南方而來。在這個魏晉南北朝時期,第一次移民的高潮就是北方的人向南方遷移。東晉政權的文化發達:北方的這些貴族、士族南移——就是從黃河以北到長江流域這一帶,使南、北文化做了一個大的交融。慧遠大師實際上也是那個時候避亂南遊的,那時候在襄陽,也是發起了戰爭,道安大師遣散弟子,慧遠大師就准備到廣東羅浮山去的——那南方相對比較安定。覺明妙行菩薩這一世做比丘的時候也是向南方走,就住錫在雞鳴山麓。一般南方可能走得最南邊的,就在廣東一代。所以廣東有很多客家族,實際上就是從北方移民過去的。在廣東翁源縣連接狗耳嶺的這座山叫雞鳴山。
“當時就是你們八個人依我來修學佛法。但修學不久,由于兵亂——戰亂,又各自逃散。就在兩年以後,我在武林的天竺寺示寂了。”示寂,圓寂了。武林屬于浙江的杭州,叫杭縣。這是一次往昔的因緣,在梁武帝的時候他們結上了師徒關系。後來又在唐朝唐僖宗的時候——那就又過了叁百多年,大概在公元873年到888年——這是唐僖宗做皇帝的年代,覺明妙行菩薩又示現爲清河獻王的長子。出生在王侯之家,然後也棄位出家做比丘了。“當時你們這些人也在我的座下修念佛法門,也是由我來發心修念佛法門,正如在梁武帝那個時候一樣。”但是在唐朝“修”這法門,也還是沒有解脫。“你們從唐代以來,離開我已經八百多年了,現在還在六道當中飄零,流浪,不得解脫,真是可痛可悲的一樁事情。我不忍你們的痛苦,又來到你們身邊,爲汝等重新來開發領會應該修的道業,令汝等快速地成辦道業,早日解脫輪回的苦難。你們應當認真地聽聞。”這是覺明妙行菩薩對往昔宿因的一種追述。
示無朽曰:“汝向者雖從事玄門,而能恭敬諸佛,當知即是夙因。今宜速發深心,精修淨業,爲諸人唱導,無空擲後此□十叁年光景也。付汝偈言:“八百年前有勝緣,今來相遇指青天。已知本地中秋月,莫向長江覓渡船。”
下面就有八段——分別對八個人的開示。對這八個人的開示都是應機的:知道哪個弟子的特點是什麼,根機是什麼,毛病在什麼地方,怎麼樣對治。所以這八個人,我們理解爲我們修道人八種不同的根機。我們每個人在這個開示裏面可以找到相應的一段,來落實在自己的心上。第一段就是“速發深心修淨業”,就是快速地發起深切的心來修行念佛法門。這是對無朽的開示——無朽是八人當中的頭目,對他說:“你一向以來雖然從事道家修行的功夫,但還是能恭敬諸佛。從這個行爲來看,就知道你宿世有佛緣。”一般修其他的外道的人,對于佛教是很排斥的。但是無朽卻從來不排斥,而且很恭敬,這就說明他往世的因緣了。“現在你沒有遇到善知識,沒有遇到好的法門,還在這個道術裏面不能出來,這是很悲憫的。你現在要迅速地發起深信之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這個“深信”用善導大師的解釋,包含兩種內涵。深信什麼?首先是深信:自己是罪惡生死凡夫,無量劫以來常沒常輪轉,沒有出離之緣。第二個要深信:(對)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救度我等,不加懷疑,沒有憂慮,乘彼願力決定往生,要深信這一點。
這裏覺明妙行菩薩也讓他迅速地發出這種深信之心。深信自己自力修行——尤其修道家的功夫,是不能解決輪回的。要深信阿彌陀佛救度的力量,當生就能解決問題。相信了這個,就能夠一往情深、萬牛莫挽地去執持名號。“你自己要老實念佛,信願念佛,而且要以這樣的行持來爲他人做開導,引導其他人也信願稱名。你只有這樣做才不會虛度未來一十叁年的光景。”實際上這話已經告訴:你的壽命還有十叁年,你一定要以念佛法門自行化他,才能夠圓滿十叁年的功夫。就給他一個偈子:“八百年前有勝緣,今來相遇指青天;已知本地中秋月,莫向長江覓渡船”。今天能夠遇到一起是八百年前的善因所導致的,這很不容易的。今日來相逢在一起,大家在這裏指青天。“青天”是什麼?原來我們也有青天,但被烏雲遮蓋了。現在透過正信、正見的智慧般若之風把這個烏雲遣散了,所以青天朗然在前。知道了正修的法門,知道了極樂世界,這就是“青天”。現在已經知道本地的中秋月:“本地”就是我們的本地風光;“中秋”代表那個月亮是圓滿的。我們心地本具的智慧“月亮”就在我們的內心。所以就不需要到外面去尋找渡船——莫向長江覓渡船。就是不要再叁心二意,不要再修其他的法門,要一門深入,回歸自己本具的故園。這是第一個開示。
示常攝曰:“汝常持大悲神咒,雲何而持?”答曰:“所持之咒,曆曆分明。能持之心,了不可得。”菩薩曰:“能如是持,是名真持。有偈囑汝:“汝持大悲咒,應識大悲心。離名亦離相,以此度群生。”
第二段開示是如何持《大悲咒》,這是對常攝的開示。知道他每天的功課是持《大悲咒》,所以就問他:“你常常持《大悲神咒》,是怎麼持的呀?”常攝回答:“我持大悲咒,是所持的咒曆曆分明,能持的心了不可得。”這個也是一定的水平了:這樣的持,也就是他的心和這個咒融爲一體了。以這個咒攝住了他的心,所以他全體的心就體現在咒上,這是曆曆分明了。所以覺明妙行菩薩對這個持法加以肯定:“你能這樣持,就叫真持《大悲咒》。”給他一個偈頌:汝持《大悲咒》,應識大悲心;離名亦離相,以此度衆生。要了解大悲咒是什麼樣的心的展示?這是千手千眼大悲觀世音菩薩那種極度悲心的展示,也…
《《西方確指》速發深心修淨業、持大悲咒、出家要識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