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確指》精誠持咒除恐怖、祈母病愈法、何名念佛人
查定宏問:“持咒時,多生恐怖,求示方便。”菩薩曰:“誰來怖汝?誰是受怖者?由汝夙生習氣不淨,故從微想中,忽現此相耳。汝但精誠誦持,自當除滅,得如意意順,善能護伏煩惱,而造入玄微。何恐怖之有?”
請看第二十九段:精誠持咒除恐怖。這是查定宏來請問菩薩,說:“我持咒的時候,常常生起恐怖的心,請求開示一個方法,讓我除掉恐怖。”菩薩就開示——這種開示要讓他了解爲什麼會生起恐怖,首先就問:“誰來恐怖你?誰是受恐怖者?”實際上很多的情緒反映都是自己妄想出來的。沒有一個人來恐怖你,也沒有誰來受這個恐怖;沒有能怖和所怖。事情的真相:“我”是假的。“我”都是假的,還有誰來恐怖我?如果沒有一個“我”,就沒有對待的他人。所以能恐怖、所恐怖,都是沒有的。那爲什麼你又會生起恐怖的現象呢?實際上這就是由于你多生多劫以來煩惱習氣在內心——不清淨,就從這個業識的、不清淨的心裏面起了一個妄想,由這個妄想忽然現出了這種恐怖之相。所以這個恐怖的境界是你妄想出來的。
這一點很重要。我們閉關念佛,很多人就談到,他一入關就覺得很害怕。害怕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他害怕黑暗。特別是些女居士害怕黑暗,就認爲黑暗當中有東西,有人在恐怖她。所以她就越想越害怕,這個風吹門一下,她就:“誰喲?”她一害怕,就高聲念佛,又想想念大悲咒,又什麼……等下又覺得有人在她床旁邊,甚至跟她躺在一起;最後她又換一個床,還是感覺躺在一起。所以她就不敢睡覺,一天到晚恐怖不已。就有一天晚上——甚至到了十二點,都有一個監香師給我打電話,說有一個居士實在不得了了,她害怕至極,非要我去跟她講一講不可。搞得我也沒有辦法,就跟他到她寮房問:“你怎麼回事?”她說她害怕,有人要害她,就在她床旁邊。甚至看看門:“哎,可能就在門旁邊。”這些都是妄想出來的,所以我教她:“這些都是你的幻想,由你的心變現出來的。沒有這個事,我們什麼都沒看到。風吹門是正常的,你不要風吹門,好像就有人來敲你的門或打你的門——都是你妄想出來的。”
還有的人實實在在感覺到太恐怖了,就是他能看到滿房間都是蛇,在窗戶上,在床上,在什麼地方……讓他走路都走不開。但是其他人看不到,他看得到。他一看到就覺得不能念下去,要出來了。那監香的就會鼓勵他:“這是業障現前,你正是要念,一定要咬緊牙關念。”還真的,那個居士聽話了,就在滿屋子都是“蛇”的情況下,他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地念,念了兩天,“蛇”沒有了。那個“蛇”從哪兒來啊?也就是他妄想出來的,當然是他多生多劫的業力。那些蛇是帶有瞋恨的毒氣的,他把那些“蛇”——毒,給它逼出來了,而且通過念佛把它消失了。你看看,他不是得到大的好處嗎?所以這些境界現前你要觀空,然後抓住這句名號。這是最好的方法。菩薩這個開示也是:你在這個時候精進、真誠、一心一意地誦持這個咒,這些恐怖的境界之相自然而然就會除滅。那恐怖之相現前和它的除滅,就是消業障的過程,所以內心就能得到一種輕安。業障撤除了,壓力沒有了,他心就舒展開了,他善的東西就起來了,就能夠伏住煩惱。進一步,你這個咒繼續念下去,就能夠契入到心性的微密之處,開發自性的寶藏。如果是以這個咒的一種強緣的力量把我們自心善的一面給它串習引領出來,那就是好的境界現前了,法喜充滿了,恐怖境界就永遠沒有了。“何恐怖之有?”
所以大家念佛出現恐怖的時候,千萬緊緊抓住這佛號,就像抓住一個救生圈不放。只要這句佛號抓得住,一切恐怖馬上就會消失。這是阿彌陀佛因中發了大願的。法藏菩薩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知道一切衆生都有恐怖——由于他的業障重嘛。欠了很多債務——命債、錢債、情債,肯定就怕冤親債主各方面來找他,他內心有恐怖的。他做了壞事就有鬼的,有鬼就是害怕。一切衆生都有恐怖,所以法藏菩薩發願:一切恐怖爲做大安。“我要爲一切恐怖的衆生、畏懼的衆生做大安心、大安樂、大安慰。”所以你只要念佛,一切恐懼的境界都不現前,都會消失。你可以試試,如果你做夢的時候,夢中有人追著你殺,或者老虎趕著你殺——那種非常恐怖的時候,你千萬把這句佛號念出來,一念出來恐怖的境界馬上消失——立竿見影。在夢中是這樣,那在現實的情況也是這樣。現實恐怖的境界——車禍、空難、地震、火災、水災,這種恐怖境界現前時候,你還是念阿彌陀佛,它就會轉換。因爲現實也就在做夢。夢中的境界能轉化,現實的境界也能轉化:你只要精誠地去念這句佛號,就能除滅恐怖的境界。現實恐怖的境界是由于我們多生多劫無明、習氣、妄想裏面現出的境界,不是真實的,也是由我們的心顯現出來的。大家了解這個事情的真相,就依教奉行。
陳定育爲母疾致禱,問作何功德,可獲全愈?菩薩示偈曰:“孝首萬德,孝貫叁才,大哉孝行,人倫之師。汝以好心,求愈母疾。汝當安適,念母痛楚。汝食美味,念母減食。汝衣輕軟,念母膿血,汙其衣襟,露其胸脅。如是思維,夙夜靡處。歸命大聖,精誠不二,力行衆善,仰答四恩。願母福益,願母壽增,願母病愈,願母體康。覺明菩薩,爲汝依怙,苟如其言,無願不果。”
請看第叁十:祈母病愈之法。這涉及到孝道了。在《西方確指》裏面,有不少的篇幅談孝道問題。從中看到:不僅我們中國的上古文化——儒、道文化,重視孝道,佛教仍然重視孝道,甚至更爲重視。弟子陳定育他的母親生病了,他來祈禱,問菩薩:“自己做什麼功德,能夠讓母親的病康複?”菩薩就開示了下面的偈頌。第一個偈頌:孝首萬德,孝貫叁才,大哉孝行,人倫之師。這跟儒家文化真是一脈相承,儒家就講到孝爲百行之先,孝爲萬德的根本。《孝經》開宗明義第一章,孔子對曾子就說:“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訓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就是上古的先王之道有一個最高的德——“至德”,有一個重要的道,來治理天下,這個治的要道就是孝。以孝治天下,老百姓相互和睦,君臣上下沒有怨恨之心,天下太平。那麼這個孝是“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是《孝經》裏面的一句話。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做人的根本。那“教”——一切教化的手段,都是由孝裏面引發出來的,它的禮、樂、政、刑都是由孝延伸出來的,它的根本是孝。儒家講《六經》,《六經》最後一部——《孝經》,就是一個歸宿——總結性的一部經。那孝的具體內涵: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終”,最終的終。就是在家裏,你表現爲贍養父母,問候父母,順應親心這樣的行爲;然後移孝作忠能夠事君——以忠事君;最後要立身行道,揚名後世,以使親榮。整個中國的禮樂文化、政治文化實際上最高的境界就是孝。
那麼我們佛教傳到中國,也很重視孝。這個《梵網經》,大家看到,《梵網經》有句話:孝爲至道之法,孝名爲戒,亦名製止。佛教非常重視戒律,菩薩的叁聚淨戒、無盡的戒,實際上歸根到底就是兩個字——孝順。孝是最高的戒律精神。以這個孝,就能成就至道之法——就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法。所以《梵網經》講每條戒,大部分就講以慈悲心,以孝順心來持這條戒。爲什麼不能殺生?爲什麼不要吃肉?一切六道衆生皆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你對他孝順都來不及,怎麼能去殺他?怎麼能吃他的肉呢?由這個孝順心故,我們要不殺生,要不吃肉。它是有理論依據的。那麼覺明妙行菩薩在這裏就把儒、佛的孝融合起來加以開示。實際上儒、佛心法有共同之處,在孝的這一方面,是不謀而合的。所以孝是萬德之首。孝貫通天、地、人叁才。“叁才”就是天、地、人。孝是天之經,地之義。頂天立地的人——中間是人,能夠承載天地之道,參贊天地之化育,就是靠孝來推動的。“孝貫叁才”,偉大呀,孝的善行是一切人的倫常之導師。
做了這個贊歎之後,菩薩就開示陳定育怎麼樣爲母親的疾病痊愈來用心。現在你以一顆孝心來求母親的病痊愈,好,你就得要存什麼心呢?現在你身體健康、身體安逸的時候,得要思惟你的母親生病的痛苦;現在你吃飯味道很好的時候,得要思念你母親由于生病吃不下飯的情況——“減食”;你穿的衣服很幹淨、輕軟,你得思念你母親生病,身上流膿流血,衣服都被膿血所玷汙了,瘦骨鱗峋露出胸肋的情況。這樣思惟,你就日夜地挂念你母親的不安,念念思惟母親的病痛。那由于母子連心,母親的病痛就是等同于一個孝子的痛,所以一定要想方設法解除母親的痛苦。但怎麼解決呢?自己又沒有能力。所以就歸命佛陀,佛有能力解決一切衆生的痛苦。你就祈求佛來解決這個問題,用至誠不二的心來歸命佛陀,在行爲上盡量努力地行衆善。這時候你得要放生——爲母親放生,做慈善事業。印經、建寺院、造佛像等等利益衆生的事情,你都要去做。報答四恩:佛恩、國土恩、師恩、父母恩。這樣的“仰答四恩”,然後你以這樣的歸命佛陀、力行衆善來祈願:願自己的母親得到福報,願自己的母親壽命增長,願自己的母親疾病痊愈,願自己的母親身體康健。“當你這樣至誠祈願的時候,覺明妙行菩薩就會加持你,給你依靠。如果你真的按我這個開示去做,在心念上,在行爲上落實,你母親的病就能痊愈,你祈禱的願都能圓滿。”這是菩薩教他的方法,我們也可以效法。
定茂欲舍持咒而念佛,請問。菩薩曰:“汝欲舍持咒而念佛,一志專修,最妙。但汝未知法要,只可名爲持齋好善之人,不得名念佛之人。何以故?欲泛大海,必具大舟。欲馳千裏,必擇良馬。故念佛人先須具大手段,割絕牽纏,打開塵網,直下即念是佛,即佛是心,乃至離即離非,頓入如來大光明藏。如是乃名正念念佛,得名爲念佛人…
《《西方確指》精誠持咒除恐怖、祈母病愈法、何名念佛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