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方確指》精誠持咒除恐怖、祈母病愈法、何名念佛人▪P2

  ..續本文上一頁也。汝應善解此義。”

  請看第叁十一:何名念佛之人。定茂想舍准提咒而專門念佛。前面我們知道這個定茂是專門念准提咒的,現在可能經過這段時間開示,對念佛一法越來越有信心,他就想舍咒來念佛:“是不是可以?”菩薩給他開示:“你現在想舍去原來持的准提咒,而一心一意專修念佛法門,最妙。”你看,給他非常肯定的回答——“最妙”:這是最好的一件事情。可見菩薩的本意是要令一切衆生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名號。但是菩薩在前面開示,並不想強加自己的意志:原來你有什麼好樂,隨順你的好樂,你把持咒的功德回向也可以。但是菩薩的本意——也是一切諸佛的本意,希望衆生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如果他自己覺悟,把自己持的咒放下,來表示願自覺地念佛,那佛菩薩會給他正面的肯定:這是最好的方法。“你雖然想一心念佛,但並不了解淨土法門的法要。”就是深信切願,並不了解,以及這個法門的殊勝,阿彌陀佛的本懷,淨土持名法門的施設。這些原始要終——原理、方法,你不一定了解。不了解,你只是念佛,也只能叫“持齋好善之人”,不能稱之爲“念佛之人”。說你是念佛之人,這要有內涵的,名實要相符的。沒有這個念佛內涵在裏面,只是一個持齋好善之人。持齋好善之人,就是你只能得點人天福報而已,解決生死問題那是不可得的。

  爲什麼這樣說呢?要航海——航海家要渡過海洋,他要做准備。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他得要找那些王室人員給他造很大的船,積累很多的東西——這個糧食什麼,才去航海啊。這個准備要充分,才能發現新大陸。所以“欲泛大海”必須要具備大船;你想要馳騁千裏之外,一定要選擇良馬。一匹千裏馬,你才能到達千裏之外。所以念佛人你要了生脫生,截斷生死輪回,快速成佛,這樣一個大的目標,你首先要大的手段、大的氣魄。這個大手段、大氣魄是什麼?就是要割斷、杜絕這種家親眷屬的牽挂糾纏,要打開五欲的塵網。你看,我們多少念佛人口裏念念佛,對家親眷屬、五欲六塵一刻都放不下。你就沒有“具大手段”,想要成就往生很難哪!最多是一個持齋好善之人。所以真的是:念佛往生是很容易,但具有深信切願之心卻太不容易了。這就是:淨土法門萬修萬人去,落實在我們凡夫頭上可能就萬修一二去了。因爲他不具備這個大手段。隔斷這些家親眷屬的牽挂,打破五欲六塵的塵網,直下——當下,這一念心——至誠的、深信的心:即念是佛,即佛是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這時候我們能念的心、所念的佛號就是同質的,就是以空印空、似水投水的。如果你五欲六塵一點都放不下,帶著這樣的心去念佛是不相應:這是水和油的關系。

  乃至于你直下念這句佛號“離即離非”。你說是“即心即佛”也不是,“非心非佛”也不是,它是離開我們凡夫那種認知系統和語言表述的。它是大不可思議的一個法門:我們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說它是有和無,即有即無,非有非無,都不是。離開了這四句,離開了凡夫的那種思惟、生滅的範疇,頓然地是一種至誠的、清淨的信心,跟這個佛號融爲一片的時候,就“頓入如來大光明藏”——阿彌陀佛大光明的寶藏。大光明寶藏就在名號裏面,名號就是實相;我們當下能念的心是至誠懇切的心:就是實相對實相。于是我們這個正覺的蓮華就長出我們的煩惱淤泥之上,就能夠跟佛光對接了。說起這個大光明藏,我還想到我們這次淨土文化進修班。我們講《無量壽經》,正講到阿彌陀佛十二光的時候——無量壽佛亦號無邊光、無礙光、無對光、清淨光、炎王光……這些光都講完了,哎,這時候還真的大家感覺到很有光明的樣子。其中有一個信衆——居士,正在認真做筆記,她的手機響了,是發來一個短信。她打開那短信竟然出現一句話。出現什麼話?“與阿彌陀佛光明對接。”你說說,這個是很不可思議的,肯定這個短信也不是他朋友發過來什麼,就是她在認真做筆記的時候,就是講阿彌陀佛十二光的時候,一個短信發過來——“與阿彌陀佛光明對接”。對接可不是頓入嘛!所以阿彌陀佛的大光明藏就在當下,就在名號裏面。

  我們每一位衆生都是被阿彌陀佛的願力光明之海托起來的,只要有大的手段割斷牽纏,打開塵網,直下念佛,我們就安立在大光明藏海上。所以爲什麼一念信心即得往生,你一念回光,就能契入到彌陀的光明願海。你可不被這光明願海緊緊地攝受住了嗎?你再也不能跑到六道輪回裏面去了。這就是“一念即生”的意思,它是真實不虛的。這就是大不可思議,不在于功夫,一念頓入。其實我們往生也是一念往生的,我們念百千萬億聲佛號就是成就那一念的。臨終十聲往生不是說非得要念十聲不可,乃至一聲都能往生。就看這一聲,只要相應了就往生了,不一定非得要念滿十聲不可。所以這樣的一個心態,這樣的一種念佛才叫“正念念佛”。什麼叫正念?具足深信切願爲正念;圓發叁心——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這是正念。以這樣正念的心態來執持這句彌陀名號,聲聲懇切,念念都是出離,不求人天福報,不被世間的家親眷屬、五欲六塵所牽挂,這樣才叫真正的念佛人。具有大的作略手段、大丈夫氣概,才能成辦往生一事。“你就應該善于理解這段開示的意思。”我們大家都說是淨業行人,但是不是真念佛人,可以把這段話的開示做一面鏡子對照一下。如果還停留在持齋好善的水平,一定要提升到真念佛人內涵的層面上。

   ——2009年11月8日大安法師講于秦皇島

  

《《西方確指》精誠持咒除恐怖、祈母病愈法、何名念佛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