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就趕緊到堂上,上堂就問這個功德天,說:“門口有個黑暗女,說跟你是姊妹關系,是不是這個樣子啊?”那個功德女:“是啊!我們是姊妹關系。你只要接納我就必然要接納我的妹妹呀!”“哦”,這個主人一看,一掂量這兩者關系,就說,“好了!你可以離開了,我也不接納你。你們倆都走。”功德天和黑暗女都離開這個家庭,這個主人才如釋重負,心生歡喜。
那你看人生也是這個情況:你得到一個好處的時候,必然會伴隨著一個不好的東西。世界上沒有什麼完全好的東西。比如你當官,當你當了官的時候,你就很忙,你就沒有自己更多的自由。他基本上就交給國家了——所有的時間都要由下面的人安排了。那些很有名的人:你出了名啦,大家就來找你了;你作爲公衆人物,大家都在注意你了,你的一舉一動、你的一個小小的毛病,都被報紙曝光、放大了;而且大家都追著你,你到街上一出現,就被圍得團團轉了,你都沒有個人的自由了。就好像一個出名的人說——最後苦惱到什麼程度?“哎呀!有什麼辦法讓我不出名?”你出名就有出名的煩惱,你當官就有當官的忙碌——無官一身輕。它這個好壞都是伴隨著的,你不能說你得到了好的地方,壞的地方就不要。所以要知道:人生就是功德天和黑暗女——是如影隨形的。了解這樣的一個情況,我們是不是更有睿智啊?更有智慧。再觀照這個叁界——這個欲界裏面,你再怎麼樣的命運,它都是火宅。有這個身體就是苦,有什麼安樂可言呢?了達這些東西,就息想無求:把這妄想全部停下來,無所求。所以佛經常常講:有求皆苦,無求乃樂。所以無所求就是走向了修道的道路。有所求就累了,這八苦裏面叫求不得苦。
那往往人在求不得苦當中有貪心,他就不斷地去求,這就是愚癡。要知道這世間上你得財富——你就是得到一塊錢,都是命運決定的。何況你要得到大的功名、大的富貴、大的官位,這哪是憑著你的智力就能夠得到的?有很多人總認爲自己勤勞可以致富,挖空心思去想辦法。會那麼容易嗎?現在網絡有句話叫“勤勞出窮人”。爲什麼會勤勞出窮人呢?你再勤勞,你命中沒有,你就一天到晚都不睡覺去勤勞,你能賺多少錢?如果說這些功名富貴都是靠你一天到晚挖空心思就能求得到的,那麼蒼蒼之天、赫赫正直的神就沒有作用了?所以要知道:你就是勉強求得的,也是你命中有的;你命中沒有的,你就是挖空心思,用盡手段,想祈禱天神憐憫都是不可以的,都是不可能的。我們古人都很相信這個——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有個公案,說唐代有個宰相,叫韓滉之。他這個宰相府都有些官員嘛——吏。官吏:官就是宰相;吏就是幫他做事的助手。有次叫一個吏過來,他卻遲到了,宰相很生氣,就要鞭打他。誰知道這個吏說:“你不要生氣,我還有別的工作要做,所以耽誤了。”韓公說:“你是我宰相府裏的屬員,你還有什麼工作可做?”這個吏說:“我被陰官所派遣。”就是陰差,閻王爺請他做事。韓公說:“你在那裏做什麼?”他說:“我在那裏管叁品官員以上的食料。”就是吃飯的食料。韓公聽了就不相信:“還有這等事!好,那你看看我明天將會吃什麼呀?”他的下屬就用一張紙把他明天要吃的東西先寫下來,交給他來做驗證。看看他說得對還是不對。第二天早上被皇帝召入宮中,恰巧大官進了一個飲食,叫糕糜——這是皇上吃的。一大塊割了一半賜給宰相吃。吃完之後皇帝就問:“好吃不好吃啊?”那當然不管好吃不好吃,這個宰相都說:“很好吃啊!感謝皇恩!”好吃,皇帝又給他一盤了。皇帝賜的,那也只能勉強吃。這一吃就脹肚子,一脹肚子呢,趕緊就派太醫來治療。由于吃得太飽了,所以就給他開了橘皮湯。橘皮湯一消化,到了晚上再喝點漿水。就被這個腹脹、治療折騰了一天,第二天才恢複正常。第二天一想到這個吏的情況,他就把那張紙展開一看,果然上面寫著:兩盤糕糜,叁碗橘皮湯。
那個食料寫得很清楚,宰相很奇怪,就進一步問:“難道人間的食料,陰間都有安排嗎?”這個吏說:“是啊!它都是按品級來安的。”叁品官員以上的是每天支食料;五品以上有權的人就十天支一次;如果是五品的官位但是沒有實權的——有點像人大政協這樣的,他也是有級別但是沒有實權的——就一個月支一次;如果是六品至一命的,就一個季度支一次;如果得了點任命,但是他不食祿——不食祿就是沒有正式的權位,就一年支一次。陰間裏面都有這樣的一個分配。所以才知道一飲一啄都是命中注定了的。你吃多少乃至你一天吃多少,它都定在那個地方:古人談這些東西他常常會講述。一個人一旦知道這些情況,他強求之心——勉強求的心,自然就會下來。
再加上如果是你命中沒有,你挖空心思勉強得到的東西,實際上不是好事。你命中沒有,勉強得到的:你只有侮辱,沒有榮耀;最終只有損失,沒有獲得;而且有殺身之禍,沒有利益衆生之功;有損害自己道德的災禍,沒有進善之福。這樣,天神都會厭棄,善神都會不保護:勉強求得。現在很多人由于不信因果就勉強求,包括做官,想方設法去托門子,走關系。實際上你命中沒有那個官位,或者你只是做一個處長的位置,你一定要去當個部長,這東西都是災禍。《孟子》裏面講,孟子曾經有個學生,實際上他在孟子下面聽了一段時間課,聽不進去——聽不懂,就退學了,叫盆成括。他是齊國的人。結果呢,他回到齊國之後,忽然當上了上卿,就是官位很高——高官。當消息傳到孟子這兒來的時候,孟子就說了句話:“盆成括死矣!”孟子就有這樣的一個預言:他當了這個大官,死期也快到了。果然不到一年,就有什麼樣一個變故?盆成括真的被齊王給殺了。下面的學生很奇怪,就問孟子:“老師,你怎麼一年前就知道他要死呢?”孟子說了句話:“盆成括有小才,並未聞君子之大道。所以他現在得到高位,足以殺身而已。”取殺身之禍而已:你得上卿這樣一個高位,又是用一個小聰明的方式,用小人的心理去站在這個高位,那可不是麻煩嗎?小人就是嫉妒,不能容忍別人,拉幫結派,一切都是個人的利益在前。你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會得罪上上下下的所有人,你可不是殺身之禍就到來嗎?所以你沒有這個命,忽然到了高位,足以殺身而已。就像原來文革的王洪文一樣,如果在廠裏面做個保安處長、保安科長,他一輩子將會活得很好。忽然要他去做黨和國家領導人,甚至還要做接班人,那可不麻煩嗎?他沒有這種水平,他沒有這種心量啊,他沒有這種德性哪!那你不是害了他嗎?這一定要注意,所以“衆中有識者思之”。
一者,天下大恩,莫過父母。父母而在,堂前活佛也。父母而沒,猶可追報也。試思此身從何而來?何由而長?乃不能反本尋源,盡心盡力,敬事承順。而至有結怨于父母而不顧,自利其妻子而不養,更甚至有病而不知,死而不葬,或一言亦報複如平人者,是皆禽獸所不若也。嗚呼!人而禽獸不若耶?可畏哉!衆中有識者思之。
好,第四點就談到孝道問題,普天之下對我們最有大恩的莫過于父母。父母還在世就是堂前的活佛,恭敬供養父母等同恭敬十地菩薩的功德。父母去世之後,還要慎終追遠,還要祭祀。要常常思惟我這個身體:人的生命是最重的,最重要的身體從哪裏而來?十月懷胎出生下來,自己沒有一點能力,是怎麼成長起來的?思惟這個,就得要返本尋源,盡心盡力來近侍奉承父母。這是一個修道人、一個正人君子應該的行爲。好,現在不這樣做,反而結怨于父母。跟父母結怨,不聽父母的話,跟父母斤斤計較。父母教訓你一句,你就要爭辯,甚至不理父母,把父母看成仇人。再就是娶了妻子只顧妻子小家庭的利益,對父母的生活不關心,不照料,有疾病不去治療——就是父母有病都不知道。甚至現在很多農村幾兄弟本來要輪流贍養父母的,幾兄弟就像踢皮球一樣的,你踢給我,我踢給你,誰都想把父母推到外面去。上次聽內蒙古的一個居士說——她說得都很傷心,她的一個親戚竟然把年老的母親用摩托車推到大沙漠裏面去抛掉。抛棄母親,現在出現這個事情!再就是父母去世,不去埋葬;或者父母給他講一句話,他就要報複,就像對一般人——都要報複的。這些都是禽獸都不如的行爲。那個羔羊還有跪乳之報,慈烏還有反哺之恩,你連這個羔羊和慈烏都不如。所以這就慨歎:“嗚呼!如果做一個人,在對父母行孝方面都不如禽獸的話,那是十分可怕的事情。”現在甚至惡劣到殺父母的程度:這一二十年,殺父母這方面的報道常常聽聞到。這都是人心已經蕩然無存的殘忍。對父母都能夠下手殺害,這種人還能夠談什麼啊?那是禽獸都不如!所以衆中有識者要思惟這件事情。
上面就談到四點真實的修行:第一,要有平淡、降服煩惱、正心誠意的心——這樣的功夫;第二,要謙卑,不是接納那些平庸之輩,而是親近善知識;第叁,要知足常樂;第四,要行孝報德。你看,覺明妙行菩薩在法會上對與會的叁十多人,以儒家的《中庸》典籍來延伸開,讓這叁十多人怎麼去修道,怎麼去信因果,對善惡有什麼樣的態度,然後提出四點具體在身心踐履上的開示。實際上對我們現在都有很好的現實意義。
——2009年冬季佛七大安法師講于東林寺
《《西方確指》曲示儒教,醒衆癡夢》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