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勸修淨土詩》第十一、十二首▪P2

  ..續本文上一頁世界跟娑婆世界衆生的因緣最深。從《無量壽經》釋迦牟尼佛追溯阿彌陀佛的因地,我們才知道,在無量無央數劫以前,我們這個世間有五十四尊古佛示現,最後一尊古佛叫世間自在王佛。世間自在王佛座下有一位大國王出家的法藏比丘,聞佛說法,心開意解,“棄國捐王,行作沙門,號曰法藏”。是他稱性發了四十八大願,建立西方極樂世界。那這段經文向我們傳達了什麼信息?這位大國王——這位法藏比丘,是在我們這個世間出家修道的,于是他跟我們就很有緣分。包括觀音、勢至,也是在這個世間,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再來輔翼阿彌陀佛,至少是在這一期的應化當中傳達這麼一個信息。積功累德的無量劫過程當中,也隨形九法界衆生——尤其是娑婆世界六道的衆生、叁惡道的衆生,跟我們廣結法緣,跟我們這個世間的因緣甚深。所以要指向西方極樂世界。在韋提希夫人的表現當中,也透顯這個信息。當釋迦牟尼佛光臺現出他方無量淨土的時候,韋提希夫人就選擇了西方極樂世界作爲自己往生的歸宿——獨標。

  那麼從大乘圓頓的理論來看,我們一定要了解一個道理:一法具足一切法。我們衆生總是有攀比。“你叫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個世界是不是最好哇?是不是還有比西方極樂世界更好的地方啊?如果我沒有到最好的地方,我就到了一個二、叁流的地方去。是不是吃虧了,上當了?”大家不要擔心,西方極樂世界是法界藏土。西方極樂世界,你只要往生,就等于往生到無量無邊的刹土。這就是:一門進入之後,就等于所有的門都給你打開了。那就是真相啊!因爲我們一去西方極樂世界,得到六種神通,馬上就能夠分身散影,到十方無量無邊的刹土去供養無量無邊的如來。你看,這不是只要往生淨土就等于往生一切刹土嗎?而且你只要見到阿彌陀佛,也等于見到十方叁世一切諸佛。這 “一”就是“一切”。所以我們一定要成就往生極樂世界這一門——我們就得到大利益了。阿彌陀佛大願其中有一條,叫“一切所求滿足願”,衆生一切的需求都能滿足。這就是“一門入後門門入”。

   這就點醒我們,我們在開始修行的時候,最初這一步一定要走對——走到家。如果你修行第一步就走錯了,迷了,那你後面的步步都是錯。這就是“初步迷時步步迷”。所以七覺分裏面要把擇法覺分擺在第一,選擇法門一定要正確。如果你法門沒有選擇正確,你想當生了生脫死,圓證佛果,你就了無期限,動經微塵劫又微塵劫。你都不知道到什麼地方去了,成佛路遙哦!選擇淨土法門是我們最明智的選擇、最殊勝的選擇。爲什麼呢?你只要信願稱名,感通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就能帶業往生。你只要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就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菩薩。這個不退轉在我們的判教裏面,最低的品位也是圓教初信位。不退轉,你至少破一品無明,才能成爲行不退;到了八地菩薩就能夠達到念不退,念念跟一切種智相應。

  好,這就是淨土法門不共的殊勝,難信之法裏難信在這個地方。你怎麼一往生就是阿鞞跋致呢?因爲說你是阿鞞跋致,但是你卻是一品煩惱都沒有斷;雖然一品煩惱沒有斷,但確實就是阿鞞跋致。這就是:釋迦牟尼佛一代通途的教法難以判別他的身份,非凡非聖,即凡即聖。十方的佛教之網去闡釋,都沒有辦法說清楚。這就是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無條件的恩賜所産生的不可思議的一個結果。所以淨土法門,雖然是凡夫,但是是阿鞞跋致。你的身相都是佛的身相——叁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紫磨真金色、金剛那羅延身,具足六種神通,但是你沒有斷煩惱,卻有著佛菩薩的功能作用。這就是“不離煩惱證菩提”,你煩惱還有,但是菩提的果用、德用你能夠享受,你能夠具足。

  如果用通途的教法來看,不可理解啊!你見、思惑沒有斷,你不可能有六種神通啊,尤其是漏盡通。如果你沒有破無明,不可能說,天眼通能看到無量無邊的刹土,你的宿命通能知道無量劫以來自己和衆生死此生彼——種種的、世世代代的情況。你不可能知道,阿羅漢的水平也只知道八萬大劫以來的情況。這些,你通途教理學了很多,愣一看,總是覺得:“淨土法門,哪有這個事啊?哪有這個事啊?!”容易懷疑。所以淨土祖師總是教我們,你學淨土法門,先要看淨土的經論,看祖師的著作;先把這個事理搞清楚,信心根立住之後再去看通途的佛法。如果你這個信心的根還沒有紮穩,先看通途的佛法,以後你再看淨土法門往往很難相信。因爲它是特別法門,不能用通途的教理來概述。你看,“不離煩惱證菩提”,這在通途教法是絕對不能這樣說的。但淨土法門確實就有這麼一個現象,這就叫大不可思議。我們雖然還在此娑婆世界經受八苦焦煎,但是西方極樂世界蓮池海會那些諸上善人都在殷勤地等待著我們。那我們就得要期待:什麼時候才是回歸極樂故園與諸上善人把手同行那一天的到來?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師講于成都大慈寺

  

《《勸修淨土詩》第十一、十二首》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