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劝修净土诗》第十一、十二首▪P2

  ..续本文上一页世界跟娑婆世界众生的因缘最深。从《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追溯阿弥陀佛的因地,我们才知道,在无量无央数劫以前,我们这个世间有五十四尊古佛示现,最后一尊古佛叫世间自在王佛。世间自在王佛座下有一位大国王出家的法藏比丘,闻佛说法,心开意解,“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是他称性发了四十八大愿,建立西方极乐世界。那这段经文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这位大国王——这位法藏比丘,是在我们这个世间出家修道的,于是他跟我们就很有缘分。包括观音、势至,也是在这个世间,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来辅翼阿弥陀佛,至少是在这一期的应化当中传达这么一个信息。积功累德的无量劫过程当中,也随形九法界众生——尤其是娑婆世界六道的众生、三恶道的众生,跟我们广结法缘,跟我们这个世间的因缘甚深。所以要指向西方极乐世界。在韦提希夫人的表现当中,也透显这个信息。当释迦牟尼佛光台现出他方无量净土的时候,韦提希夫人就选择了西方极乐世界作为自己往生的归宿——独标。

  那么从大乘圆顿的理论来看,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个道理:一法具足一切法。我们众生总是有攀比。“你叫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个世界是不是最好哇?是不是还有比西方极乐世界更好的地方啊?如果我没有到最好的地方,我就到了一个二、三流的地方去。是不是吃亏了,上当了?”大家不要担心,西方极乐世界是法界藏土。西方极乐世界,你只要往生,就等于往生到无量无边的刹土。这就是:一门进入之后,就等于所有的门都给你打开了。那就是真相啊!因为我们一去西方极乐世界,得到六种神通,马上就能够分身散影,到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去供养无量无边的如来。你看,这不是只要往生净土就等于往生一切刹土吗?而且你只要见到阿弥陀佛,也等于见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 “一”就是“一切”。所以我们一定要成就往生极乐世界这一门——我们就得到大利益了。阿弥陀佛大愿其中有一条,叫“一切所求满足愿”,众生一切的需求都能满足。这就是“一门入后门门入”。

   这就点醒我们,我们在开始修行的时候,最初这一步一定要走对——走到家。如果你修行第一步就走错了,迷了,那你后面的步步都是错。这就是“初步迷时步步迷”。所以七觉分里面要把择法觉分摆在第一,选择法门一定要正确。如果你法门没有选择正确,你想当生了生脱死,圆证佛果,你就了无期限,动经微尘劫又微尘劫。你都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成佛路遥哦!选择净土法门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最殊胜的选择。为什么呢?你只要信愿称名,感通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就能带业往生。你只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菩萨。这个不退转在我们的判教里面,最低的品位也是圆教初信位。不退转,你至少破一品无明,才能成为行不退;到了八地菩萨就能够达到念不退,念念跟一切种智相应。

  好,这就是净土法门不共的殊胜,难信之法里难信在这个地方。你怎么一往生就是阿鞞跋致呢?因为说你是阿鞞跋致,但是你却是一品烦恼都没有断;虽然一品烦恼没有断,但确实就是阿鞞跋致。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一代通途的教法难以判别他的身份,非凡非圣,即凡即圣。十方的佛教之网去阐释,都没有办法说清楚。这就是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无条件的恩赐所产生的不可思议的一个结果。所以净土法门,虽然是凡夫,但是是阿鞞跋致。你的身相都是佛的身相——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紫磨真金色、金刚那罗延身,具足六种神通,但是你没有断烦恼,却有着佛菩萨的功能作用。这就是“不离烦恼证菩提”,你烦恼还有,但是菩提的果用、德用你能够享受,你能够具足。

  如果用通途的教法来看,不可理解啊!你见、思惑没有断,你不可能有六种神通啊,尤其是漏尽通。如果你没有破无明,不可能说,天眼通能看到无量无边的刹土,你的宿命通能知道无量劫以来自己和众生死此生彼——种种的、世世代代的情况。你不可能知道,阿罗汉的水平也只知道八万大劫以来的情况。这些,你通途教理学了很多,愣一看,总是觉得:“净土法门,哪有这个事啊?哪有这个事啊?!”容易怀疑。所以净土祖师总是教我们,你学净土法门,先要看净土的经论,看祖师的著作;先把这个事理搞清楚,信心根立住之后再去看通途的佛法。如果你这个信心的根还没有扎稳,先看通途的佛法,以后你再看净土法门往往很难相信。因为它是特别法门,不能用通途的教理来概述。你看,“不离烦恼证菩提”,这在通途教法是绝对不能这样说的。但净土法门确实就有这么一个现象,这就叫大不可思议。我们虽然还在此娑婆世界经受八苦焦煎,但是西方极乐世界莲池海会那些诸上善人都在殷勤地等待着我们。那我们就得要期待:什么时候才是回归极乐故园与诸上善人把手同行那一天的到来?

   ——庚寅年五月大安法师讲于成都大慈寺

  

《《劝修净土诗》第十一、十二首》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