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金錢,管理種種種種的;天天爲自己的將來計劃,但是很少人給自己的生命做一個計劃,所以,我認爲佛教就是教我們如何把自己的生命管好,如何變得有意義。怎麼有意義呢?正如前面所說的,人生有八種的苦,我們怎麼樣才能滅苦,怎麼樣才會有一個好的未來;佛教講的是叁世因果;在座可能很多人都是讀科學的;電視劇裏經常說,生命沒有“take two”,就只有一次;生命有沒有來世,我們不知道;這是個大課題,佛教真實的告訴我們,生命是循環不息的,是有今生來世的,只是我們這一期的生命,活到百年而已。所以我們應該怎麼樣呢?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青春,剛才說了,「少年易老學難成」,那應該怎麼樣去珍惜呢?一方面我們要多學知識,另一方面我們要了解生命的意義、要了解宇宙的真相。唯有了解以後,我們人生才能應付這個挑戰,因爲未來的人生是充滿很多挑戰的,大家准備好了沒有呀?
可能很多人都看過釋迦佛的「八相成道」,當時身爲悉達多太子的釋迦佛,他經過東、南、西、北四門,見到人生的生、老、病、死,感悟人生的無常,于是立志要出家,他跟他父親淨飯王說:「我能不能不死?能不能不老啊?能不能不病啊?能不能不死啊?能不能不別離啊?」這些都是釋迦佛想到的問題。剛才說,人生有愛別離,人生都有老,人生都有解決不了的苦。好像讀書有讀書的苦,佛陀也經過讀書求學的階段;你們每一次的考試,壓力都是很大的,還有家長的壓力,社會的壓力,你看得到6A、5A了,他們很歡喜;可是得不到A的人、考不上名牌大學的人卻很失望;一個是自己失望,一個家長失望。很多時候,讀書就好像爲家長讀,爲別人讀,這人生裏爲什麼呢?就是充滿這麼多的競爭與矛盾。這是一個五濁的惡世,所以在這個五濁惡世裏頭,要懂得把握自己,給自己的生命找到一個良方,找到一個生命的鑰匙。這一點非常非常的重要。剛才都說了,不要是老在這裏頭幻想啊,不要幻想,我們應該怎麼樣啊?我們應該腳踏實地的做人。
當然在佛教裏頭,在淨土宗裏頭,教我們要修「叁福」,首先要懂得孝順父母、第二要尊重師長。因爲父母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師長是給我們解惑授業的人,是我們的知識的來源,我們生命力的來源,所以我們要尊敬他們、事奉他們。
8.當勤精進.慎勿放逸
不過,依佛教所說,生命是從哪裏來的呢?佛教說生命是從光音天來的。光音天子最先來到這個人世間,經過一個漫長的時間進化,由于種種的貪念,生起了從二根到五根,可是我們現在不能複原了,因爲在光音天是以念爲食的,「念」就是說用念頭一想就有,但是我們現在不可以,我們要煮來吃。我們的生命就是如此,我們現在沒辦法複原。前面已經說過,我們唯有修十善才能回到天上,還有要加上禅定的功夫。我們現在貪、瞋、癡、慢、癡煩惱熾盛,不能複原了;不能複原,那我們就應該怎麼樣呢?就應該多認識一點生命,解決死亡的問題。我們怎麼面對「有生就有死」的定律呢?怎麼面對將來的死亡呢?
在《佛說婆羅門避難經》卷一裏面,有一個公案;這個公案怎麼說呢?它說有四個婆羅門的人,他們是四兄弟;他們非常的精進,得到了五種的神通;這五種神通是什麼呢?就是他心通、宿命通,還有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這五種的神通,他們有了神通以後,非常的修行,結果都成了仙;成了仙以後,都很怕死,都不想不死,都想找一個不死的秘方。這個老大潛入大海裏,以爲到海底裏頭去就可以不死,當然他用神通一下子就潛到海裏去了,可是最終會不會死啊?最終仍然會死。老二把自己怎麼樣?用他的神通升到天上以爲就可以不死,可是當他升到空中的時候,他還是死了。另外老叁怎麼樣啊?他以爲躲在山裏頭就可以不死,他跑到山裏去躲藏;躲到山上以後怎麼樣啊?最終仍然難免一死。那老四怎麼樣呢?他鑽到地下去,我們說挖地叁尺,走到地下去了,他會不會死啊?結果還是死了。所以這個時候,釋迦世尊以天眼看見四位仙人的下場,就說了一首偈語,這個偈語怎麼說的啊?他說:「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間,無有地方所,脫之不受死。」就是你在空中也好,海裏也好,地下也好,山裏也好,沒有一個人可以不受死,最終都是要死的。
既然我們都知道有生就有死,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啊。這是符合辯證法的,今天開始的時候跟大家都說了,西方的哲學家尼采說過,這個宗教、佛教都是可以引證的,也就是說,它是真實不虛的。其實很多人啊,都贊歎過佛教、推崇過佛教。西方有個羅素大師也是哲學家,他說:「我覺得不論是智慧和人格,佛陀都遠遠超越其他宗教的創始人。」就是他給我們找到了解決生死的良方;生死的問題,他已經解決了。那解決了以後,既然知道有生就必有死,所以我們便要把握生命、珍惜生命。經上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就是今天過了,我們的生命就少一天,好像什麼呢?「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就好像少水的魚,那有什麼值得我們歡樂的呢?所以我們應該怎麼樣啊?「當勤精進,如救頭燃,慎勿放逸。」就是要精進用功,不要讓自己放逸。
說到這裏,我想跟大家講一個笑話;什麼笑話呢?以前有一個慢性子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喜歡慢條斯理的,從來不知道什麼叫著急。冬天裏的一天,天上下著大雪,天氣很冷;他和朋友一起圍著火爐烤火取暖,眼看著朋友的衣角被爐子裏的火星點著了,他卻慢吞吞地說:「有件事情,我已經看見了,想告訴你,但怕你著急;不說吧,又怕你損失太大。你認爲我到底是該說,還是不說呢?」
朋友問:「到底是什麼事呢?你繞了半天還沒有說出來。」那人尋思了一會,才一字一板地說:「是這樣的,我看見你的衣服上有一股青煙,仔細一看,原來是你的衣角燒著了。」
朋友急忙跳起來,脫下自己的衣服把火撲滅,但衣服上已經燒焦了一大塊。朋友忍不住埋怨說:「你既然早發現了,爲什麼不早說?那人仍然是慢條斯理地說:「說你是個急性子,真是一點都沒說錯!」
佛教裏頭講的是如救頭燃啊,就是說,這火燒到你的頭發上了,那你急不急呢?那就應該急了。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現在的年輕人讀書、上網,意念太多太多,沒有時間去想,或者說,沒有好好地去想,那今天大家來到寺廟裏頭,就應該好好地思考一下。其實每一個人在一年之中,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每一個人都應該怎麼樣呢?都應該抽出七天的時間,做什麼呢?閉關反省;反省自己,反省生命;生命是需要反省的,是需要提升的;只有在反省的過程中才會認識生命,找到方向。我相信只有佛教才能幫助你們;你們明白了,自然就會找到座標,找到解決的方法,才能說是真正認識了佛法。
《寬運法師西方寺夏令營開示(二零一零年七月)》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