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金钱,管理种种种种的;天天为自己的将来计划,但是很少人给自己的生命做一个计划,所以,我认为佛教就是教我们如何把自己的生命管好,如何变得有意义。怎么有意义呢?正如前面所说的,人生有八种的苦,我们怎么样才能灭苦,怎么样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佛教讲的是三世因果;在座可能很多人都是读科学的;电视剧里经常说,生命没有“take two”,就只有一次;生命有没有来世,我们不知道;这是个大课题,佛教真实的告诉我们,生命是循环不息的,是有今生来世的,只是我们这一期的生命,活到百年而已。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呢?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青春,刚才说了,「少年易老学难成」,那应该怎么样去珍惜呢?一方面我们要多学知识,另一方面我们要了解生命的意义、要了解宇宙的真相。唯有了解以后,我们人生才能应付这个挑战,因为未来的人生是充满很多挑战的,大家准备好了没有呀?
可能很多人都看过释迦佛的「八相成道」,当时身为悉达多太子的释迦佛,他经过东、南、西、北四门,见到人生的生、老、病、死,感悟人生的无常,于是立志要出家,他跟他父亲净饭王说:「我能不能不死?能不能不老啊?能不能不病啊?能不能不死啊?能不能不别离啊?」这些都是释迦佛想到的问题。刚才说,人生有爱别离,人生都有老,人生都有解决不了的苦。好像读书有读书的苦,佛陀也经过读书求学的阶段;你们每一次的考试,压力都是很大的,还有家长的压力,社会的压力,你看得到6A、5A了,他们很欢喜;可是得不到A的人、考不上名牌大学的人却很失望;一个是自己失望,一个家长失望。很多时候,读书就好像为家长读,为别人读,这人生里为什么呢?就是充满这么多的竞争与矛盾。这是一个五浊的恶世,所以在这个五浊恶世里头,要懂得把握自己,给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良方,找到一个生命的钥匙。这一点非常非常的重要。刚才都说了,不要是老在这里头幻想啊,不要幻想,我们应该怎么样啊?我们应该脚踏实地的做人。
当然在佛教里头,在净土宗里头,教我们要修「三福」,首先要懂得孝顺父母、第二要尊重师长。因为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师长是给我们解惑授业的人,是我们的知识的来源,我们生命力的来源,所以我们要尊敬他们、事奉他们。
8.当勤精进.慎勿放逸
不过,依佛教所说,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呢?佛教说生命是从光音天来的。光音天子最先来到这个人世间,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进化,由于种种的贪念,生起了从二根到五根,可是我们现在不能复原了,因为在光音天是以念为食的,「念」就是说用念头一想就有,但是我们现在不可以,我们要煮来吃。我们的生命就是如此,我们现在没办法复原。前面已经说过,我们唯有修十善才能回到天上,还有要加上禅定的功夫。我们现在贪、瞋、痴、慢、痴烦恼炽盛,不能复原了;不能复原,那我们就应该怎么样呢?就应该多认识一点生命,解决死亡的问题。我们怎么面对「有生就有死」的定律呢?怎么面对将来的死亡呢?
在《佛说婆罗门避难经》卷一里面,有一个公案;这个公案怎么说呢?它说有四个婆罗门的人,他们是四兄弟;他们非常的精进,得到了五种的神通;这五种神通是什么呢?就是他心通、宿命通,还有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这五种的神通,他们有了神通以后,非常的修行,结果都成了仙;成了仙以后,都很怕死,都不想不死,都想找一个不死的秘方。这个老大潜入大海里,以为到海底里头去就可以不死,当然他用神通一下子就潜到海里去了,可是最终会不会死啊?最终仍然会死。老二把自己怎么样?用他的神通升到天上以为就可以不死,可是当他升到空中的时候,他还是死了。另外老三怎么样啊?他以为躲在山里头就可以不死,他跑到山里去躲藏;躲到山上以后怎么样啊?最终仍然难免一死。那老四怎么样呢?他钻到地下去,我们说挖地三尺,走到地下去了,他会不会死啊?结果还是死了。所以这个时候,释迦世尊以天眼看见四位仙人的下场,就说了一首偈语,这个偈语怎么说的啊?他说:「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就是你在空中也好,海里也好,地下也好,山里也好,没有一个人可以不受死,最终都是要死的。
既然我们都知道有生就有死,所谓「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啊。这是符合辩证法的,今天开始的时候跟大家都说了,西方的哲学家尼采说过,这个宗教、佛教都是可以引证的,也就是说,它是真实不虚的。其实很多人啊,都赞叹过佛教、推崇过佛教。西方有个罗素大师也是哲学家,他说:「我觉得不论是智慧和人格,佛陀都远远超越其他宗教的创始人。」就是他给我们找到了解决生死的良方;生死的问题,他已经解决了。那解决了以后,既然知道有生就必有死,所以我们便要把握生命、珍惜生命。经上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就是今天过了,我们的生命就少一天,好像什么呢?「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就好像少水的鱼,那有什么值得我们欢乐的呢?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啊?「当勤精进,如救头燃,慎勿放逸。」就是要精进用功,不要让自己放逸。
说到这里,我想跟大家讲一个笑话;什么笑话呢?以前有一个慢性子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喜欢慢条斯理的,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着急。冬天里的一天,天上下着大雪,天气很冷;他和朋友一起围着火炉烤火取暖,眼看着朋友的衣角被炉子里的火星点着了,他却慢吞吞地说:「有件事情,我已经看见了,想告诉你,但怕你着急;不说吧,又怕你损失太大。你认为我到底是该说,还是不说呢?」
朋友问:「到底是什么事呢?你绕了半天还没有说出来。」那人寻思了一会,才一字一板地说:「是这样的,我看见你的衣服上有一股青烟,仔细一看,原来是你的衣角烧着了。」
朋友急忙跳起来,脱下自己的衣服把火扑灭,但衣服上已经烧焦了一大块。朋友忍不住埋怨说:「你既然早发现了,为什么不早说?那人仍然是慢条斯理地说:「说你是个急性子,真是一点都没说错!」
佛教里头讲的是如救头燃啊,就是说,这火烧到你的头发上了,那你急不急呢?那就应该急了。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现在的年轻人读书、上网,意念太多太多,没有时间去想,或者说,没有好好地去想,那今天大家来到寺庙里头,就应该好好地思考一下。其实每一个人在一年之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每一个人都应该怎么样呢?都应该抽出七天的时间,做什么呢?闭关反省;反省自己,反省生命;生命是需要反省的,是需要提升的;只有在反省的过程中才会认识生命,找到方向。我相信只有佛教才能帮助你们;你们明白了,自然就会找到座标,找到解决的方法,才能说是真正认识了佛法。
《宽运法师西方寺夏令营开示(二零一零年七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