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潔身之道 守身之要──戒淫▪P2

  ..續本文上一頁克製和根除?

  南山律祖說:「當自悲嗟,深須勉強,或觀身不淨,……或緣聖像,或念佛名,或誦真經,或持神咒,或專憶受體,或攝念在心,或見起滅無常,或知唯識所變。隨心所到,著力治之。」

  印光大師謂:「欲絕此禍,莫如見一切女人,皆作親想、怨想、不淨想。親想者,見老者作母想,長者作姐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縱盛,斷不敢于母姐妹女邊起不正念。視一切女人,總是吾之母姐妹女,則理製于欲,欲無由發矣。怨想者,凡見美女,便起愛心。由此愛心,便墮惡道。長劫受苦,不能出離。如是則所謂美麗嬌媚者,比劫賊虎狼,毒蛇惡蠍,砒霜鸩毒,烈百千倍。于此極大怨家,尚猶戀戀著念,豈非迷中倍人。不淨者,美貌動人,只外面一層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則不忍見矣。骨肉膿血,屎尿毛發,淋漓狼藉,了無一物可令人愛。但以薄皮所蒙,則妄生愛戀。華瓶盛糞,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異華瓶。皮內所容,比糞更穢。何得愛其外皮,而忘其皮裏之種種穢物,漫起妄想乎哉。」

  又《重寫戒淫輯證集普勸流通序》中夢醒居士說:「淫念一生,惡意纏綿,若見女色,遂不能自持而身犯淫行。爲了製止淫念的生起,平時即應謹慎,不要親近整日荒于嬉,追逐聲色的邪友。更不可隨人進入酒家、茶館、舞廳、妓女戶等引人思淫的邪地。對于描寫男貪女愛,誨人于淫的邪詞小說,切不可觀看。也不可去聽人談論淫穢之事的邪語。因爲一近邪友,那端身守正的益友,就會日益被疏遠。而常與邪友接近,自然會漸漸被染引誘,終致心爲所動而隨邪友之行。至于引人思淫的邪地,若常進入,耳濡目染,心念難以克製,終致把持不定,而身犯邪淫,及至醒悟已追悔莫及。」

  常言道:「飽暖思淫欲」,飽暖之後就會想起淫欲之事,也就是佛教講的五陰熾盛,色、受、想、行、識都很旺盛,都很飽和,就會生起貪、瞋、癡邪惡之念。因此,我們還要認識到:貪色縱欲、邪淫不但對人身體和福德有極大的害處,而且由于貪色縱欲、邪淫和其他罪惡是相伴相生的,所以更能使人快速地喪節、喪命。

  b.如淫心起時怎麼辦?

  只要停下一切淫念,靜靜觀察自己的淫心從起到滅的過程,內心如如不動的觀察等待。這樣就能滅除淫心,止了淫行,非常簡單。不過平時必須培養自己定力,有了定力便能做得到。

  古人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很有道理,當我們看到一些能引發淫念的事物的時候,開始可能覺得這個念頭很小,自己能控製得住,也就放任著再接觸,這樣淫念就被會不知不覺,逐漸滋養壯大,那時候即使想控製也很難了。所以,要控製淫念,應從剛萌生這個念頭的一剎那做起,總之不要放任其發展到無法控製的地步,越早越好,因爲一經放任,自己就會姑息自己,那時候要談「覺」就很難了。

  c.如何才能製止淫念,達到修心養性的地步?

  以下幾點供參考:

  1、注意飲食盡量清淡,盡可能少食或不食「酒、肉、蔥、韭、蒜」,因這些食物極易引發淫欲心。食勿過飽。睡前勿食。

  2、注意心念慎莫攀援美色、心莫胡思亂想。

  3、常護耳目盡量遠離種種違緣,不住不善境界。

  4、習不淨觀(視各人因緣而定,非一概而論,亦勿走極端。)

  5、盡量早起,每日醒來即當起身,切勿養成懶床的習慣。

  6、常閱經典,每日晚間(最好睡前)安排固定時間讀經,養成習慣。

  7、恒持心咒,常持《楞嚴咒心》等。

  8、仰仗佛力,常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求菩薩護佑。

  如能做好以上八點,淫心、淫念自然會消失于無形。

  結語

  中國人所追求的君子之道,就是「發乎情,止乎禮」,在男女之間的交往中,要注意保持禮貌的距離。這個「禮」是非常重要的。佛家講戒律,儒家講禮教,超過了禮教,就會鑄成錯誤。

  以世俗角度來看,如果每一人都能潔身自愛,守身自重,不但身心康泰,長壽多福,澤蔭子孫。以佛教角度來看,爲在家弟子者,應恒守五戒,奉行十善,將來可得人天之報;若爲出家僧衆,更須意念純潔,梵行清淨,不爲五欲六塵所染,菩提路上自然步步向前。因此,無論出家、在家,「守身之道」都是非常的重要,可以說是爲人處世,乃至是修行成佛的根本。

  如果一個人他對于以上所說戒淫的道理及方法都不太懂,但是他能深信因果,不做違禮違法的事,他一樣會得福的,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得善果」。以戒淫爲因,果報是什麼呢?可得善神維護,如《七佛滅罪經》雲:「受持淫戒,有五善神侍衛:一名貞潔,二名無欲,叁名淨潔,四名無染,五名蕩滌。」這樣的話,便可得到功名如意,眷屬如意,能得貴子(得到好的後代),能健康長壽(夫妻之間能節欲,均得健康長壽)。戒淫能令人身心安樂,最後得善終。中國人所推崇的五福:富貴、康甯、好德、長壽、善終,都可以得到。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讓我們每個人都從「自淨其意」做起;如此的話,必然家庭幸福,社會和諧,世界太平。

  

  

《潔身之道 守身之要──戒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