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洁身之道 守身之要──戒淫▪P2

  ..续本文上一页克制和根除?

  南山律祖说:「当自悲嗟,深须勉强,或观身不净,……或缘圣像,或念佛名,或诵真经,或持神咒,或专忆受体,或摄念在心,或见起灭无常,或知唯识所变。随心所到,着力治之。」

  印光大师谓:「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姐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于母姐妹女边起不正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母姐妹女,则理制于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堕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鸩毒,烈百千倍。于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着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华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华瓶。皮内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

  又《重写戒淫辑证集普劝流通序》中梦醒居士说:「淫念一生,恶意缠绵,若见女色,遂不能自持而身犯淫行。为了制止淫念的生起,平时即应谨慎,不要亲近整日荒于嬉,追逐声色的邪友。更不可随人进入酒家、茶馆、舞厅、妓女户等引人思淫的邪地。对于描写男贪女爱,诲人于淫的邪词小说,切不可观看。也不可去听人谈论淫秽之事的邪语。因为一近邪友,那端身守正的益友,就会日益被疏远。而常与邪友接近,自然会渐渐被染引诱,终致心为所动而随邪友之行。至于引人思淫的邪地,若常进入,耳濡目染,心念难以克制,终致把持不定,而身犯邪淫,及至醒悟已追悔莫及。」

  常言道:「饱暖思淫欲」,饱暖之后就会想起淫欲之事,也就是佛教讲的五阴炽盛,色、受、想、行、识都很旺盛,都很饱和,就会生起贪、瞋、痴邪恶之念。因此,我们还要认识到:贪色纵欲、邪淫不但对人身体和福德有极大的害处,而且由于贪色纵欲、邪淫和其他罪恶是相伴相生的,所以更能使人快速地丧节、丧命。

  b.如淫心起时怎么办?

  只要停下一切淫念,静静观察自己的淫心从起到灭的过程,内心如如不动的观察等待。这样就能灭除淫心,止了淫行,非常简单。不过平时必须培养自己定力,有了定力便能做得到。

  古人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很有道理,当我们看到一些能引发淫念的事物的时候,开始可能觉得这个念头很小,自己能控制得住,也就放任着再接触,这样淫念就被会不知不觉,逐渐滋养壮大,那时候即使想控制也很难了。所以,要控制淫念,应从刚萌生这个念头的一剎那做起,总之不要放任其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越早越好,因为一经放任,自己就会姑息自己,那时候要谈「觉」就很难了。

  c.如何才能制止淫念,达到修心养性的地步?

  以下几点供参考:

  1、注意饮食尽量清淡,尽可能少食或不食「酒、肉、葱、韭、蒜」,因这些食物极易引发淫欲心。食勿过饱。睡前勿食。

  2、注意心念慎莫攀援美色、心莫胡思乱想。

  3、常护耳目尽量远离种种违缘,不住不善境界。

  4、习不净观(视各人因缘而定,非一概而论,亦勿走极端。)

  5、尽量早起,每日醒来即当起身,切勿养成懒床的习惯。

  6、常阅经典,每日晚间(最好睡前)安排固定时间读经,养成习惯。

  7、恒持心咒,常持《楞严咒心》等。

  8、仰仗佛力,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求菩萨护佑。

  如能做好以上八点,淫心、淫念自然会消失于无形。

  结语

  中国人所追求的君子之道,就是「发乎情,止乎礼」,在男女之间的交往中,要注意保持礼貌的距离。这个「礼」是非常重要的。佛家讲戒律,儒家讲礼教,超过了礼教,就会铸成错误。

  以世俗角度来看,如果每一人都能洁身自爱,守身自重,不但身心康泰,长寿多福,泽荫子孙。以佛教角度来看,为在家弟子者,应恒守五戒,奉行十善,将来可得人天之报;若为出家僧众,更须意念纯洁,梵行清净,不为五欲六尘所染,菩提路上自然步步向前。因此,无论出家、在家,「守身之道」都是非常的重要,可以说是为人处世,乃至是修行成佛的根本。

  如果一个人他对于以上所说戒淫的道理及方法都不太懂,但是他能深信因果,不做违礼违法的事,他一样会得福的,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得善果」。以戒淫为因,果报是什么呢?可得善神维护,如《七佛灭罪经》云:「受持淫戒,有五善神侍卫:一名贞洁,二名无欲,三名净洁,四名无染,五名荡涤。」这样的话,便可得到功名如意,眷属如意,能得贵子(得到好的后代),能健康长寿(夫妻之间能节欲,均得健康长寿)。戒淫能令人身心安乐,最后得善终。中国人所推崇的五福:富贵、康宁、好德、长寿、善终,都可以得到。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净其意」做起;如此的话,必然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世界太平。

  

  

《洁身之道 守身之要──戒淫》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