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法語開示:
衆生心中有佛就有智慧
慈悲不見得就是佛心,發菩提心才是大乘的根本
學佛後慈悲智慧不斷增加,你的修持道路就算走對了
四無量心
一、 慈無量
慈的本體是認識到一切衆生爲吾之母,心存母子觀念就會對母親懷有慈孝之心而不去傷害她。就好像母親對兒子慈愛一樣,希望一切衆生快樂。只對自己的親人慈愛不是慈心是貪心。只有對一切衆生慈愛,才是慈心。
二、 悲無量
悲的本體是認識到輪回的衆生愚癡、迷茫、痛苦,而顯現此種悲心:這樣的痛苦由我來替衆生承受。比如看到別人在宰殺動物時而傷心地留下眼淚,這叫悲心。不忍心殺自己飼養的動物這不叫悲心。對一切生靈不忍殺害才叫真正的悲心。
叁、 喜無量
喜無量是對別人有的法和財不嫉妒,思維他們的福報是前世的積資。我隨喜,並希望他們永遠無憂,不離快樂。
我弘法的事業廣大,慈悲心不斷增長,但不生起傲慢心,並爲自己高興。但如只隨喜自己也不叫喜心,應無別平等地隨喜才叫喜無量。
四、 舍無量
以上叁種無量心,對親人的慈心、仇人的憎心,都要無別平等,就是舍無量的本體。但利他、恨他、無所作也不叫舍無量,而是在造愚癡的習氣。這樣做達不到真實解脫,無別平等也要做到無相,才是發菩提心的真因,這一定要與有相的世間法區別開來。
皈依戒:
叁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遮止學處:1、皈依佛,不要皈依世間的神祗;2、皈依法,不要傷害衆生;3、皈依僧,不要與外道同住,不要過多接觸。
所立學處:1、皈依佛,對佛像的整體或任何部分(頭、手等)皆應恭敬;2、皈依法,對法寶(指對解脫有利益的經文,字數多少不拘)應恭敬;3、皈依僧,對穿著僧衣(無論持戒,犯戒或實已還俗)的僧人應恭敬,對如法叁色(紅、黃、藍)補丁大的布片也要恭敬。
同分學處:1、在威逼(如以生命相威脅)利誘(如給國王之地位)下決不謗舍叁寶;2、遇重大的事情應祈求叁寶,不要依賴于世間的方法,如生病看醫生也應視作叁寶的示現;3、應時刻憶念叁寶的功德,至少初一、十五應供養叁寶;4、以種種善巧方便勸導衆生皈依叁寶;5、對佛菩薩皆應恭敬禮拜。
受持以上學處的居士稱爲皈依居士。
居士戒
居士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能受持幾戒就受持幾條戒。可分爲一戒居士、二戒居士、多戒居士、圓滿戒居士。
1. 殺生罪:對胎兒或成人懷殺害之心,以凶器、毒品或惡咒加害,或令他人殺害,使之命終者。
2. 不予取罪:謂他人之物,足價值,以欲偷盜之心,自己行動或令他人偷盜,終使物離物主而歸己有。價值之量雖無定數,但需夠古印幣迦喀巴裏四分之一,即等于藏幣一錢之價值,人民幣伍角。若借他人之物,拖延欲等對方忘記而占爲己有,而對方心中仍執著此物則破戒。有明搶,計謀奪取等六種。
3. 邪淫罪:指夫妻關系之外的男女性關系。又于佛壇面前,白天、初一、十五、釋迦佛與觀音菩薩的紀念日行淫亦屬邪淫。
4. 妄語罪:妄說上人法,犯罪事。說話對象須是人,能言語能解義,欲欺騙對方,自己雖未證得神通等功德,但謊言已證得,終使對方理解其所言屬破戒。自己所實得上人法,無特殊必要,擅自向人說則犯戒。
5. 飲酒戒:菜中的料酒以及藥酒可開許。
1、一般的信佛與學佛、修佛不同。前者僅爲了消除現前的災患,求得平安名利等等,帶有盲目性;後者以佛爲楷模,學習佛的存心、言行,目的很明確:成佛度衆生(幫助一切衆生徹底離苦得樂)。
2、祈禱與皈依不同:祈禱是祈求得到利益。皈依是佛法與外道的分界線。下士的皈依是因爲懼怕下叁惡道而求人天福報;中士的皈依是願脫離六道輪回往生西方淨土;上士的皈依是真正的皈依,是一種發願——願生生世世不離上師叁寶,直至成佛。皈依是因上的發願,佛是教師、法是道路、僧是道友;發菩提心是果上的發願,願爲度衆生而成佛。
4、世間做生意也要開動腦筋,發菩提心也同理,應以種種方便來適應自己的根基。例如:先從親人、自己最關心的人開始,體會他(她)的痛苦,從內心深處想幫助其離苦得樂。想一切衆生亦如是,甚至更痛苦,也一樣發心想真正的幫助他們。若不成佛則無法徹底真正的幫助一切衆生。
5、不應盲目隨意地求授灌頂,這樣有很大過患。所謂的“結緣灌頂”在經典中沒有依據,應持慎重態度。應認真觀察此上師有無清淨法脈的傳承,是否有真正的清淨心與慈悲心等等,還應觀察同壇受灌的金剛兄弟能否團結、叁昧耶戒是否能清淨守持。應認真學習《普賢上師言教》。
6、會供是佛教行者憑無上智慧加持飲料食品成爲無漏智慧甘露以供養叁根本(上師、本尊、空行)及自身壇城,積累殊勝資糧的儀軌。會供的意義主要是忏悔業障,對上師叁寶感恩以及積累福報資糧。因密乘戒非常嚴重,支分戒很多,很多人弄不清,雖灌頂也在有意無意之間犯戒,這樣就亟需以會供來忏悔清淨。
7、煙供(非煙草之煙)系爲現世的種種利益——如身體健康、家宅平安、事業順利、心想事成等向菩薩、護法祈求。若目的是爲解脫服務則成爲出世間法的一種助緣,否則淪爲純粹的世間法。
8、藏傳、漢傳佛教均爲大乘佛法,可依據各自的法脈傳承修持。若離開了上士皈依、發無上菩提心則不是大乘法,佛法除了大、小二乘無第叁條路可走,則無有意義與利益。
9、密宗成就的根本是上師的灌頂,灌頂的根本是清淨持戒——主要是密乘五大根本戒。(《大幻化網》),十四條根本戒也包括在五條之中。
10、修學的次第應該是:1、觀察上師2、拜上師(皈依、求灌頂)3、修上師所傳的殊勝法要。現在的情況往往是相反:1、盲目的拜上師、接受灌頂2、觀察上師的過失3、誹謗、舍棄上師。這種行爲非常危險:若不及時忏悔清淨決定墮入金剛地獄。
11、接受在家與出家的金剛上師灌頂哪個好?據《時輪根本經》、《地藏十輪經》,一般說來比丘金剛上師第一,沙彌金剛上師第二,居士金剛上師第叁;但《出家戒》中特殊勝的在家修行人列入比丘之列;在密宗言,只論修持之高低,不論比丘、沙彌、居士的身份。據《時輪續》嚴格來講,初地菩薩以上可做金剛上師,以下無此資格。
12、如何才能解脫(了生死)?最好是修五加行圓滿後進入大圓滿的修行,可即身成就。即使僅開大圓滿見就可以在光明中陰時得到最高的法身成就——與普賢王如來無二無別;其次是修本尊,今生亦可成就,在法性中陰期會蒙本尊主動攝受而入報身淨土,果位均在十地以上;最底線的保險爲頗瓦法配合持咒,可往生化身淨土。
13、共修的功德很殊勝,每個參加者均可得到所有參與者的總功德。
14、在藏地一般自己專門念誦出世間法的咒語,世間的消災免難、增福吉祥等利益均請寺廟念誦,因有壇城的加持,僧衆的加持以及共修的殊勝功德回向力。
15、蓮花生大士在經典中說:在釋迦佛的時代沒有煙草。佛圓寂不到一百年的時候,佛法興隆,魔王極其不悅,其小女爲安慰父親就發願投生到人間破壞佛教,她就于中國的漢地出生盡力宏揚她的法,但因佛法昌盛而收效甚微、抑郁而死。臨死前讓弟子將屍體埋在地下,發了毒誓:屍身上將會長出一種毒草,是她經血的化現,將來會在全世界蔓延。所到之處破壞佛法的善根,越到末法吸食的人越多,佛法越來越衰敗。這就是魔的加持物——煙草的來源。它會堵塞我們的氣脈,封閉中脈,導引我們的神識(靈魂)進入地獄。煙草給人小恩小惠——短暫的舒服,巨大的危害——可怕的業障。
16、念珠的功德:菩提珠,無數倍的功德;蓮花(星月)菩提,一千萬倍的功德;繞夏,二百萬倍的功德;銀,十萬倍的功德;珍珠,一百倍的功德;紅銅,四倍的功德;鐵,二倍的功德。
17、念珠加持咒:嗡 日字ra萬呢 紮巴達納耶 梭哈 (7遍)
將佛頭珠(把佛頭珠觀想爲本尊,其余的觀想爲眷屬)用拇指食指捏住,念誦加持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