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事發東窗,最終導致婚姻破裂,家散人離。中國民政部10月初發布最新的《2010年二季度全國民政事業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有84.4萬對夫妻在2010年上半年辦理了離婚登記,這意味著每天都有近5,000對夫妻結束婚姻關系。而前一年的前兩季度離婚登記數字爲77.1萬對,顯示2010年二季度辦理離婚登記同比增長9.99%。離婚數據呈現逐年遞增之趨勢。這實在是一個令人擔心的現象。
《長阿含經》卷叁雲:「恩愛無常,合會有離」。《佛說五無反複經》亦說:「我之夫婦,譬如飛鳥,暮棲高樹,同共止宿,須臾之間,及明早起,各自飛去,行求以食。有緣則合,無緣則離。」情變之事,曆來習見不鮮,當今更爲普遍。專家說:人類大腦中激發愛情的化學物質,在男女結合36個月之後便會耗盡。男子的情欲尤其具有沖動性、不穩定性。現今社會離婚率之高實足爲證。
離婚已不只是家庭問題,而且演變爲社會問題。夫妻難以終生相守,往往由于現代人感情不成熟或對婚姻的尊重不夠。據專家分析,離婚原因可分爲六大類:經濟糾紛、感情破裂、草率結婚、婚外情、異地婚姻、低生育率。其中感情破裂與婚外情,起碼占了過半數。雖謂「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臨各自飛」、「喜新壓舊」、「見異思遷」乃人之習性,但是同襟共枕、朝夕相對總有難舍難割之親情,何以一朝緣盡,即形同陌路,甚至因愛成恨,反目成仇,各不相識?這實在值得深刻思考。
通常來說,一般世俗男人有錢之後便會作怪,養小叁、包二奶、叁奶,金屋藏嬌,非但不以爲恥,還引以自豪,實在是傷風敗德的行爲!而且以生理健康而言,男人在外面拈花惹草,都可能感染性病、愛滋等病毒,然後帶回家傳染給太太,贻禍給後代。所以健康的夫妻,對于性生活要有所節製,即可以避免故意放縱的危害,從而增進家庭的幸福。縱欲是最可畏的,應該「嚴」加防範。佛言:「節己莫淫她,自妻生知足,是故妻愛己,不爲他人侵。」這是道德的自製與考慮。因此,男人除了妻子以外的情感與行爲,都是不正當的、不道德的,都應該加以揚棄!
就心理層面而言,不論男女,一旦有了外遇,便會造成另一半的不平衡,因而各種問題接踵而至,不斷衍生,造成夫婦的糾紛、家庭的不和、社會的不安,這個責任實在太大了。所以婚姻的家庭及社會責任實在不容忽視!
5.夫婦共修.菩提眷屬
因此,佛教特別重視家庭的價值,強調維護家庭的穩定;提倡夫妻間的相互尊重,取長補短。對于已婚者,如果有嫖妓和通奸行爲,必須嚴厲譴責:「不滿意于自己的妻子,與娼妓厮混,與他人的妻子糾纏,這是人類毀滅的原因。」《長阿含.善生經》中指出:妻子對丈夫要敬愛服侍,料理家務;丈夫對妻子要提供服飾飲食,忠誠愛護。
經中教導青年善生:要盡到夫妻之間的倫理責任,爲每天應禮拜的六方之一。丈夫應敬妻、憐念妻子,妻子應愛念夫主、重愛敬夫、恭敬于夫。爲人之夫,當以五事「愛敬供給」妻子:1.憐愛,愛妻子;2.不輕慢,尊重對方;3.供給衣物化妝品;4.委付家事;5.念妻親親,善待妻子的親屬。爲妻者則以五事「敬順」其夫:1.愛敬關懷;2.備設衣食,照顧好丈夫的生活;3.和言實語;善攝眷屬,善于教育子女,尊長敬老,和睦家庭。
《玉耶女經》中,佛陀教導少婦玉耶:爲人妻婦,應做愛夫如母愛子的「母婦」、如妹事兄的「妹婦」、如良朋益友的「知識婦」,或孝敬公婆、善于持家的「婦婦」,服侍夫婿如婢事主的「婢婦」,不做「怨家婦」、「奪命婦」。
所以,妻子要身兼母婦、臣婦、婢婦、夫婦、妹婦之職,把丈夫當成孩子一樣疼愛,當成君王一樣敬重,當成主人一樣順從;像夫婦一樣互相敬重,像兄妹一樣相互提攜。丈夫要當君子憐惜妻子,當英雄保護妻子,當勞工爲妻子服務,當禅者給家庭歡笑幽默,當個養活家庭的責任者。
蓮宗十叁祖印光大師對夫妻間的關系也有精辟的論述:他在《覆周法利書二》中說,夫妻之間,當常以悅親之心爲念。夫妻互相恭敬,不可因小嫌隙,或致夫妻不睦,以傷父母之心。
當代弘揚人間佛教的大德們,都將教導人們如何正確處理情愛、和諧家庭作爲佛法實踐的重要內容。如《星雲日記》說:人間佛教對夫妻感情的看法是:「只有愛,才能贏得愛,恨永遠是得不到愛的。」夫妻相處彼此要真誠,互相忍耐與包容,好話不怕多講,會講好話,懂得贊美,如《華嚴經》中言:「常作潤澤語、柔軟語、聞者喜悅語,善入人心語。」加上互相時時製造歡樂氣氛,這樣充滿關愛且富有幽默感的家庭,必然是和樂而幸福的。
6.情愛欲望.淨化超越
如此的話,婚姻就會提升到第叁層次,就是「破」和「立」同時存在。有些在家佛弟子,他們懂得了佛法後,明白到情愛與欲望的危害性,知道這是煩惱的根本,但他們不能離開現實社會中的家庭、夫妻、工作、人際等關系,所以他們以清淨的心,用人生的智慧,從事人間的工作、履行人生的責任──在工作中把工作做好,在家庭中把家人照顧好,在朋友中與朋友相處好。在社會上不刻意追求金錢、地位,但亦不妨擁有地位、金錢,只要內心是清淨的,用正確的思想,將兩者好好地結合,好好地運用,即不失爲好事。
夫妻生活仍然依舊,但不貪著──不以欲望爲出發,不以執著心而行事,自己超越的同時,使對方慢慢地受影響,漸漸地也超越出來。這個轉變與淨化的過程,有些人比較快,有些人比較慢。
如果是出家人,則完全離欲清淨,把所有的身心都投入到佛法的修行與弘法利生的事業中去,以自心的解脫無礙去攝受、度化一切有情。
如是獨身的居士,則身居紅塵其行清淨,身雖未出家,而心已出家,也就與出家無異了。
最後,通過修證,完全超越男女、超越世俗,通達了世俗、通達了衆生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現象,對一切的存在都以道的智慧去體現。到這時候,他可以超越睡眠、饑渴、冷暖等生理的執著,這些境界他都可以超越。而在超越的同時,他又在這世上做一切事業,來接引衆生,教化衆生。這是第四階段,也就道的階段。
以上四個層次,既可以分開,亦可以融和,四個即是一個,這取決于個人的智能,最終這四層次都是要超越的。要在紅塵滾滾的波浪中還能保持清醒與清淨,這才是真正的智慧與覺悟。
結 語
婚姻,爲居家俗人的終身大事。以世間法來說,沒有任何事情,比建立與維持美滿幸福的家庭來得重要、來得更有意義。夫妻之間的感情,包含了友情、親情與恩情。夫妻相愛,除了要同甘共苦,還必須互相勉勵與尊重。有人提出:夫婦和諧的訣竅,是彼此尊敬,尊重對方的自由,看輕自己的利害,不算舊賬,不要計較,不要比較。做好丈夫的秘訣是:「吃飯要回家,身邊少帶錢,出門成雙對,出門有去處。」而做好太太的秘訣則爲:「溫言慰辛勞,飲食有妙味,家庭像樂園,凡事要報告。」這真是相當的有意思。
祥和的氣氛、幸福溫暖的家庭,是需要以智慧來建立、以凈化的愛心──慈悲來維持。如果是真心相愛的配偶,就會心甘情願,在任何時間與空間,盡自己的所有能力,去做每一件讓對方感到幸福與快樂的事,自然必定能從對方身上得到相應的回報。
雖說婚姻中有太多的變數與不穩定性,但有責任、有情感且有智慧的人,絕不會放棄任何一個能鞏固婚姻基礎的行爲。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就因爲知道婚姻的道路荊棘叢生,有太多的不定性,人們才需要更珍惜、更專注于愛情。唯有這樣,人世間的家庭,才能幸福、祥和與美滿!
(全文完)
《男大當婚 女大當嫁?──佛教的婚姻觀(寬運法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