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者的包容▪P3

  ..續本文上一頁我把我的煩惱給您;見到佛陀時說,佛陀您把您的圓滿覺悟給我,我把我的所有痛苦都給您。同時菩薩還修悲心的對換,看到衆生有痛苦,願代衆生受無量苦,這也是一種對換。所以,用具體的方法使自己的心落實到包容當中。

  在家居士最好的對換是對自己的夫妻對換,他有錯誤矛盾,你不停地想把他的錯誤和矛盾給自己,因爲你可以解決。當你的心除了自己外而有了第二個人的時候,你的氣球開始有氣了,不是那麼幹癟沒有力度。這個氣球一直給它打氣,一直擴大,直到能夠包容天地萬物,天地不仁,以萬物爲刍狗。能夠把世間萬物無論善惡都包容在心中。如果你看到這個世界有壞人,肯定是你心靈還有壞的東西。如果你看到這個世界是完善清靜的,那你就擁有完美清靜的身心。因爲根據唯識學的理論,我們現在感受到的世界,實際上不是客觀真實的世界,而是我們意識當中的一個影像。我坐在這裏,你們每個人從不同角度看我,實際上每個人對我的感覺都不一樣。這個不一樣怎麼産生的?因爲你們自己的心不一樣。我們對世界的感受,有些人覺得很不錯,有些人覺得很糟糕,是他們的心靈不一樣,不是世界本身不一樣。所以我們通過六根對外界六塵攝取進來的影像,作爲真實客觀的,實際是一個錯誤的觀念。當我們的心靈能夠包容整個世界,也就能包容你自己的身心。假如在這個份上,你繼續放大,這個世界就爆炸了,輪回的世界,你以前包容的那些認爲有價值的,全部灰飛煙滅,你的生命完全是灑脫的狀態。坐禅的人確實有這種經驗,所謂大爆炸,或者虛空粉碎,大地平沈。這些理論比較深奧。希望大家包容的心態中,突破這種局限。最後像氣球一樣打破了,才體會到生命的真空本體、本來面目。

  佛經裏告訴我們如何包容呢?有叁點:

  第一,觀想心如晴空,或者心如虛空,是使自己心量放大的一個最直接最簡單的方法。南懷瑾先生曾經介紹過這種方法。現在試試看,大家坐正了,閉上眼睛,然後看自己的心在哪裏呢?看到自己的心就在胸口裏面,我們心很痛,不舒服,就在胸口裏面一點點,像綠豆一樣大,就是小氣球;現在開始打氣了,感到自己的心在放大,現在的心像乒乓球那麼大,還在胸口;然後繼續放大,現在有拳頭那麼大,我們心髒那麼大;再慢慢放大到整個身體,身心一樣大,確確實實,你的心已經包含了整個身體;然後繼續放大,突破這個身體,慢慢地大起來,包含了整個教室,確定一下,你的心量已經包含了整個房間,在座的每個人都是你心裏的東西,現前的一切就是心中的影像;再擴大,萬佛樓就在我們心中,整個柏林寺也在我們的心中;心量再擴大,河北省也包含在裏面;再擴大,我們的心包含了整個中國,中國心,我們的這顆心可以保護整個中國;再繼續放大,讓這個心包含整個地球,我們的心變成圓的了,這時在我們的心中有很多個國家,有很多受災受難的地方,中東國家的戰爭,中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的各種現象,都在我的心中;我們再確定一下,我們的心包含了整個地球;再繼續放大,這顆心開始包含月球,包含太陽,太陽系,銀河系,包含整個天地,我們的心可以感受到天地萬物,都已經包含心中了。呵,好廣闊的心。然後再放大,用佛教的思想去看,我們的心把西方極樂世界也包含在裏面,把東方藥師佛淨土也包含在裏面,把彌勒菩薩的世界也包含在裏面。最後我們把心放大到無邊無際,只要在無盡的時空中還存在著某一種物體或者某一個衆生、佛,我們的心都把他包含了,自己的心量已經是最大了,完全包含了一切的時間和空間,很強烈的確定,去感受它。閉上眼睛,認真地想。外面還有沒有一樣東西,如果還有,都包含在裏面。大而無外,再也沒有外面了,這時候,這個心的形狀是圓的,是空泛的,非常圓滿,世間萬物,出世間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都包含在這顆心中。假如大家再確定一下這種感覺,山河大地就像雲煙霧露一樣,都是虛的,我們心裏的感覺才是真實廣大的心。看到這麼廣大的物質世界沒有一絲一毫不包含在裏面。確定在這種心態當中,這個世界無論出現什麼事情,都是在你的心裏頭,沒有離開你的心。再慢慢地縮小,不要讓氣球爆炸掉,縮小,再回來。現在又回到自己的心髒,自己一個人。如果經常去體會,到最後這個最廣的狀態遇到特殊的因緣,就會爆炸,你就真的解脫了。這就是一種最直接的把心量放大能夠包含萬物的感覺,當你體會到這種感覺時,你做事情的時候,就有一種透視的能力。你看到世間的人忙忙碌碌,追求什麼,得到什麼,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第二,是慈悲喜舍四無量心。菩薩修四無量心,比如說,具備歡樂和歡樂的因。心裏想,一切衆生都有了快樂和快樂的行爲;一切衆生都離開痛苦和痛苦的行爲;一切衆生都具足無苦之樂。所謂無苦之樂就是快樂沒有負作用。殺人放火,犯了罪,要被抓起來,可能要挨打,是痛苦的,有苦之樂,我們幫助別人,就是無苦之樂。發這樣的願,一切衆生都能夠住平等舍。修行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用觀照的方法擴大自己的心量。

  第叁,如何去包容?看看禅者幽默的表現。比如一個禅師,在夜裏打坐。有個小偷進來了,偷他東西,在那裏翻箱倒櫃的,禅師問:

  “你是誰呀?”

  沒動靜了。過一會兒,又開始動起來,禅師問:“誰呀?”

  又沒聲音了,過了一會兒,又開始動,禅師又問:“誰呀?”

  小偷說:“是我,我是小偷呀!”

  禅師笑了,說:“我也是小偷呀。”又說:“我就偷一次,以後就再不用偷了。”

  小偷很詫異,說:“你這麼厲害呀,你教教我。”

  禅師下來,抓住小偷說:“我就偷這個,偷一次”。

  把“我執”偷掉了。我們大家都以爲有我,才想去占便宜,想去偷,把罪魁禍首“我”偷掉了,從此天下太平。小偷很聰明,開悟了。這是禅者包容小偷的表現。

  還有一個故事,一個小孩子在寺院裏住得有點寂寞了,要出去玩,叁更半夜翻牆出去,准備好一個凳子放在一個地方,再翻牆回來。方丈知道了,就拿開凳子,自己站在那裏,小孩子回來,在牆上,伸腳一踩,踩在師父的頭上。嚇壞了。師父說,你沒摔倒吧,要小心啊,我在這裏等你呢,怕你摔倒。這就是包容。小孩很感動,以後再也不出去了。

  還有一個故事,有個禅師非常喜歡養花,種了很多花,特別喜歡一盆花,天天站在那裏欣賞。有一次師父外出,徒弟一不小心把師父最喜歡的那盆花打爛了,在那裏哭啊哭啊。師父回來的時候,說:“我想種花是爲了快樂的,不是爲了難受的”。很多人你打了他的花會生氣,在社會中,很多人會把花打爛了,在那裏痛苦。比如現在社會家庭出現了很多的危機,離婚的人很多,本來結婚是爲了快樂的,結果,婚姻成了愛情的墳墓。他們不懂得生活中的包容實際上是一種禅的境界,能夠感受生命存在的快樂。

  還有更厲害的,僧肇大師,是鸠摩羅什大師的高徒,最有成就的一位,很年輕就去世了,據說是被別人誣告,被砍頭的,被砍頭的時候,寫了四句話:“四大原無我,五蘊本來空,迎頭向白刃,猶如斬春分。”非常灑脫。對于死亡現前,非常安祥。提婆菩薩也一樣,是弘法利生,功德非常顯著的一位大德。很多外道辯論不過他,都來皈依他。一個外道的徒弟,心不情願,說我師父辯論輸給他,很丟臉,很不服氣,有一次趁他經行的時候,用刀來殺他,說:“你用舌劍傷我師,我用此刀傷你身”。把他的五髒都挖掉了。提婆菩薩臨死前,勸他從山上的小路跑掉了,以防自己的徒弟沒有斷煩惱的,找他報仇。

  最了不起的是釋伽佛在法華經裏面的公案,提婆達多,是佛門裏跟釋伽佛作對的最大的對頭,想竄佛位,把佛陀的腳紮出血來了,五逆十惡,理應下地獄,受惡報,最後在法華會上,佛陀告訴弟子們,提婆達多是從釋伽佛發願修行起,就是他的老師,釋伽佛發心想修忍辱,但是同修中沒有人敢成就他的忍辱,所以你的同修當中有人欺負你,是成就你的人,你要感謝他,假如你忍下來了,但你還糊裏糊塗在那裏受苦,你不要感謝他,因爲你沒有得到忍辱的受用。如果你忍下來了,你的思想你的能力你的成就都提高了,你要感謝他。佛陀當時想修忍辱時,別人都不敢欺負他,惟獨他的老師提婆達多跑來扇他兩個耳光,看你忍得住忍不住。他忍住了,所以一直到成佛後,提婆達多還來跟他作對,就是要讓他的忍辱得到圓滿的結局。所以提婆達多五逆十惡下地獄,雖然他在地獄裏,感受還是像在第十九層天上一樣的快樂,雖然身體在地獄,心並不受苦因爲他是成就佛陀的人。所以我們不能以簡單的短暫的眼光來看事物,要以更廣闊的空間時間,從生命本位的角度,看生命本身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心量放得更大。

  第四、包容之果

  通過前面對祖師大德的介紹,我們可以發現,包容的結果。首先是身心統一健康。如果身心不統一健康,你不叫包容,你在那裏白受罪。你能夠更加清靜莊嚴,當你的心能感受到世界的優點,感受到不好的事情,給我們的力量。叁人行必有我師,從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善的,正好是教導,就是包容的結果。最後,如果大家完全有這種包容心,像剛才觀想,整個地球都包容在我們的心裏,我們可以像自己關起門來,整理自己的房間一樣,房間有時候是亂七八糟的,把它清理好,就是很和諧美好的狀態,如果大家的心真正包容了這個世界,這個十法界,我們看到現在有很多不安不好的地方,也開始慢慢地整理,像打掃房間一樣,把自己的心靈和我們生活的世界也打掃得清清淨淨,美美滿滿,這就是禅者包容的結果。

  下面還有時間,可以提兩個問題:

  營員:謝謝法師,謝謝大家。我想提的問題是,我對法師說的打破一個價值觀,並不是很明白,因爲我們知道有一些公平性的世界觀,像正直,誠信,包容,等等,打破這些價值觀,並不是很明白,還有一些終極性的價值觀,比如和平和諧,對于打破這樣的價值觀就更不明白了,請法師解釋一下。

  達照法師:我剛才說世俗的價值觀很害人,但是假如所有的價值觀都沒有了,可能天下大亂了。打破價值觀實際上需要四個階段,第一要認識它,價值觀到底有多少?比如你的叁寸金蓮到底有多少價值?頭發染成黃的,或者剪一個什麼式樣,好像很時髦,到底有多少價值?對于世間各種環境下形成的短期的或周期的價值觀和終極的價值觀,都要客觀的認識它。第二要適應它,我們首先活在這個環境裏,你的工作單位有一定的標准,你如果不適應它,你不可能改變它,也不可能打破它,你要適應做人。第叁要改變它。改變它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像剛才打氣球的過程一樣。用更有持續性可發展的價值觀來代替短暫的價值觀。每個單位,有一些宗旨和標准口號,都是有一定的局限的,隨著公司的運轉,要不停地改變,適應這個規律,改變它,讓價值觀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第四是超越它,把束縛心靈的氣球打破。這四個階段是可以操作的。

  營員:我想問一下法師,剛才在演講中講殺死他後,還讓他從小路跑,我想問法師,您舉了這麼多菩薩的包容心的例子,與現實中的法律道德有沖突麼?

  達照法師:法律道德與菩薩的包容實際上是沒有沖突的。社會有幾種狀態,第一是人治社會,第二是法治社會,第叁是道德社會。人治社會,以人的意志爲主,不給你講什麼客觀的道理。封建社會,奴隸社會,沒有什麼法律,但是也有法治,比如在奴隸社會,結繩爲記,也是一種法治。人治社會實際是以人的極端個人主義,妄想無明爲領導的,會産生很多不良後果,有的人有智慧,但是在廣泛的人群中施行人治,必然産生不良的後果。因此提倡法治社會。但是法治是外加強迫性的,到了一定程度,落實在大家的生活中,成了大家約定俗成,共同認可了,就成爲道德了。所以佛家不太主張法治社會,更主張道德社會。因爲法治社會是強製性的,道德社會是自覺性的。比如在內地,闖紅燈現象很多。在北京十字路口,紅燈亮了,有人會闖,在其他的地方,紅燈亮了,沒有什麼車,有人走過去,旁邊有人會譴責他,紅燈亮了,你不應該走,這就是把法治變成道德了。所以法治和道德不矛盾。大家約定俗成就是道德了。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是道德社會不是法治社會。

  網友:虛空粉碎時一切衆生往哪裏住?

  達照法師:虛空粉碎時一切衆生無住,無住生心。如果住在一個塵上,這個塵就是煩惱痛苦的根源。

  營員:打坐時如何包容自己的腿痛?

  達照法師:包容不是目的,也不是境界,是一種表現。腿痛了,你不要因爲腿痛而痛苦煩惱,你可以放下,也可以堅持。心裏不受影響,就是包容。包容不是縱容,是一種升華,包容不是無奈,是超脫,是心靈解脫的展現。

  營員:包容惡勢力,需要什麼樣的慈悲和智慧?

  達照法師:包容惡勢力,要慈悲心去感化他們。惡勢力像身上的病瘡一樣,病瘡很痛苦,你在那裏叫,更痛苦,你不要叫,把它治好了,就是包容了。

  主持:感謝法師精彩的演講。本屆生活禅夏令營的主題是包容,包容是我們這個時代特別需要的。因爲這個時代的紛爭沖突與摩擦,無論是文化宗教還是政治和其他的原因。歸根結底,就是因爲人們不理解與不包容,今天法師開示我們禅者的包容,具體講包容是有層次的淺深的,禅者的包容應該是最深層的包容,禅心無礙,包容太虛,禅者的包容,包容萬物,自他一如。和諧世界應該從包容開始。謝謝法師,謝謝各位。

  

  

《禅者的包容》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逆川禅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