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逆川禅法

  逆川禅法

  今天大家來紀念逆川智順禅師誕辰677周年,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活動!本來要向你們先介紹逆川禅師的傳記,剛才顯甯法師也簡單介紹了一下,爲了不耽誤大家的時間,現在就不介紹了。關于逆川禅師的事迹有一本小冊子,可能你們這裏也有,大家下來以後可以去了解。那我想借這個機會,跟大家簡單的討論一下逆川禅師的禅法思想。

  逆川禅師天性聰逸,與衆不同。他的整個人生的經曆,在我們現在看來是有超人之處的。至于他前面的一些超人之處我們不說,這裏只說他的禅法。他七歲就到茶山五美園實際寺出家爲僧,出家以後非常精進的修學,後來到了福建天寶山學習禅宗。當時鐵關法樞禅師教導他南泉的禅法心要。南泉禅師是馬祖道一禅師的法嗣,馬祖道一是南嶽懷讓禅師的得意門生,南嶽懷讓就是六祖大師門下青原行思與南嶽懷讓這兩大支流當中的一支。他學習的南泉禅師的禅法叫什麼呢?叫“叁不心要”。

  講到這個“叁不心要”從哪裏來的呢?南泉禅師他拜訪過百丈涅槃和尚,百丈涅槃和尚就問他:古聖先賢說法,有沒有還未講出來的法?

  南泉曰:有。

  進問:那什麼樣才是沒講出來的法?

  答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這“叁不”,就是以這叁句話作爲心要傳承給弟子。所以這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的叁句話,其實牽涉到整個佛教從根本立場出發,一直到成佛的全過程。因此這個禅法看上去好象是很簡單,就叁句話,字面上大家也都理解,但爲什麼很多人不明白這個禅道理,而南泉普願禅師卻在這裏得到很大的受用,並且把這個禅法教給他的弟子逆川禅師呢?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口。

  我們先簡單的從教下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我們一講到禅宗的語言公案好象很玄,但是如果我們追溯一下佛教的教育全過程,我們就覺得很簡單,一點也不玄。當初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成佛,他成佛悟到的就是心的本來面目,心性的本來面目。悟道後他一生的弘法就圍繞這個心性。一開始在菩提樹下就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到最後涅槃會上呢,又說:“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本自具足,常樂我淨,涅槃四德。是故一切衆生皆爲是佛,皆當作佛”。一切衆生本來就是佛,也應該都成佛。他從始至終圍繞這個心性和佛性。

  這個心性的問題就很大,早期佛在華嚴會上開始一講,講的什麼?就是這種法!說一粒粟中藏世界,芥子納須彌,須彌納芥子,我們大家一聽全傻掉了!那麼小的一顆芥菜籽裏可以把須彌山放在裏面,須彌山也可以把芥菜子放在裏面。而且這個放,不是兩座須彌山、兩個芥菜籽分別放,而是同時放。同時大的放在小的裏面,小的也同時放在大的裏面!諸位有沒放過?爲了這個問題,唐朝的武則天很疑惑,後來華嚴祖師法藏就用十玄門因陀羅網作爲比喻給她講解。什麼比喻呢?就是諸位把六面鏡子放在六邊,人往中間一站。人站在這裏,每個鏡子,東西南北上下六方互相照耀,你舉一個手,裏面的層層的人也都舉手,光光互照。這種思想一講出來後,絕不是我們凡夫這種叁維時空觀念可以理解的。因此,佛開始在華嚴會上一講經時,沒有幾個人能聽懂,那些所謂的阿羅漢小乘人已經斷盡見思,開悟斷生死了,也理解不了!爲了把這麼好的華嚴大法讓衆生能理解,佛就接下來用第一臺階。第一臺階是什麼?就是有心可尋。

  這裏講的不是心、不是物,現在把臺階放下來,有心可尋,我們的心是什麼?開始去觀照!所以在十二年中講阿含教典的時候,諸位翻開四阿含看看,你就明白,阿含教典的主要的內容就是六根、六塵、六識這十八界,簡單講就是五蘊,再簡單講就是色心二法。他就是讓你先觀察這個五蘊色心,所謂四谛十二因緣。觀察這個五蘊色心以後呢,接下來看你的結果,結果是找不到這個心,也找不到這個物。那這個時候是什麼狀況?小乘人都能達到不是心、不是物的境界。但是他跟大乘,跟南泉禅法裏面的這個禅法還不一樣。

  逆川禅師就參這個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一直參下去。

  剛才在路上我跟則慧師還說:你來參參看!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是什麼呢?諸位現在你們看一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到底是什麼?那如果把話再講白一點,你把你的那顆心否定掉,你找不到所謂的真正的自己的心,沒有所謂的自己的心,這個當下,緣起的萬物也沒有所謂的萬物。你把自己的心否定掉,把外物也否定掉,這個時候你會說:喔,好象現在很清淨哎!這是不是佛性啊?對不起,這個也要否定掉!

  能不能看到一下?心再沈靜一下,過濾一下自己往昔所造的惡業,種種雜念瀑流,象洪水猛獸一樣襲擊我們的心念,過去、現在、未來、是非、善惡、佛法、衆生、生死、涅槃這一切相對的概念全部都是心法,全部都是法塵影像邊事,把這些全部都一刀兩斷,我們就直接來個:不是心,也不物。沒有一個具體的東西。不是佛呢,是沒有一個佛的概念,因爲如果你心裏面說:喔,這是佛性,這是自性。佛性自性哪裏有名字啊?!所以把名字這個妄相、這個法塵再否定掉,這個時候你感覺一下看!如果在這裏能夠體會到呢,用功就能上路。

  你如果有一點感覺,比如你現在這麼一來,比較一下,感覺到平時的妄想心太多了,雜亂無章的,要學習、要功名、要成就,結果你現在的當下一看:不是心、不是物,誰成誰敗啊?誰好誰壞啊?這一切超然物外。然後呢,坐在這裏老老實實,一點表現也沒有。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簡單的一種感受,如果你感受到了,那你在生活中就不停問: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到底是什麼?其實,你只要把這叁個不是“不”好了,把它們全部“不”掉,那個時候你就不要再追問是什麼?如果你想問是什麼,那麼在這個時候,它坦然獨露的就是你想找的本來面目!但這裏面呢,有相似,有真正,還有了手功夫。見地和功夫在這個上面全部都是叁個字,一直通到底。

  因此逆川禅師在參“這個”的時候,有天去廁所看到瓢瓜被風吹的在那裏搖,他一下子猛然有醒!大地平沈,他覺得全身毛孔都在放無量的光,放光現瑞啊!什麼是放光知道吧?我們看《楞嚴經》裏面有常說:佛性從六根門頭常放大光明。諸位千萬不要誤會啊!一看禅宗的公案說放光明就以爲是這個電燈的光,以爲是日光,以爲是白光、紅光、黑光、黃光……什麼亂八糟的光!告訴大家,如果你在這些光上還去放光啊,頭上安頭,早就錯了!所以他看到全身毛孔放光,實際上是對全身毛孔,對整個生命的理解到了一個新的層次,新的突破。假如諸位有一點點物,一點點心的存在,那你這個心、這個物就是塵,有一個塵,你就有一個地方不放光。換句話說,假如你還有一點煩惱在,你的智慧就沒有;假如你有一點智慧在,你的煩惱就沒有。在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這個當下,諸位有沒有煩惱啊?煩惱是不是心啊?假如是煩惱,那就是心;假如沒有煩惱很快樂,快樂也是心!你說我很輕安,很舒服。輕安舒服也是心!好,這一切都沒有掉了之後,你這時再看看!每個人的面前都在放大光明!有沒有?你們有沒有看到?《法華經》講六種震動,光照大千。

  六種震動是什麼?東湧西沒,西湧東沒,北湧南沒,南湧北沒,中間湧四邊沒,四邊湧中間沒,這叫六種震動。什麼叫東湧西沒?你們現在湧一湧看!看各位有沒有這個智慧的妙用

  很簡單的,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你用心去放在這裏,使這個心否定,使這個物否定,使一切概念都否定,這個當下,注意喔!(以手指東)這個是東邊,你們看到這裏沒有

  看到這裏了,你的光照到這裏,東邊湧,西邊就沒看到了,是不是啊?當你注意力在東邊的時候,東邊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西邊你看不見,這個能見的見性就在東邊顯現出來,所以叫東湧西沒。那你再把眼睛轉過來看西邊,(以手指西)西邊看見了,東方沒有掉了,這就是西湧東沒。南湧北沒,北湧南沒,中間湧四邊沒,四邊湧中間沒……什麼意思啊?六根觸處必有一方!眼睛看到前面看不到後面,耳朵聽到聲音,聽不到沒有聲音。根塵相對,在這個時候,假如心裏能夠坦然平正,一種平懷,泯然自絕,這種狀態,心裏沒有心的概念,沒有喜樂舍,昏沈掉舉五十一個心所法全部都不起來,或者說起來得非常微細,因爲初步的行人可能做不到不起來,或者起來呢可以轉換爲妙用,這叁種情形。那麼當下你這麼一轉,不是心也不是物的時候,你以這種狀態來對待生活,你就覺得人生沒有白活,佛法沒有白學!現在坐在這馬上就可以體會一下。諸位可以把注意力,東湧西沒,這六種震動呢同時也說明在六根門頭放光。所以天臺講旋陀羅尼,陀羅尼叫做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

  旋陀羅尼是什麼?旋渦一樣,當你看到東邊的時候,東方的佛性在這裏顯現妙用;你看到西邊時在西邊顯現妙用,這個旋渦一樣,旋到西邊去了。這個中間它有一個過程,但是沒有痕迹,沒有任何痕迹。這樣子在六根門頭互動互用,從來沒有一絲一毫的法塵,或者一絲一毫的六塵需要拒絕的!所以不會修行的人呢,才要先拒絕六塵,保持六根,使根塵不相幹涉。一開始參禅,參到得力處工夫要成片的時候,吃飯不知道吃飯的味道,走不知走的味道,根和塵兩個隔離開來,根始終不落到塵上。但當根塵全部脫落破本參的時候,根塵在一起就是非常微妙的妙用。

  所以六種震動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眼睛看到就是眼睛在看到佛性,耳朵聽到就是耳朵在聽到佛性妙用,六根就是六種佛性。講六種佛性可能很多人就疑惑了:佛性只有一種,怎麼會有六種啊?在眼曰看,在耳曰聽,在手捉作,在腳運奔,妙用六種其性無二。腳能動,有能作,身體能感觸,這一切無非不是在 “不是心不是物”上再來生起的一切妙用!

  那麼在這個妙用上呢,有一個特點,大家…

《逆川禅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禅者的感恩 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