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必須要知道!如果你不去用,只是用第六意識去想象一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什麼都不是,不執著,然後你說現在你去用了,那這個時候實際上你就是執著不可得那個心,讓自己心裏好象空空的,這還是心,還是一個覺得自己很清淨的心!所以用功到了這裏,就比較困難。但如果一開始你把這個心、物、佛叁者,一個是精神世界,一個是物質世界,一個是概念世界。概念世界知道吧?就是法塵。概念世界包含了心和物。所以我們經常說:精神作用。但又不是精神和物質的世界。很多時候,我們腦袋想出來的概念,比如諸位在這裏想一下飛雲江的大橋,腦袋裏面就出現了。你的腦袋多大呢?飛雲江就裝在你腦袋裏面,這只是一個概念,它沒有實物。我們也不會說想到飛雲江大橋的這個就是我的心,所以它是一個概念的世界。那不是心,不是精神的世界,把心否定掉;把物質的世界否定掉;概念的世界也把它否定掉,就是佛經裏面講的“離言絕相、心行處滅、不可思議”。
這個概念的世界再沒有掉的時候,逆川禅師第一次看到葫蘆瓜在搖動,他悟到這個道理了!諸位看到電風扇在搖動,有沒有悟到這個道理啊?爲什麼看到葫蘆瓜動,他會悟到這個道理?因爲早期的佛法,剛才說到阿含經裏面,他讓我們始終觀照的就是六根、六塵、六識這十八界。觀察得很清楚的時候,他就會發現這一點:我們這顆心是本來不生不滅的。那麼大家執著的、妄想顛倒的這個心它是不是有生滅的呢?妄想心生生滅滅,但是“抽簽全仗裏頭人”,裏頭人他發現了,外面的這個妄想只是象猴子一樣往外奔跑而已,主人好象沒有生滅。參禅的人初步功夫必須要參到這一點。假如你抓不到這個主人,生死輪回的主人你要是抓不到的話,你參禅肯定上不了路。
參到了這裏以後,心,他發現了,我們平常所說的這個心啊,根本不可靠。一切都在變動,物質世界也同樣。物質世界,一般知識份子看佛經可以理解到第一個層面,就是:喔,世間萬物都是緣起的。這個粉筆是由膠水、粉啊等化學原料放在一起才有的,所以稱爲粉筆在這裏。我們大家看到都說它是粉筆,好象有生有滅,做起來是生,壞掉了是滅,我們大家都這麼認爲。實際上,佛法的第二個階段就告訴我們。這個粉筆從來就沒有生滅,沒有生過,也沒有滅過,它的存在就是不生不滅。是何道理?諸位在看到這個粉筆的時候,這個粉筆在這裏我們看到了,你有沒有看到屬于粉筆自己的內容?什麼叫屬于粉筆自己的呢
這些粉,這些膠水合在一起,形成這個樣子。假如這個粉筆真的有存在過,那麼應該有一個可以屬于粉筆可以自己主宰的,屬于它自己獨立的範圍。比如說它有一點小空間屬于它自己的。我們大家不是執著有我嗎
這是我的家、這是我的家人、這是我的什麼,我們占有一個空間,我們可以自由,所以“我”是主宰、自在這兩種意思。主宰就是我要怎麼想就怎麼想,自在就是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是真的我。但是你發現這個粉筆根本就沒有一絲一毫屬于粉筆的。自從粉筆形成這個樣子之後,也沒有屬于粉筆自己的。因爲你現在只看到它的粉、它的膠水,你就發現了:粉筆這個東西在本質上從來就沒有存在過!明白這個道理嗎?透過這個現象看到它的本質的時候,沒有屬于這個粉筆的。那麼以此類推開來呢,粉筆沒有屬于粉筆的,那粉筆的那些粉有沒有單獨屬于那些粉的啊?也沒有!因爲那些粉還是由其它的更微細的原料組成的。
以此擴展開來,我們看到自己,看到整個山河大地啊,都是這樣隨緣聚散。隨緣聚散的時候,形成好象有這麼一個世界,有大家這麼多人坐在這裏,《楞嚴經》告訴我們:世界本空,空生大覺。當處出生,隨處滅盡。耦益大師看到這句話開悟的。世界本空啊,這個粉筆,剛才分析下來根本就沒有粉筆,所以它就是空的!我們拿著粉筆說它空,而不是說它的這個緣散掉了之後才說它空。不是說人死了之後,說人的生死是空的,而是你現在在這裏,你的身體就是地水火風等其它原料組成,其中沒有一絲一毫是屬于你自己的。所以單獨說:這個是屬于我的,沒有!都是屬于別的東西。那麼在這樣一個當下,爲什麼他看到瓢瓜在動,這個不得了啊!你要是看不到啊,人生就沒有希望了。所以佛經講,世界一切都是無常變幻不安之相。無常不是一個悲觀的看法,無常是一個積極的看法。我們一聽到無常,哎喲,這個無常老病死馬上要來了,我們趕緊要用功修行。乍一聽好象很悲觀,其實無常是很積極的看法,是一種非常客觀的對現實的評價。因爲什麼呢?因爲世間的這一切法,它根本就沒有一個可以主宰,不管是粉也好,筆也好,甚至把這個筆組成一個盒子也好,把這個粉做成一個西馬拉雅山也好,在時間上都沒有一點點的停留過,就象飛雲江的水一樣。時間上沒一點點的停留,空間上沒有一點點屬于它自己。
諸位,以這種觀念看這個世界,世界本空,當下就空。所以說: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當處出生”,當處看到這個粉筆在這裏了;“隨處滅盡”,這個粉筆根本就沒存在過,它沒有屬于自己的,它是由別的緣起和合而存在,所以這種存在我們說它是假有。那麼在這樣一個世界、這樣一個真相當中,我們正因爲看到世界的這一切是無常啊,世俗顛倒的凡夫,很多就因爲要追求永恒,而帶來了無邊的貪嗔癡慢,帶來無邊的痛苦,希望自己青春永葆,長生不老。中國古代最傻的皇帝,天天要求長生不老,老百姓要求長生不老的還少一點,老百姓都知道人有生必有死。然後呢,追求的物質、情感也想一直擁有,正因爲你想有一種持續的心態,就是在你的觀念當中,你認爲這個東西是可以長久的,至少我可以保持幾十年。我剛才說了,在時間上沒有哪一個物質在一秒鍾可以保持原樣的,一刹那保持原樣的都沒有,你還要說:我要保持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這個基業要萬古長存的傳下去,這與真實的相狀完全違背,怎麼可能實現呢!所以佛教第一個要看清:世間一切是無常。
那麼看清無常之後,是不是說要很悲觀,這個世界就不要求了,不要得到了,這是一小乘人或一般人認識無常的一個片面。假如我們明白了無常的道理啊,它非常好!因爲你明白了這個無常之理,所以一切痛苦都成爲刹那刹那的變化,世間的一切不如意、一切生死輪回,都只是無常的一個變化而已,所以我們都有可能把它改變過來!因爲它是無常的,如果以無常的心來對待自己的煩惱,那非常恰當。就是你看到煩惱生起來的前因後果,沒有刹那停留,然後你就知道,只要你的方向盤往菩提道上一轉,這個煩惱就會一層一層的剝落。如果你的方向盤往飛雲江裏開,那你的命就一點一點接近死亡。如果你的心追隨著貪嗔癡去走,那你就永遠去輪回,輪回也是無常。那如果是反過來,反向關懷自己,在無常的這個軀殼裏面開始剝離,看看有沒有不“無常”的?
所以不是心,不是物,這個物的變化,這麼一動,他一下子就看到真理了!看到究竟處啊!究竟本處是什麼?就是本空。電風扇每次在轉,如果我們心細一點就會看到,跟那個葫蘆瓜隨風飄動是一個道理!所以過去祖師啊,你們看隨便這個石頭一扔,碰到那個竹片,哐當一聲,他就開悟了!平時我們大家怎麼也不開竅,這是功夫要用到,用到了之後他突然感受到氣機發動。比如在唐朝之前,實際上還用這些外在的物質來讓他特別的感受,只要你對法對師信得及,告訴你了這個道理啊,你在當下去用心體認了,你一下子就看到事物的本質,看到這個粉筆本來沒有,你看多好!
粉筆本來沒存在過,不是物啊!如果我開始不解釋,拿來這個粉筆說不是物,大家可能說我腦袋發燒發暈了!但你聽完了前面的敘述,這個時候你才發現:哦,本來真的是沒有!所以他明白了這一層,實際上是明白了它的根本——本體啊!當他明白本體以後,他很高興!他覺得原來生活的這個世界啊,開始平沈了、地震了、沈沒了。沈沒到哪裏了呢?沈沒在無盡的煩惱痛苦黑暗無明的深淵裏面。從此消融了無量劫來的分段生死的斤斤計較!所以他當然很高興啊!諸位有些時候學習佛法很奇怪,你要不用心學呢,可能會學到一點皮毛,學到一些文字,然後附庸風雅一番,覺得談談很開心的,心裏自在一下。但是如果你真用心學,你學進去了,你會發現這麼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是平常你那顆心啊始終是在動搖不定的,始終把那個動搖不定的心當成自己。當你契入“不是心、不是物”的時候,你才發現:喔,原來我們大家都可以安心!那顆搖動的心什麼時候消失掉的不知道了。如果你在打座修習禅定當中得到的,你會無形當中轉化過來,自己都不知道。如果根基很利的人呢,可能象這些祖師大德,有個特殊的因緣一契入的時候,他會把這個當成他一生悟道的因緣,敲門磚一樣,他覺得感激不盡!因爲這麼一動,他明白當下是空。然後這顆流浪的心啊,從此不再流浪。
到這個份上,他就去找他的師父鐵關法樞禅師去印證了。修行很有受用的時候啊,那是很法喜充滿,所以必須要找師父看看,這個道理悟得對不對?因爲在修行路上有很多相似的境界。他一開始找師父的時候,並沒有公案,沒有什麼機鋒對答。諸位有時看到別人機鋒對答,覺得好象手掌心癢癢的,嘴巴癢癢的,直想說兩句,露兩招。很可惜,這種作法其實是愚人作略、東施效颦,斷不可取。他第一次得到這種受用的時候,直接的跟師父說了,現在他覺得看到這麼一個“不是心、不是物”的境界,在一切無常變化背後當下看到一個“空”,並沒有一法可得,也沒有概念。到這個份上,他覺得應該有個了手了!
但是師父呢,當頭給他一棒喝,告訴他:才開始入門!你要想向上一提啊,那還千裏萬裏,還差得遠!這裏面牽涉到禅法中一個很重要思想。因爲大乘禅法和早期四禅八定坐禅的禅法是不一樣的。四禅八定坐禅坐好了,可以了分…
《逆川禅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