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川禅法
今天大家来纪念逆川智顺禅师诞辰677周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活动!本来要向你们先介绍逆川禅师的传记,刚才显宁法师也简单介绍了一下,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现在就不介绍了。关于逆川禅师的事迹有一本小册子,可能你们这里也有,大家下来以后可以去了解。那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简单的讨论一下逆川禅师的禅法思想。
逆川禅师天性聪逸,与众不同。他的整个人生的经历,在我们现在看来是有超人之处的。至于他前面的一些超人之处我们不说,这里只说他的禅法。他七岁就到茶山五美园实际寺出家为僧,出家以后非常精进的修学,后来到了福建天宝山学习禅宗。当时铁关法枢禅师教导他南泉的禅法心要。南泉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法嗣,马祖道一是南岳怀让禅师的得意门生,南岳怀让就是六祖大师门下青原行思与南岳怀让这两大支流当中的一支。他学习的南泉禅师的禅法叫什么呢?叫“三不心要”。
讲到这个“三不心要”从哪里来的呢?南泉禅师他拜访过百丈涅槃和尚,百丈涅槃和尚就问他:古圣先贤说法,有没有还未讲出来的法?
南泉曰:有。
进问:那什么样才是没讲出来的法?
答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这“三不”,就是以这三句话作为心要传承给弟子。所以这个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的三句话,其实牵涉到整个佛教从根本立场出发,一直到成佛的全过程。因此这个禅法看上去好象是很简单,就三句话,字面上大家也都理解,但为什么很多人不明白这个禅道理,而南泉普愿禅师却在这里得到很大的受用,并且把这个禅法教给他的弟子逆川禅师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
我们先简单的从教下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我们一讲到禅宗的语言公案好象很玄,但是如果我们追溯一下佛教的教育全过程,我们就觉得很简单,一点也不玄。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成佛,他成佛悟到的就是心的本来面目,心性的本来面目。悟道后他一生的弘法就围绕这个心性。一开始在菩提树下就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到最后涅槃会上呢,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自具足,常乐我净,涅槃四德。是故一切众生皆为是佛,皆当作佛”。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也应该都成佛。他从始至终围绕这个心性和佛性。
这个心性的问题就很大,早期佛在华严会上开始一讲,讲的什么?就是这种法!说一粒粟中藏世界,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我们大家一听全傻掉了!那么小的一颗芥菜籽里可以把须弥山放在里面,须弥山也可以把芥菜子放在里面。而且这个放,不是两座须弥山、两个芥菜籽分别放,而是同时放。同时大的放在小的里面,小的也同时放在大的里面!诸位有没放过?为了这个问题,唐朝的武则天很疑惑,后来华严祖师法藏就用十玄门因陀罗网作为比喻给她讲解。什么比喻呢?就是诸位把六面镜子放在六边,人往中间一站。人站在这里,每个镜子,东西南北上下六方互相照耀,你举一个手,里面的层层的人也都举手,光光互照。这种思想一讲出来后,绝不是我们凡夫这种三维时空观念可以理解的。因此,佛开始在华严会上一讲经时,没有几个人能听懂,那些所谓的阿罗汉小乘人已经断尽见思,开悟断生死了,也理解不了!为了把这么好的华严大法让众生能理解,佛就接下来用第一台阶。第一台阶是什么?就是有心可寻。
这里讲的不是心、不是物,现在把台阶放下来,有心可寻,我们的心是什么?开始去观照!所以在十二年中讲阿含教典的时候,诸位翻开四阿含看看,你就明白,阿含教典的主要的内容就是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简单讲就是五蕴,再简单讲就是色心二法。他就是让你先观察这个五蕴色心,所谓四谛十二因缘。观察这个五蕴色心以后呢,接下来看你的结果,结果是找不到这个心,也找不到这个物。那这个时候是什么状况?小乘人都能达到不是心、不是物的境界。但是他跟大乘,跟南泉禅法里面的这个禅法还不一样。
逆川禅师就参这个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一直参下去。
刚才在路上我跟则慧师还说:你来参参看!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是什么呢?诸位现在你们看一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到底是什么?那如果把话再讲白一点,你把你的那颗心否定掉,你找不到所谓的真正的自己的心,没有所谓的自己的心,这个当下,缘起的万物也没有所谓的万物。你把自己的心否定掉,把外物也否定掉,这个时候你会说:喔,好象现在很清净哎!这是不是佛性啊?对不起,这个也要否定掉!
能不能看到一下?心再沉静一下,过滤一下自己往昔所造的恶业,种种杂念瀑流,象洪水猛兽一样袭击我们的心念,过去、现在、未来、是非、善恶、佛法、众生、生死、涅槃这一切相对的概念全部都是心法,全部都是法尘影像边事,把这些全部都一刀两断,我们就直接来个:不是心,也不物。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不是佛呢,是没有一个佛的概念,因为如果你心里面说:喔,这是佛性,这是自性。佛性自性哪里有名字啊?!所以把名字这个妄相、这个法尘再否定掉,这个时候你感觉一下看!如果在这里能够体会到呢,用功就能上路。
你如果有一点感觉,比如你现在这么一来,比较一下,感觉到平时的妄想心太多了,杂乱无章的,要学习、要功名、要成就,结果你现在的当下一看:不是心、不是物,谁成谁败啊?谁好谁坏啊?这一切超然物外。然后呢,坐在这里老老实实,一点表现也没有。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简单的一种感受,如果你感受到了,那你在生活中就不停问: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到底是什么?其实,你只要把这三个不是“不”好了,把它们全部“不”掉,那个时候你就不要再追问是什么?如果你想问是什么,那么在这个时候,它坦然独露的就是你想找的本来面目!但这里面呢,有相似,有真正,还有了手功夫。见地和功夫在这个上面全部都是三个字,一直通到底。
因此逆川禅师在参“这个”的时候,有天去厕所看到瓢瓜被风吹的在那里摇,他一下子猛然有醒!大地平沉,他觉得全身毛孔都在放无量的光,放光现瑞啊!什么是放光知道吧?我们看《楞严经》里面有常说:佛性从六根门头常放大光明。诸位千万不要误会啊!一看禅宗的公案说放光明就以为是这个电灯的光,以为是日光,以为是白光、红光、黑光、黄光……什么乱八糟的光!告诉大家,如果你在这些光上还去放光啊,头上安头,早就错了!所以他看到全身毛孔放光,实际上是对全身毛孔,对整个生命的理解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新的突破。假如诸位有一点点物,一点点心的存在,那你这个心、这个物就是尘,有一个尘,你就有一个地方不放光。换句话说,假如你还有一点烦恼在,你的智慧就没有;假如你有一点智慧在,你的烦恼就没有。在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这个当下,诸位有没有烦恼啊?烦恼是不是心啊?假如是烦恼,那就是心;假如没有烦恼很快乐,快乐也是心!你说我很轻安,很舒服。轻安舒服也是心!好,这一切都没有掉了之后,你这时再看看!每个人的面前都在放大光明!有没有?你们有没有看到?《法华经》讲六种震动,光照大千。
六种震动是什么?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北涌南没,南涌北没,中间涌四边没,四边涌中间没,这叫六种震动。什么叫东涌西没?你们现在涌一涌看!看各位有没有这个智慧的妙用
很简单的,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你用心去放在这里,使这个心否定,使这个物否定,使一切概念都否定,这个当下,注意喔!(以手指东)这个是东边,你们看到这里没有
看到这里了,你的光照到这里,东边涌,西边就没看到了,是不是啊?当你注意力在东边的时候,东边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西边你看不见,这个能见的见性就在东边显现出来,所以叫东涌西没。那你再把眼睛转过来看西边,(以手指西)西边看见了,东方没有掉了,这就是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中间涌四边没,四边涌中间没……什么意思啊?六根触处必有一方!眼睛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耳朵听到声音,听不到没有声音。根尘相对,在这个时候,假如心里能够坦然平正,一种平怀,泯然自绝,这种状态,心里没有心的概念,没有喜乐舍,昏沉掉举五十一个心所法全部都不起来,或者说起来得非常微细,因为初步的行人可能做不到不起来,或者起来呢可以转换为妙用,这三种情形。那么当下你这么一转,不是心也不是物的时候,你以这种状态来对待生活,你就觉得人生没有白活,佛法没有白学!现在坐在这马上就可以体会一下。诸位可以把注意力,东涌西没,这六种震动呢同时也说明在六根门头放光。所以天台讲旋陀罗尼,陀罗尼叫做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旋陀罗尼是什么?旋涡一样,当你看到东边的时候,东方的佛性在这里显现妙用;你看到西边时在西边显现妙用,这个旋涡一样,旋到西边去了。这个中间它有一个过程,但是没有痕迹,没有任何痕迹。这样子在六根门头互动互用,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法尘,或者一丝一毫的六尘需要拒绝的!所以不会修行的人呢,才要先拒绝六尘,保持六根,使根尘不相干涉。一开始参禅,参到得力处工夫要成片的时候,吃饭不知道吃饭的味道,走不知走的味道,根和尘两个隔离开来,根始终不落到尘上。但当根尘全部脱落破本参的时候,根尘在一起就是非常微妙的妙用。
所以六种震动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眼睛看到就是眼睛在看到佛性,耳朵听到就是耳朵在听到佛性妙用,六根就是六种佛性。讲六种佛性可能很多人就疑惑了:佛性只有一种,怎么会有六种啊?在眼曰看,在耳曰听,在手捉作,在脚运奔,妙用六种其性无二。脚能动,有能作,身体能感触,这一切无非不是在 “不是心不是物”上再来生起的一切妙用!
那么在这个妙用上呢,有一个特点,大家…
《逆川禅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