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法師曾經戲言:按照現有的發展趨勢,所有的文化將只剩下一種,即現代化。且不論這一現象的利弊得失,就當今教界來說,現代化的進程也對佛法弘揚提出了新的課題,古老的佛教是否也應接受現代化的挑戰?
答:佛法的弘揚當然是要走向現代化。佛教是契理契機的,契理就是契合佛法的基本原理,契機就是契合衆生根機及時代要求。從佛教傳播史上來看,曆代高僧大德爲了使佛法在不同地區和時代得到傳播,總是以當時人們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來弘揚佛法,這也正是佛法形成不同體系和宗派的重要原因所在。所以,現代化的問題不僅是我們今天才面臨的,在以往各個時代,曆代祖師都曾面臨過類似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古代大德們完成了他們那個時代的使命,在今天,佛教現代化的使命就責無旁貸地落到我們這一代佛弟子的身上。
問:現代化不僅是一個理念,還要通過許多具體的操作來進行,法師認爲,應當如何使佛教的現代化落到實處?
答:在佛教步入現代化的進程中,除了立足于契理契機的根本宗旨,還應注重對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但是,我們要繼承什麼樣的傳統呢?佛教在發展過程中曾經出現了許多誤區現象,這些也是傳統,但不是優良的傳統。有些人對中國宗派佛教持全盤否定的態度,以爲唯有阿含經典才能真正契合佛法;有些人專弘淨土一宗,斷章取義地強調其中的部分內容,廉價出售淨土法門,甚至只見淨土而不見佛法。這種種知見,都是因爲對傳統的片面認識所造成。我們繼承傳統,是要繼承佛教的優良傳統,這就需要對傳統有正確的認識,以此選擇我們所應繼承和繼續發揚的部分。也只有這樣,才有利于佛教的健康發展。
佛教現代化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文獻整理。五四運動之後,隨著白話文的興起,傳統的閱讀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盡管佛經在翻譯之時選擇了較爲明白曉暢的語言風格,也可以說是當時的白話,但對于今天的人來說,在理解上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尤其是曆代高僧的大量論典和注疏,沒有一定的佛學基礎就很難深入。這就需要以現代的學術規範進行整理,如校勘、注釋及白話翻譯。通過這些工作,將更有利于佛教典籍的推廣普及。
而在弘法過程中,也要契合時代的思潮,如人生佛教的理念就和當代的人本思想非常契合。盡管古今中外的所有問題無非是由人們的貪、嗔、癡煩惱所構成,但在每個時代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現形式,我們應對社會現狀予以關注,以佛法的智慧去解決現實人生存在的問題。至于在弘法方式上,科技的發展的確帶來了很多便利,我們應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及媒體的作用,在采用傳統講座和印贈經書弘揚佛法的同時,通過錄音、錄像、電臺、網絡等各種渠道來傳播佛法,使更多的人從佛法中得到受益。
——摘自《人生佛教在當代的弘揚》